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教学课件.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7.23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画教案.word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绘画启蒙》教材第四章,主题为“奇妙的动物世界”。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动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动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学会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动态。
教学重点:动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绘画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画架。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种类的动物、动物的生活环境。
3. 实践操作(20分钟):(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
(2)学生练习:学生在画纸上尝试绘制动物,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动物的基本特征2. 不同种类的动物3. 动物的生活环境4. 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绘制一幅“我喜欢的动物”。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提高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动物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动物的特征和动态。
2.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环节。
3.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线条运用:动物的特征和动态表现依赖于线条的流畅和准确性。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
学校认识到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和育人途径。
我们学校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以艺术为抓手,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给学生有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儿童画课程,把它作为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生好动、爱玩,特别喜欢动手。
学生喜欢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对客观世界、自身生活的认识,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儿童画正好利用了这一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2、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
从1999年起,学校利用美术教师的资源,开设了学生美术兴趣小组。
学生兴趣浓厚,绘画水平日渐提高。
学生绘画作品先后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获奖,具有一定的基础,内部条件十分成熟。
二、教学活动目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获得多元的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欣赏与评述、表现与创造、设计与应用,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情趣,形成乐学、求美、创新、等品质;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儿童画”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
2.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儿童画,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活动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儿童画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绘画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对色彩的认识,以及色感的培养。
3、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
(2)、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自然,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览。
四、教学活动重点:
1、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2、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的掌握。
五、教学活动难点:
1、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个性的张扬。
六、教学活动时数:每周两课时
七、教学活动过程:
学校在抓好美术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儿童画教学向课处延伸,学校每星期二、星期四下午放学后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时机,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学科渗透。
每门学科根据儿童画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绘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围绕儿童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3、开设儿童画教学课。
4、开展绘画兴趣小组活动。
(1)、面向全体学生。
在各年级开展儿童画教学。
(2)、校级兴趣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
学习儿童画,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笔画的训练。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一色彩知识。
第三阶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种儿童画的绘画方式、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八、课程评价:(评价分两部分)
(一)、作品展览点评。
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作品展及校内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同学间互评。
(二)、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儿童画学习情况(兴趣、技能、态度等方面)。
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
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美术课程已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有益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和学习美术,更健康地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