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7.14 MB
- 文档页数:8
常见肿瘤的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肿瘤的病理特征及相关的诊断方法。
一、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特征包括乳腺组织中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性生长。
通过活检组织检查可以观察到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如核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细胞间质的改变等。
诊断乳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成像(MRI)等。
此外,乳腺癌的确诊需要进行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切除活检和乳腺造影等。
二、肺癌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特征包括肺组织中恶性细胞的增殖和形成恶性肿瘤。
病理学家通过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肺癌细胞的核形态学特征、细胞排列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的改变。
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片、胸部CT扫描以及痰液细胞学检查等。
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确诊。
三、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恶性瘤细胞。
组织学检查可观察到细胞核的异型性、核分裂象以及肿瘤生长的深度等指标。
结直肠癌的常见诊断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大便潜血试验以及CT 胸腹腔检查等。
如果怀疑有结直肠癌存在,可以通过活检来确诊,活检包括钳活检、切片活检以及内镜下黏膜剥除术等。
四、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乳腺组织中的纤维组织和乳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纤维瘤的结构和细胞组成,一般不具备恶性肿瘤的特征。
诊断乳腺纤维瘤的方法主要包括乳腺超声检查、乳腺核磁共振以及乳腺穿刺活检等。
通过活检可以确定乳腺肿块的性质,进一步明确是否为纤维瘤。
总结: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各自特有的病理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病理学家的镜下观察可以揭示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然而,仅凭形态学特征进行肿瘤诊断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常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X线、CT扫描、超声检查和活检等来进行综合判断。
第一章病理学诊断第一节肿瘤的病理学基础一、肿瘤的一般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长期相互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因基因表达调控异常而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变异细胞过度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组织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肿瘤是机体变异细胞的过度增生,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与生理状态下的增生以及炎症和修复时的增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②肿瘤组织的生长与机体不协调,往往不受机体的正常调控,具有相对的自主性。
③肿瘤组织生长旺盛,即使在致瘤因素去除以后,仍具有无限制性生长的能力。
由于肿瘤由不同的瘤细胞克隆所组成,使得恶性肿瘤在核型、DNA含量、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标志物、组织结构、细胞功能、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生物学行为上等很多方面均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这种异质性不仅表现在不同肿瘤或不同个体的同一类型肿瘤内,而且还可以表现在同一患者的同一种肿瘤内,例如肺小细胞癌内可以含有分化较好的鳞状细胞癌或腺癌成分,双相型滑膜肉瘤中可见到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两种成分,癌肉瘤中同时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等。
二、肿瘤的发展阶段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演变过程,当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基因发生突变、缺失或扩增时,将导致基因表达调控失常,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转化为瘤细胞。
在恶性肿瘤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出现的形态改变,称为先兆或前躯,通常包括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前者是组织学概念,后者是临床概念。
随着疾病的发展,有些癌前病变会进展为上皮内瘤变,最终发展成具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浸润癌。
肿瘤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①癌前病变指凡有可能发展为癌的病变,常见的癌前病变包括粘膜白斑、慢性萎缩性胃炎、乳腺纤维囊性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结节性肝硬化和未降睾丸等。
②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以往称为异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或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肿瘤是人体中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手段来确诊。
而在这些手段中,病理学检查则是确诊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理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微观组织的分析,可以给出对肿瘤的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肿瘤组织学检查肿瘤组织学检查是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最基本形式。
它的原理是通过对人体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制片、染色等处理,通过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形态学变化来诊断病变。
在肿瘤诊断中,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肿瘤组织学检查来确定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分级和分期,这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分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则能够确定肿瘤的确切位置、侵犯的范围以及转移情况等信息,为分期提供重要依据。
二、免疫组化检测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能够检测人体组织或细胞中特定分子的技术。
它可以快速、敏感地检测出人体组织或细胞中的特定蛋白,帮助病理学家更准确地进行肿瘤诊断。
该技术能够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蛋白,例如细胞膜上的 HER2 蛋白、细胞核内的 Ki-67 蛋白以及肿瘤组织中的激素受体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病理学家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
三、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病理学研究。
它通过研究人体体液、组织、细胞中的分子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提供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信息。
当前,分子病理学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诊断中,例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等等。
分子病理学技术还能发现一部分难以病理学诊断的肿瘤类型,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四、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虽然病理学在肿瘤诊断中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病理诊断需要经过高度专业化的病理师进行分析,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不同,可能会导致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差异。
肿瘤的诊断依据分为五级肿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它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都构成了威胁。
肿瘤的诊断是为了能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肿瘤,并确定其性质和发展程度。
肿瘤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肿瘤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五个方面。
首先,临床表现是肿瘤诊断的首要依据之一。
肿瘤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不同于正常人的症状,例如体重下降、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不同类型的肿瘤还有一些特定的临床表现,比如乳腺癌患者常出现乳腺肿块,肺癌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其次,影像学检查也是肿瘤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影像,通过观察这些影像,医生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肿瘤、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受累情况。
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范围,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第三,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染色,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以及组织学特点等。
病理学检查不仅可以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细胞,还可以评估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侵袭深度,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病理学检查是肿瘤诊断中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第四,肿瘤标志物也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肿瘤标志物是一些在肿瘤患者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或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血清或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CEA、AFP、CA125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水平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肿瘤,并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疾病监测。
最后,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诊断技术。
通过对肿瘤相关基因或蛋白质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肿瘤发生机制进行分析和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分子亚型,并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治疗的敏感性。
这种精准医学的方法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肿瘤病理诊断进展
肿瘤病理诊断是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细胞学等检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等,并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病理诊断也在不断进展。
1.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分类是肿瘤病理诊断的基础,目前已有多种病理学分类标准,如WHO肿瘤分类、TNM分期系统等。
不断有新的肿瘤类型被发现和定义,同时也对已有肿瘤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细分,使得病理学分类更加精确和准确。
2.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标记物来鉴定肿瘤类型和分析预后的方法。
随着对肿瘤免疫组化标记物的研究,目前已发展出许多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如ER/PR/HER2在乳腺癌中的应用,BRAF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等。
3.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分子遗传变异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预后。
随着PCR、FISH、NGS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病理学检测已成为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如EGFR基因突变在肺癌中的应用,BRAFV600E突变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等。
4. 数字病理学:数字病理学是将病理组织切片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存储。
数字病理学不仅提高了肿瘤病
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还可以便于远程会诊、大样本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挖掘分析等。
总的来说,肿瘤病理诊断进展主要是在病理学分类精确化、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测等方面的发展,这将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肿瘤的名词解释病理学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生长和增殖的病变,它的命名、发生、发展和转移都有着深入的病理学解释。
从微观到宏观,从单细胞到组织乃至整个有机体的视角,我们将全面解析肿瘤的病理学。
一、肿瘤的名词解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症分类与诊断准则,肿瘤是细胞失去正常控制机制后无节制、不断的增殖、生长的物质。
它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前者生长速度较慢,不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远隔传播。
后者则生长快速,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或淋巴传播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二、肿瘤的病理学发生机制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基本环节有基因突变、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肿瘤血管新生以及免疫逃逸。
首先,正常细胞受到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后,部分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突变。
突变后的细胞逐渐丧失正常控制机制,开始无节制的增殖。
三、肿瘤的病理学发展与转移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是一种生物学行为,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生物学过程,如细胞适应性分化、凋亡性死亡、炎症介质介导等。
肿瘤细胞通过侵犯周围正常组织,进入淋巴管或血管,形成微小肿瘤栓,随血液或淋巴流动到身体的新部位,落脚、生长,形成远处转移灶。
四、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肿瘤组织的活检或切除后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
通常会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是否有明显的异型性、有无分裂像等特征进行判断。
利用病理学技术,可以鉴别出良恶性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结,肿瘤的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生长发展过程、病因、诊断和预后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增进对肿瘤的理解,进一步为疾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可操作的策略。
肿瘤诊治中常用病理诊断的规范肿瘤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明确肿瘤性质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确定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
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
一、病理检验的一般程序(1)标本的验收登记。
(2)标本的大体检查,组织学取材。
病理诊断不仅包括熟知的显微镜下观察明确肿瘤性质,在得到一张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切片之前,病变组织的大体检查(又称巨检)同样非常重要,它是获得能够真正代表肿瘤性质的病变组织的极其关键步骤。
(3)切片的制备。
(4)显微镜检查。
(5)相关诊断技术的选用。
(6)病理诊断报告。
二、常见的病理检查及诊断方法1.细胞病理学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
2.组织病理学(1)常规石蜡切片:是病理学中最常用的制片方法,取材可以广泛而全面,制片质量比较稳定,阅片相当习惯。
(2)快速石蜡切片:是将上述过程简化,可适用于各种标本的快速诊断,尤其是软组织肿瘤或宫颈锥形切除标本,但是有时制片质量不易掌握。
(3)冰冻切片:对手术治疗有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4)印片和刮片:此法一般作为应急措施或其他诊断方法的辅助手段,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
3.常用肿瘤病理辅助诊断方法(1)特殊组织化学:为了显示与确定组织或细胞中的正常结构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物质、病变及病原体等,需要分别选用相应的显示这些成分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进行辅助诊断。
(2)免疫组织化学:主要应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功能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组织起源和指导临床治疗等。
(3)原位杂交:目前在国内已用于检测乳腺癌Her-2 基因扩增,淋巴瘤相关EB 病毒,以及泌尿和软组织等多个系统肿瘤、一些罕见肿瘤的特异性融合基因;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织中的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4)流式细胞分析(FCM):常用于淋巴瘤的辅助分型、细胞核DNA 含量的测定等。
(5)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疑难肿瘤的诊断、鉴别和探讨肿瘤组织发生等有一定的帮助。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与诊断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是现代肿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进行介绍和阐述,以期让人们了解到肿瘤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一、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极其复杂,常常涉及到多个基因和多个信号通路。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正是这些交叉学科中的重要一环。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主要是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表型学特征,来揭示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子分类和治疗的靶点。
在分子水平上,肿瘤分子病理学重点研究肿瘤相关基因、调控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分子变化。
这些研究对于肿瘤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肿瘤的诊断技术诊断是肿瘤治疗的第一步,精准的诊断技术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肿瘤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影像学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等。
1. 影像学诊断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CT、MRI、PET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观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最初的病变判断。
但是,由于肿瘤的病情复杂变化,影像学诊断不能够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和分子水平的信息,常常需要结合其它诊断手段。
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能够直接从肿瘤组织中获取更加精确的病理学信息,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通过肿瘤切片染色方法能够检测到肿瘤组织中的细胞类型、生长状态、血流情况、细胞周期等多个指标,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3. 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与组织学检查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从肿瘤组织中检测到更多的分子信息。
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主要包括PCR、FISH、NGS等技术。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毒DNA和RNA、基因突变等病理因子;FISH技术可以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蛋白质重塑等指标;NGS技术可以全面检测肿瘤中的基因、突变、表达水平、CNV等信息。
肿瘤的五级诊断标准
肿瘤的五级诊断标准是指对肿瘤进行诊断时,根据病理学特征将其分
为五个等级,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这五个等级
分别是:T0、Tis、T1、T2和T3。
T0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没有被发现,也没有扩散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时发现的。
Tis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已经形成,但是它只存在于表面组织或黏膜层,没有侵犯到深层组织或淋巴结。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早期筛查或检
查中发现的。
T1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但是它的大小还比较小,一般小于2厘米。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早期发现的,治疗
效果比较好。
T2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且大小已经超过2厘米。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中期或晚期发现的,治疗难度比较大。
T3级肿瘤指的是原发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组织或淋巴结,且已经扩散到远处的器官或组织。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晚期发现的,治疗难度非常
大。
总之,肿瘤的五级诊断标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
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和治疗肿瘤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治愈率
和生存率。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及早发现肿瘤。
临床分析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对肿瘤的病理学分析是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肿瘤组织的定义、分类、病理学特征以及临床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肿瘤组织的定义肿瘤组织是指由恶性或良性肿瘤细胞组成的异常组织,它们以不受限制的生长方式进展,并可侵犯周围组织。
恶性肿瘤在进展过程中还可能产生远处转移。
二、肿瘤组织的分类根据肿瘤组织细胞的类型和组织学特征,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由良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细胞生长相对受限制,通常生长较慢且不会向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转移。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由恶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细胞生长无控制,并且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特征,能够向周围组织侵犯和远处器官转移。
三、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病理学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细胞学特征、组织学变化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1. 细胞学特征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是研究肿瘤类型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来源和类型。
例如,腺癌的细胞呈腺样结构,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呈鳞状结构。
2. 组织学变化肿瘤细胞的组织学变化包括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组织学类型。
例如,肿瘤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和炎细胞浸润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组织学特征。
3. 分级和分期肿瘤分级是根据细胞异型性和分裂指数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常用的分级系统包括WHO分级系统。
肿瘤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来评估肿瘤的进展程度,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系统。
四、临床分析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诊断通过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分析,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来源和分级。
根据组织学特征,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诊断。
这为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2. 治疗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还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病理学临床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而临床分析则是将病理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提供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肿瘤作为一类常见疾病,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病理学临床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尤为重要。
一、肿瘤病理学的基本特点肿瘤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病理发生机制以及肿瘤的分类。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学科交叉:肿瘤病理学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2. 多元化分类:肿瘤有多种类型和亚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需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3. 个体化诊断:每个患者的病理学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病理学分析。
二、肿瘤病理学临床分析的意义病理学临床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辅助诊断:通过对患者组织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分级和分期等,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 预测疗效:病理学临床分析可以通过对肿瘤组织特点的评估,对患者的疗效进行预测,为术前治疗和术后随访提供参考。
3. 研究肿瘤发生机制: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病理学临床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具体应用病理学临床分析在肿瘤诊断中有多种具体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组织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判断该组织是否为肿瘤组织,并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以通过特定抗体对肿瘤标本中相关蛋白的染色,从而识别和定位肿瘤细胞的特征,有助于肿瘤的分类和分级。
3. 分子病理学检测:分子病理学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肿瘤诊断技术,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的基因、蛋白、RNA等分子标志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分型和预测疗效。
肿瘤的病理学检验在癌症的诊断中,虽然影像学等检查也可以说“几乎不会错”,但并不是绝对的。
只有确认找到癌细胞后才可以做出100%的明确诊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癌症进行治疗时,能有病理学的结果来证明癌细胞的存在,是绝对有必要的。
病理学检验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要找到癌细胞,所以病理学检验被称为诊断癌症的“金标准”。
作为癌症精密检验的病理学检验,大体上分为病理组织学检验和病理细胞学检验(简称组织病理和细胞病理)。
这些检验都是从病变部位采取组织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目的是找到并确认癌细胞。
一、细胞病理学检验简单地讲,在每个细胞单位中寻找癌细胞的检验叫作细胞病理学检验。
细胞学的标本可以是来自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分泌、排泄物中的脱落细胞,也可以是经穿刺抽取的胸腔、腹腔、心包腔、关节腔、脑脊髓膜腔液体中的脱落细胞,还可以是经各种内窥镜如纤维支气管镜及胃镜的刷片、涂片、印片采集的细胞,或经细针吸取技术直接吸取或在B超、X线引导下穿刺吸取的全身各组织器官病变处的细胞等。
将这些细胞直接或经离心沉降等方法处理后涂片、固定、染色,在显微镜镜下观察、诊断。
主要目的是判定有无肿瘤细胞,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细胞病理学检验的优点是:①取材范围广,损伤很小或无损伤,经济、快速、安全;②常有较高的阳性率(主要用于区别良、恶性,如对许多癌检出的阳性率可达70%~90%);③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的肿瘤普查,可对人体多种恶性肿瘤(尤为各器官的癌,如宫颈癌)起到初筛作用。
当然,细胞病理学检验也有它的局限性,包括:①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②主要用于对肿瘤病变的定性(良性、恶性),而要进一步判定肿瘤的类型、亚型、浸润、转移等等,则有点困难,因而它仅是一种初步的定性诊断。
因此,对细胞学阳性(恶性)的患者,在做损害较大的治疗之前,要尽可能地做活检来印证细胞学诊断,并进行分类和分型等;而对细胞病理学检验阴性,而临床上又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时,建议再多做几次细胞病理学检验或做活检等其他检验,以防漏诊。
智汇大家·诊疗-150 - Family life guide陈涛(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其中就包括很多肿瘤疾病。
如肠胃肿瘤、肺部肿瘤、肝脏肿瘤、乳腺肿瘤等在临床上都十分常见。
对于肿瘤疾病,必须早期诊断、早起治疗,否则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肿瘤病理检查在诊断肿瘤疾病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肿瘤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就对肿瘤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大家对肿瘤病理诊断的认识。
肿瘤病理诊断是什么?肿瘤病理诊断简单理解,就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方法来获取一定的病理组织,进而通过观察病理组织来判断肿瘤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
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病理组织,可以确定肿瘤细胞的形态、大小,以及确定肿瘤细胞细胞核是否发生变化,进而结合综合指标,就可以判断肿瘤疾病的发展阶段、良恶性。
通过肿瘤病理诊断,就可以为患者的规范诊治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是检查和诊断肿瘤性质的金标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肿瘤病理诊断并不是单指一种检查或诊断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实现肿瘤病理诊断的方法与技术有很多,如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学诊断技术等在肿瘤病理诊断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有哪些?电子显微镜技术肿瘤病理诊断中,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和技术。
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分辨率,其可以清晰准确观察到细胞内微小结构的变化,比如对于细胞质内细胞器和分泌颗粒,都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除此之外,电子显微镜还可以观察到细胞膜表面的特殊结构及其和干细胞的关系。
这对鉴别、诊断肿瘤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即对细胞进行涂片镜检的一种病理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