《林果生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9.50 KB
- 文档页数:14
谈谈中职《林果生产技术》的教学《林果生产技术》是中职现代农艺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骨干课程,通过学习《林果生产技术》,不仅能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及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設的合格专业技术人员,就要求任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收集和合理使用教学素材,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观点:一、《林果生产技术》的特点中职《林果生产技术》(南方版)主要介绍了南方果树的育苗、栽培和管理技术,并对柑橘、梨、葡萄、枇杷、香蕉等南方主要果树的优良品种习性、土壤耕作、施肥灌水、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等高产栽培技术作了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树种的种类、形态学特性、高产栽培技术和采收,并注重引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与其它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它是集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这门课程知识覆盖面广,紧密联系生产,技术性操作全面,它的教学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手段,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收集和合理使用教学素材,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二、林果生产技术教学策略1.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林果生产技术》是现代农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集多学科于一身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一门科学。
由于名词繁多,内容结构复杂,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甚至感到枯燥无味,因此需要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学习《林果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林果生产、服务、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当地主要林果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及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具有继续学习、立业创新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建园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林果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育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林果产品品质检验的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准确地识别当地主要林果树种10~20种、主要树种的主栽品种和推广的优良品种。
2. 能独立完成优质林果苗木的生产任务,熟练掌握嫁接育苗技术。
3. 掌握当地主栽果树高产、优质、高效技术,掌握当地主栽果树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4. 学会制订林果周年生产计划。
5. 掌握林果保护地栽培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养成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具有热爱农业、服务“三农”的思想。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当地主栽果树的品种3~5个;掌握主栽果树不同时期的整形修剪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掌握有关果树的矮化密植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学会搭建不同类型的葡萄架;学会果园的常规管理技术措施。
(三) 教学建议1. 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注重直观性,应多采用教具、模型、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等。
3. 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地在执行本教学基本要求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选讲内容,做到学深学透1种,举一反三。
建议以柑橘和苹果作为南、北方的代表树种,并尽可能引进新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季节安排教学实习内容。
绪论(四)改善饮食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构成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尤其在向保健化、无害化、适口化、多样化、协调化、平衡化发展。
食物构成中的稻麦菽粟、五谷杂粮在逐渐减少,而鱼肉蛋奶、果蔬酒茶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既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也是人们营养搭配科学化的需要。
其中果品是人们的重要食物之一,不可缺少。
(五)出口创汇果品的商品性强,国内外都有广阔的市场,进出口量很大。
我国有许多传统果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如苹果、梨、核桃、板栗、枣等,还有果干、浓缩果汁、果脯、果酒、桂圆干、荔枝干等加工品,远销国外。
(六)充分利用“三荒”利用“三荒”,即利用荒地、荒山、荒滩。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山多平原少,使得我国发展果树一贯的方针是“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充分合理地利用“三荒”。
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又为广大果农开创了致富途径。
此外,发展果树生产还可以绿化城乡,美化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减轻污染,改善生态,增进人民身心健康。
二、我国林果生产的现状我国已有3000多年林果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枟诗经枠上就载有桃、李、梅、梨、枣、栗、榛等十余种果树。
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进行了由国外引种果树的工作。
由中亚将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我国。
我国土地辽阔,栽植地形复杂,果树资源丰富,温带、亚热带、热带果树都有种植。
据统计,全国约有300个树种(分属51科),在北方露地栽培较多的有20余种,果树品种更是数以万计,还有许多地方名特优稀品种。
我国是世界八大果树原产中心之一,原产于我国的果树种类约为世界栽培果树的1/4以上。
这对世界果树生产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我国林果生产取得的成就1.果树栽植面积居世界之首。
2.水果总产量居世界之冠。
3.树种、品种结构明显优化。
4.质量提高,出口增长。
5.水果总产值逐年提高。
6.栽培技术有创新。
(二)我国果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失控、布局失衡、结构失调、单产低、质量差(1)发展过快,失去控制。
林果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使用班级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15现代农艺班。
(二) 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说明:15级现代农艺班林果生产技术周学时4节,而清明节、泼水节、端午节等的放假,实际教学周只有15周(即15 X 4 = 60节课),而期间还可能因为各种学校放假耽误以及测验、考试复习等的课时占用,因此预留4课时作为机动。
(三) 教学思想
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栽培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精品--
教案
-精品--
-精品--。
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实践指导书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实践指导书涞源职教中心林果生产技术教学实践指导书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目的要求围绕专业课的教育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中初级技术管理人才,在教学中,加大实验技术安排。
一、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1)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培养或采集代表性的实验材料。
(2)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了解实验步骤方法。
(3)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按要求进行实验。
(4)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5)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小结,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性,指出实验过程中的优缺点。
(6)组织学生清理实验室。
2、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1)演示目的明确(2)充分利用演示材料和标本、挂图(3)掌握时间,引导思维具体安排如下:实验目录:实验实训l 树体结构的观察实验实训2 果树枝条生长动态的观察实验实训3 主要果树砧木种子的识别实验实训4 砧木种子的质量鉴定实验实训5种子的层积与催芽实验实训6 接穗切削与绑扎训练实验实训7硬枝扦插实验实训8绿枝扦插实验实训9 保护地营养钵扦插育苗实验实训10起苗、苗木的分级、包装与假植实验实训11果园规划设计实验实训12 果树定植实验实训13果园放射沟状施肥实验实训14 果树的人工授粉实验实训15疏花、疏果和套袋实验实训16 果实套袋栽培的摘叶、转果实验实训17苹果冬季修剪实验实训18 苹果夏季修剪实验实训19苹果采收、分级和包装实验实训20苹果叶芽和花芽的识别实验实训21桃自然开心形的修剪实验实训22 葡萄冬季修剪实验实训23 葡萄夏季修剪实验实训l 树体结构的观察一、目的要求通过实地观察,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当地主栽果树树体的结构,掌握其主要特征二、材料用具1.材料当地主栽果树植株。
2013年3月林果生产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苹果生长、结果习性。
2.了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学内容(一)生长习性1.树冠自然树冠高达10 m以上;人为的控制,一般树高4~5m,树冠横径3~5m;矮化砧苹果树,树高仅2~3m。
2.枝条(1)短枝:5cm以下。
停止生长早,积累养分早,易形成顶花芽。
(2)中枝:5~15cm。
初夏逐渐停止生长。
(3)长枝:15cm以上。
生长期长,消耗养分多,不利形成花芽,但有利长树。
(4)徒长枝:多数由潜伏芽萌发而成,长势望,节间长。
各类枝条的多少,因树龄、树势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
3.根系苹果树的根系水平分布大于树冠,约为树冠横径的2-3倍分布随土壤性质及结构而变化。
比地上部开始活动早,而结束晚。
一年内有2-3次生长高峰,生长高峰与地上部交替进行的。
幼树根系一般有3个生长高峰,大树一般有两个生长高峰。
根系生长的温度范围是7-30℃,最适温度14-21℃,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30℃时,根就不能生长。
土壤湿度要求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为宜。
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对根系生长也不利,严重时能引起根系缺氧而腐烂死亡。
(二)结果习性1.开始结果年龄一般3-6年开始结果;嘎拉、秦冠等3-4年即可结果;红富士、金冠、红玉等4-5年;元帅、红星、国光等5-7年。
2.结果枝类型长、中、短营养枝转化而成;元帅、红星、新红星等品种,以短果枝结果为主;金冠、国光等则长、中、短果枝均可结果;初果期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盛果期和衰老期以短果枝结果为主。
3.开花习性混合花芽,以顶花芽结果为主。
有些品种同时具备腋花芽,如红玉、秦冠等,腋花芽果实商品性较差。
花芽萌发长2-3cm新梢,新梢顶端着生花序,每花序有5-6朵花,中间的花先开,这段新梢增粗膨大叫果台副梢。
果台副梢连续结果的能力,因品种、树龄和栽培管理条件而异,国光较强。
大多数品种都不能自花结实,必须配置相应的授粉品种。
4.花芽分化新梢缓慢生长或停止生长以后。
林果生产技术教案
(一)教案使用班级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部15现代农艺班。
(二) 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说明:15级现代农艺班林果生产技术周学时4节,而清明节、泼水节、端午节等的放假,实际教学周只有15周(即15 X 4 = 60节课),而期间还可能因为各种学校放假耽误以及测验、考试复习等的课时占用,因此预留4课时作为机动。
(三) 教学思想
1. 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栽培学理论和实践技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举例要形象贴切,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教学内容要分清主次,对于不易理解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不必深究,留待今后继续学习时再探究。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教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