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儿童画之布贴画图文结合
- 格式:doc
- 大小:3.19 MB
- 文档页数:21
薛城双语实验小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剪贴画教案(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导入
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材料,同学们并不陌生。
(布)
平时我们都把他们变成废品丢掉,相信同学们对布艺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这节课就继续来学习下布艺粘贴画的制作-人物粘贴画。
二、新授
1、欣赏范做
老师这里有一些人物花布粘贴画,对比和你平时的儿童画有什么不同?
(它是用布粘贴而成)
师(总结):布贴画是我们学校剪贴画制作的一种,主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废旧的花布做成。
2、制作方法
同学们猜猜它是怎么制作而成?
板书:设计图样
欣赏老师设计的图样(出示正在设计的图样)
师:第二步我们又应该做什么呢?其它组和他们的想法一致吗?
(板书:裁剪布片)
老师请同学们看看我裁剪好的布片。
(出示裁剪好的布片)
师:为了突出人物的装饰特点,我特意选择了颜色深浅不同的布料,用什么色来装饰人物身上的服饰,用什么色的布料做裙子等
注:此表由执教人认真填写。
一式多份,原件报学校教导处,复件分别由教研组每位成员留存,粘贴于备课本上作为课时备课。
一年级校本课程《布贴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布贴画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布贴画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教学布贴画的意义布贴画,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
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几块碎布、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跃然纸上,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如醉如痴。
剪布可以可以通过手部肌肉的锻炼,增强协调性、灵敏性,使学生变得心灵手巧。
布贴画及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因为原来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布贴画课,对布贴画只有初步的认识,贴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少之极少。
但大部分同学非常有兴趣,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将专门讲一讲有关布贴画的一些几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作起,让他们对布贴画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五、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能照着较复杂的剪纸范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品,鼓励自己设计作品。
难点:熟练地使用剪刀、刻刀、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剪纸的造型、保存和鉴赏知识。
《布贴画》实践活动:综合教案、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布贴画实践活动:综合教案、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布贴画的定义、历史和基本技巧- 掌握制作布贴画的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2. 教学内容- 布贴画的定义和历史概述- 布贴画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介绍- 布贴画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布贴画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3. 教学方法-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布贴画作品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布贴画的探索欲望。
-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布贴画的定义、历史、基本材料和制作步骤,并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贴画作品。
-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布贴画作品,辅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布贴画技巧。
- 展示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活动,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展示几幅著名的布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布贴画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布贴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步骤二:讲授- 介绍布贴画的定义和历史概述,简要介绍布贴画的材料和工具。
- 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布贴画作品,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步骤三:实践操作- 让学生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开始制作自己的布贴画作品。
- 辅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色彩搭配、形状构图和贴合技巧。
步骤四: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
- 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
5.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布贴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 通过展示评价环节,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 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综合评价,如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二、教学设计1. 教学材料- 布贴画作品展示图片- 布贴画制作所需的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和材料- 学生布贴画作品展示区域2. 教学时间安排- 导入:5分钟- 讲授:15分钟- 实践操作:30分钟- 展示评价:10分钟3. 教学环境- 教室内部分区域作为学生的布贴画制作区域- 学生作品展示区域4.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展示的布贴画作品图片- 准备好学生制作布贴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整理好学生作品展示区域三、课堂记录日期:[填写日期]主题:布贴画实践活动课堂活动记录- 导入环节:展示几幅著名的布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布贴画的兴趣。
布贴画教案1(5篇)第一篇:布贴画教案1布贴画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碎布创作图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互动的集体制作,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碎布贴画的基本技能。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废弃碎布、胶水(或透明胶、双面胶)、蜡光纸、吹塑纸、剪刀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用碎布贴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小小碎布还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美丽的图画,现在谁想上讲台展示一下自己的布贴画?二、赏析作品,探究方法(一)赏析作品1、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他做的美丽的布贴画是什么?(海底世界)2、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这些贴画美吗?想不想做?我们让他讲讲他是怎么做的吧。
(你真是一个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孩子。
你创造出的海底世界真是美极了。
)3、我们再请一个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吧。
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听,看看他的布贴画是什么?怎么做的?(牧童骑马)4.我们再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
他贴出的小牛真是可爱极了。
(可爱的小牛。
)三、总结归纳: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制作画的步骤(边说边板书)构思:简单小些选材:颜色较硬涂胶:均匀棉棒(示范)粘贴:一个一个的粘贴修饰:补充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我们在构思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板书)一边说结合亲手做的布贴画。
(补充课题)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那样你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拓展升华1、一个碎布实在是平凡,但经过同学们双手的创造,平凡的碎布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布贴画,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材料制作的工艺画,你知道吗?2、学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最后送大家几句话,让我们一起共勉:出示格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动手,多动脑,多去创造美。
艺术乃德行的宝库,使自然更完美庙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主任:李永红副主任:杨世荣成员: 赵鹏飞朱炜王爱爱朱青关瑞瑞刘长生杜友刚孙立群张红艳主编:杜宏勋编委:李永红杜宏勋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对美术的追求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越来越被学校和家长重视。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鼓励教材编写的多样化,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
为了更多地延展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接触并了解多种美术知识,掌握适量的美术操作技能,结合美术教材,美术组借助多种美术形式编撰了这套美术教材,作为学校美术教材的扩展与延伸。
艺术是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本教材以石头、布料、树叶为载体,展现给儿童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拼贴、剪纸、折纸等,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造型基础和操作能力,把这些美术知识和实用技能合理地安排在每一学期的课堂实践中。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落到实处,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和思维发展,教材加大了操作引导元素与知识含量,保证孩子每一学期学会一种美术表现方法,并要求能熟练掌握。
此外,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教材逐步增加美术的认知量,提高美术表现难度,力求既满足儿童求新、求变心理,又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学有所获。
教材在美术知识的介绍上加强了趣味性的呈现,美术操作技巧、技能的介绍。
使用本套教材时,请老师们积极致力于课堂引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美术文化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文化的感悟以及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是一种迷人的体验过程。
拼贴艺术目录第一课果盘布贴画 (1)第二课布娃娃贴画 (7)第三课小狗熊布贴画 (15)第四课石头画 (20)第五课蝴蝶树叶贴画 (23)第六课小金鱼树叶贴画 (25)拼贴艺术第一课水果布贴画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
它以粗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
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美术画乡”的延川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延安以东的黄河岸边,受鄂尔多斯草原的影响和蒙汉民间艺术相互渗透,其民间传统艺术具有独特魅力。
一、了解布贴画布贴画是利用裁衣剩余的边角料制作的一种装饰画。
又叫布堆画、布摞画、还叫拨花。
布贴画是古老的民间工艺布艺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工制作。
布艺贴画的造型、色彩都很独特,制作出来的效果是笔墨无法代替的。
贴画作为一种工艺品,它无不显示着人们欣赏美的情趣和想象力。
贴的组合体现了美的时空、美的情趣,体现了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巧手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它具有其它绘画的一切特点。
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剪代笔,以布为色而做成的一种装饰画。
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表现形象抽象,色彩独特,具有笔墨不能取代的奇效。
集工艺性、艺术性于一体。
布贴画自然流畅,工艺精美、情趣各异、风格独特、适合于装饰不同居室、场所。
它作为装饰和艺术礼品,在国内外很受欢迎。
是不是很有趣,下面我们去了解一下需要的材料吧。
二、材料及注意事项材料:各色布、卡纸、胶水、白乳胶(或502)、双面胶、水彩笔、各类纺织品的边角料。
工具:剪刀、刀子、中性笔(描边比较好用)注意事项:1、在涂胶时要做到量少、均匀、全面,不要使胶被挤压到布料外面;有些废料如冰糕棍、糖纸等要事先清洗干净,否则会发霉、变黑,污染画面。
2、使用剪子注意安全。
3、布贴画所用材料非常广泛,一定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必要的材料(例如夏天题材就要选取轻薄的布料)。
不能将一些可有可无的材料硬拼凑上去。
4、布贴画主要是用粘结剂粘贴制作材料,所以,粘贴是布贴画制作的一项基本功,在涂胶时要均匀,对于难粘的材料,可用双面胶粘贴。
5、涂胶要少而匀,涂上胶后稍待片刻再粘贴,即可避免皱折产生。
6、细节的处理很重要,线条的圆滑、眼睛、鼻子、嘴、往往是一个作品的点睛之处。
三、图片欣赏说了这么多,我们该去看一看布贴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啦。
四、几何图形不织布杯垫观赏图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跃跃欲试了?赶快动手吧下面我们就去学习几幅画的制作吧。
布贴画其实很简单的,先来“热热身”,做个几何图形不织布杯垫简单几个步骤,就可以用不织布制作一个几何图形的杯垫。
鲜艳的颜色,和富有艺术气息的杯垫图形,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一起来做做看吧。
沿画的线剪下拼插组合美化怎么样?简单吧。
试一试:动手做个杯垫,给家里怕烫的家具隔上“保护垫”吧!五、水果拼盘今天咱们来做水果布贴画吧。
准备:布、双面胶(或胶水)、笔、剪刀(1)首先画好图,剪好素材。
葡萄、菠萝、苹果,桃子及其叶子。
都是大家吃过的水果,形状特点都知道吧!(2)然后剪一块圆形底布,用于做背景了,就剪个圆吧。
(3)把素材布粘上双面胶或胶水,贴在底部上。
先来做个葡萄,把叶子先铺上,再挂上可口的葡萄。
(4)然后做菠萝。
菠萝果顶有冠芽,注意形状。
(5)接着做苹果。
苹果通常为红色,不过也有黄色和绿色,咱们做红的吧!(6)再做个桃子。
桃子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这是好多人最喜欢的水果啦!(7)接下来给葡萄叶子画上叶脉,这样比较像一点,如果你针线活好的话,也可以用线缝哦!(8)开始画菠萝的纹理。
简单的画几个交叉吧!(9)再把其他两个水果画下叶子就OK啦!怎么样,动手试试吧!试一试:做个水果拼盘,回味一下美味的水果吧六、海岛风光海岛风光海岛风光试一试:高高的椰子树,蔚蓝色的、辽阔的大海,带给人无限的遐想,用你的巧手表现出来吧!七、快乐的维尼熊一、准备底图《快乐的维尼熊》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画面,画面上内容不限,但画面上物体的轮廓越清晰越好。
二、分割底图按照画面上物体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层次,把物体每一个部分的轮廓都描出来,并标上编号。
需要注意的是:当两个甚至更多部分重叠的时候,需要尽量放大底层的轮廓,便于衬托出层次感。
三、拷贝各部分用拷贝纸把各个部分的轮廓拷贝下来,再把拷贝纸上的轮廓反过来拓印到硬纸板上或者厚度合适的纸上,注意把各个部分的编号也跟着标注下来。
四、剪下各部分沿着各个部分的轮廓线把各个部分剪下,注意要剪得光滑、圆顺、不走样。
注意:有编号的一面是各个部分的反面。
五、蒙布按照你喜欢的颜色或者底图的颜色,在剪好的各个部分的正面均匀的涂上胶水,给每个部分蒙上布,弄干胶水、压平。
注意:贴在同一块布上的各部分之间留下6—10毫米的距离。
六、包边在各个部分周边留下3-5毫米的距离,剪下各个部分。
将胶水涂抹在3-5毫米的留边上,让留边包住各个部分的边缘,捏实、压平。
七、组合、修整按照底图上的层次,将包好边的各个部分的反面涂上胶水,进行叠压组合。
组合完成后,进行必要的修整,使画面更加完美。
衬上背景,用重物压平即可装裱。
试一试:做个小动物布贴画,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有深深的情意在里面,他(她)肯定会喜欢的!儿童画的年龄阶段当儿童由幼年时期进入少年时期,有的儿童不再画画,而有的儿童不再满足于幼年期的创造,把目光转向了高一层的技法学习,这样的儿童成年后有可能成为画家,我们不能耽误了人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倾向,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导,使之成材。
通过儿童的绘画创作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对美的创造,不要小看了儿童画。
他们逐渐给人穿上衣服,四肢由用单线表示换成用长方形表示。
我发现幼儿表现手也有一定规律,开始时仅画一个圆圈代表手,逐渐知道手有指头,就在圆上用一组长线表示手指,手指的数量则任意添加,有时画4条线、5条线,甚至更多的线。
再往后他们把手画成有5个瓣的小花。
图71至图74是幼儿不同时期画人时,对手的不同表现方式。
儿童常依靠观察、记忆和想象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创造象征符号表现出来。
儿童在画侧面的人时,仍然把头先画一个圆,再在圆的外侧边上画突出于外形的五官。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因为在儿童心里,圆代表头的整体,五官是长在头上面的。
儿童绘画的表现能力与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儿童对画的理解和认识,对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与自身的发育同步的,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虽然发展的速度各有不同,有快有慢,但是发展的顺序,是不会颠倒的。
一般都会经历:涂鸦期,象征图示期,意象表现期,写实期。
一、涂鸦期:(1—3岁前)此期,儿童绘画受生理方面的限制是比较明显的,他们的手、眼、脑还不能协调的配合,因而最初只是用点或短线点描画,到脑、眼、手的活动逐渐协调一致,手的肌肉得到锻炼,用腕或肘的运动使线变得流畅,在无意识的乱涂中享受着笔在纸上涂抹的有节奏的快感,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手的力度能控制了,(但仍没有控制形的能力)在纸上有轻、有重和转动的用笔,使无目的、无意识的涂鸦发展到一边念叨一边画,给线条注入了意义,画出了有表达意念的涂鸦画。
“涂鸦”是儿童发自童心的游戏方式,干干净净的一张纸,经他一涂一抹,竟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虽然在大人们的眼里他们画的什么都不是,也看不懂,却体现了他最初的创造意识。
象征图示期(3—5岁)二、象征图示期又分为:象征期(3—4岁)和图示概括期(4—5岁)(1)象征期:科学表明:儿童长到3岁时,其脑重量已达到1000多克,到成人的60%—70%,4—5岁时,已经占成人的80%。
此阶段的孩子喜欢不停地活动、说话,喜欢不停地提问题,虽然他们的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但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是形象知觉的敏感期,出现了成形的形,而且还会指着图说:“这是爸爸,那是汽车……”物象经常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存在于形里,并且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够自由大胆地运用象征符号表达生活感受。
绘画方面表现为:能够根据记忆创造象征符号,进行说明性图解,儿童绘画中的房屋,车、动物,人都是用符号来表现的,因而,我们常常称此期为象征期。
(2)图示概括期:随着参加社会活动的增加,知识面得到不断扩大,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进步,此期的儿童感觉敏锐,反映强烈,能够产生整体记忆,并且能凭整体记忆把看见的事情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绘画创作达到高潮,开始进入儿童绘画的黄金时期。
三、意象表现期(5—8岁)此期绘画形体较为复杂,不再用模式化表现,在绘画中溶入自己的情感,画面出现了表情和动作,开始能够表现空间,在画面上出现地平线和天空。
开始考虑比例关系,把夸张画法,拟人画法,透明画法,展开画法及多视点画法等各种画法应用于画面。
四、写实期(8—15岁)此期儿童出现了写实倾向,有较充分的构思,形成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有一定的鉴赏和评价能力,有了自己的见解,开始对客观现象进行探索,并且对幼儿期坚信不疑的童话梦幻产生了怀疑,对过去不合比例的、充满天真稚嫩的画,以及过去常常运用的一些表达方式表示否定,开始进行客观观察。
在空间感觉上,从罗列的表现倾向开始向写实的表现倾向发展,由平面思维转向立体思维,观察力增强了,能够依靠感观具体描画实物,开始注意物象的不同面,能通过立方体的各个面表现体积感。
画面上开始有意识地表现明暗,阴影,立体感,空间和质感、量感。
2.儿童绘画的发展与分期(一)各国学者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研究18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儿童绘画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其中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等。
他们各自从社会、教育、生理、心理的不同观点进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和研究。
如:美术教育家哥仙修泰纳收集30万张儿童画做横断式的发展研究,把儿童画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错画期:1至3岁,乱画各种线。
2.图式期:用记号、象征、图式描画稍具形状。
3.对线发生感情的时期:用线描画形状很感兴趣。
4.想表现象实物的时期:图式不再出现,常用轮廓线描写实物,但不懂得表现远近。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懂得远近、明暗,会写实。
刘奎通过研究女儿3至8岁半的画,把儿童画作纵贯式的发展研究,分为4个阶段:1.无意识的线画。
2.不完全的写实期:有意画得像实物,但没有能力构成。
3.画其所知的写实期:画自己所知而不是所见的实物。
4.视觉写实期:按所看到的描画物体形状、远近、明暗。
对儿童发展阶段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柏特和奥地利后来到美国的学者罗恩菲德.柏特于1922年发表著作《心理与学业测验》,其中对儿童造型的发展做了有系统而合理的分类,分为7个时期:1.涂鸦期:2至5岁。
始于无目的地乱画,止于有目的地乱画。
2.线的时期:4岁。
以线画圈当人体或头,以点作眼睛,以线作手或脚。
3.叙述的象征期:5至6岁。
用象征符号表现意念。
4.叙述的写实期:7至8岁。
只画自己所知,不画所见的物象。
5.视觉的写实期:9至10岁,要把所见的实物正确表现出来,希望表现立体。
6.压抑时期:11至14岁。
对所画不满而失去兴趣。
7.艺术的复活期——青年期。
男的对技术的机械表现发生兴趣;女的对装饰表现发生兴趣。
(二)中国儿童绘画能力的观察与分期根据我对中国儿童绘画实际能力的观察和实验,我认为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地域辽阔,城乡经济和教育差别悬殊,教育方面又存在封闭式和开放式截然对立的格局,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亦极不平衡,但是从总的方面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儿童绘画能力发展显得成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