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十章斜视与弱视一、选择题:A1型:(25道)1.关于眼外肌的数目,正确的是(B) 1.11A,共有4条B.共有6条C.共有8条D.共有5条E.共有7条2.上斜肌的主要作用是(D) 1.11A.上转B.下转C.外转D.内旋E.外旋3.动眼神经支配(E) 1.11A.外直肌B.内直肌C.内斜肌D.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E.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4.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发生在生后(C) 3.12A.1岁以内B.2岁以内C.6个月以内D.1,3岁E.3岁5.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特点是(B) 3.22A.见于轻度远视眼B.当远视矫正后眼位可正位或内隐斜C.斜视角大D.看远与看近斜视角不等E.治疗以手术为主6.下列哪项不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表现(E) 3.22 A.多数有甲亢病史B.CT示眼外肌梭型肥大C.视力减退D.如不伴有甲亢,称为眼型Graves病E.常以上睑下垂为首发症状7.下列哪项不符合眶下壁骨折的表现(B) 3.33 A.下斜肌可嵌入骨折处B.患眼上睑下垂C.被动牵拉试验阳性D.眼球上转受限8.用角膜映光(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缘时,其偏斜度大约是(B) 3.11 A.25°B.15°C.20°D.5°E.以上均不是9.下列哪种眼病不出现代偿头位(D) 3.33A.上斜肌麻痹B.散光眼C.下直肌麻痹D.共同性外斜视E.内直肌麻痹10.诊断内斜A征,眼球向上、下各转25°时的斜度差应是(A) 5.11A.≥10ΔB.≥15ΔC.25°D.15°E.10°11.下列那条肌肉不受第Ⅲ颅神经支配(E) 1.22A.上直肌B.下直肌C.下斜肌D.内直肌E.上斜肌12.在判断A、V型斜视时,需检查眼球向上、下各转多少度时的斜视角(C) 5.11A.20°B.30°C.25°D.15°E.10°13.鉴别眼性斜颈与外科斜颈的简便方法是(B) 5.23A.同视机检查B.遮盖一眼C.散瞳检查D.斜视角检查E.胸锁乳突肌检查14.在眼外肌手术中,为避免眼前节缺血,同一眼行直肌手术,一次不能超过几条肌肉(C) 6.11 A.3条B.4条C.2条D.1条E.无限制15.在眼外肌中,哪条肌肉的起始点不在Zinn总腱环(D) 1.11A.内直肌B.L直肌D.下斜肌E.下直肌16.AC/A比率的正常值平均为(E) 1.23A.3B.4C.5D.6E.3~617.麻痹性斜视的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其遵循(B) 3.34 A.Sherrington法则B.Hering法则C.Donders法则D.Listing法则E.以上均不是18.内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B)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19.外直肌附着点距角膜缘(D) 1.11A.5.0mmB.5.5mmC.6.5mmD.6.9mmE.7.7mm20.下列哪项不是眶上裂综合征的表现(D) 1.23A.眼球运动障B.瞳孔散大C.角膜知觉消失D.视力障碍E.调节麻痹21.低视力是指双眼最佳矫正视力(C) 1.11A.低于0.2B.低于0.5C.低于0.3D.低于0.4E.低于0.122.左眼内直肌麻痹时复视像分离的最大方向在(C) 3.34 A.左下方B.右下方C.右侧方D.右上方E.正上方23.在各种眼外伤中,不易合并眼外肌损伤的外伤是(A) 3.12B.眼球顿挫伤C.爆炸伤D.严重的结膜撕裂伤E.角膜穿通伤24.直肌附着处的巩膜厚度为(C) 1.33A.0.1mmB.0.8mmC.0.3mmD.0.5mmE.0.4mm25.肌腱长度最短的眼外肌是(D) 1.22A.外直肌B.内直肌C.上直肌D.下斜肌E.上斜肌A2型题:(10道)1.一病例的散瞳结果为:右:+5.00DS+1.00DC×90°→0.9,左:+8.00DS+2.00DC×85°→0.3,应诊断为(E) 5.11A.屈光不正B.斜视性弱视C.形觉剥夺性弱视D.屈光不正性弱视E.屈光参差性弱视2.患儿内斜视,眼球外转明显受限,试图内转时睑裂变窄,最可能的诊断是(B) 5.33A.外展神经麻痹B.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C.共同性内斜视D.固定性内斜视E.内斜视合并上睑下垂3.患儿双眼上睑下垂并有复视,朝轻暮重,最可能的诊断是(C) 5.33A.先天性上睑下垂B.共同性斜视C.重症肌无力D.动眼神经麻痹E.上直肌麻痹4.患儿5岁,外眼及眼底未发现异常,眼位正,裸眼视力:右:0.3,左:0.1,矫正视力:右:0.8(+3.00D+1.00C ×90°),左:0.3(+7.00D+1.75C×90°),主要治疗方法为(D) 6.11A.注视器训练B.激光治疗C.不戴眼镜,只做弱视训练D.配戴矫正眼镜联合健眼遮盖E.药物治疗5.一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病人,中间带(nullpoint)在右侧,双眼配戴三棱镜时,其三棱镜底的方向A.底均向右B.底均向左C.一眼底向右,一眼底向左D.底均向内E.底均向上6.一交替性外斜视患者,视力:右:1.0,左:1.0,当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处于偏斜位时,其偏斜眼可出现(D) 3.11A固定性抑制B.旁中心注视C.复视D.机动性抑制E.视觉混淆7.男,50岁,以复视就诊,复视像检查: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右眼,最可能的诊断是(C) 5.12A.左上直肌麻痹B.右上直肌麻痹C.右上斜肌麻痹D.右外直肌麻痹E.左外直肌麻痹8.女,7岁,右眼+20°,矫正视力:右0.1,左1.0,眼前节及眼底未发现异常,不可能的诊断是(D)5.11 A.弱视B.屈光不正C.内斜视D.先天性白内障E.屈光参差9.一麻痹性斜视病人的复视像检查:其左下方复像分离最大,周边物象是左眼.应考虑哪条眼外肌麻痹(D) 5.11A.右上直肌B.右下直肌C.左上斜肌D.左下直肌E.右上斜肌10.一患者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可能由于(D) 3.11A.玻璃体混浊B.术中神经损伤C.两眼视力差别较大D.粘连E.视网膜病变A3型题:(16道)女,73岁,有高血压病史,主诉复视3天.检查:眼位:33cm:+5°L/R6°,眼球运动:双眼向右下方注视时左眼落后最明显,Bielschowsb检查:左(+),同视机检查:1. 诊断为(C) 5.22A .左上直肌不全麻痹B .右上直肌不全麻痹C .左上斜肌不全麻痹D .右外直肌不全麻痹E .左外直肌不全麻痹2.为寻找病因应进一步做(A) 4.11A .神经科及内科检查B .眼部CTC .试验性用药D .眼外肌肌电图E .ERG3.如保守治疗效果无效,患者仍症状明显,何时可采取手术方法矫正斜视(B) 6.11A .病情稳定1个月后B .病情稳定6个月后C .病情稳定3个月后D .病情稳定2个月后E .病情稳定半个月后女,60岁,双眼复视一周,有高血压病史。
我国斜视分类专家共识(2015年)一、隐斜视二、内斜视(一)先天性(婴儿型)内斜视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数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近,呈交替注视,多为轻度远视眼,戴镜无法矫正眼位;可有假性外展神经麻痹症状;可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和眼球震颤等症状。
(二)共同性内斜视1.调节性内斜视(1)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正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型]多在2~3岁发病;发病早期可呈间歇性;多为中高度远视眼,戴镜矫正后眼位正,可伴有弱视,AC/A值正常。
(2)非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多在1~4岁发病;多为轻度远视眼;看近斜视度数明显大于看远,AC/A值高。
(3)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镜后斜视度数减小,但不能完全矫正眼位。
2.非调节性内斜视(1)基本型:看近与看远斜视度数相近。
(2)集合过强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AC/A值正常。
(3)分开不足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
3.微小内斜视4.周期性内斜视5.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三)继发性内斜视1.外斜视手术后2.知觉性内斜视(四)非共同性内斜视1.麻痹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2.限制性内斜视:高度近视性限制性内斜视、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Moebius综合征、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爆裂性骨折等。
(五)伴有眼球震颤的内斜视三、外斜视(一)先天性外斜视1岁内发病;斜视度数大且恒定。
(二)共同性外斜视1.间歇性外斜视:幼年发病,外隐斜和外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1只眼时可诱发显性外斜视。
(1)基本型: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数相近。
(2)分开过强型: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15△)。
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远斜视度数仍大于看近。
(3)集合不足型: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15△)。
(4)类似分开过强型:与基本型相似,但遮盖1只眼30~60 min后,看近斜视度数增大,与看远相近或更大。
内斜视的分类
内斜视相关分类
内斜视,也被称为内斜视偏斜(esotropia),是一种常见的眼睛问题,指眼球向鼻子一侧偏移。
内斜视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分类:
1. 早发性内斜视
早发性内斜视是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的内斜视,通常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可见。
这种内斜视可能会引起眼睛的不协调运动,并且会影响到婴儿在远近距离上对物体的聚焦能力。
2. 晚发性内斜视
晚发性内斜视是在儿童或成人时期出现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通常由于眼睛的肌肉失衡或视觉系统问题引起。
晚发性内斜视可能会导致双眼视觉感知不平衡,造成视觉模糊、眼疲劳等症状。
3.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即可观察到的内斜视。
很多先天性内斜视的患者可能会有眼球运动障碍,比如眼球运动范围有限。
4. 偶发性内斜视
偶发性内斜视指的是间歇性出现的内斜视,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例如疲劳、长时间近视用眼等。
这种内斜视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可能是眼肌调节能力暂时受损所致。
5. 伴发内斜视
伴发内斜视是指与其他眼部疾病或症状同时出现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可能与斜视、眼球运动异常、神经病变等相关。
6. 单纯性内斜视
单纯性内斜视是指没有伴随其他复杂眼部问题的内斜视。
这种内斜视可能由于眼球肌肉紧张或眼球肌肉组织发育异常引起,而不涉及其他器官或系统的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内斜视分类,每种分类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如发现内斜视问题,应及早咨询眼科医生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80生国塞旦医型211Q堡垒旦筮!!鲞筮!塑£塾i旦堕!』!竖婴!!!!塑!!堕!!!丛!堕!!!堡垒B!:!!!!:y型:!!:型!:!先天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分析马琳张鑫【摘要】目的了解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
方法分析140例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资料。
术前所有病例行三棱镜、眼球运动检查,合作者行同视机等检查。
术后随访6—24个月。
结果先天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多为轻度远视,戴镜不能矫正眼位,斜视度≥306,经手术治疗正位率达88.57%,12.8%不同程度恢复了双眼视功能。
结论矫治先天性内斜视需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除高A C/A且斜视度≤46者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外,其他以非对称性手术为主,此方法既满足了双眼视力的发育条件,又有小于2次的手术设计。
【关键词】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先天性内斜视于出生时或出生6个月内发病,斜视度大,多数患者双眼视力相等而且交替性斜视,少数为单眼性,配戴眼镜不能矫正眼位,可有家族史。
此类斜视应尽早手术矫正。
现将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内斜视患儿140例,其中男90例,女50例;年龄4~7岁,平均5.5岁。
1.2方法:1.2.1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眼底、裂隙灯、视力、点1%阿托品眼膏点眼,每天3次,点3d。
检影验光,对于屈光度≥+1.00D者行全矫配镜,观察3个月,了解眼位变化,祛除调节因素。
三棱镜加遮盖检验5m和33cm斜视度,有屈光不正者还需要检查戴镜的斜视度。
能配合者行同视机、线状镜、立体视检查。
1.2.2治疗方法:双眼视力不平衡(左右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先通过遮盖等方法进行弱视治疗。
待双眼视力平衡后行手术治疗。
双眼视力平衡者直接手术治疗。
手术用Par ks结膜切1:3,具体方法按以下原则:①高A C/A且斜视度≤+406者行双眼内直肌后退术;②斜视度<25△者行非主导眼的内直肌后退术;③斜视度I>25△且<30△者行非主导眼的内直肌后退联合非主导眼的外直肌缩短术。
斜视的种类和手术治疗原则一、斜视的种类斜视,也称为眼肌不平衡,是一种眼球运动协调异常的疾病。
它表现为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其中一只眼睛正常地看向目标,而另一只眼睛则朝向其他方向。
斜视可以根据其出现的时间、角度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疾病来分类。
1. 根据出现时间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
先天性斜视指的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出现的斜视。
它可能是由于生理发育不良导致的,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在先天性斜视中,最常见的是内斜视(或称交叉眼),即一只眼睛朝向鼻子方向。
后天性斜视则是在幼童或成人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往正常双目对准的患者突然发生了相互非对准;另一种情况是双目始终未能对准。
2. 根据角度分为小角度斜视和大角度斜视。
小角度斜视是指眼球偏移的角度较小,通常在10度以下。
这种斜视往往难以被肉眼察觉,但患者可能会出现视觉疲劳、不适等症状。
大角度斜视则是指眼球偏移的角度较大,通常超过10度。
这种斜视非常明显,容易发现。
患者在外貌上和功能上都受到了影响。
3. 根据是否伴随其他疾病分为单纯性斜视和复杂性斜视。
单纯性斜视指的是没有其他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的情况下出现的斜视。
复杂性斜视则是指与其他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相关联的斜视。
例如,先天性白内障、强迫近视等都可能导致复杂性斜视的出现。
二、手术治疗原则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恢复正常眼球运动和改善外貌的有效方法。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眼肌的功能来实现目标对准。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 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斜视患者。
一般来说,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才适合进行手术:(1)视力受到严重威胁:如果斜视导致了明显的视觉障碍,如双眼无法同时看清一个目标,那么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2)保持稳定:斜视在稳定状态下进行手术效果更好。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观察一段时间以确定斜视是否还在不断进展。
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是什么近年来,儿童斜视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眼科问题。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可引起双眼的不协调运动,导致眼球偏斜。
当斜视持续存在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时,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儿童斜视手术的适应症和效果。
一、斜视手术的适应症斜视手术适应于以下情况:1. 视觉功能受损:当斜视严重影响儿童的视觉功能时,斜视手术是治疗的必要选择。
视觉功能的受损可能表现为模糊视觉、双视、视觉疲劳等。
2. 强烈倾斜或头位:当斜视导致儿童需要倾斜头部或保持特定头位才能保持正常视觉时,斜视手术可以矫正眼球的位置,使儿童能够保持头部正常姿势。
3. 社交影响:斜视会影响儿童的社交交流能力,使其感到自卑和排斥。
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可以改善斜视,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4.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非手术方法如佩戴眼镜、斜视训练等对某些儿童斜视可能不起作用。
对于这些病例,斜视手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二、斜视手术的效果斜视手术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手术通常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修正眼球位置:手术通过调整眼外肌的紧张度和长度,使眼球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纠正斜视。
术后,眼球将更好地协调运动,产生正常的视觉。
2. 改善双视症状:斜视常常导致双视,即两个不同位置的图像同时出现在眼睛中。
手术可以减少或消除双视现象,使儿童获得单一、清晰的视觉。
3. 提高生活质量:斜视手术除了纠正视觉问题外,还可以改善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状态。
由于眼球位置的改善和双视症状的减轻,儿童更容易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学习。
4. 不可忽视的风险和复发:斜视手术虽然有着明显的好处,但手术并非没有风险。
手术的并发症可能包括眼压升高、感染、局部出血等。
此外,有些病例可能会出现手术后的斜视复发,需要进一步治疗。
总结:儿童斜视手术适应于视觉功能受损、强烈倾斜或头位、社交影响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
手术可以修正眼球位置、改善双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先天性内斜视诊疗指南2020先天性内斜视是一种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就发生的斜视类型,这可让家长们操碎了心呢。
一、什么是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视呀,就是宝宝的眼睛看起来老是往鼻梁那边斜,就像两个小眼珠在互相“挤眉弄眼”,想要凑到一起似的。
这可不是宝宝在故意调皮哦,是眼睛出了点小状况。
一般来说,这种斜视是先天性的,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眼睛的发育受到了一点影响。
二、先天性内斜视的症状。
1. 眼睛向内偏斜。
这是最明显的症状啦,宝宝的眼睛就像被什么东西拉着往中间跑一样,而且这种偏斜是比较持续的,不是偶尔才出现一下的。
2. 视力可能受影响。
有些宝宝因为先天性内斜视,视力的发育也会受到阻碍呢。
可能会看东西不清楚,或者对距离的判断不准确。
就像宝宝想去拿个小玩具,却老是抓不到,这可能就是视力不好在捣乱哦。
3. 可能有代偿头位。
为了让自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宝宝可能会不自觉地歪着头看东西。
这就像是宝宝自己发明的一种特殊“看东西姿势”,其实是眼睛斜视导致的。
三、诊断方法。
1. 眼部检查。
医生会对宝宝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就像给眼睛做一个超级细致的“体检”。
会看看眼球的结构有没有问题,比如角膜、晶状体这些部位是不是正常的。
2. 视力检查。
虽然宝宝还小,可能不太会配合视力表的检查,但是医生有很多办法哦。
比如说通过观察宝宝对光的反应,或者用一些特殊的仪器来大致判断宝宝的视力情况。
3. 眼位检查。
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呢。
医生会用专业的方法来确定宝宝眼睛内斜的程度,看看是轻微的还是比较严重的。
四、治疗方式。
1. 眼镜矫正。
对于一些先天性内斜视的宝宝来说,先戴上眼镜可能会有帮助哦。
眼镜就像是给宝宝的眼睛请了一个小助手,帮助调整眼睛的聚焦,有可能会让眼睛的偏斜情况得到改善。
不过呢,宝宝可能不太喜欢戴眼镜,会老是想把它扯下来,这时候家长就得有点耐心啦,就像哄宝宝吃饭一样哄着宝宝戴眼镜。
2. 手术治疗。
如果眼镜矫正效果不好,或者宝宝的斜视情况比较严重,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儿童斜视的症状和矫正方法儿童斜视是指儿童眼球的位置或者方向异常,导致两只眼睛的视线不再平行。
斜视在儿童发育期内出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和矫正,可能会对孩子的视力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儿童斜视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的矫正方法。
一、儿童斜视的症状1. 异常眼位:儿童斜视的最明显症状就是眼球的位置异常。
一只眼睛可能转向内侧或外侧,导致两眼的视线无法同时聚焦在一个点上。
这种异常眼位可能会时常发生,也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出现。
2. 双眼不协调运动:儿童斜视会导致两只眼睛的运动不协调,无法同时聚焦在一个物体上。
这会使孩子在追视运动或者读写时感到困难,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 视物模糊或重影:斜视会导致双眼无法正常对焦,从而造成视物模糊或重影。
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不适,也会对他们的空间感知力产生负面影响。
4. 头部姿势异常:为了调整视线,儿童斜视的孩子可能会采取头部姿势异常的方式来保持观察的稳定性。
这种头部姿势可能表现为歪头、仰头或者低头,以便使眼睛能够注视一个点。
以上是儿童斜视常见的症状,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眼睛是否出现这些异常症状。
一旦发现,及早进行矫正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视力和生活能力。
二、儿童斜视的矫正方法1. 眼部锻炼:眼部锻炼是常见的斜视矫正方法之一。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眼球运动训练,可以帮助强化眼肌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改善斜视情况。
眼部锻炼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长期坚持进行,一般每天进行几次。
2. 矫正眼镜:对于斜视病情较轻的儿童,佩戴矫正眼镜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方法。
矫正眼镜可以帮助调整屈光度,让视线更为平行,并且通过适度加大一个眼球的光学幅度,来促使斜视眼球尽可能接近正常位置。
3. 弱视治疗:弱视是儿童斜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些儿童斜视患者可能由于眼球位置问题导致其视觉输入受到抑制,从而引发弱视。
弱视的治疗通常包括覆盖治疗和视觉训练,旨在通过提高患眼的视觉输入来促使其发育,达到强化斜视矫正效果的目的。
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研究
颜素彬;林发森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28)3
【摘要】先天性内斜视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斜视,占儿童内斜视患者的5.4%,多见于婴幼儿,又称为婴幼儿内斜视,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本文简要概述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面的研究。
【总页数】3页(P106-108)
【作者】颜素彬;林发森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3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J], 娄伟玲
2.婴儿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与先天性内斜视的对比观察及治疗 [J], 许江涛
3.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研究 [J], 胡翠月;杨一涛
4.先天性内斜视与婴儿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对比观察 [J], 冯柯红
5.小儿先天性内斜视临床特点及治疗 [J], 吴倩;于刚;李子江;陶荣;漆雅;张诚玥;兰志辉;高淑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