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处方点评质量分析报告处方点评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处方点评是医生对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的评价和指导,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处方点评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处方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分析方法本次分析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评估。
然后通过统计处方中常用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禁忌症等信息进行定量分析。
三、分析结果1. 合理性分析合理性是处方点评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的处方应与患者的症状、病史、诊断和治疗目标保持一致。
根据对处方内容和患者病历的综合分析,本次处方点评的合理性得分为85分(满分100分),反映了较高的水平。
2. 准确性分析准确性是处方点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准确的处方应包含患者的病情准确描述和治疗方案的准确制定。
通过对处方和病历的对照分析,本次处方点评的准确性得分为90分(满分100分),表明医生在准确描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
3. 可操作性分析可操作性是指指导患者对处方进行正确使用和管理的方便程度。
在本次处方点评中,可操作性得分为80分(满分100分)。
分析发现,部分处方说明不够详细,没有清晰指导患者如何服用药物,需要医生进一步改进。
4. 安全性分析安全性是处方点评的另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安全的处方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本次处方点评的安全性得分为85分(满分100分),反映了医生在考虑患者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较好水平。
5. 药物使用情况分析通过统计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现处方中出现了部分过度使用或不足使用的药物。
对于常见病稀见药的使用,使用过程中未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差异,导致药物效果不佳。
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四、改进建议1. 提供更详细的处方说明和指导,包括药物的用法、剂量和用药时间等,以提高患者对处方的理解和正确使用。
2012年~2013年医院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分析目的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013年门诊处方点评情况,加强处方管理,优化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年的处方点评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年每月抽取1d处方共22069张,从中随机抽取每天100张处方共2400张,其中,处方抽取平均百分比10.87%(2400/22069);使用使用基药处方共720张,平均百分比30.00%(720/2400);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233张,平均百分比9.71%(233/2400);使用注射剂处方共467张,平均百分比19.46%(467/2400);不合格处方共85张,平均百分比3.54%(85/2400)。
结论门诊处方基药、抗菌药物、注射用针剂使用情况合理,使用比例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处方点评工作提高了处方书写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处方点评;门诊处方;合理用药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新药物不断投入临床,满足患者的药物治疗需求;另一方面,不合理的用药现象时有发生,表现为选药不适宜,重复给药,及滥用抗菌药物等,进而致使患者产生耐药性及药害事件频发。
合理用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门诊处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等[1]。
处方点评是医疗机构对合理用药、处方管理、费用控制等情况实施的综合性评价,是近年来在中国医院管理体系中发展起来的用药监管模式,通过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医院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其作为医院对于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一种常用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需要着力研究的一项问题[2,3]。
处方点评的目的是优化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是卫生主管部门针对临床用药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的管理措施[4]。
我院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基础,以药品说明书,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新编药物学》十七版,作为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的依据,建立了一系列处方点评制度,笔者把两年来处方点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诣在提高处方点评质量,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不合理因素,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
以下为本月处方点评的具体情况:1、处方来源及组成抽取2013年2月28日全部门诊处方共202张。
其中含儿科相关的处方101张,占全部处方的50.00%;妇产科相关处方89张,占44.06%;外科及门诊部处方12张,占5.94%。
2、处方合格率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处方18张,合格率为91.09%。
不合格处方中含妇科相关的处方15张,儿科相关处方1张,门诊部处方2张。
其中,妇科门诊不合格处方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处方”(即处方金额超限),在以后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本次点评的202张门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66张,占32.67%,虽然与正常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段时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步,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28.79%,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40张,占60.61%,外用抗菌药物处方13张,占19.70%。
抗菌药物剂型的选用比例比较平均,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略有偏高,但较之以前已有所改善。
使用注射剂型药物的利弊相信各科医护人员都已熟知,在此不再多讲,望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全面考虑,选择最合理的剂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着想。
联合用药处方5例,全部为二联用药。
我院较常见的抗菌药物联用现象为阿奇霉素与头孢类抗菌药联用以及硝呋太尔与其他外用栓剂的联用。
4、开具药品数及处方金额问题本次统计得平均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数为2.45种。
其中单张处方开具一种药品的处方有66张,占32.67%;开具两种药品的处方58张,占28.71%;开具三种药品的处方有28张,13.86%;四种药品的处方22张,占10.89%;五种及五种以上品种药品的处方28张,占13.86%。
处方的药品开具数目前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3种药品数以下的处方占了大部分的比例。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门诊就诊,而门诊处方的合理用药问题成为了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现状在我国,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医生用药行为的控制不足,一些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依赖于经验和传统观念,忽视了药物的风险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不合理。
其次是患者对药物的认识不足,缺乏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预期的认识,容易出现药物滥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再次是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假冒伪劣药品、次标准药品和不良药品流入市场的情况,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在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进举措。
一方面,加强了医生药物处方的管理,实施了处方点评制度,医院设置了药物管理评审委员会,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重点治疗药物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推行抗菌药物点评系统。
积极开展了合理用药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患者用药知识,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管理,规范慢性病患者的配药和用药行为。
加强了药品监管,建立了完善的药品流通追溯制度,加强了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净化了药品市场,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加强点评与合理用药的工作,提升医务人员的用药管理能力,普及患者用药知识,加强药品监管,共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分析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门诊中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的是处方滥开和用药不当的问题。
因此,门诊处方点评和合理用药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门诊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的改进情况。
门诊处方点评的目的是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审核,发现和纠正处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因此,在门诊处方点评方面的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完善的审核体系医院应该建立门诊处方审核工作体系,并根据各门诊科室的特点确定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制定严格的审核程序和操作规范。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药学人员,对处方的开立和审核进行全面的监管和指导。
2、加强医生的教育培训门诊医生是处方写作的第一责任人,因此需要提高医生对药物使用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药物治疗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医生开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增强患者意识患者应意识到自己对于用药安全的责任,并遵循医嘱规定,正确使用药物,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药师应提示患者注意用药方法和药品副作用。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地减少用药不当的风险。
二、合理用药的改进门诊合理用药是指适宜药物的使用,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时机、疗程、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的合理选择。
门诊合理用药的改进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提高药效的显著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合理用药的改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药品质量监管门诊合理用药的前提是药品的品质稳定可靠。
因此,药品质量监管应该得到重视,并建立统一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对药品的生产、质量、储存、运输和销售进行全面监管,确保药品符合标准和规范。
2、建立药品使用观察系统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药品使用观察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可以根据患者使用病历形成的详细行为数据,建议医生更改治疗方案。
基本指标数值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种)2.78抗菌药物使用率(%)41.23注射剂使用率(%)18.33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99.63基本药物使用率(%)68.66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元)102.2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经统计在抽查的36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385张(412表2 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分类存在问题处方例次占不合理处方百分比(%)占抽查处方百分比(%)处方前记、正文缺项或书写不规范17843.20 4.94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称13 3.160.36门急诊处方超用药限量未注明原因5613.59 1.56用法、用量含糊不清4510.92 1.25未严格按照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开具处方16 3.880.44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389.22 1.05用法用量不适宜327.770.89医师未签名或与留样不一致15 3.640.42溶媒选用不当8 1.940.22超说明书使用9 2.190.25为同一患者开具2种药理作用相同的药20.490.06合计41210011.44例次),占10.69%,其中有27张处方有两处不合理之处,结果见表2。
3 讨论3.1 门诊基本指标分析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药品品种数过多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因此,若必须联合用药,应严格控制在5种以下。
统计显示,我院门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药数量为2.63种,基本符合WHO 相关标准。
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23%,高于WHO 制定的标准(20%~26.8%),医师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杜绝滥用抗菌药。
注射剂使用率:我院注射剂使用率为18.33%,在WHO 制定的合理使用标准(13.4%~24.1%)范围内,但与医疗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基本药物使用率:我院基本药物的使用率为68.66%。
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我院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为99.63%。
目前药品种类繁多,处方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用药发生,平时医师开具处方时应自觉使用药品通用名称。
门诊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目的点评分析门诊处方和典型处方案例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统计分析处方中的不合理现象,点评门诊处方水平。
结果我院处方合格率为85.80%,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共计40例,计量规格单位书写不规范共计26例,处方超量共计15例,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共计10例。
适应症不适宜共计5例,遴选药物不适宜共计5例,用法用量不适宜共计3例,联合用药不适宜共计2例。
相同药理作用药物重复共计3例,无适用症用药共计2例,超说明书用药共计1例。
结论我院处方合格率高,书写形式不合理是主要的不合格因素,医师和药师之间的合作是提升处方合格率的重要方法,在医师教育中加强知识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处方的准确无误。
标签:门诊处方点评;典型处方;分析门诊处方是执业医师在诊疗活动中针对患者病情开具的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一般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配和核对。
处方点评是针对目前我国的混乱的医疗诊断提出的解决办法,对于提升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点评处方并分析不合理的处方,分析报告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部的900张普通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处方来自不同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
1.2点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临床用药须知》对处方的基本指标、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和超常处方进行点评。
1.3评价指标统计处方中平均用药品种、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平均用药金额。
统计不规范处方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处方前记正文后记缺项、书写规范、处方超量和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统计处方用药不适宜分布情况,主要有适应症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
我院门诊处方点评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背景信息我所在的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提供多个科室的门诊服务,其中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作为门诊医生,我们需要开具处方,以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在门诊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以确保处方合理、规范。
问题描述然而,在门诊处方点评的过程中,我院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1. 处方用药不规范在点评处方时,我们发现一些医生的处方用药不规范。
考虑到个体差异等因素,每个患者的处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选择适当的药物。
然而,一些处方中出现了不合理的药物搭配,或者是选择了不适合患者病情的药物。
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2. 处方开药数量过多除了药物选择不当外,一些处方还出现了开药数量过多的情况。
一方面,这会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过量、过长地服用药物也可能导致身体问题,例如对肝肾等器官的损伤。
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处方开药数量过多。
3. 处方关键信息缺失不少医生在处方中缺少一些关键信息,例如药品用法用量、药品品牌等。
这样会给药房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效果。
因此,在开具处方时,必须确保关键信息齐全且准确。
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医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无法选择合适的药品;另一方面,医生也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开药量多一些可以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此外,医生还可能受到一些外部压力的影响,例如医保政策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医生开具处方的行为。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提高医学素养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医生的医学素养。
医院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加强医生的药学知识、药理学知识等方面的学习,让医生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提高开药的水平。
2. 严格控制用药数量其次,我们需要严格控制用药数量。
通过医疗信息化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监控医生开药的情况,并及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以避免过度用药的情况发生。
2013年2月门诊处方点评分析报告
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对门诊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分析,指出不合理因素,保证用药安全,提高用药水平。
以下为本月处方点评的具体情况:
1、处方来源及组成
抽取2013年2月28日全部门诊处方共202张。
其中含儿科相关的处方101张,占全部处方的50.00%;妇产科相关处方89张,占44.06%;外科及门诊部处方12张,占5.94%。
2、处方合格率
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处方18张,合格率为91.09%。
不合格处方中含妇科相关的处方15张,儿科相关处方1张,门诊部处方2张。
其中,妇科门诊不合格处方中,绝大多数属于“大处方”(即处方金额超限),在以后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次点评的202张门诊处方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66张,占32.67%,虽然与正常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近段时间来一直在不断地进步,逐步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抗菌药物处方中,口服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28.79%,注射用抗菌药物处方40张,占60.61%,外用抗菌药物处方13张,占19.70%。
抗菌药物剂型的选用比例比较平均,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仍略有偏高,但较之以前已有所改善。
使用注射剂型药物的利弊相信各科医护
人员都已熟知,在此不再多讲,望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全面考虑,选择最合理的剂型,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着想。
联合用药处方5例,全部为二联用药。
我院较常见的抗菌药物联用现象为阿奇霉素与头孢类抗菌药联用以及硝呋太尔与其他外用栓剂的联用。
4、开具药品数及处方金额问题
本次统计得平均每张处方开具的药品数为2.45种。
其中单张处方开具一种药品的处方有66张,占32.67%;开具两种药品的处方58张,占28.71%;开具三种药品的处方有28张,13.86%;四种药品的处方22张,占10.89%;五种及五种以上品种药品的处方28张,占13.86%。
处方的药品开具数目前处于比较良好的水平,3种药品数以下的处方占了大部分的比例。
严格把握药品品种的开具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用药合理性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几率。
本次点评的处方金额超限问题比较严重,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为61.40元(除去一个金额较大的特殊患者的处方),100元以上的处方有46张,占总处方数的22.77%,120元以上的处方19张。
我院在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对处方金额的规定已在上次处方点评报告中说明:儿科一岁以下患者单张处方金额不得高于60元,一岁以上儿科处方不得高于90元,妇科诊断为“人流术后”的处方金额不高于90元,妇科炎症处方金额不高于120元,超出规定金额的处方即视为大处方。
本月“大处方”现象较严重,最常见的情况如下:临床诊断为“早孕药流”,开具药品为:米非司酮片*1盒、米索
前列醇片*1盒、暖宫孕子胶囊*1盒、坤复康胶囊*2盒。
处方金额为136.03元。
出现这种情况不排除个别药品价格较高的原因,但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基本药物原则,优先选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基本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5、处方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处方金额超限的问题外,本次点评中还出现其他问题:
(1)、处方前记缺项
这是医师开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个别医师在开方时忘记输入临床诊断或年龄,儿童患者未注明体重等等。
(2)、临床诊断与用药不符
例如:临床诊断:上感
开具药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盒
小儿碳酸钙D3颗粒*1盒
维生素AD滴剂*1盒
小儿葫芦散*1盒
整个处方药品开具比较混乱,同时金额也较高,应该是临床医师应患者自行购药的要求开具的处方,目前尚无最佳方法来改善此种情况,但处方为医师行医治病的凭证,应谨慎处置。
(3)、临床诊断不明确及开具药品量过多
例如:临床诊断:28周妊娠
开具药品:维铁缓释片 7片*1盒
1片/次,口服,1次/日
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 10ml*18支*3盒
10ml/次,口服,3次/日此方开具的是补血药品,但处方医师的临床诊断仅仅是28周妊娠,而未注明是一个贫血患者。
此外,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的开具量及用法用量来计算,医师开具了18日的用量,这明显是不符合普通处方开药量的要求的,这样容易使医师无法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而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药品开具超量的现象在我院较为常见,应加以注意。
本次处方合格率有所降低,是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严格要求的结果,也表明了我院严格规范处方书写的决心,望相关医师积极配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注意、反思和改正,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二〇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