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领导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520.50 KB
- 文档页数:15
管理学说课稿-领导理论《管理学》课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毕业于****,所学专业为****,现在****工作,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领导理论”。
我选择的教材是《管理学(第三版)》。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总体设计、讲课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次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和课程总体设计考虑到教学效果和教材的权威性,我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三版),由周三多主编。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适应高校教学改革需要为出发点,以全面反应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教材中融入了足够的实训、案例内容,可供学生讨论学习。
本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总计64学时。
按照教材的体系,教学内容共分为六大模块:第一模块是总论,包含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阐述了管理学的使命和基础,总计用8学时完成教学。
第二模块是决策与计划职能,包含决策的过程与方法、计划的编制、战略性计划与实施等几部分的内容.总计用12学时完成教学。
第三模块是组织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等方面内容。
总计用12学时完成教学。
第四模块是领导职能,主要介绍领导理论、激励、沟通、协调和团队管理技能等几个方面内容。
总计用16 学时完成。
第五模块是控制职能,主要介绍控制过程以及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等控制方法。
总计8学时完成教学。
第六模块式创新职能,主要包括工作流程再造、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等内容。
总计8学时完成教学。
二、讲课内容今天要讲的“领导理论”属于“领导职能”这一模块,是第十一章“领导概论”的第三节。
计划安排2个课时。
engineering quality is regarded as life and moral commitment and action. Is "generations, quality first," the determination and will. Is the witnes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is the innovative show.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project ideas, reflecting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 cast classics" national best spirit, implementation of my company, "setting up top quality consciousness(一)教学目标1、掌握领导特性论、领导行为论和领导情景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08、12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周三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1.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组织管理理论要点(包括法约尔的贡献和韦伯的贡献),梅奥及霍桑试验。
2.熟悉: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3.了解: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1.掌握: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包括功利主义道德观、权利至上道德观、公平公正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推己及人道德观)。
2.熟悉: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3.了解: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1.掌握: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2.熟悉:全球化内涵,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3.了解: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1.掌握:信息系统的要素。
2.熟悉:信息的含义特征,信息管理工作。
3.了解:MRP、MRPII、ERP等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1.掌握:决策方法(包括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2.熟悉:决策过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
3.了解:决策的含义、原则、依据,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1.掌握:计划编制过程。
2.熟悉:计划的类型。
3.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的性质。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1.掌握: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技术),网络计划技术。
2.熟悉:滚动计划法,目标管理。
3. 了解:企业可选择的各种战略类型。
第八章组织设计1.掌握: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2.熟悉: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部门化的原则。
3.了解: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有效授权的要素与原则。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1.了解:人力资源计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掌握: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一、选择题1、将领导者分为事务型领导者与战略型领导者是以________为标准来分的。
A.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B.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的方式C.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的思维方式2、俄亥俄州立大学队领导方式的研究发现,________的领导者一般更能使下属达到高绩效和高满意度。
A.高关怀—高定规B.高关怀—低定规C.低关怀—高定规D.低关怀—低定规3、下列理论________不属于领导情景论。
A.权变理论B.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论4、________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A.权变理论B.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论5、管理方格论中,表示领导者只重视任务效果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士气的是________。
A.乡村俱乐部型B.贫乏型C.中庸之道D.团队型E.任务型6、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________格。
A.9.1B.1.9C.5.5D.9.9E.1.17、根据权变理论,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采用________的方式比较有效。
A.高LPC型领导方式B.低LPC型领导方式8、如果追随者的独立性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________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
A.专权型领导B.民主型领导C.魅力型领导9、在菲德勒模型中,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较好的领导环境________。
A.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利强B.人际关系差,工作结构简单,职位权利强C.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利弱D.人际关系好,工作结构复杂,职位权利强10、下列理论中属于领导行为论的是________。
A.权变理论B.路径—目标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管理方格论1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的关注点的是________。
A.维护B.挑战现状C.长期视角D.做正确的事12、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者的关注点的是________。
第四篇领导第十一章领导概论一、选择题1.来源于组织职位的权力属于()。
[北科2014年研]A.法定权B.专长权C.强制权D.奖赏权【答案】A【解析】领导权力有五种来源:①法定性权力,是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的。
个人由于被任命担任某一职位,因而获得了相应的法定权力和权威地位。
②奖赏性权力,是指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③惩罚性权力,是指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剥夺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④感召性权力,是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羡慕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
⑤专长性权力,即知识的权力,是指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
2.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北科2012年研]A.特质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答案】A【解析】领导理论的三个阶段为:特质理论阶段、行为理论阶段、权变理论阶段。
领导特质理论认为伟大的领导者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个人特性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领导风格;领导行为论试图从研究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的关系,来寻找最有效的领导风格;领导权变论具有普遍适用的领导特性和领导行为,有效的领导者能因自己当时所处情景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
3.领导行为理论包括()。
[中央财大2013年研]A.管理方格理论B.领导风格理论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D.领导系统理论E.领导权变理论【答案】ABD【解析】领导行为论试图从研究领导者的行为特点与绩效的关系,来寻找最有效的领导风格。
领导行为理论包括以下四种:①领导风格理论。
不同风格的领导者会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这将会影响组织的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生产效率。
这一理论以“权力定位于谁”为基本变量将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领导风格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并试图寻求最佳的领导风格。
②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因此,领导者必须具备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它们既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1)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2)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
指领导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3.菲徳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S=f(L,F,E)。
在上式中,S代表领导方式,L代表领导者特征,F代表追随者特征,E代表环境。
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工作能力等。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工作是具有创造性还是简单重复,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比较严密还是宽松,社会时尚是倾向于追随服从还是推崇个人能力等,都会对领导方式产生强烈的影响。
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1/5/6/8/11/12/14章)课后思考题题答案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概论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管理师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2)组织: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3)领导: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4)控制: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5)创新: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角色。
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5.简述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并对之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1)春秋,孙武《孙子兵法》,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战国,《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战国,孙膑运用统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
(4)《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