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桥梁振动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12
混凝土桥梁的震动测试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桥梁是现代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然而,由于桥梁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又承受着车流和风吹雨打等外力的作用,桥梁的结构会逐渐受损,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震动测试,及时发现并评估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测试目的混凝土桥梁的震动测试主要是通过对桥梁的自由振动响应和受激振动响应进行分析,获取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模态系数等参数,进而评估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
具体而言,测试目的包括:1. 确定桥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评估桥梁的自由振动特性和结构刚度。
2. 确定桥梁的模态系数和阻尼比,评估桥梁的受激振动特性和耐震性能。
3. 通过对比测试数据和设计参数,发现桥梁结构的缺陷和损伤,为桥梁的维修和加固提供参考依据。
三、测试方法混凝土桥梁的震动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测试方法和现代测试方法两种。
传统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激励法和天然激励法;现代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振动传感器法和激光测振法。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人工激励法人工激励法是指通过在桥梁上施加人工激励来产生桥梁的自由振动和受激振动,进而获取桥梁的振动响应数据。
该方法需要在桥梁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激励点和响应点,通常使用锤击法和车轮法两种方式进行激励。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激励点和响应点的位置和数量。
激励点通常设置在桥梁的主梁、支座和墩身等位置,响应点通常设置在桥梁的主梁、侧隔板和支座等位置。
激励点和响应点的数量应根据桥梁的尺寸和结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不少于10个。
(2)施加激励。
使用锤击法时,需要在激励点处用铁锤敲击桥梁,以产生冲击力;使用车轮法时,需要在激励点处用车辆行走,以产生振动力。
注意在施加激励时要保证激励点处的力量均匀和稳定,避免对桥梁结构造成伤害。
(3)记录响应数据。
在施加激励的同时,需要在响应点处安装振动传感器或加速度计,记录桥梁的振动响应数据。
结构动力学中的桥梁振动分析结构动力学是研究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响应的学科,桥梁振动分析则是结构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程构筑物,其振动特性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结构动力学中的桥梁振动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I. 桥梁振动的基本概念桥梁振动是指桥梁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振荡现象。
振动一般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两种类型。
自由振动是指桥梁在无外界干扰作用下的自身振动,其频率和振型由桥梁的固有特性决定。
而强迫振动是指桥梁受到外力激励后的振动,外力的频率可能与桥梁的固有频率一致或不一致。
II. 桥梁振动分析的方法1. 等效刚度法等效刚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桥梁振动分析方法。
它将桥梁视为一根等效梁,通过对等效梁的刚度特性进行建模和计算,得到桥梁的动态响应。
等效刚度法适用于简化桥梁结构的复杂性,快速获取桥梁的动态特性。
2.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桥梁振动分析方法。
它将桥梁结构进行离散化,将结构划分为许多小单元,在每个小单元中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整个结构的动态响应。
有限元法适用于复杂桥梁结构的振动分析,可以考虑各种边界条件和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III. 桥梁振动分析的应用1. 桥梁设计桥梁振动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分析桥梁的自由振动频率和振型,可以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减小桥梁的共振效应,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
2. 桥梁监测桥梁振动分析可以用于桥梁的实时监测和健康评估。
通过监测桥梁的动态响应,可以发现结构的异常变形和疲劳损伤,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
3. 桥梁改造桥梁振动分析可以用于桥梁的改造和加固设计。
通过分析桥梁的动态响应,可以确定需要加固的部位和加固措施的方案,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IV. 振动控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振动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逐渐得到应用。
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和被动振动控制技术是两种常见的振动控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桥梁振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验证桥梁振动的理论公式,如固有频率、振型等。
3. 掌握桥梁振动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4. 分析桥梁在不同载荷和结构参数下的振动特性。
二、实验原理桥梁振动是指桥梁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根据振动形式,桥梁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
本实验主要研究桥梁的自由振动。
桥梁的自由振动可以由以下公式描述:\[ m\frac{d^2x}{dt^2} + c\frac{dx}{dt} + kx = 0 \]其中,\( m \) 为桥梁的质量,\( x \) 为桥梁的位移,\( t \) 为时间,\( c \) 为阻尼系数,\( k \) 为桥梁的刚度。
桥梁的固有频率 \( \omega_n \)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omega_n = \sqrt{\frac{k}{m}}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1. 桥梁振动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数据采集器4. 激振器5. 激光测距仪6. 振动传感器7.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桥梁振动实验台安装好,连接好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激振器、激光测距仪和振动传感器。
2. 调整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桥梁的初始状态,如初始位移、初始速度等。
3. 激发振动:使用激振器激发桥梁振动,同时记录力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的数据。
4. 采集数据:使用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力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的数据,并存储到计算机中。
5.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计算固有频率、振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固有频率的测定:通过实验数据,计算桥梁的固有频率,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2. 振型的测定:通过实验数据,绘制桥梁的振型图,分析桥梁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模式。
3.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桥梁在不同载荷和结构参数下的振动特性,如桥面质量、阻尼系数、刚度等。
六、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桥梁振动的理论公式,并计算出桥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桥梁设计中的桥梁振动分析桥梁是连接两个陆地或建筑物的重要工程构筑物,是现代社会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桥梁设计中,桥梁振动分析被广泛运用,它能帮助工程师了解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动态行为,为确保桥梁的安全性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探讨桥梁振动分析的相关内容。
桥梁振动分析是一种研究桥梁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或内部因素作用下的振动特性的方法。
桥梁振动分析可以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况。
首先,静态振动分析主要研究桥梁结构在受到静力荷载作用后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在桥梁设计中,静态振动分析可用于确定桥梁在静态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
通过对桥梁的静态振动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桥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结构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荷载限值。
接下来,动态振动分析主要研究桥梁结构在受到动态荷载作用时的振动特性。
桥梁结构在受到行车、行人以及风等外部荷载作用时,会出现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
动态振动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桥梁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时的动态响应情况,进而评估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桥梁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自振频率以及自激振动的影响。
通过动态振动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的自振频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自激振动的发生,从而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行。
在桥梁振动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结构的材料和几何属性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桥梁结构的材料特性包括弹性模量、密度以及阻尼比等。
这些参数会影响桥梁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能量耗散情况。
此外,桥梁的几何属性,如跨度、梁高、刚度等,也会对桥梁的振动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工程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几何设计,来提高桥梁的振动特性。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桥梁振动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桥梁振动分析方法主要基于有限元分析技术,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桥梁的振动特性。
但是,传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模型复杂、求解耗时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的发展,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在桥梁振动分析领域得到了应用。
混凝土梁的震动试验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梁的震动试验是针对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进行的一种试验方法,对于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中的操作流程、试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混凝土梁的震动试验方法。
二、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安全措施试验前应进行安全评估,确定试验的危险性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
2. 试验设备(1)振动台:振动台应符合要求,能够提供足够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
(2)传感器:试验中需要使用加速度计和位移传感器等传感器,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试验参数进行确定。
(3)数据采集系统:试验中需要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高精度、高采样率和稳定性等特点。
3.试件制备试验中需要制备混凝土梁试件,试件的尺寸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试件应进行充分的养护,以保证试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试验中的操作流程1. 安装试件试验前应将试件安装在振动台上,并进行固定和校正,确保试件在振动台上的位置和方向正确。
2. 安装传感器试验中需要在试件上安装加速度计和位移传感器等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要求,并进行校正。
3. 振动试验试验中需设置振动频率和加速度等参数,并进行振动试验。
试验中应注意安全和数据采集的实时性。
4. 数据采集与记录试验中需要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够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和完整。
5. 试验结束试验结束后,应对试件和设备进行清理和维护,对试验数据进行保存和备份。
四、试验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处理试验后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归一化、数据分析等。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2. 数据分析试验后需要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频率响应、振动模态、动力特性等方面的分析。
数据分析应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
3. 结果评价根据试验后的数据分析结果,对试件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进行评价,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结构。
桥梁结构动态特性检测方案振动测试技术探索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会受到自然力的影响而发生磨损和损坏,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
因此,及时检测桥梁的动态特性,特别是振动状态,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桥梁结构动态特性检测方案,即振动测试技术,以揭示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桥梁结构的振动测试是通过测量桥梁在外部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来分析结构的自然频率、模态形态和振动特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获得桥梁结构的基本动态参数,进而评估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
振动测试技术已经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桥梁维护保养和结构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
二、桥梁振动测试技术原理1. 加速度传感器振动测试中常用的传感器是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加速度信号来获取结构的振动状态。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将加速度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
这种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测量范围广等优点,在桥梁振动测试中应用广泛。
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振动测试中的关键部分,负责采集传感器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高采样率、大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功能,以满足测试的需求。
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三、桥梁振动测试方案1. 测试计划设计在进行桥梁振动测试前,应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需要包括测试的时间、地点、测试参数等内容,并根据桥梁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测试方案。
同时,还需要合理安排测试设备和人员,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测试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振动测试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
然后,根据测试计划设置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此外,还需要保证测试现场的环境条件适宜,以减少外界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 振动测试实施振动测试的实施需要按照测试计划进行。
梁的振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了梁的振动现象,通过对梁的不同振动模式进行测量和分析,验证了梁的振动特性与理论模型的吻合程度。
实验结果表明,梁的自由振动频率与其长度、材质和截面形状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频率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Ⅰ.实验目的1.研究梁的振动现象,了解梁的振动特性。
2.通过实验测量梁的自由振动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梁的振动模型。
Ⅱ.实验原理1.梁的自由振动:当梁在无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时,称为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的频率与梁的长度、材质和截面形状有关。
2.理论分析:利用梁的挠度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得到梁的振动模式及其频率。
Ⅲ.实验仪器和材料1.实验仪器:梁振动实验装置、电子计时器。
2.实验材料:金属梁、木梁、塑料梁。
Ⅳ.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不同材料的梁装在振动实验装置上,并调整装置的参数。
2.实验测量:将梁拉到一定偏置位置,释放后记录振动的周期,并测量梁的长度。
3.实验重复: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对不同梁进行测量。
Ⅴ.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实验数据整理:将测得的振动周期和梁的长度整理成表格。
2.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梁的自由振动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Ⅵ.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梁的自由振动频率。
2.数据分析:将实验测量的频率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吻合程度。
3.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梁的振动特性、材料对振动频率的影响等。
Ⅶ.实验结论1.梁的自由振动频率与其长度、材质和截面形状有关。
2.实验测量得到的梁的自由振动频率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实验验证了梁的振动模型。
Ⅷ.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梁的振动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梁的振动测量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验证也增加了我对理论知识的信心。
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差和改进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技巧和方法。
桥梁振动测试基本概念桥梁振动测试涉及到桥梁结构振动理论、振动信号数据处理、现场测试技术、模态分析等多方面、多学科综合的一门学科。
为更好地理解桥梁振动测试技术,本节对桥梁振动测试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1、桥梁结构振动基本术语(1)自振频率和周期自振频率是桥梁动力特性参数重要的概念,对于既有桥梁结构由于质量分布在运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桥梁的自振频率是反映桥梁动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桥梁动力特性评价中通常根据桥梁的实测自振频率与理论计算频率的比值来评价桥梁的性能。
自振频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此外也可以用圆频率来表示。
自振周期和自振频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自振周期是指物体振动波形重复出现的最小时间,单位为秒(s)。
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只与桥梁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有关,自振频率桥梁的刚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对于既定的桥梁结构在运营过程中桥梁的质量分布基本不会发生变化,除非桥梁进行加固或桥面铺装层等改造措施影响桥梁的结构质量分布。
桥梁结构材料性能的退化以及结构的损伤对质量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因此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是反映桥梁刚度变化的重要指标。
(2)基频与主频基频指桥梁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而结构发生振动时,可能不是仅仅是以某一个频率振动形式,而是包含多个振动频率的振动,通常在这些振动频率中,振动能量最大的频率为主频。
基频一定是桥梁的自振频率,而主频不一定是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或者固有频率。
如桥梁在激振源的激励下发生振动时,振动信号中含有激振源的信号。
因此在频谱分析时,频谱信号中振动能量最大的频率(即主频)有可能是激振源的频率,不一定是桥梁的自振频率。
(3)阻尼和阻尼比桥梁结构的阻尼是确定桥梁振动的重要动力参数之一。
阻尼耗散能量,使振动衰减,对桥梁结构的振动是有利的。
阻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桥梁在动荷载作用下振动的强弱。
阻尼(damping)是指任何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
桥梁结构振动模态测试方案详解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评估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和振动特性,振动模态测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梁结构振动模态测试的方案,包括测试原理、步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1. 测试原理桥梁结构振动模态测试的原理基于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
当桥梁受到外力激励或者内部失稳引起的振动时,桥梁结构会以自由振动频率和模态形状进行振动。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可以确定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关键参数,从而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测试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振动模态测试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测试对象,即需要测试的桥梁结构,并清理测试区域,确保测试点位能够正常布置。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试仪器设备,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振动激励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2)传感器布置:根据测试需要,在桥梁结构的合适位置布置加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桥梁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点来确定,一般选取梁端部和中间位置来布置传感器,以获取更全面的振动信息。
(3)振动激励:为了激发桥梁结构的振动,需要使用振动激励器对测试对象进行激励。
振动激励器可以通过施加外部力或者振动源来实现,使得桥梁结构处于激励状态,从而产生自由振动。
(4)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桥梁结构受到激励后,采集传感器所得到的振动信号,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记录振动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等信息,并将数据转化为频谱图或模态形状等可视化结果。
(5)测试结果评估:通过对测试结果的评估,可以判断桥梁结构的振动模态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理论计算和振动参数分析,可以进一步评估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为后续维护和加固工作提供参考。
3. 测试设备桥梁结构振动模态测试需要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1)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桥梁结构振动的加速度值,常用的传感器类型有压电式和电容式传感器。
实验报告一、桥梁的驱动1.用手敲击拱桥,在Capstone软件上记录锤击的基频和倍频。
2.将振动器系在桥梁上,使桥梁产生振动。
正弦力驱动桥梁的振动,不断调整振动器振动的频率,直至设置的频率与产生共振时的频率相等(在图中可明显观察出两传感器受力存在极大值,即共振)。
(基频:4.256Hz)(倍频:17.017Hz)找到共振模式的方法:FFT变换(逐步逼近最精确的共振频率)FFT是一种DFT的高效算法,称为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算法可分为按时间抽取算法和按频率抽取算法。
从DFT运算开始,说明FFT 的基本原理。
DFT的运算为:(式中)由这种方法计算DFT对于X(K)的每个K值,需要进行4N次实数相乘和(4N-2)次相加,对于N个k值,共需N*N乘和N(4N-2)次实数相加。
改进DFT算法,减小它的运算量,利用DFT中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使整个DFT的计算变成一系列迭代运算,可大幅提高运算过程和运算量,这是FFT的基本思想。
最低固有频率:4.256Hz,用更低的频率驱动时,无法使桥梁产生共振。
误差分析:●用驱动器震动桥梁的时候,桥梁的螺丝容易松动,会导致桥梁的固有频率持续下降,可以由实验数据看出此趋势●振动器绑定在桥梁的时候,无法使绑线恰好固定在桥梁上,桥梁的振动频率一般都不同步于振动器的频率,有所延迟●振动器固定的位置不同时,对桥梁的影响也不同●图上选定频率时,有两个相邻的频率受力很相近,难以区分基频二、小车的运动所产生的力的情况小车运动到传感器附近时,由于桥梁的形状发生变化,传感器受力将明显增大。
由于小车行驶到两传感器时的速度不同,传感器检测到最大力的大小也不同。
两传感器的位置不同,出现改变的时间也不同,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约0.76秒。
误差分析:●刚开始时小车自身的重量过轻,使得传感器的变化不大。
经过改进,在小车上放置金属环之后,误差得以减小●小车在撞击路障停止时,对桥梁也会产生影响,这可能是传感器1产生第二个峰值的原因●桥梁的螺丝逐渐变松,导致传感器的图像在多次实验中出现差别。
实验桥梁振动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会用搭建桥梁2.掌握利用数据采集器和微机分析传感器数据3.通过数据曲线比较在桥梁不同位置上小车运动所产生力的情况4.研究桥梁共振。
二、实验仪器:PASCO850数据采集器、微型计算机一台、振动器、桥梁组件等三、实验介绍:研究用手或锤子敲击拱桥所产生的谐振模式。
对产生的振动做FFT变换以找到共振模式。
然后用拟合了每一个谐振频率的正弦力驱动桥梁。
将两个力传感器单元当做检测器对振动进行检测,三个负载单元沿桥梁跨度等间隔的放置。
对于任何特定的谐振模式,单个负载单元可能是被力驱动较多,也可能是静止不动的,这是由振荡节点所在的位置决定。
驱动力是由振动器提供,振动器是由信号发生器带动并且由橡皮粘贴到桥梁上,以便振动器在正弦运动中对桥梁进行推拉。
驱动力是由黏贴在桥梁上的一个负载单元测量。
可以对桥梁引入缺陷,例如重新移动一根或多根工字型梁,然后重复实验,观察桥梁振动的变化。
图1 本实验搭建的桥梁图之一图2 本实验可选择搭建的桥梁图之二连接到850数据采集器四、实验设置:1. 参考本实验后面的附录说明,构造系杆拱桥。
2. 将2个5 N的负载单元按它们在桥梁上的位置对应的连接到六通道力传感器的前2个端口上。
3. 可以选择将100 N的负载单元连接到六通道力传感器的第六个端口上。
4. 将六通道力传感器插进到850接口并使用PASPORPT的任意端口。
5. 使用两条电源线(香蕉线)将机械波动发生器(SF - 9324)连接到850接口的#1号信号输出端。
6. 通过六通道力传感器前面的“Tare”按钮,对负载单元进行调零。
图3 连接到850数据采集器7. 在Capstone软件上创建一个带有二个图形区的FFT显示框,挑选出二个负载单元中每个元件的受力情况。
创建二个Run-Tracked用户输入数据表,命名为“Res.频率1”和“Res.频率2”,分别代表了每个负载单元的共振频率。
图4有两个图形区的FFT显示框五、实验步骤:1.在Capstone软件上设置采样率为70 Hz。
桥梁荷载试验振型桥梁荷载试验振型是桥梁结构动态响应分析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桥梁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结构振动的形态和特性。
通过对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分析,可以了解桥梁结构的刚度、阻尼、固有频率等动力特性,为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依据。
一、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概念振型是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各质点产生的振动形态。
在桥梁结构中,振型可以分为主振型和副振型。
主振型是结构振动的主要形态,其振动幅度较大,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副振型是结构振动的次要形态,其振动幅度较小,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小。
二、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获取方法1. 现场实测法:通过在桥梁上设置传感器,记录桥梁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的结构振动信号,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桥梁的振型。
现场实测法是一种直接、可靠的方法,但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2. 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桥梁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外部荷载,计算得到桥梁的振型。
数值模拟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的优点,但准确性受模型精度和计算方法的影响。
三、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应用1. 桥梁设计:通过对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分析,可以了解桥梁结构的刚度、阻尼等动力特性,为桥梁的设计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桥梁结构的刚度分布,改善桥梁的振动性能。
2. 桥梁施工: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桥梁的振型,判断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例如,如果发现桥梁的某个部位的振型异常,可能是该部位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
3. 桥梁维护: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桥梁的振型,评估桥梁的结构健康状况。
例如,如果发现桥梁的某个部位的振型明显增大,可能是该部位的结构出现了损伤或老化,需要进行维修或加固。
4. 桥梁安全评估:通过对桥梁荷载试验振型的分析,可以评估桥梁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的安全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桥梁的共振频率和主振型,判断桥梁是否可能产生共振破坏。
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测试方法混凝土桥梁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交通的顺畅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交通荷载的日益增大以及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混凝土桥梁的振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是评估桥梁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一、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概述混凝土桥梁在受到交通荷载、风荷载、地震等外部作用力时,会产生振动响应。
振动动态特性是指桥梁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包括频率、振型、阻尼比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1.1 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核心内容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频率:桥梁结构在自由振动时的固有频率,反映了桥梁的刚度和质量分布。
- 振型:桥梁振动时的形态,包括横向振动、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等。
- 阻尼比:桥梁结构振动时能量耗散的能力,与材料特性、结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
1.2 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应用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桥梁健康监测:通过长期监测桥梁的振动动态特性,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损伤和退化。
- 桥梁评估与加固:通过对桥梁振动特性的测试,可以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为桥梁的加固提供依据。
- 桥梁设计优化: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桥梁设计,优化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
二、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混凝土桥梁振动动态特性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两大类。
2.1 实验测试方法实验测试方法是指通过实际测量桥梁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来获取振动动态特性的方法。
常用的实验测试方法包括:- 激振法:通过人为施加动态荷载(如锤击、爆炸等)来激发桥梁的振动,然后通过传感器测量桥梁的响应。
- 自由振动法:利用桥梁在受到冲击后产生的自由振动来测量其振动特性。
第四章桥梁振动试验4.1概述振动是设计承受动荷载的工程结构必须研究的问题,桥梁不仅要研究由车辆移动荷载引起的振动,还要研究桥梁结构本身的抗震、抗风性能和能力。
随着结构计算、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桥梁振动性能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振动试验可以求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类为三种:桥梁振源、桥梁自振特性和结构动力反应。
桥梁振源的测定一般包括对能引起桥梁振动的风、地震和车辆振动等振动荷载的测定。
桥梁自振特性是桥梁结构的固有特性,也是桥梁振动试验中最基本的测试内容。
车辆、风和地震等外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动力反应的测定是评价桥梁结构动力性能的基本内容之一。
传统的结构动力学方法,根据力学原理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然后由已知振源(输入力或运动)去求所需要的动态响应。
这种方法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难以完善:一是阻尼系数只能凭假定设置;其次是计算图式和设计图式与实际结构之间的差异。
振动试验已经发展起来的参数识别与模态分析技术,是改善理论计算不足的有力手段。
它的基本做法是,利用已知(或未知)输入力对结构激振,用仪器测得结构的输出响应,然后通过输入、输出的关系(或仅输出)求取结构的数学模型,使更接近于结构的实际情况。
振动试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振动学科,解决了许多理论计算上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滦河大桥的抗震试验开始,各高校、科研单位先后对许多实桥和模型桥做过振动试验,特别是近年来对新建的一些大跨度桥梁进行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振动试验,许多实测数据已直接为桥梁结构的振动分析、抗震抗风研究所利用。
4.2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测定测定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是桥梁振动试验的基本内容,要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必须了解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
自振特性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和振动模态参数,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自振周期)、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由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结构固有的特性决定,与外荷载无关。
力学实验-桥梁振动研究实验Pasco 系统是Pasco Scientific公司(美国)开发的一套基于计算机的科学实验系统。
它的主要优点是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实验者进行实验时,在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完成的前提下,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实验数据,并可以以图表、表格等良好形式将实验数据输出。
【实验目的】1.熟悉Pasco科学实验系统,学会相关软件的使用2.学会使用ME-7003大结构单元搭建各种结构。
3.通过负载单元测量框架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分析。
4. 观察桥梁振动情况并利用负载单元测量桥梁的共振频率。
【实验原理】1.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的平衡或力系的平衡的规律的力学分支。
静力学一词是P·伐里农1725年引入的。
按照研究方法,静力学分为分析静力学和几何静力学。
分析静力学研究任意质点系的平衡问题,给出质点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几何静力学主要研究刚体的平衡规律,得出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又称刚体静力学。
几何静力学从静力学公理(包括二力平衡公理,增减平衡力系公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刚化公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即平衡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就构成平衡方程。
静力学中关于力系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结论,也可应用于动力学。
借助达朗贝尔原理,可将动力学问题化为静力学问题的形式。
静力学是材料力学和其他各种工程力学的基础,在土建工程和机械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以及如何建立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
平衡是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形式,严格地说,物体相对于惯性参照系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即加速度为零的状态都称为平衡。
对于一般工程问题,平衡状态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确定的。
静力学还研究力系的简化和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静力学相关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此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即合力等于分力的矢量和。
混凝土桥梁振动测试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桥梁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保障交通运输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桥梁使用时间的增长,其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荷载、环境温度、风荷载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桥梁的振动,严重时会危及桥梁的安全。
因此,对混凝土桥梁的振动进行测试和分析,对于保障桥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试方法1.测试原理混凝土桥梁的振动是由于荷载引起的结构变形和自然频率引起的共振造成的。
因此,测试桥梁振动需要考虑荷载和自然频率两个因素。
荷载可以通过对桥梁进行车辆荷载试验或静载试验进行测量,自然频率可以通过对桥梁进行动态测试进行测量。
根据测试原理,混凝土桥梁的振动测试方法主要包括车辆荷载试验、静载试验和动态测试三种方法。
2.车辆荷载试验车辆荷载试验是通过对桥梁进行车辆荷载试验进行振动测试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桥梁上设置测量点,并在测点处安装加速度计等振动测试设备。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通过对桥梁进行车辆荷载试验,测量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车辆荷载试验需要考虑车辆类型、荷载大小、速度等因素,以及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3.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通过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进行振动测试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桥梁上设置测量点,并在测点处安装加速度计等振动测试设备。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通过对桥梁进行静载试验,测量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静载试验需要考虑荷载大小、位置和数量等因素,以及测点的位置和数量等因素。
4.动态测试动态测试是通过对桥梁进行动态测试进行振动测试的方法。
该方法需要在桥梁上设置测量点,并在测点处安装加速度计等振动测试设备。
在进行测试时,需要通过对桥梁进行动态测试,测量桥梁的自然频率和振动响应。
动态测试需要考虑测试条件、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等因素。
三、测试设备1.加速度计加速度计是测量振动的主要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处理和分析。
加速度计通常具有高精度、宽频带和低噪声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多种振动测试领域。
第四章桥梁振动试验4.1概述振动是设计承受动荷载的工程结构必须研究的问题,桥梁不仅要研究由车辆移动荷载引起的振动,还要研究桥梁结构本身的抗震、抗风性能和能力。
随着结构计算、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桥梁的跨度越来越大,因此对桥梁振动性能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桥梁振动试验可以求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类为三种:桥梁振源、桥梁自振特性和结构动力反应。
桥梁振源的测定一般包括对能引起桥梁振动的风、地震和车辆振动等振动荷载的测定。
桥梁自振特性是桥梁结构的固有特性,也是桥梁振动试验中最基本的测试内容。
车辆、风和地震等外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动力反应的测定是评价桥梁结构动力性能的基本内容之一。
传统的结构动力学方法,根据力学原理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然后由已知振源(输入力或运动)去求所需要的动态响应。
这种方法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难以完善:一是阻尼系数只能凭假定设置;其次是计算图式和设计图式与实际结构之间的差异。
振动试验已经发展起来的参数识别与模态分析技术,是改善理论计算不足的有力手段。
它的基本做法是,利用已知(或未知)输入力对结构激振,用仪器测得结构的输出响应,然后通过输入、输出的关系(或仅输出)求取结构的数学模型,使更接近于结构的实际情况。
振动试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振动学科,解决了许多理论计算上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从1976年唐山地震后滦河大桥的抗震试验开始,各高校、科研单位先后对许多实桥和模型桥做过振动试验,特别是近年来对新建的一些大跨度桥梁进行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的振动试验,许多实测数据已直接为桥梁结构的振动分析、抗震抗风研究所利用。
4.2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测定测定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是桥梁振动试验的基本内容,要研究桥梁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必须了解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
自振特性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和振动模态参数,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自振周期)、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由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结构固有的特性决定,与外荷载无关。
4.2.1自振特性参数1.自振频率和自振周期自振频率是自振特性参数中最重要的概念,物理上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也可以用圆频率ω(ω =2πf)表示,单位为1/秒(1/s)。
自振周期(T)指物体振动波形重复出现的最小时间,单位为秒(s),它和自振频率互成倒数关系T=1/f。
对图4-1悬臂梁:这里k是悬臂梁结构的刚度,m是梁端部的集中质量。
可见结构的自振频率只与结构的刚度和质量有关,并与刚度k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
对多自由度情况,一般每个自由度都对应有一个自振频率,通常把多个频率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列成一阶(也称作基本频率)、二阶、n阶频率。
2.阻尼阻尼是存在于结构中的消耗结构振动能量的一种物理作用,它对结构抵抗振动是有利的。
结构工程上假定阻尼属粘滞阻尼,与结构振动速度成正比并习惯以一个无量纲的系数ζ(阻尼比)来表示阻尼的大小。
阻尼比ζ定义为阻尼系数C与临界阻尼Cc = 2mω的比值,即阻尼对频率的影响,桥梁结构体系的阻尼比一般<20%,故式(4-2)中2-的值与1ζωω差得不多,实用上也就不作区别。
但在需要区别的场合就要区别,表4-l列出了这种差别。
阻尼比的大小决定了自由振动衰减的快慢程度,从结构抵抗振动的工程意义上说,总希望这种衰减作用能够对结构有利。
在多自由度振动体系中,对应每一个频率都有一个阻尼比,阻尼比是一个试验值。
3振型振型是结构上各点振幅值的连线,它不是结构的变形曲线。
结构动力学认为对应每一个固有频率,结构都有并只有一个主振型。
一般情况下,结构线性微幅振动时其可能的自由振动都是无数个主振型叠加的结果;特定条件下结构(被外界激励源激出纯模态时)会按某一自振频率及其相应主振型振动。
对某一根梁来说,它的振型曲线是由沿梁长度方向的多点振动幅值的相对值决定的(见图4-5例子)。
4.2.2桥梁自振特性参数测定l.实桥自振特性参数测定测定实桥结构自振特性参数的方法主要有自由振动衰减法、强迫振动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等,原则上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测得各种自振特性参数。
从桥梁测试技术的发展来说,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是用得比较早的方法,它们得到的数据结果往往简单直观,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种建立在概率统计方法上的技术,它以其现场测试的高效率和数据处理计算机化的优势进人桥梁振动测试领域。
1)自由振动衰减法给结构一个初位移或初速度使结构产生振动,因结构的自振特性只与它本身的刚度、质量和材料等固有形式有关,故无论施加何种方式的力、初位移或初速度大小都没有关系,只要求能够激发起结构的振动并能够测到结构的自由振动衰减曲线。
自由振动衰减法的实测框图如下:能使桥梁产生自由振动的方法很多,撞击、跳车、突然释放等(只要求给结构一个瞬态激振力),如为测竖向振动可采用跳车、撞击等方法;为测横向或扭转振动可采用突然释放、撞击等方法。
现场测试前,测试仪器要先行调好,特别是放大器的衰减档要用得妥当,以保证仪器能够记录到完整的瞬态响应信号;此外,同样工况一般要求重复几次以利分析。
实测自由振动衰减曲线的典型形状如图4-3所示,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求出频率、阻尼和振型等参数。
利用曲线可求出桥梁结构自由振动频率对应的阻尼比。
令 为对数衰减率并代人曲线的峰值,可得:直接按照记录曲线绘制振型,能得到自由振动频率对应的振型。
自由振动衰减法的优点是激励形式可以多变,比较容易实现,对于一些只要求得到结构基本频率的测试目的是很方便的,对测试仪器的要求也不高。
如果要获得高阶自振特性参数,需要有后面提到的随机振动法中的信号分析手段。
2)强迫振动法(共振法)利用激振器械对结构进行连续正弦扫描,根据共振效应,当扫描频率与结构的某一固有频率相一致时,结构振幅会明显增大,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绘出频率一幅值曲线(共振曲线),通过曲线可以得到结构的自振特性参数。
强迫振动法的实测框图如下:把激振器按要求安装在桥上,根据理论计算得到的期望值对桥梁结构进行扫描激振,同时记录下扫描过程中的输出幅值,把它与相应的频率分别作为纵、横坐标,画出如同图4-4中的曲线。
下面是实测中的几个技术问题:①选择合适的激振点,激振点应避开节点放在理论振型的极值位置附近。
②扫描时可先粗扫一遍,在输出变化明显增大处再分段仔细扫描,找准共振频率。
图4-4中共振曲线的峰值在横坐标上的对应值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纵坐标应除以频率的平方(因为偏心质量块式激振器的出力与频率平方成正比,将输出幅值除以对应频率的平线与曲线交两点,这两点对应的横坐标上的频率差 f=f2-f1据此可求出阻尼比:这个方法称作半功率带宽法,是目前用得最广的求结构阻尼的方法,一般认为,对各阶频率靠得不是很近的情况,用此法求得的阻尼结构精度比较高。
强迫振动法在测频率、阻尼的同时,还可对桥梁的振型进行测量。
当桥梁结构在某一共振频率上产生共振时,总对应着一个主振型,此时只要在桥上布置足够的测点,同时记录它们在振动过程中的幅值和相位差就可分析得到所要求的振型曲线。
利用仪器记录下来的振动波形可分析、确定振型曲线,这里通过简支梁的例子简单介绍分析、判别的方法。
如图4-5a示意一根简支梁及从该梁上5个测点测到的波形。
先在图上量取各测点的幅值(峰值或峰峰值),并把它们归一化处理;其次以某一测点为基准判断其他4个测点与它的相位差,波形同方向的为同相位,反方向的为反相位,居两者间的往往是节点附近点。
振型测量有以下问题:①合理布置测点。
事先须了解理论振型,测点数目要足以连接曲线并尽可能布在控制断面上。
要在桥上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将一个拾振器放在参考点上始终不动),分批搬动其他拾振器到所有测点。
②现场标定。
因为振型是考虑同一时刻波形的幅值和相位差得到的,所以测量前要把测振仪器系统放在参考点上标定。
③确定振型。
利用各通道的系统灵敏度,可把实测得到的幅值关系算出来并归一化后,得到最大坐标值是1的振型曲线。
强迫共振法的优点是方法可靠,激出来的自振特性参数精度比较高;对实桥试验来说,缺点是激振设备庞大。
对一些大跨径柔性桥梁,由于自振频率很低,应用汽车吊上的重锤周期性地反复升降,可激发起桥梁的竖向弯曲和扭转振型。
强迫振动法近十几年来已发展了多点激振方法,利用多个激振器对结构进行激励,可以激出多阶纯模态,国内航空航天部门用这种方法对航天器等进行模态试验,这种方法对激振设备和控制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3)环境随机振动法根据随机振动理论,桥梁结构的振动试验能应用环境随机振动法,有如下假定:①认为桥梁结构的振动系统属多输入系统,系统的输人和响应是各态历经过程,即结构在比较平稳的地脉动和风荷载情况下,这个假设是成立的。
②假设环境随机激励信号是白噪声信号。
这个假定一般不容易满足,但是在数据分析中主要是利用半功率带宽内的数据,所以只要激励谱比较平坦,而且在桥梁谐振半功率带宽及其附近的一定范围内激励信号分别为白谱就行了,这样的假设是比较容易满足的。
③假设各阶阻尼很小,各阶频率分开,即各模态之间的藕合很小,可以忽略。
满足以上条件,就可利用响应谱峰值确定频率和振型,可以用半功率带宽法求阻尼。
桥梁结构(特别是大型桥梁)基本上能满足上述条件。
桥梁结构在自然环境(如地脉动、风、水流等)振源影响下,会产生随机振动,这种振动有时会比较明显,有时却很微弱(人感觉不出来)。
利用测振仪器测得桥上的这种随机响应信号通过随机振动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可以求得结构的自振特性参数。
环境随机振动法的测试方法和前面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第一不用任何激振设备或手段;第二按照随机数据分析要求确定采样时间和记录方式,进而靠数据处理技术达到目的。
环境随机振动法主要是增加了随机信号数据处理和分析内容,现场数据采集、记录过程如图4-6。
由于环境随机振动方法是一种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任何连续振动信号的量化过程中,会产生统计意义上的随机误差。
为减少这类误差,具体测试时对信号的采样频率、记录长度等都有最低要求。
随机振动信号的数据处理过程如图4-7所列。
随机振动数据特征的统计描述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振动的幅值特征的统计描述,称为幅值概率密度函数;第二个是振动的时间相关特征的统计描述,称为相关函数;第三个是振动的频率分量的统计描述,称为功率谱密度函数。
此外,如果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只要数据是同时取得的,则附加的统计特征可以从几个联合特性得到,包括互功率谱函数、互相关函数、相干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等。
功率谱(包括自谱和互谱)分析是目前桥梁环境随机振动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已相当成熟,商品化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是谱分析采用的主要手段。
通过谱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频率和振型,并估计阻尼比。
2.桥梁模型自振特性参数测定实桥振动测试所用的几种方法,原则上都可以应用在模型上,下面通过介绍用强迫振动法测定单跨有机玻璃析架拱模型桥的自振特性参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