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5
服装设计-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服装特色和变迁历史。
2.学生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原理和技巧。
3.学生了解服装设计行业的职业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服装设计作品。
2.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现服装设计思想和理念。
3.学生能够合理运用色彩、材料、工艺等设计元素进行创新性设计。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本节课程从服装设计理念出发,以岭南地区传统服装为切入点,介绍服装设计爱好者的职业发展形式和设计思维,并展开简单的绘画实践。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岭南地区传统服装的介绍。
2.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分析。
3.服装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4.设计元素的引入和应用(色彩,线条,材料等)。
步骤安排1.通过简短的介绍PPT展示岭南地区传统服装的外貌和特色。
2.大致分析岭南族群和传统服装的源头和文化渊源。
3.引出主题,简单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并对设计元素的作用和应用范围作详细解释。
4.明确绘画实践岗位和流程,为下一步的独立创作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绘画流程和步骤的分析。
2.基础绘画技巧的训练(人物结构,姿势,面料表现等)。
3.设计元素的创意运用。
4.收尾,介绍作品展示和评述方式。
步骤安排1.获取设计主题和素材,通过引导和讨论为学生展示绘画流程和步骤。
2.以复制和模仿为基础,进行基础绘画技巧的训练和应用,并辅导学生对人物服装的细节化处理。
3.自由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并不断寻求和融入美术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改进。
4.学生填写作品维护表,收尾交作品,评定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反思本门课程是充分结合当下对传统艺术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和捍卫并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的一节重难点课程,由于我们之前的积累和总结,在课程设计,课件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发掘探究上多有所提高,本节课程也在许多方面再次展示出来。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编写背景《走进艺术博物馆》是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教材,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品特色、展览布局等来引领学生进入艺术博物馆的世界,感受艺术的神秘与魅力。
在教授该篇内容时,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编写该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目标1.掌握艺术博物馆的相关知识,了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品特色、展览布局等;2.能够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描述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品特色、展览布局等;3.通过在艺术博物馆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对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品特色、展览布局等进行深入了解;2.在艺术博物馆中进行亲身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3.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现自己。
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博物馆,并理解其建筑特点、展览特色;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艺术博物馆中体验到最多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艺术博物馆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展品特色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走进艺术博物馆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博物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发现艺术展品和艺术作品之美,引导学生在情感、认识、行为、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3.艺术博物馆展品鉴赏让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进行鉴赏,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艺术品展示的主题、意义和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创作让学生在艺术博物馆展室内就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用水彩画纸创作自己的一幅画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教学目标1、赏析各种款式的服装,了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内涵2、能用手绘设计生活中的日常服饰或运用多种材料及各种方法设计并制作服装效果图。
2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审美意识有所提高。
学生开始注重对服装造形的审美。
他们开始学会欣赏多元化的服饰文化,对服装设计这一课产生的兴趣非常浓厚。
他们对服装设计图创作还是相对陌生,尤其是绘画基础相对薄弱,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强。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服装设计的款式,绘制或制作服装效果图难点:设计出符合时尚潮流的女装礼服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学时重点了解服装设计的款式,绘制或制作服装效果图4.1.2学时难点设计出符合时尚潮流的女装礼服4.1.3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课程导入1、观看时尚中国的视频,欣赏服装走秀的片段。
(1分钟)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段走秀视频中,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服饰,让我们这节课学习下如何设计这些潮流美观的服饰。
比比哪组是我们的最佳设计组。
活动2【讲授】二、讲授新课1 引入: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就有很多有关服饰的讲法,如: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还有 :人靠衣裳马靠鞍等.都充分体现了服装的重要性.(板书:服装设计)2 抢答环节:要设计服饰,首先要了解下服装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欣赏服装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点 (用幻灯片展示):我们课前同学们已经分称5组把秦朝、汉朝、清朝、明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小组,我们各组讨论下分别从以下的服饰里面回答出相应的服饰。
秦代服饰(威严庄重)唐代礼服( 丰满华丽)明朝服饰(敦厚繁丽)清代服饰(肃穆庄重)民国时期中国特色服饰:旗袍、中山装总结:服装是反映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的需求。
3 引入现代服饰(展示不同服饰类型):1、时装2、休闲装3、职业装4、民族装休闲装:整体装套装外套上衣背心裙子裤子 (重点):4 服装的设计要素服饰基本造型:衬衫 T恤连衣裙牛仔裤……颜色搭配:暖色调冷色调对比色调图案设计:条纹格仔花纹圆点……活动3【活动】三、课堂小练手三、课堂小练手1、出示多种服饰和配饰,让学生进行服装搭配讲解搭配方法。
1教学目标1、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2、初步了解和掌握山石的基本技法,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的名词术语。
3、通过对优秀山水画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学情分析教具:山水画图片、绘画方法图片的课件,以及绘画工具:“文房四宝”等。
学具:毛笔、墨水、生宣纸、碟及水洗等。
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
学习方法:欣赏、听讲、讨论思辨,结合自主探索、练习实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山石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情景交融的山水画)4.1.1新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为画想诗,品味《望庐山瀑布》的画意,老师分析:我们能从诗中看到画意,从画中看到诗意,引入课题植物,或远山(远景)的小树;或提醒画面,使之更趋精神。
二、讲授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2、融入情景,介绍发展:什么是中国山水画?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中国山水画3、走近大师体验情景交融的意境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提问:那位同学分析一下《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马远《踏歌图》欣赏范宽《溪山行旅图》欣赏4、借鉴与传承——学习山石的画法画山石的步骤:教师范画:(1)勾,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关系勾勒出来,它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用笔要肯定、果断、有力。
(2)皴,体现对象的质性。
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3)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
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
(4)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5)点,也称点苔,它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纹点。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为画想诗,品味《望庐山瀑布》的画意,老师分析:我们能从诗中看到画意,从画中看到诗意。
引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出示学习目标2、融入情景,介绍发展:什么是中国山水画?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中国山水画3、走近大师体验情景交融的意境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初中美术岭南社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水墨探索》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新设计
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人教版) 八年级学段第二单元:(一)欣赏;(二)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从而在笔墨造型中体现笔情墨趣;(三)综合探索。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中国画,了解画中的墨色变化与笔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掌握墨色的变化及笔法变化
3)学会简单的运用墨色与笔法创作简单的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提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墨的变化真神奇,怎样画才有墨色变化呢?
2)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找资料并自己动手尝试画,小组成员把自己发现的特点汇报给组长。
组长组织整理并作记录。
3)组长在课堂上把本组的结论作汇报,教师作最后的整理、总结。
4)根据所学的知识作巩固练习的训练,注意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学习、自己动手绘画,并在这过程种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对中国画的了解,逐渐喜欢上传统的中国画,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的爱国之心;而在分组合作中学生又能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3学情分析
1、学生基本见过中国画,但并不了解或知道的并不多,而且喜欢的人较少。
2、而八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新奇的事物接受力比较强,而作为中国画这一传统事物,要讲出新意,画出新意,学生的接受度才会更大。
4重点难点
重点: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从而在笔墨造型中体现笔情墨趣
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笔用墨的方法和效果。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本教案是针对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中“传神写照的人物画”一章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分析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以及对传神写照的人物画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掌握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能够运用学习到的技巧进行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创作传神写照的人物画。
教学准备•教师备好课本、报纸、杂志,以及专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纸、水彩等);•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和材料作为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传神写照的人物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受人物画给人的各种情感;•通过较为接近现实的绘画,再现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意义。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人物画的构图和表现方法;•分析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教师通过贴些人物画图片来更好地讲解和学习。
实践操作(50分钟)•分组,学生自行寻找资料和灵感至少完成一幅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创作作品;•要求学生从选取的人物身上找到特征并突出,表现人物所处环境;•建议学生先练习线稿,之后填充色彩;•教师可以逐组评审学生的创作作品,指导学生。
总结(5分钟)•要求全部学生提交创作作品,一张张展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交流、品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能力;•结合今天的学习和创作,概述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学生交上至少一幅传神写照的人物画的创作作品;•在谈论彼此的作品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对他人的作品提出建设性的评价。
教学延伸•介绍更多与人物画相关的经典艺术和知识;•推荐艺术鉴赏、绘画培训等学习资源,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1教学目标1.认识中国传统纹饰的种类和造型特征。
2.了解传统纹饰的独特美感和丰富的寓意。
3.大胆评述自己喜欢的纹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彩陶、青铜艺术,但对其中的传统纹饰的风格、美感了解不够,加上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在生活中缺少对传统纹饰的感受,不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
但正因为了解不多,有一种新鲜感和神秘感,教师因加以引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中国的传统纹饰的种类和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传统纹饰的独特美感和丰富的寓意。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传统纹饰民族风格欣赏肇庆著名传统手工艺品:端砚与草席师:端砚上雕刻的是什么?草席上编织的是什么?师补充:注意端砚与草席上经过工艺师精心制造的丰富纹饰。
生:龙、荷花、人物等。
引导:学生发现端砚所雕刻与草席所编织的都是传统纹饰。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传统纹饰民族风格。
板书新课题:传统纹饰民族风格活动2【讲授】传统纹饰民族风格1.中国传统纹饰的概念师:中国传统纹饰(纹样)是指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
提问:同学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传统纹饰吗?生:回答老师提问。
师:出示常见的传统纹饰示例图,分析其不同的材质与用途。
2.传统纹饰的种类及其造型特征传统纹饰的种类: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出示各种类别的传统纹饰示例图,分析其造型特征。
传统纹样: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3.传统纹饰的寓意生:小组讨论并分析传统纹饰的寓意活动3【练习】传统纹饰民族风格活动4【作业】传统纹饰民族风格课堂作业:小组活动,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的方式,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评品味人生1、很多时候,看的太透反而不快乐,还不如幼稚的没心没肺。
2、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鸟语花香》说课稿一、教材背景1.1 教材简介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是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适用于八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1.2 教材特点《鸟语花香》是本册美术教材的第一篇,它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本篇教材通过学习鸟类和花卉的造型特点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到美的创造不仅来自人类,也来自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鸟语花香相关的艺术形象;•掌握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基本技巧。
2.2 能力目标•具备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发现美的能力;•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事物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赏析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习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掌握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基本技巧。
3.2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导出(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线条的基本知识和色彩的基本运用。
4.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手绘示范,引入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鸟语花香的艺术意象,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4.3 活动1:观察鸟类和花卉(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和花卉,注意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特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4.4 活动2:线条表现(2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鸟类或花卉进行线条的表现。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简练的线条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5 活动3:色彩表现(3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种颜色对鸟类或花卉进行涂色。
《图形·联想·创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创意的四种方法即时空重组、异形同构、异态共生、适形造型。
2、通过观看—感受—体验—讨论—联想—创意一系列的活动,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时空重组方法,体验和探讨异形同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开拓学生的思维,设计一幅佳作。
教学准备:画板、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情境展开欣赏动画《拯救地球》。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小结:看到树被砍、鸟被打,鲜血横流,尸骨满地,想到人类对地球身体肆意掠夺和破坏的后果,告诫我们要注意环保。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二)赏析并探讨创意的四种方法1、时空重组法(1)点击超现实主义画派马格利特的《绿洲》。
讲解超现实主义即20世纪初西方的一个现代画派,以表现荒诞、离奇的视觉形象为主。
(2)提问:这幅画有哪些新奇之处?让学生和自己设想的“绿洲”比较,沙漠中怎么会有桌子?桌子上怎么会长有树?云怎么会挂在树梢?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表现?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假如换一种形式:一幅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字样,你觉得哪幅效果更好?小结: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形式太平常了,而马格利特营造一种新奇的视觉形象,让我们感到陌生和惊异,引起关注后便会引出一连串的思考: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白云为什么挂在树梢?作品为什么叫绿洲?不管你怎么理解作品,作者的环保意识已在你思考时悄悄地传递。
可见不同的创意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而独特新颖的创意是《绿洲》的成功之处,它主要运用了时空重组的创意方法。
即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物体或局部重新组合在一起,改变物体原有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新奇的视觉形象。
请同学们欣赏时空重组的另两幅作品《我的村庄》夏加尔,《三个难以捉摸的人》达利。
《我的村庄》:牛头、人头、捧着生命之树的手、扶锄的农夫、教堂等不同。
时空的物体重新组织在一个画面,层层交织、和谐统一,这是画家夏加尔对他家乡农村的理想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