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30.00 KB
- 文档页数:23
肾移植手术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患病,生活质量低,影响个人的工作学习和前途,对治好疾病有迫切的要求,思想压力大。
护理人员要善于和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痛楚,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疏导,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同时让患者必须了解肾移植的基本知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不安,并使其在移植前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及对手术的恐惧,鼓励患者用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提高信心。
2隔离病房的准备病室内严格消毒隔离,术前病房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物体表面及地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拭。
同时准备并检测呼吸机、负压吸引装置,CVP装置、血糖仪、输液泵等设备仪器,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3术前准备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充分体检和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检测组织配型; 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的耐受力; 术前有目地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排尿,预防尿路肠道梗阻; 肾移植术前1d要透析1次;术前12h禁食、4h禁饮、备皮灌肠、配血;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和早期预防咽喉部、泌尿系等处的潜伏病灶;术前晚为预防失眠,可予安定口服或肌肉注射。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1.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3d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进行监护,每小时监测并记录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1次,以后根据病情可改为 4小时1次。
1.2尿量的监测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和 24h 液体出入量,同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
术后需循环补液,故每天抽血进行生化检查,了解肾功能、电解质情况,保持液体出入量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尿量、出入量调整输液速度,保证血容量,预防心功能不全。
当尿量较前2h 减少50%,或每小时尿量<50ml或>300ml时,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1.3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和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袋。
密切观察引流液量、性质并详细记录。
若引流为血性液体且量多,血压偏低时,要考虑是否有内出血的可能;若引流液颜色清淡且量多时,应考虑是否有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瘘。
·标准与指南·《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解读李杨,薛武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制定的肾移植操作规范系列之一。
该规范对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原则进行了介绍。
本文对规范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肾移植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借鉴。
2019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编写的《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下文简称规范)在《器官移植》杂志发表。
这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一次对肾移植围术期管理制定的指南,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术围术期的处理技术。
本规范主要涉及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
1 总体原则目前肾移植手术已经较为成熟,对移植医师而言,移植手术技术已经不再是难题,而围术期管理对肾移植受者的早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肾移植围术期是多种并发症高发时期,因此,规范肾移植受者围术期管理,促进其早日康复,特别是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对改善肾移植早期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重点推荐内容肾移植患者由于麻醉、免疫抑制剂应用、水电解质酸碱代谢不稳定、移植肾的多尿或少尿等原因,围术期的情况不稳定,因此,需要从环境、生命体征、出入量、饮食、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处理。
本文就肾移植术后一般护理、少尿期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做重点解读。
2.1保护性隔离:肾移植患者受原发病、手术创伤、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影响,肾移植围术期是感染易发时期,应当在这段时间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既往的指南推荐保护隔离时间为2周[1],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应用到肾移植手术中[2],肾移植受者恢复时间缩短,本规范将保护性隔离推荐时间缩短到7 ~ 10 d,在患者保护隔离期间,仍需要做好以下措施:①规范强调隔离区应确保空气流通,保持通风循环,或定时开窗通风。
【移植】肾移植麻醉的围手术期管理最早记载的肾移植麻醉是1954年,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完成的世界首例同卵双胞胎的活体肾移植手术。
迄今为止,肾移植手术麻醉已有近60年的历史。
随着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麻醉新技术、外科手术以及新药物等也得到了开展与应用,进而推动了肾移植麻醉的开展。
但由于供肾的严重缺乏,需要做肾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等待供体时间延长,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全身脏器功能受损,这对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主要从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肾移植患者的麻醉管理等三方面进展讨论。
1麻醉前的正确评估与准备1.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肾脏是人体调节机体液体容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红蛋白水平的主要脏器,同时也是去除血循环中药物和毒素的过滤器。
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将引起全身脏器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有:(1)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高容量负荷、高压力负荷和高浓度的肾素-血管紧素,患者最终出现高血压和心肌病,它是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约占50%。
(2)血液系统疾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血液透析致血细胞反复丧失,尿毒症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以及铁、叶酸、维生素B6和B12缺乏等,肾功能衰竭患者都会出现肾性贫血,通常Hb 50~80 g/L,HCT15%~25%。
血小板黏附功能下降,出血时间延长,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局部凝血酶原时间(APTT)可以正常。
(3)呼吸系统疾病:高容量负荷使患者出现肺充血,引起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4)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肾排出水、电解质和游离酸的能力下降,患者会出现代性酸中毒、低钠血症、高氯血症和髙钾血症。
(5)胃排空时间延长,胃酸分泌量增加、pH下降。
此外,肾功能衰竭患者还存在中枢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骨质疏松等。
2. 肾移植麻醉的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对保障术中患者平安显得非常重要,主要的措施有:(1)了解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凝血机制的情况并尽可能纠正。
外科学肾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并发症处理策略肾脏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对于肾脏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肾脏手术时,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对外科学肾脏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并发症处理策略进行探讨。
一、围手术期护理1. 术前准备在进行肾脏手术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目的,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
在术前,应确保患者的体内血液凝固功能正常,血常规、尿常规等必要的检查项目也需完成。
此外,术前的心理护理也是关键,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2. 术中护理在肾脏手术进行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外科医生的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准备充分,并且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护士应对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记录。
此时,护士还需要注重手术野的卫生,及时清洗手术区域,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3. 术后护理肾脏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并在术后的第一时间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注意观察术后出血、感染的症状。
护士还需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液颜色等指标,以及监控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情况。
在术后的饮食护理方面,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饮食建议,避免引起肠胃不适。
二、并发症处理策略1. 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肾脏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士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缓解疼痛,如应用镇痛药物、热敷、按摩等方法。
在给予镇痛药物时,护士需要注意剂量的准确性,并且密切监测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2.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护士应加强手卫生,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并正确处理排泄物。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给予抗生素、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等。
3. 出血术后出血是肾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尿液颜色和尿量的变化。
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19-01【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我院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记录,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等。
结果:全部28例受体患者均康复出院,仅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术后随访12-16月,28例患者均存活,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科学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移植;亲体;围手术期;护理肾移植就是将健康者的肾脏移植给有肾脏病变并丧失肾脏功能的患者。
随着我国肾脏移植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将肾移植作为挽救自身并改善生活质量的首选[1]。
然而肾源缺乏及肾移植长期存活问题等原因,使得绝大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得不依靠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具有术前等待时间短, 术前准备充分, 肾缺血时间短, 排斥反应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占到肾移植总数的35-85%[2-3]目前国内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开展较少, 数量不足肾移植总数的5%[4]。
为了缓解日趋尖锐的肾源供求矛盾,改善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院于2007年6月-2010年8月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28例,受体患者经过合理完善的围手术期身心护理干预均康复出院,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受者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7.8岁;肾移植术前均经血液透析,透析时间2-11个月,平均6.2个月;移植肾供者均为自愿捐献, 其中父亲捐献8例, 母亲捐献10,哥哥捐献3 例, 妹妹捐献5例,妻子捐献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