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doc 28页)
- 格式:doc
- 大小:441.00 KB
- 文档页数:25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1.02012-9-1 发布2012-9-1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3)4.3 服务对象 (4)4.4 管理范围 (4)5 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5)5.3 组网原则 (7)6 运行环境要求 (7)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7)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8)6.2.1 主机设备要求 (8)6.2.2 网络设备要求 (9)6.2.3 存储设备要求 (10)6.3 软件技术要求 (10)6.3.1 操作系统 (10)6.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11)6.3.3 电子地图技术要求 (11)7 系统技术要求 (12)7.1 功能性 (12)7.2 性能要求 (12)7.3 软件设计要求 (13)7.4 可靠性 (13)7.5 安全性 (14)7.6 可维护性 (14)8 编制历史 (14)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晓琦、石晓萍、王烨、周林、夏凡超、王鹏、徐智岳、杜传业、马松、吴丹、贺军、云雅琼、杜珍祥、童克波、吕晓敏、周云斌、陈为国、陆旻、许贤、周敏、郭艺娴、赵珺、陈宏宇、于洪亮、吕敏、徐铁瑛、诸圣勇、谭凌凯、文晓林、唐继志、霍廷瑞、杨竹。
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W-028-中国移动网络门户系统技术规范(第一版)NMS Port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 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概述与建设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部-省”两级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组网与设备配置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系统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单点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具备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对于未接入4A的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接入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B/S与C/S应用统一接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2 公网接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背景 (5)5. 目标 (5)6. 功能需求 (5)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5)6.2. 模型要求 (6)6.2.1. 命名规范 (6)6.2.2. 设备状态 (6)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6)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7)6.3. 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 (7)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7)6.3.2. 导入校验功能 (7)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8)6.3.4. 模板填写说明 (8)6.3.5. 导入模板下载 (8)6.4. 查询与统计 (8)6.5. 视图呈现 (8)6.5.1. 树图呈现 (8)6.5.2. 地图呈现 (9)6.6. 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 (9)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9)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9)6.7. 业务场景应用 (10)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10)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10)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10)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10)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10)6.7.6. 维修管理 (11)6.7.7. 站房用电来源 (11)6.7.8. 拓扑图 (11)7. 编制历史 (11)8. 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11)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 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 I n t e g r a t e d N e t w o r k R e s o u r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 C o m m o n F u n c t i o n 版本号:1.0.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09-1-1发布 布 2009-1-1实施施 QB-W-044-2008目录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业务需求背景 (4)5总体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 (4)5.1系统定位 (4)5.2总体目标 (5)5.3建设原则 (6)5.4资源管理范围 (6)6系统通用功能 (8)6.1系统功能组成 (8)6.1.1一级功能架构图 (8)6.1.2二级功能架构图 (9)6.2系统基础维护 (11)6.2.1资源模型管理 (11)6.2.2资源命名管理 (14)6.2.3数据质量管理 (16)6.2.4批量数据导入导出 (19)6.2.5系统管理工具 (20)6.3资源存量管理 (23)6.3.1基础功能 (24)6.3.2空间资源管理 (28)6.3.3物理资源管理 (29)6.3.4逻辑资源管理 (31)6.3.5业务资源管理 (34)6.3.6资源拓扑管理 (35)6.3.7资源机历管理 (35)6.4资源应用功能 (36)6.4.1调配类应用 (36)6.4.2分析类应用 (39)6.4.3展现类应用 (42)6.4.4其他类应用 (43)6.5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1资源数据共享服务方式 (45)6.5.2服务开通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5)6.5.3故障支撑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6.5.4备品备件类应用的资源数据共享服务 (46)7系统技术功能要求 (46)7.1流程功能要求 (46)7.2软件设计要求 (46)7.3系统接口功能要求 (47)7.4可用性要求 (47)8编制历史 (48)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通用功能,包括系统基础维护、资源存量管理、资源基本应用功能和资源数据共享服务等。
04-03-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v 10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QB-××-×××-××××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参照字符集 (2)4资源编码的定位 (2)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3)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3)7设备的机器编码 (5)7.1设备57.2机架77.3机框87.4槽位97.5板卡107.6端口128连接的机器编码 (14)9编制历史 (16)10修订详细记录 (16)11附录 (17)11.1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7)11.2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33)11.3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40)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文档编号: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功能需求规范书文档版本:Version 1.0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早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刖言 (2)目录 (3)1•概述 (4)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2.1术语和定义 (4)2.2缩略语 (4)3.功能需求 (5)3.1 告警相关性分析 (5)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3.3.1用户界面 (7)3.3.2故障定位手段 (7)3.3.3故障定位结果 (8)1 •概述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率及能力。
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告警相关性分析—业务相关性分析—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2.0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4)4.3 服务对象 (5)4.4 管理范围 (5)5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6)5.3 组网原则 (8)6运行环境要求 (8)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8)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9)6.3 软件技术要求 (11)7系统技术要求 (13)7.1 功能性 (13)7.2 性能要求 (13)7.3 软件设计要求 (14)7.4 可靠性 (14)7.5 安全性 (15)7.6 可维护性 (17)8修订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版本号:1.2.0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4总体方案 (3)4.1 建设目标 (3)4.2 指导思想 (4)4.3 服务对象 (5)4.4 管理范围 (5)5系统架构 (5)5.1 功能架构 (5)5.2 软件架构 (6)5.3 组网原则 (8)6运行环境要求 (8)6.1 运行环境和系统要求 (8)6.2 主机及网络设备系统要求 (9)6.3 软件技术要求 (11)7系统技术要求 (13)7.1 功能性 (13)7.2 性能要求 (13)7.3 软件设计要求 (14)7.4 可靠性 (14)7.5 安全性 (15)7.6 可维护性 (17)8修订记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全网代维管理IT化手段建设、开发与应用。
本分册是《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之一。
《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分册的结构、名称如下: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制订,由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和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移动网络代维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体系结构、功能结构、接口要求、技术要求,供中国移动内部和系统开发、集成厂商共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更多资料请访问.(.....)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Resource Objects Coding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参照字符集 (5)4 资源编码的定位 (5)5 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 (5)6 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 (5)7 设备的机器编码 (6)7.1 设备 (6)7.2 机架 (7)7.3 机框 (7)7.4 槽位 (8)7.5 板卡 (8)7.6 端口 (9)8 连接的机器编码 (10)9 编制历史 (11)10 修订详细记录 (11)11 附录 (11)11.1 省份和地市拼音缩写 (11)11.2 设备类型英文缩写规则 (19)11.3 带宽类型符号规则 (22)前言本规范书是根据相关标准,结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具体情况制订的。
编写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统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资源编码的命名方法。
本规范只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尚有待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拥有本规范的知识产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此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站资源关系管理需求分册[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分册[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备品备件管理需求分册[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通用功能分册[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统架构和接口分册[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分册[8]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命名规则发布子系统技术要求[9]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命名规则[10]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命名规则[11]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资源编码方法[12]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空间资源模型[13] QB-X-XXX-XXXX 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模型[14]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15]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基础功能规范[16]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IP承载网资源管理需求规范[17] QB-X-XXX-XXXX 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应急资源调度管理需求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瑞军、郑琦、郑纪良、陈仲明1范围本规范涵盖的资源包括:公共资源,设备,连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本技术规范引用以下标准:TMF SID Solution Document, “Addendum 5PR—Physical Resource Business EntityDefinitions”, GB922 Addendum 5PR v3.1, 2004.TMF SID Solution Document, “Addendum 5LR—Logical Resource and CompoundResource Business Entity Definitions”, GG922 Addendum 5LR, R6.1, 2006TMF MTOSI SD2-7, “MTOSI support for a Naming Convention”, MTOSI supportdocument SD2-7.ITU-T M.1400 “Designations for interconnections among operators’ networks”ITU-T M.1401 “Formalization of interconnection designation among operators’networks”ATIS-0300007.2005, “Identification of Physical Network Resources”ANSI T1.213 “Coded Identification of Equipment Entities of the North American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3参照字符集本规范中所有的命名规则中用到的字符必须属于下面规定的字符集,字符集包括:⏹大写英文字母:A-Z;⏹阿拉伯数字:0-9;⏹连接符:“-”(半角);⏹斜线:“/”;4资源编码的定位本规范中对资源编码(UNI_ID)的定位描述如下:⏹综合资源管理系统中资源对象唯一ID⏹不同专业间的数据交互的唯一索引⏹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的唯一索引⏹省部接口中使用的唯一索引5资源编码的编码原则⏹资源编码尽可能简单明了,易于生成⏹资源编码不分专业⏹资源编码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应避免修改⏹资源编码保证在网络级网管系统中唯一⏹使用大写英文,机器可识别,可解析6公共资源的机器编码范围包括站点和机房。
公共资源机器编码格式如下:(1)国家名:默认字段,“CN”(2)省名/直辖市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3)“-”:连接符。
(4)地级市名:本地网城市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5)“-”:连接符。
(6)站点编号:0001~9999的数字编号。
(7)机房编号:综合机房的楼层或是房间编号,0~99的数字;对于不分楼层的基站机房,此字段默认为0。
[例] 辽宁沈阳大北三楼交换机房的机器编码为CNLN-SY-00013。
[例] 北京北京中关村M基站机房的机器编码为CNBJ-BJ-00020。
7设备的机器编码资源范围包括:-物理资源:设备,机架,机框,槽位,板卡,端口-逻辑资源:小区,系统等专业网范围包括:-话务网(包括交换和无线),传送网,数据网设备的机器编码命名格式如下:(1)省名/直辖市名: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拼音缩写;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2)“-”:连接符。
(3)地级市名:本地网城市拼音缩写,如果是直辖市,此字段同直辖市名;具体拼音规则参见附录10.1。
(4)“-”:连接符。
(5)设备类型: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英文名称或是英文缩写。
(6)“-”:连接符。
(7)设备编号:≤6数字。
(8)“-”:连接符。
(9)子类设备编号:可选字段。
主要应用在小区的命名上,1、2、3表示基站下的三个小区。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机器编码为LN-SY-A-01。
[例] 话务网无线专业基站-辽宁沈阳南十马路基站的机器编码为LN-SY-BTS-001;其下的1号小区的机器编码为LN-SY-BTS-001-1。
[例] 传送网的SDH系统的机器编码为BJ-BJ-SDH-01;SDH系统下的ADM设备的机器编码为BJ-BJ-ADM-01。
[例] 数据网的MMS业务系统的机器编码为BJ-BJ-MMS-01;数据网的路由器设备的机器编码为BJ-BJ-RT-01。
具体设备类型缩写规则参见附录10.2。
机架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01号机架的机器编码为LN-SY-A-1-R01。
7.3机框机框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
(4)“-”:连接符。
机框编码:“S”,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框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框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S00。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01号机架的01号机框的机器编码为LN-SY-A-1-R01-S01。
7.4槽位槽位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连接符。
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
(4)“-”:连接符。
机框编码:“S”,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框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框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S00。
(6)“-”:连接符。
槽位编码:“L”,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槽位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槽位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L00。
[例] 话务网交换专业设备SYA1的01号机架的01号机框的01号槽位的机器编码为LN-SY-A-1-R01-S01-L01。
7.5板卡端口的资源编码的格式如下:(1) 设备的资源编码:设备硬件第一级资源编码;具体参见7.1。
(2) “-”: 连接符。
机架编码:“R”,默认字符,直接生成;机架编号从01~99。
管理上如果暂时没有到机架粒度,此字段预留,值为R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