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16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气道异物清除术案例
气道异物清除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常见的医疗处理方法,用于清除气道中的异物,以恢复呼吸道通畅。
以下是一个关于气道异物清除术的案例:
一位年轻女性在用餐时不慎吞入了一块食物,导致窒息。
她立即感到呼吸困难,面色发紫,显然是气道受阻。
周围的人立即意识到情况的紧急性,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患者无法说话,无法咳嗽,呼吸急促,明显出现窒息症状。
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立即进行了气道异物清除术。
他们先让患者弯腰向前,用手拍击患者的背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异物排出。
然而,这种方法并没有奏效。
随后,急救人员立即进行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同时,另一名急救人员准备了气管插管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经过几次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后,患者突然咳嗽了几下,并呕出了食物碎片,呼吸逐渐恢复正常。
急救人员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这个案例展示了气道异物清除术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性。
及时有效的气道异物清除术可以挽救窒息患者的生命,但在进行这一过程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决策,并配合紧密,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饮食,避免发生类似的意外情况。
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 75 例临床分析
殷海;刘伯松;吴家森;钟燕梅;冯钰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9(4)4
【摘要】@@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较常见的耳鼻咽喉科急症,也是引起5岁以下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阻塞气道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甚至突然死亡,或可因诊治不及时,导致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炎、肺炎和肺脓肿等严重合并症.因此,本病的救治最具紧迫性和经验性.现总结2001~2008年在我院诊治的7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27-428)
【作者】殷海;刘伯松;吴家森;钟燕梅;冯钰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港市,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港市,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港市,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港市,537100;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贵港市,5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9.4
【相关文献】
1.硬性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42例报告 [J], 陶安周;早明艳
2.73例低龄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灌洗治疗临床分析 [J], 孙岗;张霖
3.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21例麻醉分析 [J], 朱蔚琳;张庆敏;张学刚;梁宁
4.硬性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42例报告 [J], 陶安周;早明艳
5.纤维支气管镜下气管支气管异物(自动铅笔帽)取出28例分析 [J], 张明;赵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危象及处理苗英章;王荣国;安慧琴;皮丽宏【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24【总页数】2页(P3748-3749)【关键词】异物;气管;支气管;气管镜;手术危象【作者】苗英章;王荣国;安慧琴;皮丽宏【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050051,石家庄市,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8.13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手术取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危及患者生命的危象,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关键。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990年4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1 05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不包括来院就诊时已经死亡者),男712例,女338例;年龄2个月~39岁,其中<1岁335例(31.8%);1~3岁550例(52.4%);3~5岁99例(9.5%);>5岁占66例(6.3%)。
异物吸入时间 0.5 h~8个月。
异物性质:花生米、葵瓜子及各种豆类等植物性异物954例(90.9%);馒头、米饭、烙饼等饭菜类异物60例(5.7%);塑料笔帽、小塑料珠子、气球碎片、小铁钉、玻璃安瓿、动物碎骨块等特殊异物36例(3.4%)。
异物部位:右支气管405例,左支气管317例,主气管112例,双侧支气管45例,细小支气管的异物碎屑171例。
1.2 手术治疗全麻下手术1 030例,无麻手术16例,49例实施≥2次手术。
2.1 术中、术后和预后情况住院期间自行咳出4例;术中出现危象者63例(4.3%),其中术中异物脱落所致喉气管痉挛、急性严重缺氧危象45例、麻醉方式或药物选择不当术中出现呼吸循环严重异常者13例;特殊异物不能经声门取出术中反复窒息需气管切开取出者2例;术中出现气胸或使原有气胸加重导致呼吸循环严重障碍者3例(其中死亡1例)。
气管异物病例汇报材料
患者信息:男性,65岁。
主诉:呼吸困难、咳嗽。
现病史:患者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约2小时,伴有胸闷感。
没有发热、咳痰或咳血的症状。
患者自行用力咳嗽了几次,但没有改善症状。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手术史。
体格检查:体温正常,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6次/分钟)。
听
诊呼吸道有明显哮鸣音,双肺可闻及少量吸气性囊泡音。
心率正常(心率78次/分钟),无心律不齐。
其他系统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1. 胸部 X 光:右下肺占位阴影,提示气管异物可能。
2. 气管镜检查:确认气管中有异物(鱼骨)。
诊断:气管异物。
处理及治疗:
1.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辅助通气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2. 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使用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取出器具,成功取出嵌顿气管内的鱼骨。
3. 继续监测患者呼吸和心率,并观察有无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
4.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适当辅助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物。
病程和转归:
患者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在气管异物取出后明显改善。
胸部
X 光复查显示右下肺阴影消失。
患者在观察了24小时后病情
稳定,无明显并发症,于随访后出院。
结论:
本例为一例气管异物病例,成功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
在类似情况下,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的气管异物取出术能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操作案例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操作案例如下:1. 病史采集: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关于异物吸入的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异物特征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2. 病情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肺部、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言语能力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内异物取出术。
3. 准备手术器械:医生会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包括支气管镜、吸引器、镊子、钳子等。
4. 麻醉:为了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医生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是通过喷雾麻醉剂或局部麻醉药物注射。
5. 气管内异物取出:医生会使用支气管镜将其插入患者的气管,通过观察异物位置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器械进行取出。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使用镊子或钳子将异物夹取并慢慢拔出。
6. 取出异物后处理:一旦异物成功取出,医生会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
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进一步处理,如清洗气道、使用抗生素等。
7. 观察和随访:取出异物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呼吸、声音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8. 并发症处理:在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气道狭窄等。
医生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9. 家庭指导:在患者康复出院后,医生会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包括如何预防异物吸入、急救措施等。
10.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气管内异物的发生,人们应注意避免吸入小物体,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
家长应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避免玩具或食物碎片等被吸入气道。
总结: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细心和谨慎,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配合,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同时,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也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以减少气管内异物的发生。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116例分析总结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征、支气管镜下取异物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麻醉方法,气管切开,术后处理,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病例的原因,麻醉药物的选择,气管切开的指征,变位性异物的应急处理方法。
结果70例顺利取出异物。
术中并发喉痉挛24例,气管切开10例,变位性窒息6例,死亡6例。
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麻醉药物的组合,熟练的操作技术,气管切开术的时机把握,术后的观察和处理是异物成功治疗的几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激素的合理应用,支气管镜的更新及手术方法得当,需气管切开取异物的病例明显降低。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常见急诊之一,常导致患儿特别是1岁以下的患儿意外死亡[1]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取出异物。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改进和先进的麻醉设备的应用,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率得以提高[2~4],异物吸入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大型异物致总气管或声门急性完全性阻塞者可突然发生死亡。
营养不良,年龄越小,手术耐受力差,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1994-2008年,收治气管异物116例,在诊断、手术、治疗方面有一定体会,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4-2008年,收治气管异物116例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8个月~62岁,其中5岁以下94例(81%)。
总气管异物2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64例,左侧支气管异物30例,其中气管支气管多发性异物10例。
肺部听诊时,病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X线检查(包括部分CT检查):肺气肿20例,肺不张16例,肺部炎症24例,X片显示异物影8例。
116例中误诊10例。
1.2 异物存留时间见表11.3 手术方法入院后根据病情,急诊或择期手术。
局麻下手术6例,全麻下手术110例,采用氯胺酮、r-OH(r羟基丁酸钠)组合麻醉32例,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合68例,氯胺酮、异丙酚组合16例,以上同时使用1%地卡因喉腔表面麻醉。
直达喉镜下取出异物4例,电视监视纤维喉镜下取出异物4例,支气管镜下取出108例。
术中或术毕常规用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
2 结果异物顺利取出70例,术中并发喉痉挛24例,异物变位6例,气管切开10例,死亡6例。
3 讨论3.1 病史与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尤其是植物性,吸入后可引起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易与支气管炎、肺炎混淆。
本组1例右支气管反复感染4个月,在外院住院3次,经抗炎治疗未愈,后追问病史,才疑为支气管异物转入我院,于右侧支气管取出1/2粒花生米而愈。
6例死亡中的4例患儿,开始均收治儿科,出现全身衰竭,IV度喉梗阻转入我科,术中及术后抢救无效死亡。
1例12岁患儿误吸注射针头,因害怕父母责骂而隐瞒病史4个月。
故对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肺炎等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各方面检查,作出正确诊断,特别是经抗炎治疗,疗效不佳的“支气管炎”、“喉炎”更应警惕异物的可能。
3.2 手术时机一旦确诊,尽早手术,因异物自然咳出的机会较少,异物在气管支气管内随时有发生窒息威胁生命的危险。
但并不是所有的异物皆能及时取出,特别是患儿出现并发症,如:高烧、脱水、酸中毒或已处于衰竭状态时,实施支气管异物取出可能造成死亡。
所以,异物未引起阻塞性呼吸困难而并发症危重者,应先保守治疗,待患儿全身情况得到改善,再取出异物。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立即手术:①异物时间短或日期虽较长,但无并发症者,应立即手术;②已出现窒息或严重呼吸困难者;③活动性异物;④无严重合并症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暂缓手术:①异物已超过数日,并有高烧、脱水或衰竭,应采用短程大剂量抗菌素激素和补充液体,病情好转后,再行手术取出;②已有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或气胸等并发症者,应先对症治疗,待积气消失或明显缓解后,再手术;③正患有呼吸道感染,无明显呼吸困难者;④特殊型异物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如本文的大头针、注射针头、口哨等;⑤患儿短期内已行异物取出术失败者,而病情较稳定,视其危急程度,先进行抗炎治疗,病情好转后行第二次手术,一般二次手术间隔5~7天。
但遇固定性的支气管异物突然变化为活动性的气管异物,应立即手术取出。
本组有4例进行二次取出术。
同时还要注意在手术结束前,应细致检查总气管、左右支气管及各肺段支气管开口处,确信无异物残留方可终止手术。
3.3 麻醉问题有两种主张。
持全麻意见者认为:在全麻下手术有八大优点:①年龄越小,耐受手术的时间越短,为了争取短时内取异物,必须保持患儿安静和正确体位,只有在全麻下才能达到要求;②在无麻醉下手术,患儿常用力挣扎,易发生牙齿、喉或气管损伤,甚至发生纵隔气肿、气胸等;③小儿呼吸中枢不稳定,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小,气管支气管异物常严重影响呼吸机能,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多处于疲劳状态,如患儿挣扎时间过久,易引起呼吸衰竭;④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常并发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积,无麻醉手术时患儿挣扎,代谢增加,氧消耗量增加,使缺氧加重,常可引起患儿心力衰竭或心跳骤停;⑤喉、气管支气管皆由迷走神经支配,小儿神经系统不稳定,无麻醉下施行直接喉镜或支气管手术皆容易引起喉痉挛、心律改变或心跳骤停;⑥全身麻醉使患儿安静,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⑦全身麻醉使患儿肌肉松驰,减少手术困难;⑧全身麻醉可大大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精神创伤和手术痛苦。
持无麻醉意见者认为:①如西瓜子、葵花子等类型异物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手术;②异物存留时间长,已合并有肺部病变,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多,加之长期咳嗽导致声门水肿,在麻醉中可能出现呼吸骤停;③某些气管内异物在无麻下手术时因咳嗽,异物可随气流进入总气管,采用盲探法较易取出。
从本组全麻患儿取出术的病例中,我们认为,采用合适的麻醉药物组合和适度麻醉效果是取得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氯胺酮镇静、镇痛作用明显,麻醉医师乐于采用,但用药后体位反射消失,而肌张力增强,即为“倔强状态”[5],临床观察单独使用时易发生喉、气道痉挛,乃至呼吸、心跳骤停,故有学者主张对咽喉和支气管施行特殊治疗操作或手术时必须加用肌松药[5]。
笔者于2000年以前,多采用氯胺酮、r-OH(r-羟基丁酸钠)组合,但是r-OH有减低心率、分泌物增多不良反应明显;2000年以后,多用氯胺酮、咪唑安定或异丙酚组合,咪唑安定半衰期短、代谢快、呼吸抑制轻、镇静效果好,避免了上述组合的不足,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一旦术中因受刺激发生喉气管痉挛、窒息,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取出直接喉镜,面罩正压给氧或同时给予少量肌松剂,等待喉痉挛缓解、呼吸恢复正常再继续手术。
麻醉宁可稍深不可过浅,麻醉过浅对镜检造成的困难更大。
3.4 气管切开取异物对于气管异物的患者,凡不需施行气管切开术者,均应尽力避免,以减轻患者痛苦或发生气胸、纵隔气肿、出血等并发症,以及遗留拨管困难、甚至气管狭窄等。
因此,在采用气管切开治疗气管异物时,既要当机立断,不失抢救时机,又要从患者总体情况出发,仔细权衡利弊。
主要适应症如下二种情况:3.4.1对于特殊异物值得注意的是,异物较大且形状不规则的如塑料笔帽、玩具、假牙、鸡骨鸭骨等患者应通过气管切开取出异物更安全[6],经声门取出可引起喉部严重损伤者,本组有2例特殊异物分别是注射针头和硬塑料空心园柱体口哨,前者不易钳夹,过声门时易脱落,后者因异物坚硬体积大,不能通过声门顺利取出。
3.4.2 喉部炎症重,声带水肿明显,不能下支气管镜而适应经气管切开取异法;或手术时间长,术中需多次插入支气管镜,术毕或术后发生严重喉梗阻,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后取异物,以避免窒息死亡。
本文8例患儿分别发生于术中及术后2~4小时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衰,痰液不能吸出,虽经给氧吸痰,应用激素,注射强心针等治疗,但由于患儿渗出物粘稠,插管后声带水肿,声门区狭窄,麻醉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作用等,症状仍不能缓解,即行气管切开术,配合药物治疗转危为安。
经气管切口处插入支气管镜,可缩短钳夹异物的操作距离,减少喉痉挛和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为了避免气管切开,镜检时间要尽可能缩短,减少喉水肿,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其纵轴应与气管纵轴一致,避免声门下及气管粘膜损伤,造成喉梗阻发生或加重。
3.5 异物的变位性窒息3.5.1 见于病程较长的患儿,异物停留于一侧主支气管,病侧肺呼吸功能降低或丧失,一旦手术原因使异物移位至气管或健侧主支气管,即出现窒息。
本组6例均为钳夹异物随镜退出过程中,异物滑落至气管或吸入健侧主支气管所致,其中2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遇此情况应迅速将气管镜放入健侧主支气管寻找,快速将异物取出,或将脱落在气管的异物再次推入患侧主支气管,重行钳取。
一侧主支气管内较大而质脆异物,可先将其夹碎,分次从镜中钳取,以防发生变位性窒息。
3.5.2 手术麻醉时,由于异物突然嵌顿于声门发生窒息,立即用直接喉镜挑起会厌取异物。
本组1例3天前误吸花生米,在麻醉时出现上述情况,快速用直接喉镜取出异物,发现异物为已泡胀的3/4粒大小花生米。
3.6 术后处理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常规应用抗菌素及祛痰药物5~7天,同时处理并发症,如心衰、气胸。
心衰患者应给予适量的西地兰纠正心衰:首次剂量50%GS20ml+0.4~0.8mg西地兰静推,1~2h后再用相同剂量。
气胸量少者给氧以促进气体的吸收;呼吸困难明显,特别是张力性气胸必须立即排气。
气管切开的病人,应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总之,笔者以为支气管异物取出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者熟练程度,对手术时机的把握,麻醉的控制,并发症及时合理处理;同时术前对病史的采集与判断亦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