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公选课6
- 格式:ppt
- 大小:682.00 KB
- 文档页数:46
课程目标:1. 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及其表现。
3. 学习如何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重点:1.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2. 克服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 将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案例3. 心理测试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同学学习效果很好,而有些同学却难以适应大学生活?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内容1.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基本特征:- 独立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探索。
- 目标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 主动性: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 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如性格、兴趣、动机等。
- 环境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三、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1. 学习焦虑:对学习产生恐惧、紧张等情绪。
2. 学习拖延:在学习过程中,故意推迟完成任务。
3.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学业压力,导致身心疲惫。
4. 学习兴趣缺失: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教学案例分享1. 案例一:某同学由于学习焦虑,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
2. 案例二:某同学由于学习拖延,导致作业堆积如山。
五、课堂讨论1. 学生们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心理障碍。
2. 分析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学习心理障碍?二、学习内容1. 克服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
-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 学会自我调节:掌握放松技巧,缓解学习压力。
- 寻求帮助: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心理测试题:让学生自我评估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
心理学公开课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心理学公开课课程类型:选修课适用对象:高中学生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领域。
2. 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research methods。
4.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心理学简介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心理学的分支领域第二课时: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认知过程第三课时:发展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 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第四课时:情绪心理学1. 情绪的定义和分类2. 情绪对个体行为和生理的影响第五课时: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和个体社会化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心理实验和活动,体验心理学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心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论文:让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学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占总评的30%。
六、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表现来获取信息。
2. 实验法:在控制或模拟的条件下,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究。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心理现象。
4. 测量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如心理测验、问卷等,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
七、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临床心理学: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和情绪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
3. 增强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标准2. 自我心理状态的评估方法3.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教学难点:1. 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2. 学生自我心理状态的准确评估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吗?心理健康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1. 心理健康的标准a. 老师讲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素质良好等。
b. 学生讨论:结合自身情况,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
2. 自我心理状态的评估方法a. 老师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心理状态评估方法,如:心理测试、日记记录、与他人交流等。
b. 学生分享: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我心理状态评估。
3. 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a. 老师讲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方法,如:焦虑、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
b. 学生讨论:针对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以下情境,提出应对策略。
a. 学习压力大,情绪低落。
b. 与同学关系紧张,产生矛盾。
c. 担心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2.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反馈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惑或需求。
3. 老师针对学生的反馈,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评估,提高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东华理工大学论文题目: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班级:2013级2班学号:2013070514姓名:闫晓天二零一三年十月十八日摘要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小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目录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几方面问题 (1)1、学校内外表现的两面性 (1)2、不尊重长辈 (2)3、顽皮捣蛋 (2)4、虚荣心 (3)5、自我中心 (3)6、不会听课 (3)二、中、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4)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4)2、自信心不足 (4)三、中、小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5)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5)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6)四、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6)1、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6)2、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6)3、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7)4、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7)总结 (7)参考文献 (8)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着,都必然要思考在新的形势下的教育应如何办?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
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