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公交发展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
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190.3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
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
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
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
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从现状看,原本先天不足的城市道路,被发展迅猛的小汽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所占据,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阻塞,公交车停靠站经常被其它车辆抢占,造成公交车辆车速下降,动态运能下降,运输效率下降,使公交车在与其它交通工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公交线路优化建议书尊敬的公交管理部门领导:您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公交线路的优化成为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此,我想就公交线路优化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能为贵部门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市的公交线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出行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部分线路重叠率高在一些繁华路段和主要交通干道上,多条公交线路重复运行,导致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
例如,_____路和_____路在_____至_____路段几乎完全重合,不仅增加了道路的交通压力,也使得车辆的运营效率降低。
2、部分区域覆盖不足一些新建的居民区、工业园区和商业区公交线路较少,居民出行不便。
比如_____新区,虽然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但公交线路却相对较少,居民往往需要换乘多次才能到达目的地。
3、运营时间不合理部分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和夜间。
有些线路早班车发车太晚,晚班车收车太早,给上班族和夜间出行的居民带来了困扰。
4、换乘不便部分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换乘需要步行较长时间,而且换乘信息不够清晰,导致乘客容易迷路或耽误时间。
二、优化目标1、提高公交服务的覆盖率,确保城市的各个区域都能便捷地享受到公交服务。
2、优化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重叠,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3、合理调整运营时间,满足居民不同时段的出行需求。
4、提升换乘的便利性,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
三、优化建议1、线路调整对重叠线路进行整合和优化,保留主要线路,适当减少重复路段的线路数量。
可以根据客流量和出行需求,重新规划线路走向,将公交资源合理分配到需求较大的区域。
针对公交覆盖不足的区域,新增公交线路或延长现有线路。
在规划新线路时,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需求、人口密度和道路条件,确保线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对一些客流量较小的线路,可以适当调整运营时间或改为区间车,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城市新区的公共交通发展例析一、引言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市人口规模和空间尺度急剧扩张,城市居民出行总量迅速攀升,与此同时,城市机动化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小汽车等个体机动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城市交通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政策成为许多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意向基本战略。
西安作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并且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五年行动方案》。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西安建设“公交都市”发展对策的研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例,提出了城市新区公共交通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公交都市的概念(一)公交都市的定义公交都市是国际大都市发展到高级阶段,在交通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的背景下,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战略。
一个城市能够称之为公交都市,是它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相互配合默契可以有效发挥公交优势[1]。
准确地说公交都市代表的是一种城市形态和机动化环境,是公共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能有效替代小汽车出行的交通方式。
(二)公交都市的特点1.高比例的公交出行,通勤出行公交分担率一般能达60%以上;2.紧凑的城市结构,使70%的人口居住和就业集聚在公交走廊两侧;3.多元化的公交模式,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4.高效便捷的换乘系统,实现地下和地面交通、大容量和中低运量交通、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5.全方位的保障措施,从多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发展[2]。
三、《西安市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五年行动方案》解读1.規划策略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城市理念,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网络、慢行交通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公交服务,引导城市发展,吸引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实现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良性互动。
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县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交通堵塞,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工作生活,扼制着公共交通的健康运行,制约着我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我县城市发展,方便居民出行,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规模方向及公交企业现状基础,本着统筹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现特提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方案。
一、我县城市公交的现状与问题我县城市公交工作起于1998年下半年,历经七年的发展,现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
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辆150辆,从业人员近520名,营运线路公里,停靠站点(往返)480个。
城市公交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为我县旅游风景新城建设及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城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公交站场、站点设施落后。
目前,我县还没有单设的公交车停车场和保养场,现有公交车辆夜间停放在长途汽车站内,车辆维修、保养分散在城关镇各主要汽车修理厂。
公交车始末站、枢纽站除客运中心站外,均未建站房停车场设施,只是租用或借用相对较为宽阔的场地,如湖莲潭公园门口、大桥南侧老车站边等。
公交车线路沿途上下客站点也未按要求设置港湾式停车站。
总体而言,我县的公交站场、站点设施极为薄弱,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
2、公交线网内密外疏,布局不甚合理。
受县城东西狭长地势限制,我县城市公交现有的线路布局呈“丁”字结构,几个辐射点多集中在老城区,交叉点少,老城区负荷过重,交通堵塞,新建成的或即将建成的七星新区、南岩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等地线路过疏,换乘困难。
3、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公交得不到有效发展。
目前,我县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都没有考虑城市公交线网及车辆停靠站点和调度站、枢纽站的设置,影响了公交线路的开行和居民出行。
4、道路车流剧增,影响公交车辆正常行驶。
从现状看,原本先天不足的城市道路,被发展迅猛的小汽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所占据,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阻塞,公交车停靠站经常被其它车辆抢占,造成公交车辆车速下降,动态运能下降,运输效率下降,使公交车在与其它交通工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咸阳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1.1 咸阳市公交线网规划1.1.1 线网规划原则一、与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相协调,促进城市发展;二、留优汰劣、抽密补疏,完善衔接;三、明确公交线路功能,合理安排线路走向;四、优化现有线路,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五、加强公交辐射功能,扩大公交覆盖范围;六、体现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1.1.2 公交线网规划总体思路本次公交线网规划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一是对网络结构的规划;二是对现状单条线路的优化调整。
从不同规划期所研究的不同侧重点来看,这两个层次分别属于线网的中、远期规划和近期优化。
一、紧随城市用地发展进程,继续建设、完善公交网络;二、增加运力配置;三、加强场站建设,预留发展用地;四、重视公交停靠站建设,与道路建设改造协调发展;五、给予公交道路优先通行权;六、打造品牌线路,树立公交形象。
1.1.3 咸阳市近期公交线网规划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市区,渭河以南地区公交覆盖率低的情况,并充分考虑规划年方案的可操作性及交通政策的影响,提出具体的近期线路调整和规划方案如下表5-1所示。
在近期对原有的公交线路完全保留,为加强渭河两岸的交通联系和完善渭河以南地区的公交线网,新增加了101路、102路两条线路。
为积极推动“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西安咸阳交通同网,公交链接,以方便群众出行,打造良好的西咸经济都市圈的交通环境,拟新增2条咸阳至西安的公交线路,401路和402路,分别称为西咸公交1号线和西咸公交2号线。
随着郑西客运铁路专线建设进程的加快,拟在西安北部、咸阳东部修建该客运铁路专线的北客站,且2009年将通车运行,考虑到以后咸阳市、兴平、以及渭南等人们对乘坐郑西客运专线的需求,以及北客站至机场路线的开通,在近期新增从火车站发往西安北客站的公交,称为403路。
近期对2路、3路、4路、5路、6路、8路、9路、10路、12路等城镇线路和59路完全保留。
近期新增公交线路表5-1[1.1.4 咸阳市中、远期公交线网发展规划1.1.4.1 咸阳市中、远期城区线路发展规划一、城区公交线网规划基本思想1、满足居民的公交出行需求;2、符合咸阳市的总体发展方向;3、与规划的公交场站相协调。
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规划方法研究摘要:以城市新区用地规划及拟建路网为基础,结合城市公交线路布设特点,首先采用节点重要度法和权的最小平方法相结合,评定新区主要客流集散点的重要度等级;其次,将其作为备选节点集,建立基于线路服务客流密度最大和线路交通阻抗最小的双层公交线路优化模型。
最后,文章结合大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需求对前述模型提出了改善思路。
关键词:城市新区;公交线路;节点重要度;最大服务客流密度;交通阻抗Abstract: Based on the land use function and the planning road network of new urban area, combining with node important degree and weighted least-square method are adop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urban transit route layout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t grades of main accumulating; then it as an alternative set of nodes,building-up bi-level model for route network optimization that based on maximum service dendity and minimal traffic impedance of route.Finally, considering urban rail transit demand of transfer set up improve thinkings of the former model.Key words: new urban area; transit route; node important degree; maximum passenger service density; traffic impedance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们对城市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要素集聚成为趋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和大学城等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城市新区。
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之一,交通运输服务需要及时跟进,特别是对公共交通的规划,需要根据新区的不同情况合理地确定线路及公交站点走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内交通出行和运输的需要。
1 城市新区客流出行特征分析城市新区聚集了大量企业,导致客流的出行主要以上班出行为主要交通流。
上班出行的客流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同时城市新区作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高度聚集的地方,必然吸引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的人才聚集在此。
乘客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面,首要考虑的是出行时耗,其次才是出行费用和换乘次数等。
因此在下述的公交线路优化模型中,要充分考虑公交线路的有效通达性和快速疏散客流的能力。
2 节点选择在城市新区公交线路网规划中,确定备选站点即节点是规划的首要环节,因为节点是连通公交线路的基础,是站点布设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新区公交规划的效果和质量。
在综合考虑节点分布均衡、规模相当、数量适宜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表征的节点集进行线路规划。
一般而言,城市新区的规划用地性质、拟建路网和重要建设项目是已知的,节点的选取宜重点考虑三个因素:道路沿线、重要交通产生吸引源、重要换乘枢纽。
2.1 节点集合的优化选取城市路网节点有异于城际公路网节点,后者往往是城镇或自身存在复杂量化指标的单位,而城市路网节点其性质完全从属于所依附的路网及所属区划,自身不附带任何特征。
因此,公交线路节点集合的选择应能有效筛选城市交通属性相对重要的节点对象,可采用节点重要度[2]的计算方法,结合新区路网和土地规划,考虑城市节点影响范围小、影响因素多、同一小区节点具有同质性等特点,拟构建以下节点重要度量化指标。
(1)节点人口数拟定以节点为圆心,半径为300m~500m的覆盖范围的圆形面积,与不同规划用地性质的人口产生吸引系数之积,作为节点所含人口数,按下式计算:(1)式中:为节点人口数(人);为半径;为人口产生吸引系数(调查取得)。
(2)节点用地性质系数节点所处地的用地性质决定了节点客流集散量的大小,拟定以节点规划用地性质的人口产生吸引系数作为节点用地性质系数。
(3)节点连通路段数节点连通的路段数越多,在该点的换乘可能性就越大,规划为站点的必要性就越强,其重要度就越高,以规划路网的节点连通路段数量为评价指标。
(4)节点连通车道数车道数是区分城市主干道与次干道的重要标志之一,车道数越多,公交线路选择通过节点的可能性就越大,重要度就越高,以规划路网的节点连通车道数为评价指标。
(5)节点邻接距离任一节点距相邻最近两节点的距离越远,其设置为站点的必要性就越高,以任一节点与其相邻最近的两节点间的路段距离之和为节点邻接距离。
2.2节点重要度指标计算分析上述五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备选节点的功能强弱及地位高低。
本文通过权的最小平方法对五个指标的权重进行量化,对新区众多节点可采用加权求和计算各节点的重要度,从而将重要度较高的节点纳入线路串联的节点集合。
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3]如下表所示。
表1各指标权重表指标人口系数用地性质系数连通路段数连通车道数邻接距离权重0.336 0.232 0.172 0.097 0.1633 公交线网优化模型的建立3.1 公交线网服务客流密度公交线网的功能就是高效地满足公交需求,线网的布设应满足以下原则[4]:(1)出行时间短;(2)线路长短适中;(3)客流尽量均衡;(4)线网效率高。
公交线网的设计问题其实就是起终点之间的优化配对与中途站点的组合问题,不同的起终点站配对、选择不同的途经站点即构成不同的公交线路。
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在可接受的路线非直线系数范围内,以服务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不仅能服务于更多的客流,而且线路的运营效率也越高。
对于一个路段,定义其客流密度:(2)式中:为路段的流量;为路段的长度。
根据上述定义,服务客流密度为规划公交线路服务的路段客流密度,下文如无特指,客流密度均为服务客流密度。
3.2 双层公交线网优化模型上层优化的目标是找到客流密度最大的公交线路集合。
事实上确定一条公交线路需要确定它所经过的站点和路段,这样,线路优化问题即转化成为寻找相应的站点和路段集合。
这里,令为所有站点的集合,为所有路段的集合。
因此,所有候选的公交线路都是的子集,记为,另外定义2个变量、分别表示是否通过点对和是否通过点间的路段[5]。
即然后依据上节的公交线设置原则,建立如下公交线网优化模型,以线路服务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的公交线路优化模型:(3)式中:为客流密度;为网络内从节点到节点的客流量;为公交非直线系数[6];为两点间路线的道路长度;为节点的人口数(人);为人口数平均值(人);为节点的用地性质系数;为用地性质系数的平均值;为道路公交复线系数;为公交线路的长度;为公交线路长度的上下限;为路段的断面客流量和断面允许通过的最大客流量;为路网的换乘系数和最大限值,。
利用聚类分析法,依节点重要度值大小顺序将所选节点分为两个层次:重要节点层(人口系数、用地性质系数)和一般节点层(连通路段数、连通车道数、邻接距离等),以作为近期、远期公交站点设置的参考依据[7]。
下层模型根据具体路网强调阻抗作用的不同,公交阻抗数值可取时间值与费用值两种。
但是对于城市新区公交,公交出行主要以工作出行为主要目的,则阻抗函数更多地强调在时间值上,由、和建立起函数量纲上的统一。
取线路的路阻函数值为时间值量纲,为无量纲参数;费用值的量纲是元,则的量纲是min/yuan;心理阻抗主要是指乘客对步行换乘、换乘次数、拥挤程度等的忍受程度,这项值因人而异,外地人的心理阻抗比本地人大,行动不灵活的人比行动灵活的人大,此值以时间进行计算,则为无量纲参数[8]。
建立以线路交通阻抗最小值为目标的公交线路优化模型:(4)式中:为公交线路的总阻抗值;为时间阻抗,指乘客在车内外消耗的时间总和;为交通费用阻抗;为乘客心理阻抗;4 模型的改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新区对轨道交通的引入成为必然。
在对公交线路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接驳,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换乘效率,更加快速、方便的服务乘客出行。
因此可以把轨道换乘枢纽作为重要的客源节点,从而在城市新区的公交线网中增加了一系列的节点。
通过上述公交线路优化模型对其进行优化,以达到线路服务客流密度最大为目标。
5 结论本文根据城市新区特点,提出了基于线路服务客流密度最大和线路交通阻抗最小为目标的双层公交线路优化模型,用以优化城市新区的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在模型改善方面,通过引入更多类型的重要节点,增加了模型在求解方面的复杂程度,是下一步开展算法研究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1]冯小辉等.公交线路选择的优化设计[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22-124.[2]王静梅等.基于节点需求重要度的交通区位路网布局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7(7):69-70.[3]程申等.城市新区公交线路及站点规划方法研究[J] 交通标准化, 2010(1):96-99.[4]王炜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李志涛等.基于最大服务客流密度的公交线路优化设计模型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2009(8):82-85.[6]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划[S].[7]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蒋忠海邹志云.城市公交网络阻抗函数模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12):109-111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