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 墨梅_(元)王冕
- 格式:pptx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19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墨梅【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
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相机出示课件)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
(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
诗人借墨梅表达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静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表现出他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让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体会梅花的品格,从中感悟作者借梅花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2.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
(课件出示梅花)2. 你喜欢梅花吗?喜欢梅花的什么呢?(香味,颜色,精神)梅花是“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梅花,你知道哪些呢?预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不仅在下雪时有诗人赞美梅花,在黄昏时刻,它也毫不逊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来赞美梅花的。
二、解读课题,了解诗人。
(一)解读课题1.出示墨梅图。
师引导:这幅图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呢?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这是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副画就是墨梅图,而上面的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墨梅》——板书课题:墨梅3.像这样在中国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的艺术形式,我们叫它“题画诗”(二)了解诗人这首诗和这幅画的作者,王冕,字元章,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墨梅》教学设计《墨梅》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中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此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人借墨梅为喻,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感受古诗的文化精髓,仅仅是从诗歌的表面去理解,并不能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境。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去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在本堂课中还是让学生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要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同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准备:生:提前预习古诗。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热身:出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四组,一方面复习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所学文中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为降低学生总结概括王冕的品质做铺垫。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碧血丹心、忧国忧民、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淡泊名利、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含有“梅”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说说诗中的“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及反思《墨梅》课文原文王冕〔元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墨梅》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教学内容:《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这首诗以墨梅为主题,描绘了墨梅的坚韧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句,分别从墨梅的颜色、香气、姿态和品格四个方面来描绘墨梅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梅》,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体会到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淡墨”、“清香”等。
2.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理解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墨梅》的诗歌文本、插图、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纸、课本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墨梅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墨梅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墨梅》的学习。
二、阅读诗歌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墨梅》,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3.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三、思考与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分享对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的思考。
四、欣赏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表达。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墨梅》的学习内容,强调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以及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四年级下22古诗三首《墨梅》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其中《墨梅》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全诗内容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开篇就提到了“我家洗砚池头树”,这里的“洗砚池”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冕借这个典故,表明自己与书法艺术的渊源,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
而那池边的梅树,仿佛也沾染了文人的气息,显得与众不同。
“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墨梅的形态。
那一朵朵绽放的梅花,不是鲜艳夺目、色彩浓烈的,而是带着淡淡的墨色痕迹。
这种独特的色彩描绘,让人感受到墨梅的素雅和清幽。
它不像其他花朵那样争奇斗艳,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不要人夸好颜色”,这一句体现了墨梅的品格。
它不追求他人的夸赞,不在乎外表的艳丽,坚守着自己的本真。
这种不迎合世俗、独立自在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而改变自己,失去了原本的初心。
而墨梅告诉我们,要坚持自我,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左右。
“只留清气满乾坤”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墨梅虽然没有娇艳的颜色,却能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里的“清气”不仅仅是梅花的香气,更是诗人高尚品格和操守的象征。
王冕借墨梅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低头,追求清白正直、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王冕一生酷爱梅花,他种梅、咏梅、画梅,通过梅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这首《墨梅》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
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的魅力,通过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让我们从墨梅的品格中汲取力量,学会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真实的自我,不被虚荣和浮华所迷惑。
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背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的创作意图。
墨梅体裁:诗题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名字:王冕年代:元代描述: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农家。
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翻译: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原文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
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
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
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赏析三:艺术特色《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四年级语文《墨梅》课堂备课笔记教材分析:《墨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
诗人借墨梅表达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静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表现出他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让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体会梅花的品格,从中感悟作者借梅花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2.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梅花图片)2. 你喜欢梅花吗?喜欢梅花的什么呢?(香味,颜色,精神)梅花是“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梅花,你知道哪些呢?预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不仅在下雪时有诗人赞美梅花,在黄昏时刻,它也毫不逊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来赞美梅花的。
二、解读课题,了解诗人。
(一)解读课题1.出示墨梅图。
师引导:这幅图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呢?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这是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副画就是墨梅图,而上面的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墨梅》——板书课题:墨梅3.像这样在中国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的艺术形式,我们叫它“题画诗”(二)了解诗人这首诗和这幅画的作者,王冕,字元章,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