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八年级上册美术:3 鸟语花香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19
鸟语花香1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2学情分析我承担八年级6个班的美术课,初二(1)至(6)班各有特色,先说初二(1)(2)班吧整体的感觉是单纯,听话,好学。
可能是从小学升过来的原因,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美术鉴赏的原因,或是彼此还比较陌生,他们一吓唬能顶事。
初二(3)(4)班,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比例失调。
本班学生大都来自附近乡村,就美术课而言,这几个班上课比较安静,有几位学生特别听话,让画什么就在下面专心的画什么,上课换座位的现象没有,自控能力比较强,但不活泼,参加活动不积极。
初二(5)(6)班,年龄结构正常,男女比例轻度失调。
也均大都来自附近乡村,整体特别活泼,思维也比较敏捷,班级内文化课成绩较差,需加大文化课学习力度,讲课比在(1)班容易进行,相对而言,(6)班讲课更有吸引力些。
这个班上课存在换座位和吃零食的现象。
在最后面有几个比较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影响他人,但是严肃起来也能管住他们。
(6)班比较聪明,积极。
3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
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3鸟语花香1新设计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技法和富有变化的墨色、多姿的线条来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2、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用笔、用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3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一节课。
不管从毛笔的抓握、对国画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笔墨的简单运用等方面都比较陌生,也不容易掌握。
所以必须提前一节课时间向学生简单介绍国画工具和准备所带画具,学习操作握毛笔姿势。
4重点难点学习笔墨变化、体验笔墨情趣;鼓励学生尝试大胆用笔、用墨。
初步了解禽鸟的形体结构和特点。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探究一:国画的线条和笔墨1、整体感受:-3ˊ让我们先看看画家笔下的“花鸟”世界吧!课件出示-国画家们的作品?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花、草、树、小鸟;美……生机盎然)2、对比观察:-4ˊ我这儿收藏了一幅精美的学生作品,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夏宇作品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大片大片的荷叶在轻风中摇曳,几只莲花从湖面钻出来,婷婷玉立,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莲花身边的莲蓬含笑点头,几只白鹅一边自由自在的游着,一边聊着天……构图饱满,线条流畅细致,色彩和谐。
白鹅形态生动传神,整个画面透露着浓浓的花香气息。
我这还有一幅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也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师引导:瞧,这幅作品的题材和夏宇同学的很相似。
请大家仔细比较一下,两幅作品在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画具和材料不一样——铅笔画与国画;线条和墨色不一样——国画富有变化。
)?什么是国画?课件出示-国画及其分类大家读一遍,再指名读一读。
3、探究发现:-14ˊ★探究墨色变化:a教师演示画线条。
(展示线条)你觉得这些线条有变化吗?(墨色有变化)b请大家试一试:学生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线条。
师:你们发现了有什么好的方法使墨色产生变化吗?师:对!醮水可以使墨色产生变化。
醮水越多,墨色越淡;如果不醮水的话,墨色很浓。
教师板书:墨色变化:醮水-变淡★探究线条变化:a、教师示范画线条——演示粗细、曲直等变化。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鸟语花香》说课稿一、教材背景1.1 教材简介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是广东省教育厅编写的适用于八年级学生的美术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1.2 教材特点《鸟语花香》是本册美术教材的第一篇,它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本篇教材通过学习鸟类和花卉的造型特点和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到美的创造不仅来自人类,也来自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鸟语花香相关的艺术形象;•掌握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基本技巧。
2.2 能力目标•具备观察和感知事物的能力;•发现美的能力;•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事物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赏析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习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掌握使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基本技巧。
3.2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鸟类和花卉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与导出(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线条的基本知识和色彩的基本运用。
4.2 新课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手绘示范,引入鸟类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
•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鸟语花香的艺术意象,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
4.3 活动1:观察鸟类和花卉(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和花卉,注意它们的形状、色彩和纹理特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4.4 活动2:线条表现(20分钟)•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鸟类或花卉进行线条的表现。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简练的线条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多进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4.5 活动3:色彩表现(3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种颜色对鸟类或花卉进行涂色。
《鸟语花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鸟语花香》这一主题的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一种鸟类和一种花卉作为创作主题,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其形态、色彩、纹理等特征。
要求观察细致,记录准确。
2. 创意构思:结合观察记录,学生需进行创意构思,想象鸟类与花卉在画面中的布局、色彩搭配以及表现手法等。
3. 绘画表现:学生需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将构思转化为绘画作品。
绘画应注重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构图的整体感。
4. 创作完善:学生可对完成的作品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添加个人特色,体现个性化和创造性。
三、作业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对作业要求有以下几点具体说明:1. 主题明确:作业应围绕《鸟语花香》主题展开,确保作品内容与主题相符。
2. 观察细致:学生在观察记录时需细致入微,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3. 创意独特:学生在创意构思时需发挥想象力,使作品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4. 绘画技巧:学生应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绘画,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表现。
5. 时间安排:作业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率。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主题表现:作品是否围绕《鸟语花香》主题展开,内容是否与主题相符。
2. 观察记录:学生的观察记录是否细致入微,记录的准确性。
3. 创意构思:学生的创意构思是否独特,是否具有创造性和想象力。
4. 绘画技巧: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是否得当,色彩搭配和构图是否合理。
五、作业反馈在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
对于优秀作品,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一般作品,将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鸟语花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体验,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2. 学习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体验:学生需在校园内或附近公园寻找并观察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象,注意观察鸟儿的形态、动作以及花草的颜色、形状等细节。
2. 绘画作业:学生需在课后完成一幅以“鸟语花香”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绘画工具不限,可采用水彩、油画棒、彩铅等材料。
学生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观察到的景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3. 拍摄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校园或公园中鸟语花香的自然景象,拍摄过程中注意构图、光线、色彩等要素。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体验:学生需认真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景象,包括细节和感受。
2. 绘画作业:学生需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参考网络图片。
作品完成后,需在班级内展示并由同学互评。
3. 拍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拍摄过程中注意安全,不得损害公共设施和他人权益。
作品完成后,需在班级内展示并由同学互评。
4. 提交时间:请于下节课上课前将作业作品交至教师处。
四、作业评价1. 观察与体验: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否能够准确捕捉和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和感受。
2. 绘画作业:评价学生的绘画技能和表现能力,是否能够将观察到的景象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来。
同时,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拍摄作业:评价学生的摄影技能和构图能力,是否能够拍出具有美感、表现“鸟语花香”主题的照片。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互评:在评价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绘画和摄影技能。
2. 教师点评:教师将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绘画和摄影技能。
《鸟语花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与鉴赏力,巩固对色彩运用的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在创作中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 素描练习:选取自然界中的花鸟素材(如麻雀、鹦鹉、花朵等)作为主题,用线条简单描绘其外形轮廓及细节,旨在通过此环节熟悉和掌握基础的构图技巧及比例关系。
2. 色彩认知与运用:让学生掌握基本颜色和颜色的调配技巧,比如蓝色系中如何调出不同深浅的蓝调色彩。
将此知识点运用于花草叶子的涂抹与组合。
3. 主题创作:基于所学的色彩及素描知识,进行个人风格的创作。
可以选择鸟类和花组合为同一主题的创意表现,尝试在画中营造出“鸟语花香”的氛围,如可通过背景色彩及画面的光影来强化“鸟鸣花香”的生动效果。
4. 画作反思与评价:学生在完成作品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文字评价或标注反思(例如运用了哪些技巧,感觉哪部分满意,哪些部分可以改进等)。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具体如下:1. 素描部分:使用2B或4B铅笔绘制轮廓线稿,确保线条清晰,造型准确。
构图应符合基本美术法则。
2. 色彩部分:学会调色和运用颜色搭配,在画作中合理使用颜色深浅和对比关系,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3. 主题创作:创作应围绕“鸟语花香”的主题展开,注重画面整体效果和细节的刻画。
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4. 画作反思与评价:反思应真实客观,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并指出改进之处。
评价可包括对自己创作过程中技术提升的体会以及收获感悟。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由教师与学生互评结合完成: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创作中体现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品,并给予对方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互评,学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并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包括:1.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反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鸟语花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鸟语花香》主题的美术学习,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创意表现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通过绘制鸟类与花卉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作热情。
二、作业内容1. 素材准备: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资料和花卉的素材,了解鸟类的形态特征和不同花卉的色彩与结构。
2. 观察与想象:观察收集到的鸟类图片和花卉素材,想象鸟与花在自然环境中和谐共存的情景,并构思自己的画面布局。
3. 绘画实践:使用素描、水彩、彩铅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创意的手法绘制一幅主题为“鸟语花香”的美术作品。
在作品中应表现出鸟的生动与花的鲜艳,并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的质感。
4. 文字描述:在作品下方附上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描述画中鸟与花的象征意义,以及自己创作时的感受和想法。
三、作业要求1. 主题明确:作品应围绕“鸟语花香”这一主题进行创作,体现自然和谐之美。
2. 构图合理:画面布局要合理,注意鸟与花的位置安排和比例关系。
3. 技法运用: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出鸟的动态美和花的色彩美。
4. 原创性:作品应体现个人创意和想象力,禁止抄袭。
5. 作业提交时需附上作品电子版或纸质作品,同时附上文字描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技法表现、创意程度和文字描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互评与自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同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需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3.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继续关注自然之美,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鸟语花香1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2学情分析我承担八年级6个班的美术课,初二(1)至(6)班各有特色,先说初二(1)(2)班吧整体的感觉是单纯,听话,好学。
可能是从小学升过来的原因,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美术鉴赏的原因,或是彼此还比较陌生,他们一吓唬能顶事。
初二(3)(4)班,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比例失调。
本班学生大都来自附近乡村,就美术课而言,这几个班上课比较安静,有几位学生特别听话,让画什么就在下面专心的画什么,上课换座位的现象没有,自控能力比较强,但不活泼,参加活动不积极。
初二(5)(6)班,年龄结构正常,男女比例轻度失调。
也均大都来自附近乡村,整体特别活泼,思维也比较敏捷,班级内文化课成绩较差,需加大文化课学习力度,讲课比在(1)班容易进行,相对而言,(6)班讲课更有吸引力些。
这个班上课存在换座位和吃零食的现象。
在最后面有几个比较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影响他人,但是严肃起来也能管住他们。
(6)班比较聪明,积极。
3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
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鸟语花香-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课程背景1. 教材说明岭南社版美术系列教材是针对广东省部分地区优秀中学生编写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其中,八年级美术上册《鸟语花香》注重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表达。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通过对岭南自然景观的观察和体验,提高对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探究艺术创作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艺术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了解鸟类、花卉形态、色彩等基本特征;•学习相关素材的绘制技法,如线条、造型、水墨、色彩等;•运用创作技法表达大自然之美。
2. 教学内容(1)岭南自然景观的特点岭南自然环境优美,植被丰富,素有“岭南花卉第一州”的美称。
本课程将通过图片和PPT展示岭南地区自然景观的特点,如“百花园”、热带雨林、湿地等。
(2)鸟类、花卉的形态基本特征本节课程将介绍鸟类、花卉形态、色彩等基本特征,通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鸟类和花卉有更深入的认识。
(3)创作技法学习本节课程将介绍鸟类、花卉的绘制技法,如线条、造型、水墨、色彩等。
针对初学者,将进行基础技能的讲解和练习。
(4)创作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创作活动。
组员之间交流思路和经验,一起完成绘画作品。
在完成作品后,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增强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3.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示和讲解相关知识点;•实践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活动,同时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估方法•在岭南自然景观讲解时,进行小组参与和课堂互动,了解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整体认识;•实践练习阶段,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包括线条、造型、色彩的运用等;•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展示作品,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进行评测。
2. 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讲解,准确地了解岭南自然景观的特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法,表现鸟类、花卉的形态基本特征;•学生通过合作创作活动,完成创作作品并进行相互交流,提高美术欣赏和表现能力。
1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2学情分析我承担八年级6个班的美术课,初二(1)至(6)班各有特色,先说初二(1)(2)班吧整体的感觉是单纯,听话,好学。
可能是从小学升过来的原因,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美术鉴赏的原因,或是彼此还比较陌生,他们一吓唬能顶事。
初二(3)(4)班,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比例失调。
本班学生大都来自附近乡村,就美术课而言,这几个班上课比较安静,有几位学生特别听话,让画什么就在下面专心的画什么,上课换座位的现象没有,自控能力比较强,但不活泼,参加活动不积极。
初二(5)(6)班,年龄结构正常,男女比例轻度失调。
也均大都来自附近乡村,整体特别活泼,思维也比较敏捷,班级内文化课成绩较差,需加大文化课学习力度,讲课比在(1)班容易进行,相对而言,(6)班讲课更有吸引力些。
这个班上课存在换座位和吃零食的现象。
在最后面有几个比较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听讲,影响他人,但是严肃起来也能管住他们。
(6)班比较聪明,积极。
3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根据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
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初二美术上册第二单元奇妙的水墨世界第3课鸟语花香教案2岭南版20221026153 1教学目标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差不多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差不多概念。
2.能操纵水墨线条的变化,明白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差不多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专门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究的自由、游戏的欢乐。
2学情分析我承担八年级6个班的美术课,初二(1)至(6)班各有特色,先说初二(1)(2)班吧整体的感受是单纯,听话,好学。
可能是从小学升过来的缘故,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到美术鉴赏的缘故,或是彼此还比较生疏,他们一恐吓能顶事。
初二(3)(4)班,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比例失调。
本班学生大都来自邻近乡村,就美术课而言,这几个班上课比较安静,有几位学生专门听话,让画什么就在下面用心的画什么,上课换座位的现象没有,自控能力比较强,但不爽朗,参加活动不积极。
初二(5)(6)班,年龄结构正常,男女比例轻度失调。
也均大都来自邻近乡村,整体专门爽朗,思维也比较灵敏,班级内文化课成绩较差,需加大文化课学习力度,讲课比在(1)班容易进行,相对而言,(6)班讲课更有吸引力些。
那个班上课存在换座位和吃零食的现象。
在最后面有几个比较捣蛋的学生,上课不听讲,阻碍他人,然而严肃起来也能管住他们。
(6)班比较聪慧,积极。
3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把握。
2、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把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合作探究(认识水墨)1.谈话导入:介绍《小蝌蚪找妈妈》剧情:刚才我们看的影片是依照方慧珍,盛璐德创作的同名童话改编,于1960年登上荧屏。
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确实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
(1)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2)出示水墨作品,这件作品和我们平常见到的3)介绍水墨画: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鸟语花香》教学设计鼎湖区实验中学闫敏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画,对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的性能已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作为初中阶段学习中国画的课程,有对国画详细了解的设计意图。
本课首先从欣赏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赏、分析国画的经典作品,然后结合以前学习过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地熟悉掌握笔墨技法;其次,为下一步的水墨探索打下基础,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浓厚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经典作品国画种类欣赏和中国画写意技法的学习与实践。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体会中国画用笔、用墨、用水变化的意韵和画面的神韵。
中国画笔墨技巧是一项高度熟练才能获得技能,如北宋小品团扇、明徐渭写意人物、现代齐白石草虫,实际是艺术家数十年艰辛练笔的结果。
所以教师教学时以国画欣赏为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国画写意的主题创作,容易不知从何处着手,教师可介绍清李渔《芥子园画谱》作参考,大多数的学生能快乐地体会掌握笔墨画的趣味变化,并有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意愿,少数学生能体会水墨画的意境。
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应用一个和多个视觉元素进行国画欣赏和创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水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会运用中国画术语评价中国画,提高手绘能力,培养学生的笔墨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国画的了解,提高对中国文物的关注。
教学重点:1、建构国画的欣赏模式,培养审美欣赏能力。
2、墨分五色:浓、淡、干、枯、渴、宿、焦的笔墨变化。
教学难点:1、对中国画的欣赏。
2、对笔墨性能的掌握和水分的控制。
教学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国画作品等学具准备:预习新课内容,收集有关国画欣赏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一:播放一段中国花鸟画视频,接着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环节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阅读新课内容。
1、各组学生分享大家收集的有关国画的资料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