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铸之医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著名中医家卢铸之(2876一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四川省德阳市人。
出身于中医世家。
少年时先随其姑父清代德阳著名儒医颜龙臣学文学医,曾与光绪末年四川状元骆元骤为学馆师兄弟。
卢铸之曾中秀才,经史子集根底深厚,因见八股文不能济世,加之体弱多病,故弃举子业而发奋学医。
卢氏资质聪颖,好学深思,为开扩其视野,使之学有所成,其师颜龙臣于清光绪中叶,又亲率卢氏赴成都拜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为师。
其后,卢氏随郑钦安学医达11年之久。
业成,乃遵师命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20余省,一面用其师所授之法为患者除疾,一面考察各地人体体质状况、生活习惯、水土气候,研究各种药物的栽培、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历时3年。
返回成都后,始于光绪末年开设“养正医馆”而悬壶成都。
卢铸之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中医临床各科学验俱丰,治病疗效卓著、数愈危急、岁无虚日。
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继承祖辈和郑师医德遗风,患者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悉心诊治。
尤为可贵之处,还在于卢氏能毫无保留地将其一生的宝贵经验献之于民。
卢铸之治学严谨,一生致力经典著作和颜、郑二师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的研究。
他兼收并蓄,锐意图强,敢于创新。
他强调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擅长运用姜(生、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熟附子)等辛温扶阳重剂,从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在医林中独树一帜。
他30余岁就被时人尊称为“卢火神”而钦誉巴蜀内外。
齐白石曾为之镌刻“金寿老人”名章馈赠。
解放后。
卢氏曾被提名调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任职,但他因年高力衰,而恳辞未任。
1958年他受聘于四川省委党校医院,定为卫级一级。
卢铸之学识渊博,寝馈于《周易》、《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仲景、钦安立法处方之旨趣,旁及诸家之学,兼取所长,又颇多新的见解,熔古今于一炉,积数十年之识见,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匾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本经药性配合阐述》等著作,并撰有《卢氏治疗肿疥的理论方法》、《卢氏对症痕痞块的理论研讨》、《子宫瘤癌论治》、《心脏病论治》、《水肿论治》、《感冒论治》、《附片之用法》等百篇论文。
神奇的中医火神派,您绝对不知道的秘密!“火神派”的开山之祖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
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卢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
四川邛崃人。
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
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沅刘止唐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以郑钦安为代表的火神派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推重阳气,善用扶阳方法治病,擅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物,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对阴证的辨识全面而深刻,这些观点十分突出甚或超越前人。
火神派的宗师和传人火神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
郑钦安(1824~1911年),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入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光绪十六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时人尊为“卢火神”。
儿子卢永定、孙子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吴佩衡(1886~1971年),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中医火神派宗师及传人火神派宗师及传人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字软安,四川邛州固驿镇人,生于道光四年,卒于清宣统三年,享看87岁,郑钦安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医刘止唐先生教其熟读深思《内经》、《周易》、《伤寒》诸书。
郑氏穷二余年之精力,探索三书的精髓,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义。
故其学术思想之基础,上溯《周易》、《内经》、中得《伤寒论》心法,下及历代医家著述而兼采其长,故医理医术造诣,俱臻上乘。
著有《医理传真》、《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书传世,成为后世追奉“火神派”的理论指导。
郑氏在其著述中,不仅善辩阴阳,擅抓阴阳,同时郑氏在阴阳两纲之中,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则生,无阳则死”。
“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懒此先天一点真气。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即亡人也即亡,帮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也”。
故论治时即强调坎中一点真阳的作用,为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其说“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有所全消,百病不作。
”“真气命根也,火种子也,藏于肾中。
”故其治病立法,首重扶阳,临症时必首先考虑无气虚实损伤情况,以扶阳求逆,抑制阴邪。
他善用大辛大热之姜、附、桂之类来治疗虚损之证,而且屡用大剂量治愈许多群医束手无策的大症、重症,被人们尊称为“郑火神”。
可以说,他把伤寒三阴病理法方药发挥得登峰造极,大量运用理中汤、四逆汤治疗诸多杂病百余种病证,均能见微知著,活法圆通,技巧独超,疗效卓然。
他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专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
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因此,后世尊称其为“郑火神”,盖犹昔人知名人称善用热药之良医为一炉火也,郑氏的这种影响在四川一带最为快炙人口,并且形成郑钦安学派,近代称之为“火神派”由此而来。
郑钦安晚年收一弟子为卢铸之先生,在最后的十余年时间就是由卢铸之先生相伴而度过的。
吴佩衡【吴佩衡医案】吴佩衡医案吴佩衡简介吴佩衡(1886-1971年),名钟友,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吴佩衡18岁时,受业于当地名医彭思溥先生,20岁左右曾听学于火神派真弟子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的“扶阳医坛”。
其后深精《内经》、《难经》、《伤寒论》经典著作及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1804-1901年)《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中年以后集中精力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认为“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斯难知其精义之所在。
”1930年吴佩衡先生代表云南中医界应邀赴沪,出席全国神州中医总会,抗议汪精卫取缔中医之反动条例。
其后留沪行医6年,抗战前夕返回昆明并行医,1939年被推选为省、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5年创办《国医周刊》杂志,以资促进中医学交流。
1945-1950年间,创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职。
解放后,先后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中医药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桃李满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为火神派传播竭尽力量。
吴佩衡医案1.太阳伤寒表实证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
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呕、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
此系风寒伤及太阳肤表所致。
《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照仲景法,当以辛温发散以解表邪,拟麻黄汤加味主之。
麻黄6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法夏6克防风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
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津,自行将药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
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
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仗,恶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邀余急往诊视,脉来浮紧急促,苔白腻,呼痛呻吟,虽言失治,幸喜表寒症型未变,释明其意,即嘱仍用原方,万不能再去麻黄。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应用讲稿嘿,朋友们!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堆满书籍的桌子上。
我正坐在那里,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郑钦安卢铸之医学应用讲稿》,满心好奇地想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本书啊,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医学大师,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它所蕴含的智慧宝藏。
也许你会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本讲稿呢?别急,让我慢慢给你道来。
说起郑钦安和卢铸之,那可是中医领域的璀璨明星。
他们的医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就如同明灯照亮了中医前行的道路。
他们对于人体阴阳平衡的理解,对于病症根源的探究,那叫一个深刻!你看,我们平日里生病,常常只关注表面的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可郑钦安卢铸之的理念却不是这样,他们会深入探寻,就像一个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真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线索。
他们会思考,为什么会生病?是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调?还是外界环境的影响?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是不是让你也感到敬佩呢?再比如说,我们常常听说中医讲究调理,可这调理到底是怎么个调法?在这本讲稿里,就能找到答案。
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通过药物、饮食、起居等方面来调整身体的状态,让身体重新恢复平衡与健康。
这就好比给一辆跑偏的车做四轮定位,让它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平稳前行。
想象一下,假如你总是感到疲惫,没精打采的。
按照一般的想法,可能就是吃点补药,休息休息。
但郑钦安卢铸之的医学理念可不这么简单。
他们会仔细分析你的脉象、舌苔,了解你的生活习惯,然后给出一套量身定制的调理方案。
可能是让你改变饮食习惯,少吃那些油腻辛辣的食物;也可能是建议你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甚至还会让你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心境。
这一系列的措施,就像是给你的身体来了一次全方位的保养,让你的生命力重新焕发。
而且啊,这本讲稿里的知识,不仅对专业的医生有帮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受益匪浅。
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比如说,知道了在换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知道了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让压力和焦虑伤害身体。
扶阳学派“独门君药”朱茯神傅文录悦读中医 1周前小编导读附子、桂枝作为扶阳学派的常用药物,大家一定经常听说。
其实除了桂附之外,“朱茯神”这味药物也十分受到扶阳学派的青睐,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的嫡传弟子卢铸之先生就经常应用它作为处方中的君药。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跟随傅文录老师了解一下这种以朱茯神为君药的特别治法。
朱茯神法是以朱茯神为君药的处方法,在《卢氏临证实验录》里面我统计后发现,在120个医案中,其中有30个医案首诊选用是的朱茯神法。
这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在卢铸之的120个医案中,有1/4的病人首次就用了朱茯神法。
而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郑卢医学一来就是附子250g,这没有可能。
这就是卢门医学为什么要强调家传、真传的原因。
如果你是初上道的,读书能力都比较差,这样乱用附子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
所以有25%的人,第一诊应用朱茯神法。
如果他是一个阳虚证,但是又不可能马上去用附子,甚至上了附子也没有效果,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医案,搞清楚为什么卢铸之太老师要用朱茯神法,在1/4的病人里面作为首选。
这就很明显地体现了中医学特别是郑卢医学强调的是“道术合一”,要在“神”的层次上着手,看你的神是否稳定。
你的神稳定,说明你的状态也会很稳定。
如果“神”的层次上有了问题,那你的气化变异系数也会很大的情况下,那你的器官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因为道的层面、神的层面,决定了气化的状态与形体的结构。
我们从钦安祖师爷的书上看,钦安师祖在书中写得很明白,因为他认为很多病症与心神的不稳定有一定关系,这在我们看来也有密切关系。
祖师在他的《医理真传》中讲了:“凡属内伤者,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症于是蜂起矣。
”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疾病,不是发烧感冒,凡是内伤病症,没有一个不是先伤神的。
刚才冯老师讲什么是神,神就是阳的释放状态,精神是神的聚集状态。
所以说神受伤了,你的器官也会受伤。
所以在朱茯神法的7个医案里面,卢铸之太老师就反复地运用朱茯神的策略与思路。
卢崇汉教授医案六则卢崇汉(1947~)教授,男,四川德阳人,供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郑钦安入室弟子卢铸之的嫡孙。
幼承庭训,学医于卢铸之和伯父卢永定(卢铸之之子),可谓是郑氏四传弟子、卢氏第三代传人(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卢崇汉),就此而言,卢崇汉教授也许是当代医家中最获火神心法的传人,人们誉为“卢火神”。
临床上善用并广泛运用附子,并且主张附子(30g以上时)先煎2小时以上,临证应用非常安全而有效,几乎是方总不离附子,一般用至60~90g之间多有良效,大剂量常用至250g以上。
简介前列腺增生肥大江某,男,56岁,日本官员。
1988年7月19日就诊。
患者有前列腺增生肥大症,排尿困难已经有6年了,近2~3年加重,曾在北京、日本、美国用西医进行治疗,因怕手术而无结果。
又在日本、北京服用中药,吃了100多付通利渗湿的中药,仅开始有一点疗效。
后求治于卢氏。
现症见:每天下午频繁地上洗手间,小腹膨胀,小便细小、时间长而慢,一个晚上要小便15~16次,基本上无法正常地睡眠。
察舌体胖大、质淡、舌边有明显的齿痕,苔白滑腻,脉沉缓、重取无力。
证属肾阳虚衰,水湿留滞。
治宜温阳行水、利水。
方有真武汤化裁。
药用:制附子75g(先煮2小时),生白术15g,茯苓25g,仙灵脾20g,生姜60g。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吃了3剂以后,小便通利,夜尿减为每晚2次,但仍感觉排尿的力度欠佳。
上方加桂枝25g,再服3剂。
三诊:服药后,有效,上方加砂仁15g。
共吃30剂中药,排尿正常,精力增加,每晚夜尿1次。
随访:第二年随访没有出现反复。
【按语】老年性前列腺增生肥大症很多人没有什么特异性表现,不但病人治好没有信心,就连医者也会说没有什么好办法。
卢氏研究认为此病多为肾阳虚损证,可在临床如何抓住辨证的关键点?如何判断它属于少阴阳虚呢?卢氏认为可以从舌、苔、脉三者来确定。
特别是本例患者脉沉缓无力,就此一点可判断为少阴阳虚,属于阴寒阻滞,这是一种极为可靠的辨证依据。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百科名片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
《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目录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编辑本段基本信息书名: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作者:张存悌,徐放,黄靖淳主编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6-1I S B N :9787538164398定价:¥30.00 [1]编辑本段内容简介火神派是指以清末名医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附子的一个医学流派,具有十分独特的学术风格。
百余年来代有传人,像吴佩衡、祝味菊、卢崇汉等均以“吴附子”、“祝附子”、“卢火神”之名而驰名医林,屡起重症、大症,广为世所传颂。
当前,火神派已成热门话题,引起医坛的广泛重视。
本书收集了21位火神派名家的344个精彩案例,精心加以点评,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既有常见病,又有更多疑难杂症,用药独特,疗效突出,令人大开眼界,展现了火神派丰富各异的临床经验,读之尽可领略火神心法。
全书选案精严,点评精当,予人诸多启迪。
本书是作者继《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之后编纂的另一部医案专著,各书互为补充,绝不重复。
不仅可以推动火神派的传承发扬,而且有助于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适合中医界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教益。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张存悌,1947年生。
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内科主任。
曾在美国行医,治病治学两栖而乐。
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患者多有口碑。
现已著书15部,包括《欣赏中医》、《品读名医》、《汤头歌诀应用新解》等。
近年研究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两书,是为最早系统研究火神派的专著。
卢铸之医案------治疗子宫癌瘤的体会子宫癌瘤是妇科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徵瑕痞块。
此病之起,多由月信愆期而来,月信愆期之原因,甚为复杂。
有由月信时六淫相扰而病的,有由七情六郁相扰而病的,有由男女房事不瑾,或由产后恶露未尽而病的。
病因虽殊,总以月信时期不知避忌,防护疏虞所致。
病后治疗不当,久久酿成徵瑕痞块。
因而内之五脏六腑,互相不调,疼痛难安。
外之筋骨肌肉亦受影响,渐渐憔悴,更兼营卫不和,恶寒发热之象。
治疗之法,当以调和气血,助其生化,使阳能化阴,阴能附阳。
则一切阴凝,自然消化。
兹将我治疗子宫癌瘤的三则验案,介绍出来,就正高明。
(一)向文珍,女性,27岁,四川籍,住成都市文庙后街76号,于1953年5月13日因为月经久停不行,腹部胀痛,食眠不得,乃入成都市华西庙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经该院诊查后,认为所患系恶性子宫瘤。
用镭电深电,二便因此闭塞不通。
复用浣肠法,二便仍然不通。
住医院数月,病势日重,遂送回家调养。
经徐少伯君介绍,邀我诊治。
查其面色枯槁,形容憔悴,呻吟不已,细问情由。
生子之时,恶露未尽,房事不谨,精淤相裹,时常隐痛,已经数年之久。
诊其脉息,二尺坚沉,二关紧急,二寸浮空。
与面色情由相对,是阳虚阴盛,阻碍冲任之机。
根据以上诊断,首先拨通阴阳道路,使脉道通调,然后用阳化阴之法,使阴凝易解,阳气易行。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四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壳三钱,茅术三钱,广紫苑五钱,炙甘草两钱,灶心土一块。
服后打嗝放屁,小便较前通利,解大便一次,饮食略增。
第二次处方:制附片一两五钱,朱茯神五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四钱,制升麻五钱,炙甘草两钱,葱白5根服后饮食睡眠较前好。
二便已经不觉得闭塞,腹部胀痛稍减。
第三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四钱,制升麻五钱,杜仲六钱,砂仁四钱,朱茯神五钱,潞党参五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服后腹胀痛更减,食眠更进。
第四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五钱,上安桂三钱,砂仁四钱,筠姜六钱,南藿香五钱,潞参六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服后下瘀血块甚多,腹痛大减,能下床步行第五次处方:制附片三两,砂仁六钱,卢巴六钱,杜仲一两,补骨脂六钱,麟麒竭三钱(冲服),潞参八钱,制升麻五钱,朱茯神五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
卢氏临证实验录序(附医案3则)卢氏临证实验录序(附医案3则)医必先明理法而后可言方药,临证之际,望色观神,温声问情,乃至切脉,实本诸理而考之法,以立确切不易之方,期尽轩歧扁鹊仲景之能事,非空作漫语以欺人也。
余身孱弱,先天不足,幼小多病,得颜师龙臣治之而愈,复蒙授以养生之术,轩歧之学,俾从燮理阴阳变化五行之中,取药物之偏性,治人生之疴疾,以为寿世寿民之用。
倏忽十年,学渐有进,又承师命赴蓉从郑师钦安学用法用方之诀,三载亲炙,有闻必录,忽郑师它往,命归里,乃携笔记百本再从颜师游,师命别置茅舍,闭户研讨,种花种药,凡与内难诸书相合而为后贤误解者,检阅对勘,无失本源,以反证后贤之非是;而后贤之有所见者,而必耳提面命,示以旨趣,又三年乃出。
采药炮制,咀嚼味性,秘求秘求其与身中经络脏腑、薄膜纲(油)、气血要道相通相应为可。
百疾痛疴疡相告者,亦必请师斟酌得宜,始依法立方,调配药饵。
不一年四方来者亦众,方庆得坐春风,浸淫雨化,日以理论见诸实验,孰知朝露溘至,颜师渺炙,孓立无依,深叹孤陋,乃游诸四方,登山涉水,以证方土异宜,气候变化,采偏救弊,补漏填穴,取天人相应,顾行踪所及,疮痍满目,鲜人悯念,大都兵燹(xian)冻馁之叹,呻吟病榻,求医难效,益知医为当今急需,决不肯自秘其私,坐观伤亡而不救。
于是倦游至蓉,本其所学,应人接物,二十余年。
所幸理法方药悉守先师奥妙,快己快人。
现国家大力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老怀益加鼓舞,余不敏,常与及门相亲,凡疑难难治诸证,集类成帙,以资参证,述余究医经过,实知学医不应专究方药,尤贵理法相通,期能见病知源,使天下人登诸亚席为快。
是为序。
时在公元1956年丙申岁仲秋月金寿老人卢卢铸之(1876--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德阳人。
中医内科专家。
生于中医世家。
少年时随姑父颜龙臣学文习医。
后赴成都,拜师于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门下。
学成后,从师命遍游各地,一面为人治病,一面深入考察各地人民之体质、生活习惯、水土气候、多发疾病等,还对各种药物的栽培、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阴虚阳虚治法破解根据国家卫建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提供的内容,“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治以滋阴为主,若阴虚火旺者,宜养阴清热(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这是教科书级的解释,也是千年以来的认知,历朝历代,鲜有质疑,多为一味的遵从。
不少人从接触中医开始,阴虚的解释及治法就扎根于脑,伴随一生。
遇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症,无不判定阴虚火旺,动辄滋阴降火、养阴清热。
患者初用有效,继用减效,再用无效,甚至复发。
医者无解,患者只好换医,于是开始新一轮的滋阴降火。
几经折腾,患者病情不减反重,体质今不胜昔,对中医的信心近乎消耗殆尽。
个人浅见,阴虚症是中医需要重大反思的问题,这关涉到疾病的源头认知、中医的根本疗效、民众对祖国医学的信心,乃至国民的体质。
黄元御《四圣心源》云:“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
”郑钦安《医理真传》云:“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
”卢崇汉教授在第二届《扶阳论坛》演讲时说:“我觉得我们中医还是应该反思,关起门来反思。
我们有几千年的完善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为什么中国人的体质不如有的国家的人的体质,这跟中医药几百年来倡导大量的的清热、大量的解毒、大量的凉血、大量的滋阴这种理念有没有关系?我想是有关系的。
”为何三位大医家都对“滋阴降火(泻火)”、“清热凉血”进行批判或持有异议?可能有人会说:他们批判的是对阳虚用滋阴降火,而不是说阴虚。
言下之意,阴虚用滋阴降火是对治。
按照权威解释,阴虚是阴液亏少,无力制阳,以至阴虚火旺。
需要追问的是,阴虚之人,阴液亏少的原因是什么?阴虚患者体内的阳气是旺盛吗?人体内阴液与阳气是对立制约关系吗?滋阴降火之法能否用于阴虚?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追根溯源,探究人体阴阳之真相。
人体之阴阳在人体中,何为阴?何为阳?气属阳,血属阴,这是大家公认的。
卢氏临证实验录序(附医案3则)医必先明理法而后可言方药,临证之际,望色观神,温声问情,乃至切脉,实本诸理而考之法,以立确切不易之方,期尽轩歧扁鹊仲景之能事,非空作漫语以欺人也。
余身孱弱,先天不足,幼小多病,得颜师龙臣治之而愈,复蒙授以养生之术,轩歧之学,俾从燮理阴阳变化五行之中,取药物之偏性,治人生之疴疾,以为寿世寿民之用。
倏忽十年,学渐有进,又承师命赴蓉从郑师钦安学用法用方之诀,三载亲炙,有闻必录,忽郑师它往,命归里,乃携笔记百本再从颜师游,师命别置茅舍,闭户研讨,种花种药,凡与内难诸书相合而为后贤误解者,检阅对勘,无失本源,以反证后贤之非是;而后贤之有所见者,而必耳提面命,示以旨趣,又三年乃出。
采药炮制,咀嚼味性,秘求秘求其与身中经络脏腑、薄膜纲(油)、气血要道相通相应为可。
百疾痛疴疡相告者,亦必请师斟酌得宜,始依法立方,调配药饵。
不一年四方来者亦众,方庆得坐春风,浸淫雨化,日以理论见诸实验,孰知朝露溘至,颜师渺炙,孓立无依,深叹孤陋,乃游诸四方,登山涉水,以证方土异宜,气候变化,采偏救弊,补漏填穴,取天人相应,顾行踪所及,疮痍满目,鲜人悯念,大都兵燹(xian)冻馁之叹,呻吟病榻,求医难效,益知医为当今急需,决不肯自秘其私,坐观伤亡而不救。
于是倦游至蓉,本其所学,应人接物,二十余年。
所幸理法方药悉守先师奥妙,快己快人。
现国家大力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老怀益加鼓舞,余不敏,常与及门相亲,凡疑难难治诸证,集类成帙,以资参证,述余究医经过,实知学医不应专究方药,尤贵理法相通,期能见病知源,使天下人登诸亚席为快。
是为序。
时在公元1956年丙申岁仲秋月金寿老人卢卢铸之(1876--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德阳人。
中医内科专家。
生于中医世家。
少年时随姑父颜龙臣学文习医。
后赴成都,拜师于近代伤寒学家郑钦安门下。
学成后,从师命遍游各地,一面为人治病,一面深入考察各地人民之体质、生活习惯、水土气候、多发疾病等,还对各种药物的栽培、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案例赏析火神派张存悌一、“火神派”述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名医辈出,各显身手.1929年秋,上海一巨贾,因患伤寒遍请中西医高手诊治,病势日增,某名医断为“误投辛燥,法在不救”.名医祝味菊力排众议,全力承揽,“具结”担保,果断采用附、桂、麻、姜之剂,不数日而愈.当时沪上医界为之轰动,不仅赞其医术,更佩服其“具结”担保之勇气.陆渊雷谓“君(祝味菊>心思敏锐,又自幼专力治医,造诣非予所及.”徐相任称他为“国医中不羁才是也”.名医章次公也大为叹服,自谓:“此后一逢先生则奉手承教,俯首无辞.”考陆、章诸公皆为沪上医硕,自视颇高,能说出如此肺腑之语,足见对祝味菊钦佩之情.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誉满全川,《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以善用附子,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人咸目予为姜附先生”,实医林一代雄杰.传此派之学者,百余年来不乏其人.吴佩衡(1888—1971>南下昆明,云南遂有“吴附子”之名,他尤以善用附子治麻疹逆证而风靡一时.b5E2RGbCAP 祝味菊(1884—1951>东去上海,沪上医界几无不知“祝附子”者,他治热病,虽高热神昏,唇焦舌蔽,亦用附子,认为热病不死于发热,而死于心衰.吴、祝二位,驰名华夏,其影响较之郑钦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祝味菊还是第一个提出“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念者.其它还有华阳刘民叔(川藉沪上名医>,以及卢铸之(有火神之称>、补小南、范中林、龚志贤(重庆>、戴云波(成都>等,皆为四川人,这一点颇有意味.其中祝味菊虽系浙江人,但弱冠(25岁>入川,拜蜀中名医刘雨笙等3人为师,数年学成,且在四川度过了17年地光景,逐步形成温补为特点地用药风格,1926年为避“川乱”才迁居上海,名扬沪上.p1EanqFDPw祝味菊(1884—1951>,以善用附子著称,人誉“祝附子”,是近代中医史上一个著名流派———“火神派”地代表人物之一,本文借其轶事开头,谈谈火神派.DXDiTa9E3d所谓火神派,是因为该派风格独特,以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著称,屡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代有传人,发扬光大,历百余年而不衰,至今犹有余韵.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有经方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千百年来,它们各树一帜,各呈异彩,汇聚而成中医学地丰富源流.鲜为人知地是,在清代末年,四川还出现了一个重要地医学流派———火神派.以笔者看来,其理论之精妙,用药特色之鲜明,影响之大都不下于上面各家医派,堪称中医宝库里地明珠,实有发掘之必要.各位同仁若有兴趣或有相关资料,万望不吝赐教.医史证明,凡能创造一家学派者,必有领军人物和几个代表人物,还要有一定地理论著述与相当地临床实践(医案>.这几条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气候,更无以造成影响.按此标准衡量,火神派可谓条条具备.其领军人物是郑寿全.RTCrpUDGiT粗略总结,火神派理论有如下一些特点:①学术上以《内经》为宗,“洞明阴阳之理”,“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病情变化非一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郑钦安语> 5PCzVD7HxA②临床上则“用仲景之法”,用药多为附子、干姜、肉桂等,附子常用至100g以上甚至300g,尊附子为“百药之长”(祝味菊语>,用方则多为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这是火神派最鲜明地特点.jLBHrnAILg③用药上虽有执滞之嫌(其它医派如寒凉派、温补派亦有此特点>,但该派持论还是公允地,并不专用姜附,其它药当用者则用,并不偏颇,“予非专用姜附者也,只因病当服此”(郑钦安语>.xHAQX74J0X④对附子地应用有一整套铰为成熟地经验,包括其配伍和煎煮方法,如祝味菊用附子多配伍磁石、枣仁等。
中医新手必学脉诀郑卢医学脉诀脉诀(一、二)原文脉诀(卢铸之老师所传文字部分):其一:肺和膈间右寸知,膻中与心左寸辨,小肠膀胱肾左尺,轻取六腑重为脏,注:胃脾大肠命关尺。
肝胆之脉左关明。
女子宫胞亦此寻。
举寻按取浮中沉。
轻取六腑脉,重取五脏脉,肾脉重取要至骨。
其二:脉速需用息度衡,每分十七应永恒。
常脉一息四五至,三至为迟六七急。
注:诊脉者以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十七息,衡量被诊者脉速。
故“平脉”为诊脉之要。
脉诀讲解各部脉的解释:(1)膈间:横膈膜上叫膈间;膻中:心包,即心的包膜。
要把部位弄清,记熟,熟到不想,一搭手就知道哪个脏腑。
(2)举:搭上为举;寻:切脉时不准,可移动手指,举起另外手指,直到找到,为寻;按:重取。
(3)此脉诀与老本的《内经知要》上是一致的,其他的都不要看。
(4)现在亚健康的我们看有90%以上,官方的统计数字是60%~70%,这些人都需要姜、桂、附,不然我也不用那样辛苦。
需要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郑卢医学,解决真正阳虚的问题。
(5)一息:一呼一吸。
每分钟十七次要永恒,要准确,多半次或者少半次都不行。
(6)四五至是常脉,也就是说每分钟68 次,到85次之间是常脉。
要不看手表就能够知道患者的脉数,看手表就是西医的做法了。
(7)三至和六七至都是病脉。
要求1. 一个月练好每分钟十七次呼吸。
2. 先学四个脉象(自己去体会)(1)浮脉:如水中浮木(小块木头),去按,搭指即得,浮脉主风。
沉取时浮起为脏脉浮,就是洪大。
(2)沉脉:与浮脉相对,轻取无,沉取有,叫沉脉。
轻取时稍重一点就是腑脉沉;沉取时再重一点就是脏脉沉。
沉脉主气虚。
(3)紧脉:①如绞绳索。
体会粗线绞起来的味道,一松一退的,就是紧。
我当时在成都的黄瓦街看绞麻绳,一看就是半天,就是去体会这个紧的感觉②来去匆匆。
似人走得很匆忙。
这个比较常用,外感,太阳伤风、伤寒,都要查紧脉等。
(4)滑脉:如珠滚盘(上覆绸子)那种感觉。
这种脉常遇到,特别是女子,女子月经、怀孕、白带等都有滑脉,月经的滑脉如果不明显的话,月经就不正常男子有风湿的,也有滑脉。
鲁楼医案诠释(十三)诠解按:此例肝郁陷下,营郁生热而不得解,渐致外热与肢、胁、面额疼痛,以及面额颈项肿与皮下发斑。
“ 五月三十日起病,右脚踝膝忽然疼痛,次日发热至三十九度半,左足底亦发剧痛”。
是肝木陷下,郁勃冲击,发而为痛。
温气郁遏,外现发热。
“次日左踹腘间发布红点,痛及左胁。
至六月十三日身热退尽,略进薄粥。
不意十七日身热又发,红斑又布,面额肿痛。
次日肿及颈项”。
营郁温聚,外现发热,营分瘀热流溢,外现红斑。
循经上传,致痛及左胁,肝胆同气,乙郁甲逆,循经上行致面额肿痛。
次日肿及颈项,同时有身热红斑。
“有谓为腰子病者,有谓为腹膜炎者,有谓为伤寒复病者,”肾病当有颜面浮肿、小便不利、泌尿系症状、腰疼等。
腹膜炎应有腹壁紧张,拒按。
伤寒复病会有明显的六经症状。
“延至十九日下午三时腹痛大作,是夜九时许,痛极,不能忍,急送至山西医院”,是木乘土。
“至二十八日痊愈出院。
不意七月八日,身热又发,红斑又布,腹痛肢疼,朝轻暮重,连日不退。
因往问儿童医院,答云:是蛔虫敏感性反应,不要紧。
至十六日同赴该院,诊断为皮下出血,治如前法”,朝轻暮重,病在阴而阳已衰。
说是蛔虫敏感性反应,是不沾边。
“自是之后,紫斑愈发愈多,腹痛亦日甚一日。
不得已乃广求名医诊治,俱诊断为皮下出血所致之紫斑病无疑。
决定输血,由其母抽出二十毫升输入儿体,经常注射青微素、维生素K、维生素C,病乍轻乍重,缠绵不瘥。
至八月三日晚,腹痛又剧不可忍。
随改服中药”。
营郁元凶,日甚一日,上述诸医的荒腔走板与南辕北辙,对患者的或死或活,麻木不仁,你们看他们是医生吗?真是民族之殇!针对木郁乘土、痛热发斑,故其治疗,自始至终,专在甲乙。
一诊,环脐痛如刀割,是木乘土。
身热肢厥,是营郁,热不能外发。
面目浮肿,甲逆,卫气不降。
两脚挛急而疼酸,是木燥。
紫斑,是营郁甚,血溢外现。
脉象滑大,舌赤无苔,如剥皮,是木火热盛。
用生地、生地榆凉乙木,清风止血开痹。
青蒿清乙退热疏甲木,菊花清肝、利头目。
卢铸之医案------治疗子宫癌瘤的体会
子宫癌瘤是妇科中常遇到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徵瑕痞块。
此病之起,多由月信愆期而来,月信愆期之原因,甚为复杂。
有由月信时六淫相扰而病的,有由七情六郁相扰而病的,有由男女房事不瑾,或由产后恶露未尽而病的。
病因虽殊,总以月信时期不知避忌,防护疏虞所致。
病后治疗不当,久久酿成徵瑕痞块。
因而内之五脏六腑,互相不调,疼痛难安。
外之筋骨肌肉亦受影响,渐渐憔悴,更兼营卫不和,恶寒发热之象。
治疗之法,当以调和气血,助其生化,使阳能化阴,阴能附阳。
则一切阴凝,自然消化。
兹将我治疗子宫癌瘤的三则验案,介绍出来,就正高明。
(一)
向文珍,女性,27岁,四川籍,住成都市文庙后街76号,于1953年5月13日因为月经久停不行,腹部胀痛,食眠不得,乃入成都市华西庙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经该院诊查后,认为所患系恶性子宫瘤。
用镭电深电,二便因此闭塞不通。
复用浣肠法,二便仍然不通。
住医院数月,病势日重,遂送回家调养。
经徐少伯君介绍,邀我诊治。
查其面色枯槁,形容憔悴,呻吟不已,细问情由。
生子之时,恶露未尽,房事不谨,精淤相裹,时常隐痛,已经数年之久。
诊其脉息,二尺坚沉,二关紧急,二寸浮空。
与面色情由相对,是阳虚阴盛,阻碍冲任之机。
根据以上诊断,首先拨通阴阳道路,使脉道通调,然后用阳化阴之法,使阴凝易解,阳气易行。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四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壳三钱,茅术三钱,广紫苑五钱,炙甘草两钱,灶心土一块。
服后打嗝放屁,小便较前通利,解大便一次,饮食略增。
第二次处方:制附片一两五钱,朱茯神五钱,老寇带壳五钱,西砂仁四钱,制升麻五钱,炙甘草两钱,葱白5根
服后饮食睡眠较前好。
二便已经不觉得闭塞,腹部胀痛稍减。
第三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四钱,制升麻五钱,杜仲六钱,砂仁四钱,朱茯神五钱,潞党参五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
服后腹胀痛更减,食眠更进。
第四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五钱,上安桂三钱,砂仁四钱,筠姜六钱,南藿香五钱,潞参六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
服后下瘀血块甚多,腹痛大减,能下床步行
第五次处方:制附片三两,砂仁六钱,卢巴六钱,杜仲一两,补骨脂六钱,麟麒竭三钱(冲服),潞参八钱,制升麻五钱,朱茯神五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
服后腹不痛不胀,二便如常,精神增长,心志愉快,其他症状都消失。
(二)
王如清,女性,49岁,安徽籍。
住成都市红墙巷63号。
于1955年5月8日,因月经错乱,时有白带或黄水,或清水,或瘀血。
少腹内觉有包块几个,食眠均不如常,大便闭塞,请中医诊治,未得效果。
乃入成都市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
该院检查后认为所患系子宫癌------患者感觉气坠异常,疼痛难安。
更该院诊查,谓所患乃系肠瘤,瞩其另请中医,因此出院,邀我诊治。
查其面色,印堂与山根,青黑相阻。
子处与膀胱,阴云四扰。
是为生者不生,化者不化,地道将坏,冲任不调。
诊其脉状,两尺脉沉滞,两关脉紧缩,两寸脉虚浮。
问其情由,据云初因月信愆期,是由1954年8月开始的,气候渐渐变生其他症状,食眠难安,病程将近一年,现在则气往下坠,疼痛难忍。
据以上判断,知其由经信终了之际,突被寒湿与气,凝于胞室,久久不解,酿成下
元虚冷,阴阳不分,以至气化不行,传及肝脾,造成气不统血,血不荣内,且病既久,气血大亏,应以扶正为主,使得正复邪消,瘀血自化,若专化瘀血,正更难起,邪更难除。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四钱,朱茯神五钱,秦当归四钱,老寇三钱,砂仁三钱,炙甘草两钱,黑木耳三钱,韭菜十根。
服后饮食略增,气坠稍减,惟仍有疼痛。
第二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四钱,潞参六钱,砂仁两钱,朱茯神五钱,炒枣仁四钱,杜仲五钱,炙甘草三钱,韭菜十根,灶心土一块
服后饮食更加,气坠疼痛均减。
第三次处方:制附片二两,朱茯神五钱,砂仁四钱,白术四钱,潞参八钱,秦归八钱,炙甘草两钱,生姜一两,韭菜十根
病势更减,惟仍有白带,或黄水,或清水。
第四次处方:制附片二两,桂枝尖五钱,淫羊藿一两,白术四钱,潞参八钱,砂仁四钱,杜仲五钱,益智仁五钱,炙甘草两钱,煨姜二两
服后感觉腹中包块时有时无,白带少一些。
第五次处方:制附片二两五钱,筠姜八钱,杜仲一两,卢巴八钱,砂仁四钱,补骨脂四钱,白术五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
服后精神饮食都比以前好,腹中已不疼痛,微有白带。
第六次处方:制附片二两五钱,白术五钱,潞参八钱,砂仁四钱,秦归五钱,肉苁蓉五钱,炙黄芪六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韭菜十根
服后其病痊愈,人即康复。
(三)
王亚南,女性,34岁,天津籍,住成都市三槐树街38号。
于1958年7月六日阴道不规则流血,有乌红血块,腰部及下腹,胀痛约半年。
头重眼花,时发寒热,面部及周身浮肿,出虚汗。
食欲睡眠,均不如常,前来我处诊治。
并云,此病发生,已有九月。
在1958年4月29日,曾到成都市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经过该院两次检查,诊断为子宫颈癌二期,遂于1958年5月19日入院,于1958年6月27日出院。
延至目前,自觉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疼痛加剧,身体更觉难支。
7月7日,经我处诊查,眼泡面肿,肤冷神倦。
喉间有痰水之声,呼吸喘促,四肢无力而冷。
尺脉不接于寸,寸脉与关脉不通,六脉都现缓紧之象。
问其情由,食饮难下,疼痛难忍,睡眠亦为之不安。
都是下元衰惫,相火不位,水泉不温,气机不化,阻塞冲任所致。
治宜用阳化阴,引阳交阴。
使阴阳两相浃洽,神智自有分明之时。
第一次处方:制升麻六钱茅术五钱西茴香六钱杜仲六钱补骨脂六钱,朱茯神五钱秦归四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一两灶心土一块
服后阴道流血较少,流出渣渣甚多,腹痛,气仍不能续,痛可稍忍,小便多。
第二次处方:制附片二两白术五钱制升麻五钱泡参六钱秦归五钱伏神五钱西茴香六钱益智仁五钱炙甘草三钱灶心土二两
服后痛较前减缓,睡眠较好,昨日淌血一次,有黑色坨坨。
第三次处方:制附片二两五钱白术五钱秦归五钱潞参六钱安桂三钱朱茯神五钱砂仁四钱制升麻六钱炙甘草三钱灶心土二两
服后流血已经停止,但有黄水,饮食增,精神好,腹痛亦减。
第四次处方:制附片三两白术五钱砂仁四钱益智仁六钱西茴香六钱安桂四钱朱茯神五钱淫羊藿八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二两
服后腰腹都不痛了,食眠亦佳,口干想喝热汤,黄水未流,但时有白带
第五次处方:制附片三两白术六钱砂仁五钱北黄芪一两秦归五钱
补骨脂八钱朱茯神五钱安桂五钱炙甘草三钱煨姜二两
服后精神转旺,食眠亦佳。
惟仍有白带。
第六次处方:制附片四两白术七钱砂仁五钱北黄芪二两秦归五钱补骨脂一两益智仁八钱安桂五钱炙甘草四钱煨姜三两五钱
服后饭量大增,二便如常,一切症状,均已经消失
第七次处方:药末方:制附片五两白术一两砂仁六钱北黄芪三两安桂八钱筠姜二两五钱益智仁二两补骨脂二两炙甘草五钱为细末,白开水吞服,日服三次,每服两钱五分
经西医检查,肿瘤确实消失!自觉无任何症状
讨论:上三例中,所见的自觉症状是经信愆期,下血,白带,腰腹胀痛,食欲不振,睡眠减少,二便闭塞等等。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中医用药从整体出发,能够获得显著成效。
上述三例中,所用的方法和药物都是强壮气血,健胃扶阳之类,可能是运用这些方法和药物能够调整整个的机能战胜疾病。
所以,这种疗法,是否就是有前途的根治疗法,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本文介绍了中医门诊,用中药治疗子宫癌瘤,效果显著,不仅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而且,经过医院复查,证明肿瘤确实消失,这证实了用中药治疗宫癌瘤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提出来研究,供同道参考。
有同道在成都市图书馆看到的《卢氏临证实验录》这本书里面附录的卢铸之先生治疗子宫癌的医案是不是这几个案例?以下内容摘自向天清前辈整理的《火神派临证经验撷录——举罕集》。
怀念向天清先生,感谢这位中医扶阳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