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11.02•【文号】教学厅函[2013]25号•【施行日期】2013.11.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公务员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全面系统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35号)要求,拟从2013年起,由各高校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
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把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展示高校育人成果的重要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编制,适时公开发布。
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编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按职责分工和时间进度抓好落实,有条件的地方可委托第三方评价,通过多种有效方式,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要客观反映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
基本情况应包括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等;主要特点应包括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指导服务等;相关分析主要是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数据分析、结论总结等;发展趋势主要是对毕业生就业的趋势性研判;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主要是就业状况对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一)新时代提出创新质量管理新命题质量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由测量演变为评估,由评估进化为保证,其思想不断深化、内涵不断丰富、技术不断进步。
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由此引发的质量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于是,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相继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主流形式。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须协同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体制机制。
2015年,教育部将“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列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相继下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建立并运行个性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体系建设的复核。
如此举措,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上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位置。
客观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和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对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诉求与日俱增,高职院校服务党和政府“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中出现的生源数量不足与质量下降、教师能力不足与实践保障不力、社作者简介陈寿根(1963- ),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质量保障,高职院校治理(常州,213147)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困境与突破研究”(DJA190340),主持人:陈寿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构的方略——结构化逻辑与系统化要义陈寿根摘 要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本质是结构化、系统化质量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质量保证组织系统和程序系统。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06.10•【文号】教人[2004]4号•【施行日期】2004.06.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人[200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人教)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部署,为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部决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现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及《“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聘任办法》、《“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高等学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执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抓手。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以高效率、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通过匹配经费、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等各种措施,为所属高等学校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制定并实施针对本地区或本部门高等学校的相关人才计划,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支持和培养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的新格局,更有力地推进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10.14•【文号】教高厅函[2013]33号•【施行日期】2013.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厅函[2013]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我部决定普通高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编制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在自我评估基础上完成。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以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契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将作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考察的重要依据。
二、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组织完成本地区公办高校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鼓励民办高校积极参与。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参照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见附件1),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后实施。
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有关高校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写工作,并在本地区高校质量报告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形成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格式可灵活多样,报告中要完整、如实体现相应支撑数据(见附件2),字数一般不超过1.5万字。
分时期多阶段多轮“诊断—改进”递进式专业群质量保障体系构建①赖永辉(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5)一、研究工作开展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高职院校教育中,人才培养是目标,培养过程是主线,过程质量控制和保障是核心和关键。
要做好上述工作,专业管理质量保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点和串联手段。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计划中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由此,专业群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和落脚点,作为构成高水平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组成单元,专业群建设管理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应用意义。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一直以来,均极为重视专业建设质量保障工作。
教育部于2001年即已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1],2007年提出需“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评估,建立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2],随后于2008年,进一步提出要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3]。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发布,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2015年6月30日,教育部颁布《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要求各省(区、市)高等职业院校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4]。
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五条明确要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5]。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代表学校发布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是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通过拓宽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以及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我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次是我们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我们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来校授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与企业的合作,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学习,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再次是我们加强了学生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形成了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我们注重综合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评估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产出等。
我们注重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是我们加强了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我们与各大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我们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实习指导和企业导师制度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心,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谢谢大家!。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南京科技**学院二〇一八年三月目录一、建设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2)(三)存在不足 (7)二、建设目标 (8)(一)建设思路 (8)(二)建设目标 (9)三、建设内容与具体措施 (10)(一)理念先行,凝练质量文化 (10)(二)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10)(三)完善规划,形成质量目标体系 (12)(四)完善标准,建成标准体系 (12)(五)健全制度,形成质量监控体系 (14)(六)建设平台,实现质量管理信息化 (14)(七)自主保证,构建多方多层诊改机制 (15)四、建设进度与保障措施 (17)(一)建设进度 (17)(二)保障措施 (18)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教高﹝2016﹞9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进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17〕20号)、《南京科院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18》(南科院院〔2016〕7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优化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全程、全员保证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制定本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1.29•【字号】教学[2013]1046号•【施行日期】201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河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2013〕1046号)各普通高等学校: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编制发布年度报告的重要意义。
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3〕62号)要求,健全和完善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深入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
各高校要把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作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重要内容,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实施,积极开展第三方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分析,确保结果科学、客观。
二、积极发挥年度质量报告的基础作用。
各高校要按要求结合本校特点,结合行业、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状况,科学制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指标和内容,全面分析本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状况,并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
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就业工作内涵建设,充分发挥就业质量报告的基础导向作用。
三、适时主动发布年度质量报告。
各高校要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我省本科高校要在2014年底前、高职专科院校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首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
此后高校每年年底前发布当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及时将报告电子版和网址链接发至指定邮箱,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督查各高校编制和发布情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5.04•【文号】国办发〔2015〕36号•【施行日期】2015.05.0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工作情况报告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一)学校领导重视,制订程序规范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教职成[2019]13号等文件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框架,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年6月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管理办法(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工作的组织与职责安排、制订与修订管理和执行要求等;制订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试行)》,明确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构成并强调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核要求。
教务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管理办法(修订)》,每年3月份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实施“三步走”工作策略。
第一步:教务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和学校实际情况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性意见;第二步:各二级学院专业负责人在日常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专业面对岗位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构成调查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课程,并按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性意见制订方案初稿,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审核通过后报教务处,第三步:教务处审核后报教学工作委员会,经教学工作委员会专门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审定定稿。
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持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性意见制订,参与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在教学工作委员会上组织审核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2.03.16•【文号】教高[2012]4号•【施行日期】2012.03.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内涵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
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强化特色,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注重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高校大胆探索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按照内涵式发展要求,完善实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3.07•【字号】湘教通[2013]93号•【施行日期】2013.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实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3]93号)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建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推动完善质量评估和监控保障体系建设,我厅决定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启动实施编制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的目的和意义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听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宣传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展示学校风貌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使高等学校认真总结教学工作经验与不足,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以学年度为单位编制,应立足于当年本科教学工作状况,围绕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和高校自身特性的角度,展现学校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
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主要体现以下内容: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工作思路与理念,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生源质量情况等。
2.师资与教学条件。
包括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生师比、本科生主讲教师、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21•【文号】教职成厅函〔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3.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质量,教育部决定开展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高校继续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支撑。
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背景下,开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是逐步完善高校继续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强化高校办学主体责任,推进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体现;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宣传展示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
二、整体部署(一)明确职责分工,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实行校、省、部三级报告制度。
各高校是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的责任主体,对报告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域内各类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的组织落实,并完成省域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
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由教育部统筹实施。
(二)明确报送范围,做好全面组织动员。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涉及普通高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开放大学等各类举办继续教育的高校。
内容涵盖函授、业余、脱产、网络教育、远程开放教育等不同形式的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桂教高教〔2013〕66号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各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意义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三、主要内容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一)办学基本情况。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建立质量年报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王红梅;白廷国;陈鑫鸿【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2011年,39所“985工程”高校和236所高职高专院校先后发布了《质量年度报告》。
质量年报制度成为完善人才培养监测体系,实现学校自治、上级监控与社会监督的有效制度。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build up quali-ty annual report system in higher colleges. In 2011, 39 universities of“985 Project” and 236 vocational colleges had issued Quality An-nual Report. This system is an effective system for perfecting talents training monitoring system and realizing college autonomy and supe-rior monitoring and social supervision.【总页数】3页(P111-113)【作者】王红梅;白廷国;陈鑫鸿【作者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相关文献】1.澳大利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及对我国教育质量监测的启示 [J], 钟君;2.建立质量年报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 [J], 王红梅;白廷国;陈鑫鸿;3.企业为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研究 [J], 史家迎4.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 [J], 王杰5.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 [J], 王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桂教高教〔2013〕66号
关于建立实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
各本科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振兴广西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桂政发〔2013〕6号)精神,我厅决定从2013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编制并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反思、建立质量促进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学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
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有利于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有利于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发布方式
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自主如实编写,每学年度发布一次,于每年12月份在本校网站、自治区教育厅网站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1
三、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围绕本科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能充分反映高等学校自身的特性,展现学校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同时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年度报告应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一)办学基本情况。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专业设置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占比例,生源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结构及建设发展情况,生师比、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描述教学过程中各主要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情况。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师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情况。
(五)学生学习效果。
描述应届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升学情况、就业情况等,报告最新收集到的社会用人单位
2
对往届毕业生的评价情况、往届毕业生成就最新表现情况等。
努力呈现学生学业发展度。
(六)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七)案例分析。
每年轮动选出两个专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人才培养分析板块。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保证年度报告质量。
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编写工作,在报告编写中要客观反映学校实际情况,紧扣人才培养主题,抓住关键要素,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措施,全面展示人才培养状况和教学质量。
在报告中要体现相应支撑数据(见附件1),并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不夸大成绩,不回避问题。
(二)建立年度报告核查机制。
各高校要切实增强诚信意识,不得发布不真实信息,不得利用年度报告进行虚假宣传。
要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部门联动机制和重要内容核查机制。
(三)统一数据采集时间和编辑格式。
基本数据采集统一截止9月1日,与当年《高等教育基层统计报表》数据数据采集时间相同,主要数据应保持一致。
一些不具可比性的动态数据,可以截止至定稿前。
报告的内容要详略得当,字数不超过1.5万字(具体格式要求参见附件2)。
(四)统一报送方式。
自2014年起,请各高校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本校上一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纸质版(加盖
3
学校公章)一式2份报送我厅高教处,并将电子版发送至高教处邮箱gxgjc@。
附件:1.《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格式、要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2013年8月16日
4
附件1
《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各类学生数量及比例
2.教师数量及结构
3.当年招生专业总数
4.生师比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7.生均图书(纸质图书以X册/生统计,电子图书以X M/生统计)
8.已购买科研数据库种类、已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9.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0.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1.专项教学经费
12.生均实验经费
13.生均实习经费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15.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17.主讲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18.教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19.应届生毕业率(本科生读硕比例、高职高专升本比例)
5
20.应届生学位授予率
21.应届生就业率(各校分别统计本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
)
22.体质测试达标率
2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5.其它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数据(包括1.新生录取分数情况;2.新生入学报到率;3.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需提供权威数据来源);4.应届毕业生薪酬情况(需提供权威数据来源))
注:1.数据的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
2号文件。
2.第23、24、25三项数据可视本校此项工作基础酌情公布。
6
附件2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格式、要求
报告用word软件编辑,选用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6cm,行间距为25磅,每段首行空2个字符位置。
标题名称为《××学校××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格式范例如下:材料标题(黑体,小二号,加粗,居中)
单位(仿宋GB2312,三号,加粗,居中)
一、标题(黑体,小三号,加粗)
(一)标题(楷体,小三号,加粗)
1、标题(仿宋GB2312,小三号)
正文内容(仿宋GB2312,小三号)
政府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2013年8月20日印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