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喉、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
- 格式:ppt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44
呼吸道或食管异物取出技术及操作规程呼吸道异物包括喉、气管、支气管异物。
喉异物如异物停留或嵌顿于喉腔声门区,可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是呼吸道异物中是严重的急症。
任何物品进入气管内均称为气管异物。
发生在声门下与气管隆突之间,异物停留在主支气管开口或进入肺叶或肺段开口者为支气管异物。
食管异物常因误吞异物引起。
常见于幼儿在进食时打闹、哭笑,异物随吸气而入气管、支气管;昏迷患者有时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食管本身疾病如食管狭窄、食管癌也是食管异物原因之一。
异物堵塞一侧支气管时,可出现呛咳、憋喘、口唇表紫、呼吸快而困难等症状;异物阻塞声门时有呼吸困难、三凹征阳性、出冷汗、烦躁不安,失音,甚至窒息,易发生急性窒息而突然死亡。
【操作评估】1. 评估呼吸道或食管异物发生的状况(1)确定异物的部位并了解异物种类,存留时间长短,有无呛咳、咯血及便血等。
(2)吸入异物后突然发生剧烈呛咳、憋气、呼吸困难、气喘声嘶。
咳嗽剧烈可引起流泪、呕吐。
(3)气管异物听诊时间可闻到拍击声和痰鸣,两肺呼吸音无明显改变,支气管异物往往有一侧肺呼吸音减弱。
(4)喉、气管异物需借助器械及时取出,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手术取出异物。
异物久留可导致发热和感染,并有继发损伤的危险。
(5)食管异物度要是经口在食管镜明视下取出或手术取出,如已证实有食管穿孔和纵隔感染,或者怀疑尖锐异物刺入主动脉弓或其他大血管时,应尽早开胸手术治疗。
2. 评估患者(1)评估有无咳嗽,了解呼吸频率及节律,有无发绀、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
(2)了解患者年龄,因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
(3)评估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如发热、痰多;异物时间过长可引发肺部感染,形成肉芽增生,可出现痰中带血;发生肺脓时痰有臭味。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异物取出术的认识,有无思想顾虑。
3. 评估环境除非紧急情况,一般要求在手术室进行。
4. 评估用物包括用物准备,根据异物部位的不同准备不同的用物。
5. 操作者自身评估要求操作者掌握呼吸道或食管异物取出技术及操作规程【实施步骤】1.气管异物可用直接喉镜下钳取,用直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声门,用鳄口式异物钳伸入声门下区,上下张开钳口,于呼气或咳嗽时,在异物随气流上冲的瞬间,夹住异物。
气管切开手术图解[应用解剖]气管位于颈部正中,其上段较浅,距皮肤约1.5〜2cm;下段逐渐变深,在胸骨上缘处距离皮肤约4〜4.5cm。
气管前面由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颈阔肌覆盖。
在浅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有许多小静脉(颈前静脉丛)汇流入颈前静脉。
颈阔肌深层是深筋膜浅层,包绕两侧的颈前肌并在中线连成白色的筋膜线。
深筋膜浅层后面即为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气管。
气管前筋膜附着在气管的前壁。
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部位于第3、4气管环的前面,被气管前筋膜包绕,手术时应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或切断后再切开气管。
气管两侧偏内有甲状腺最下动、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偏外有颈部主要血管,因此在行气管切开时,切口必须在颈部安全三角区内(三角的两上角各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交界点,下角位于胸骨切迹中点)。
[适应证]1.急、慢性喉阻塞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肿,咽喉部肿瘤,瘢痕狭窄等。
2.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难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喉麻痹时。
3.肺功能不全重度肺心病,脊髓灰白质炎等致呼吸肌麻痹。
4.喉外伤、颌面咽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阻塞。
5.呼吸道异物,无法经口取出者。
[术前准备]1 .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2.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吸引器,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
1-1普通气管套管1-2带气囊气管套管图1各种气管套管3.选择适合患者气管粗细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套管芯[图1-1、2]。
[麻醉]一般应用1%普鲁卡因局麻。
显露气管后作气管穿刺时,可向内滴入1%〜2% 地卡因0.2〜0.3ml,进行气管粘膜的麻醉。
情况紧急,或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时, 可不用麻醉。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扁与颈下垫枕,并保持颈后仰位,头部正中,病情不许可时可采用半坐位。
2-1 皮肤切口2-2 切开颈深筋膜2.切口颈中线切口,上起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切迹以上一横指[图2 -1]。
气管切开手术图解[应用解剖]气管位于颈部正中,其上段较浅,距皮肤约1.5~2cm;下段逐渐变深,在胸骨上缘处距离皮肤约4~4.5cm。
气管前面由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颈阔肌覆盖。
在浅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有许多小静脉(颈前静脉丛)汇流入颈前静脉。
颈阔肌深层是深筋膜浅层,包绕两侧的颈前肌并在中线连成白色的筋膜线。
深筋膜浅层后面即为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气管。
气管前筋膜附着在气管的前壁。
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部位于第3、4气管环的前面,被气管前筋膜包绕,手术时应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或切断后再切开气管。
气管两侧偏内有甲状腺最下动、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偏外有颈部主要血管,因此在行气管切开时,切口必须在颈部安全三角区内(三角的两上角各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交界点,下角位于胸骨切迹中点)。
[适应证]1.急、慢性喉阻塞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肿,咽喉部肿瘤,瘢痕狭窄等。
2.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难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喉麻痹时。
3.肺功能不全重度肺心病,脊髓灰白质炎等致呼吸肌麻痹。
4.喉外伤、颌面咽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阻塞。
5.呼吸道异物,无法经口取出者。
[术前准备]1.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2.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吸引器,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
3.切开皮下组织将皮下组织颈浅筋膜和颈阔肌切开,直至颈前肌。
用小拉钩将切口向两侧对称拉开,一一结扎、切断皮下组织内的较大浅静脉。
在呼吸困难的患者,这些小静脉怒张变粗,必须结扎,以免术中出血,影响手术。
显露颈前肌后,纵行切开白线[图2-2]。
4.拉开甲状腺峡部用手指探摸气管并向下分离,向上可见淡红色、质软的甲状腺峡部,用弯止血钳在峡部和气管间进行分离后,用小钩将峡部向上拉开[图2-3]。
峡部较大者,可用两把弯止血钳钳夹后切断,即可看到气管环。
气管前筋膜、胸骨上窝及气管旁组织不需过多分离,以免发生纵隔气肿或气胸。
气管切开手术图解[应用解剖]气管位于颈部正中,其上段较浅,距皮肤约1。
5~2cm;下段逐渐变深,在胸骨上缘处距离皮肤约4~4.5cm.气管前面由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颈阔肌覆盖。
在浅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有许多小静脉(颈前静脉丛)汇流入颈前静脉。
颈阔肌深层是深筋膜浅层,包绕两侧的颈前肌并在中线连成白色的筋膜线。
深筋膜浅层后面即为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气管。
气管前筋膜附着在气管的前壁.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部位于第3、4气管环的前面,被气管前筋膜包绕,手术时应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或切断后再切开气管。
气管两侧偏内有甲状腺最下动、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偏外有颈部主要血管,因此在行气管切开时,切口必须在颈部安全三角区内(三角的两上角各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交界点,下角位于胸骨切迹中点).[适应证]1.急、慢性喉阻塞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肿,咽喉部肿瘤,瘢痕狭窄等.2.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难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喉麻痹时。
3。
肺功能不全重度肺心病,脊髓灰白质炎等致呼吸肌麻痹。
4.喉外伤、颌面咽喉部大手术后上呼吸道阻塞。
5.呼吸道异物,无法经口取出者。
[术前准备]1.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2.准备好手术照明灯,吸引器,直接喉镜和气管插管。
1—1 普通气管套管1-2 带气囊气管套管图1 各种气管套管3。
选择适合患者气管粗细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套管芯[图1—1、2]。
[麻醉]一般应用1%普鲁卡因局麻。
显露气管后作气管穿刺时,可向内滴入1%~2%地卡因0。
2~0。
3ml,进行气管粘膜的麻醉。
情况紧急,或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时,可不用麻醉。
[手术步骤]1.体位仰卧位,扁与颈下垫枕,并保持颈后仰位,头部正中,病情不许可时可采用半坐位。
2-1 皮肤切口2—2 切开颈深筋膜2.切口颈中线切口,上起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切迹以上一横指[图2-1].3。
手术室耳鼻喉手术配合流程一、乳突根治术(2021.1修订)[适应症]: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范围广泛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质破坏已无重建听力条件[麻醉方式成人一般为局部麻醉,儿童及不合作者取全麻[手术体位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术耳向上头下垫头圈[用物准备乳突根治术包、小敷料、手术衣、5ml、20ml注射器各1、吸引管、吸引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1号丝线、6*14角针。
耳显微器械、耳鼻喉磨钻、碘仿纱[手术步骤]:1、常规消毒铺巾,一般多采用耳内切口,也可采用耳后切口,耳内切口时在外耳道软骨和骨交界处距外耳道口ICm作弧形切口,然后向上至耳轮脚前逐层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达骨膜。
2、向后、向下、向上分离外耳道软组织暴露乳突骨质及外耳道后壁放入乳突牵开器。
用骨凿自外向内除去骨质直至鼓窦,并予扩大使上鼓室完全开放,也可将外耳道皮肤剥离直上鼓室外侧壁进入并开放鼓窦。
3、鼓窦及上鼓室开放后,可根据病变范围除去病变组织,牵开外耳道后壁皮肤暴露鼓室,清除鼓室病变组织,注意勿损伤面神经。
去除外耳道后壁骨质削低面神经崎使外耳道、乳突腔、鼓室相通将外耳道皮瓣直12点切开覆盖乳突腔,不足部分取中厚皮移植腔内。
4、腔内填塞碘仿纱,6*14角针1号线缝合,切口用纱布覆盖加压包扎。
[注意事项1、暴露面神经时注意有无面肌抽动以防损伤面神经。
2、病人恶心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注意观察有无眼震。
[参考文献]:1.魏革刘苏君王方.手术室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3版.2014.二、扁桃体切除术(2021.1修订)[适应症]: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结石、息肉、过度肥大[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全麻[手术体位半卧位[用物准备]:扁桃体包、小敷料、手术衣、5ml注射器、吸引管、12号刀片、显影纱布、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丁卡因。
扁桃体钢丝、扁桃体纱球、鹅颈灯、额头灯、耳鼻喉口器、呼刮器[手术步骤]:1、术前用1%丁卡因喷雾咽腔后,常规消毒铺巾,注射局麻药。
顺腭咽弓向下用12号刀片切开黏膜至扁桃体下端。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左云霞,冯春,刘金柱,李天佐(负责人/共同执笔人),李文献(共同执笔人),李丽伟,李梅,连庆泉,吴震(共同执笔人),张旭,张诗海,张溪英,金立民,胡智勇,蔡一榕,裴凌一、定义所有自口或鼻开始至声门及声门以下呼吸径路上的异物存留,都可以称之为气道异物(airway foreign body)。
异物位置对于麻醉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将气道异物按其所处的解剖位置分为以下四类:①鼻腔异物(nasal foreign body);②声门上(声门周围)异物(supraglottic foreign body) ;③声门下及气管异物(subglottic and tracheal foreign body);④支气管异物(bronchial foreign body)。
狭义的气道异物是指位于声门下、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
此外,按照化学性质可将气道异物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异物。
有机类异物以花生、葵花籽、西瓜子等植物种子多见,无机类异物则常见玩具配件、纽扣、笔套等[1-4]。
按异物来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患者自身来源或接受手术时产生的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内源性异物,而由口鼻误入的外界异物为外源性异物。
医源性异物是指在医院内实施诊断、手术、治疗等技术操作时造成的气道异物,常见的有患者脱落的牙齿、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配件等。
二、流行病学临床上的“气道异物”一般多指狭义的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所占比例约为70%~80%,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农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1-4]。
80%以上的气道异物位于一侧支气管内,少数位于声门下及主气道内,极少数患儿异物位于多个部位。
右侧支气管异物多于左侧[1,3,4],但也有文献报道左右两侧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相似[5]。
气道异物是导致4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在0. 2%~1%[4,6],美国报道的入院后死亡率为3.4%[7]。
气管、支气管异物诊疗规范概述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危重急诊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病人生命。
常发生于儿童,临床所指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属于外源性异物,异物在进入气管、支气管后,引起局部病理变化,与异物性质、大小、形状、停留时间与有无感染等因素有重要密切关系,异物存留于支气管内,因阻塞程度不同,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气胸与纵隔气肿,肺不张、支气管肺炎或肺脓疡等病理改变。
本章将重点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
【病因】气管、支气管异物常发生于儿童,80%~91.8%在5岁以下;老年人咽反射迟钝,也易产生误吸;有时偶见成年人。
常见病因有:1.小儿牙齿发育与咀嚼功能不完善,咽喉反射功能不健全,不能将瓜子、花生等食物嚼碎;将物体或玩具置于口中玩耍,对异物危害无经验认识;在跑、跳、跌倒、作游戏、嬉逗或哭闹时,异物很易吸入呼吸道。
2.全麻、昏迷、酒醉与唾眠等状态的病人,由于吞咽功能不全,可吸入呕吐物或松动的假牙。
3.玩耍或工作时,将玩具、针、钉及扣等含于口中,遇有外来刺激或言谈,哭笑或绊倒等而误将异物吸入。
4.手指伸入口内或咽部企图挖出异物,或钳取鼻腔异物不当时,异物吸入呼吸道。
5.气管、支气管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或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气道内。
6.精神病病人或企图自杀者。
【异物种类】异物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类,血液、脓液、呕吐物及干痂等为内源性异物;而由口内误入的一切异物属外源性异物。
临床所指气管、支气管异物大多属于外源性异物。
按异物来源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异物,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疾病中的渗出物、痂皮、脱落的纤维蛋白膜、白喉假膜、支气管结石、干酪样物、死骨片及牙齿均属内源性异物。
按异物性质分为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与化学合成品等几类异物,临床上以花生米、瓜子、豆类等植物性异物最常见,约占全部呼吸道异物的80%;其次为动物性异物,如鱼刺、骨片等;此外有铁钉、石子等矿物性异物,塑料笔帽、橡皮、假牙等化学制品类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