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_陆忆松
- 格式:pdf
- 大小:378.45 KB
- 文档页数:6
2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2期总第807期No.12,2020Total of 807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资源最为丰厚的海洋大国,拥有中华文明特色显著的辉煌的海洋文化传统和美好的海洋文化未来。
中国海洋文化,凝聚了沿海地区人民在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应用过程中创造出的文化内涵,是数千年来沿海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反复实践而浓缩的文化精髓。
同时,中国海洋文化也在中国传统儒、道、佛思想的浸润之下,塑造出独特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蕴含众多地域海洋文化平等共处的和谐性,具有包涵、汲取国内外海洋文化与非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彰显整合外来文化、激励新型文化形态的创新性,也提升了海陆文明交融并进的中国文化的完整性[1-2]。
然而,相较于中国的陆地文化与西方的海洋文化,国人对于中国海洋文化缺乏历史自觉与主体自觉,没有对其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形成整体共识。
同时,在西方学界,又存在一种学术传统,认为中华文明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内生性的陆地文化,存在批判中国海洋文化、割裂中国海洋文化的趋势[3]。
这都与当前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与“文化强国”战略的新时代背景相悖,对于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进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海洋文化国际话语权、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构成一定威胁。
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应该胸怀忧患意识,以海洋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为立论对象,以中国睦邻友好、和平崛起的国家立场为立论基点,以国际合作中的中国话语为立论工具,以促进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立论目标,提升中国海洋文化的海外传播力。
而鉴于译介活动承载语言交流(“译”)与文化传播(“介”)的双重任务,译介能够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传播搭建广阔平台,是我们提升其海外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与首要突破口。
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对推进中国海洋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提出如下建议:1译介主体建设:构建译者的多学科融合机制与中外合作机制译介作品的准确性在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4]。
海洋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策略作者:季翊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45期摘要: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海洋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海洋文化,对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与提升大学生参与涉海国际事务的能力意义重大。
本研究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及挖掘教学素材等角度,对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海洋文化提出了策略构想。
关键词:海洋文化大学外语教学一、中国海洋文化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在被公认为“海洋的世纪”的21世纪[1],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领海的中国,必将掀起蓝色浪潮,成为人类海洋文化的主要缔造者,为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做出贡献。
同时,在我国当前积极倡议“一带一路”与建设海洋强国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成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
然而,国民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科教发展不足等问题,将严重制约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海洋文化的建设与传播[2] [3] [4]。
同时,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建设海洋文化,需要海洋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与人才支撑。
基于海洋事业明显的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特征[5],培养强大的海洋人才队伍,将成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
作为未来海洋事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的中国大学生[6],应该在海洋文化的建设和传播领域尽显文韬武略。
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海洋教育,将抢占海洋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然而,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普遍海洋意识淡薄、海洋知识匮乏[2] [7]。
虽然学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有多位学者提出了海洋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对海洋文化教育的构想,多存在于海洋专业学科教育建设[5]及海洋意识的培育[6]等角度。
但大学通识课程,如思想政治、大学语文及大学外语这些课程,也应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夯实大学生海洋知识的重任。
英汉海洋文化影响下相关习语的对比研究一、引言海洋文化是与海洋有关的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1999)。
换言之,海洋文化是一种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文化,其本质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即人类在接触、认识、利用海洋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比如航海文化。
受海洋文化的影响,英汉语言中出现了数目众多的与海洋相关的习语。
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 y of American English(1988)及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8)的定义,习语通常是一种具有隐含义,并且必须建立在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已经约定俗成的语言。
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习语仅指成语,而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俚语、俗语等(李建军,2004)。
本文采用广义的习语分类,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的基础上,以sea(海)、fish(鱼)为例,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受海洋文化影响的习语,阐释两个民族在文化思维上的相似性及差异性。
二、背景介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的主要观点是语言塑造思维模式。
迄今,国内外语言学家(Carroll J.,1956;Brown,1967;Carroll D.W.,2008;高一虹,2000;胡壮麟,2002;刘润清,2002;姚小平,2002;卢植,2006;陈运香,2007)对该假说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强势形式,称为语言决定论;另一种是弱势形式,即语言相对论,主张语言、文化和思维相互联系。
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本文将主要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展开论述,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对其语言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一、海洋文化与英语词汇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
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可以说是广义“文化”,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成果,也可以包括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因而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为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深层即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又往往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
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为前提。
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
总之,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起,民族语言也就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共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构成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因而它的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关于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固有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所以,海洋文化既与航海的工具有关,而且与民族的航海实践,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有关。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学习词汇的影响刘海艳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
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涵义、日常生活、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融文化知识于语言中,提高词汇教学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词汇;词汇教学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胡文仲,1999)。
每个社会都有它观察社会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必然反映于语言,而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陆国强,1983),通常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
“brother”一词,含义极广,即“哥哥;弟弟”,而中文要表示同样的意思则要用“哥哥”、“弟弟”两个词语来表示。
中国人总想分清是“younger”,是“youngest”还是“eldest”。
可是对英美人来说,这并非是重要的。
在某些人看来,学语言,如英语,就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同时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道如何把一个个的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
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
其实不然,如果只是把单位按字母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
例如:英语中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又如:英语中说 Paul was in blue mood;Paul(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蓝)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
在词典上,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或“绿色的”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个固定词组,表示“十分妒忌”。
blue这个词与mood之类的词连用体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是保尔情绪低落。
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到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标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
试论文化的发展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作者:牛双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1期中图分类号:H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24-011 文化和词汇的关系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的组成材料。
所以文化与词汇的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词汇能反映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深深地印上各民族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历史的印记。
因此词语的生成、演变、派生、组合等往往可以从文化上找到依据。
反过来文化的发展推动并制约词汇的发展。
词汇不仅在静态方面作为一面镜子反映文化,而且在动态方面它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文化的消亡而消亡,表现出文化对词汇发展的推动作用与选择功能。
2 文化的发展对英语词汇的影响目前,英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英语的历史起源要追溯到公元600年,那时英语词汇还很少,但是,现在它已经有大约17万个单词。
从英语起源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在不断的吸收外来的词汇。
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对丰富英语词汇做出了贡献。
世界各国文化对英语词汇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2.1词汇的增加英语词汇跟任何现代语言的词汇一样,在持续不断地发展:莎士比亚时代大约有14万个单词,现在的英语词汇早已突破50万个,其中三分之二的词产生于近300年内。
这中间文化的发展对词汇的增加产生了巨大作用。
下面说说英语词汇增加的主要方式。
(1)外来词,就是直接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借来的词。
比如来自中国的kungfu(功夫), shaolin(少林),来自欧洲的Euro(欧元)(2)复合构词,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
美国人特别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新词。
这种复合词主要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例如: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成功,很快就出现了一批新义复合词:如:space-shuttle(航天飞机), moon-fall(月球着陆), moonwalk(月上行走)等。
浅析英国海洋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作者:董芳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10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载体,二者血脉相连,水乳交融。
而作为英语语言发源地的不列颠群岛的独特地理位置,又成就了英语与海洋浑然天成的绝妙关系。
本文试图探求英国海洋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对英语语言,尤其是对英语词汇和文学所产生的无可替代的影响,以利于英语学习者管窥一斑。
关键词:海洋文化;英语词汇;英国文学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学家帕尔默也曾提到:“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它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
”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语言丰富多彩,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通过对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去理解一种语言,准确地运用语言。
了解英国的海洋文化和历史,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包罗万象,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如人们的观念、思想、意识、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自古以来就孕育着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
不列颠群岛堪称欧洲第一大岛,它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岛内任何一点距离海洋最远不超过120公里,环岛的海岸线近8,000公里。
英吉利海峡又是欧洲许多国家通向大西洋的唯—通道。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洋文化自始至终都极大地影响着生活在群岛上的安格鲁撒克逊民族,长期以来也对英语语言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海洋文化,也就不可能产生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
一、海洋文化与英语词汇1.航海工具对英语词汇的影响船舶是人类征服江、河、湖、海的重要工具,自然成为海洋文化的载体。
80*********************:************收稿日期:2016-4-8作者简介:陆忆松,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和教师发展。
把“能够将包括对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与本族文化进行比较”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达到的一个目标,说明了本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谈起西方的文化滔滔不绝,但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中国文化的很多内容,更无法深入地与外国朋友探讨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
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教学有助于我们增强民族意识,弘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传统;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并接纳外来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交际行为,避免言语不当造成的文化冲突;有助于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人文素养,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3)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需要母语文化知识的引入与英语学习并不矛盾。
因为英语学习也是文化学习,脱离了母语的文化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缘之水。
刘润清教授认为,“学习外语时,完全脱离母语是不可能的。
语言之间有些普遍现象,不参考母语,不与母语对比,会造成莫大损失。
”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比较能揭示英语文化的深层内涵,进一步理解汉语文化的本质特征。
胡文仲、高一虹(1997)的对最佳外语学习者的研究也表明,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老一代的优秀外语教师,如许国璋、刘润清等,无不拥有厚实的文化根底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博古通今才有后来的成就。
目前国家急需具有厚实双语功底、娴熟的专业技能、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在英语课堂中融入母语文化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措施之一。
中国文化教育的可行性2.1科学规划中国文化课程的比重提高中国文化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关部门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在条件具备的高校开设中国文化、中国哲学、中国社会等课程,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用双语讲授。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应该增加文化教学的细目表,为英语教师融入文化教学提供指南。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的论文在国际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需要进行重新审视。
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
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规范引导。
英文字母词要减少直接借形,尽快合理汉化。
关键词:字母词;文化背景;汉语规范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1-0125-0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动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现代汉语中夹杂使用英文字母词的现象,在新闻媒体、网络语言中已日趋流行,甚至在行政机关的公文中也时常出现,如gdp、wto、apec、nba等,这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激烈争论。
以罗庆铭、曹学林、刘涌泉等为代表的赞成者,认为英文字母词简洁醒目,表意准确,符合经济原则,便于对外交流,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应当支持其存在和继续发展。
而以慧生、方梦之、李国文、徐道一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在汉语中使用英文字母词有如米饭之中的沙子,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是对汉民族文化的污染,因此应严格控制甚至杜绝英文字母词的使用。
笔者认为,英文字母词虽然属于词汇的范畴,但不能仅仅从语言学本身去研究它,在文化相互碰撞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应当注重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它,对待它。
一、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根据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突出的工具性特征。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教科书都在强调语言的工具性。
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王德春所著的《语言学概论》中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
”周一民在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中说:“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也具有文化的属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一、海洋文化与英语词汇迄今为止,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
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可以说是广义“文化”,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成果,也可以包括人类生活各方面的表现。
因而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为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深层即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既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信仰,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又往往离不开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
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成员的共同认可为前提。
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和风土人情。
总之,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紧密联系在——起,民族语言也就是一定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任何文化的特点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每种文化都因共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具有不同的特征。
英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构成了鲜明的海洋文化,因而它的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关于海洋文化,曲金良先生是这样表述的:海洋文化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固有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所以,海洋文化既与航海的工具有关,而且与民族的航海实践,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有关。
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占领土面积94%的大不列颠岛是欧洲的第一大岛,岛内任何一点距海最远不超过120公里,环岛的海岸线近8000公里,曲折、幽深的海岸线和深水海港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512018年32期总第420期ENGLISH ON CAMPUS浅析汉语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文/宋懿霏引言语言的发展需要环境背景做基础,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明显,很容易将汉语思维运用到英语中,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想要提高英语学习能力首先要了解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并熟练运用到学习中,从而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
一、环境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由于中英两国的所处地理位置有很大不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东部是大海,西方是山脉,通常用来形容春风,提到东风印象中就是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然而西风的形象往往是寒风刺骨,秋风萧瑟。
但对于英国而言,由于其独特的岛国地理环境,和中国恰好相反,东风凛冽,西风温暖,因此在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
此外,中国人对于夏天的理解往往都和炎热相关,烈日炎炎常用于形容酷暑,然而英国著名作家曾写道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他说夏天可爱又温和,这是由于中英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英国的夏季很温暖,阳光明媚,而中国四季分明。
英国人茶余饭后最喜欢谈论的就是天气,It’s such a lovely day,isn’t it?这种聊天气的话题很常见,这是由于英国的天气变化多端,有时候早上还是艳阳高照,晚上忽然大雨倾盆。
所以,人们往往用谈论天气的方式来作为话题的开端。
而在中国,见面打招呼时常问“吃饭了吗”,古人曾说过“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形成了今天的交流风格,以“吃了吗”开始接下来的话题既不会尴尬,也不会突兀。
在英语的学习中也要了解西方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使交流更为流畅。
二、劳动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词汇,因为劳动是从古至今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但是汉语和英语中描写劳动的词语也有很大的不同。
航海类大学生词汇记忆差异研究摘要:词汇记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0名词汇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A组)和10名词汇记忆能力较差的学生(B组)进行深入访谈、现场测验、课堂观察等,对其在词汇记忆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信念、学习动机、焦虑程度、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管理策略、词汇记忆策略和词汇机械记忆能力等方面。
本研究可以为航海院校的教师指导学生提高词汇习得效果和学生词汇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词汇记忆能力;学习者信念;学习管理策略;词汇记忆策略1 引言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关于词汇记忆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卜元(1992)针对影响英文单词记忆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吕文澎(2000)对英语难词的记忆方法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林敏(2003)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与观念、策略进行了探讨。
然而以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很少。
由于航海类大学生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一般需要提前半年离校进行毕业实习;为满足STCW 等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家法规的要求,学生用于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和适任证书评估项目培训的时间占用了相当大的比例;适任证书统考对英语一科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
大学英语学习的时间为两个学期,随后开设的被称为适任证书通过率“拦路虎”的专业英语词汇既多又难。
因而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而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扩充词汇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反映记不住单词,背完就忘,而少部分学生每次单词听写成绩却很优秀。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词汇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词汇记忆能力较差的两组学生在词汇记忆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航海院校的教师指导学生提高词汇习得效果和学生课外词汇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笔者从我院2010级两个本科班级中选取单词听写成绩优秀的10名学生(以下称为A组)和单词听写成绩很差的10名学生(以下称为B组)作为研究对象。
sea词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海洋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探究的对象,而"sea"这个词汇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sea词源的起源、海洋与sea的联系以及sea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深入挖掘sea这个词汇的背后含义和起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对人类的意义,以及sea 词源在未来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海洋与sea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sea词源在语言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sea 词源的起源和重要性,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依次介绍sea词源的起源、海洋与sea的联系以及sea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sea词源的重要性,探讨海洋对人类的意义以及展望sea 词源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逐步了解sea词源的相关知识,并深入思考海洋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sea这一词源的起源、海洋与sea的联系以及sea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
通过深入研究sea这一词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洋在人类文化和语言中的重要性,以及sea这一词汇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海洋对人类的意义,并展望sea 词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深入思考海洋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以及sea这一词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含义,从而更好地珍视和保护我们生存的这片蔚蓝海洋。
2.正文2.1 sea词源的起源:sea一词源自古英语“sæ”, 在中英文中均指“海洋、大海”之意。
sea词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母语词汇,用来描述大片的水域,广阔的海洋。
在古代,人类对海洋充满了恐惧与敬畏,sea一词不仅仅是对海洋的简单称呼,更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未知的探求。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不断深入,sea一词逐渐演变为涵盖海洋广阔空间、丰富生态系统、多元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含义。
浅谈受海洋文化影响的英语习语作者:邹伟琦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英国的地理环境创造了“海洋文化”,这其中包括大量与海相关、与鱼相关、与航海相关的习语,这些习语由原义产生引申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海洋文化;英语习语文化的形成脱离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表达方式。
生活在海边、海岛的人们创造了“海洋文化”。
所谓“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英国四面环海,距离欧洲大陆最近处也有三十多公里之遥,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他们在与海的斗争中创造了“海洋文化”,这一文化在英语习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与海相关的习语四面环海的地域特色使“sea”一词带有特殊的文学意义。
“a sea change”指的是“完全彻底的改变(a complete change)”。
茫茫大海一望无垠,当船只失去控制只能随风漂流时,英国人用“be all at sea”来描述这样的情形,现在该习语的意义已引申为“茫然不知所措”。
大海的广阔使英国人将它与“数量之广(海量)”联系在一起,如“a sea of troubles”指“许许多多的麻烦”。
经济领域中也存在着与海水相关的隐喻表达,人们根据海水的流动性创造出“cash flow”(现金流)这一习语,而“the currency float”(货币浮动)源于海水潮涨潮落的特性。
还有很多与海相关的习语,现在都有了引申意义,以下再列举几个例子。
(1)in low water [原义]搁浅。
[引申义]缺钱,拮据。
(2)get into deep water[原义]陷于深水之中。
[引申义]陷于困境。
(3)keep head above water[原义]把头保持在水面上,不下沉。
- 185 -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通过文化背景,正确理解英语词汇的意义徐州市新元中学/苗颖【摘要】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有审视文化背景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单词与短语的象征意义。
本文围绕以下四个论点,阐述如何结合文化背景来理解英语词汇的象征意义,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文化背景 词语 意义 教学现在很多家长对让孩子如何学好英语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英语的好坏评判标准就是英语成绩。
但这只是一个标准,学英语的真正目的是英语交际,而不是考试分数。
而且英语能力的好坏依赖于丰富的词汇量和各种适合交际的环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离开哪一点都不利于英语的学习。
.词汇量的积累途径有很多,如看书、上网等,有了词汇量就应该学习用英语交流的一些规则,包括礼仪、方式等等,这些都是为之后的英语交际做准备。
一、审视词汇语境,在语境中掌握词汇在学习语文时,有一个任务就是先把文章中的词语挑选出来,让他们在学习文章时注意一下。
在学习整篇文章时,慢慢体会出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不是直接让他们去查字典或通过其他方式去解释。
因为这样会显得很生硬,通过这些方式学生更多的是采用了死记硬背,依靠这种方式去记忆其实很容易遗忘。
而如果通过学习文章去理解记忆,就很容易记住,因为所要理解的词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情境,有内容,或许也有感情存在。
学习英语词汇同样如此,有了情境的运用,下一次遇到就会脱口而出,这就达到了真正学好英语的目的。
拿western 这个词来说,如果只看这个词,去记住它,估计很快,但忘记的也很快,等到遇到一个情境根本就不会想到它。
但如果学习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情境去学习,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把这个词放在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 ,such as France ,Germany ,Canada ,America ,are called the western countries. 不仅学会这个单词的意思,也给学生普及了其他知识点。
英语语言中的海洋文化的分析【摘要】为您整理了语言文化论文-英语语言中的海洋文化的分析,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语言既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其他文化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又影响着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语言的含义受其所产生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要真正领会其内涵必须学习掌握该语言的地区文化特点。
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海洋性文化影响着它的语言英语的形成和发展。
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而且源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
也即人类对海本身的认识、利用海洋而创造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与航海有关,包括航海工具以及航海实践, 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也跟海洋、航海有关。
下面我们就从词汇、语句和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中的这些文化因素。
1 英语词汇方面 1.1 海洋生物 英国拥有大量丰富的海洋生物种类。
不同于许多内陆国家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较为匮乏。
以鱼为例,在分类上就极其多样化,比如omnivorous fish 杂食性鱼类,herbivorous fish 草食性鱼类,resident fish 常栖鱼类,cold water fish 冷水性鱼类,fresh water fish 淡水鱼类等等不一而足。
我们还可以从丰富多样化的鱼名中看出其海洋性的地理环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比如:silver fish 银鱼;pipe fish 海龙;pike 梭鱼,狗鱼; cutlass fish 带鱼; fingerling一指长的小鱼鱼秧,鱼种;, oarfish 皇带鱼;bass 鲈鱼;blue fish 竹策鱼;bone fish 北梭鱼等等。
1.2 航海船舶 英国曾经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建立了日不落帝国,也是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许多国家航海造船技术极为落后,在这方面的词汇表达匮乏之时,英语中已经出现了大量而丰富的跟航海相关的语言。
英国海洋文化对英语词义的影响李文凤【摘要】英国特殊的海洋环境自然给英国英语留下了深深的海洋印记:凡是与海洋、海水相关的词语和表达都相对丰富,词义切分较为细致,一个词往往可以对应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汉语词语.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这些词义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在汉译英时一定要根据场景、挑选恰当的英语用词,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期刊名称】《玉溪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9【总页数】3页(P33-35)【关键词】英语;海洋文化;词义【作者】李文凤【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85.3海洋环境不仅造成了英国特有的温带海洋气候,而且导致了英国国民的岛国文化心理。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与语言唇齿相依、血肉相连。
英国海洋环境自然也给英国英语留下了深深的海洋印记:凡是与海洋、海水相关的词语和表达都相对丰富、词义切分也比汉语细致,一个词往往可以对应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汉语词语。
英国是一个岛国,主要由两个较大岛屿组成,即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
附近还有 5 500多个小岛,总面积是 24.4万平方公里。
因为是岛国,所以英国人表达岛的语汇相对较多,他们把“比大陆小四面环海”的陆地叫 island(岛)① 本文的汉语词语释义出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英语词语释义出自英国的 Co llinsConciseD ictionary(fifth edition,2001),以下不再一一作注。
,把面积小的岛叫 islet和 isle。
Isle在英语里只用做岛名,因而常常大写,英国著名的小岛 (Isle)有:Isle ofDogs,Isle ofM an,Isle of Pines,Isl e of Sheppey,Isle ofW ight,Isle of Youth……英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遥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