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文学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7
新时期文学与旧时期文学新文学指“五四”以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白话文学。
手法上全面革新,形成了各种流派百争流的新局面,从此,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新文学。
新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绩,涌现了大批杰出的作家。
三十年代左翼文艺的兴起,推动着新文学的深入发展,文学与人民、与时代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民族危难的时期,作家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许多受到人民欢迎、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优秀之作。
四十年代,以表现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和新的生活为特点放区文学,同国民党统治区的揭露黑暗、向往民主自由的文学创作交相辉映;这二者的汇合,为新文学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适应了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它推动着社会的口步,也创造了自身的辉煌。
旧文学就是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类型相反的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
“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
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旧文学与新文学的不同:1.时代不同,反映不同的文化诉求2.旧文学以古体诗,文言文的形式为主,新文学大力提倡白话文3.旧文学大多极尽婉转隐晦,新文学则激昂澎湃,表现主旨更为直接辛辣,多表达爱国情怀与同旧社旧思想旧文化的抗争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
旧文学与新文学的不同:1.时代不同,反映不同的文化诉求2.旧文学以古体诗,文言文的形式为主,新文学大力提倡白话文3.旧文学大多极尽婉转隐晦,新文学则激昂澎湃,表现主旨更为直接辛辣,多表达爱国情怀与同旧社旧思想旧文化的抗争新旧文学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依存,既要发展新文学又要传承旧传统,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文学高峰。
《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刘梦琴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研究“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进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在函授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系统学习“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进程,阐明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内在的兴衰规律和影响。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按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史分为六章:第一章二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二章三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三章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第四章建国后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思潮;第六章世纪交替时期的文学思潮。
本课程以文学思潮的发展线索安排教学,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和主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主张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二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文学社团的涌现。
教学难点:各种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的变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主张和实践3、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4、创造社的文学思想5、鲁迅的文学思想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从1917——1927年间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学生应全盘了解在这一阶段出现哪些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在现代文学阶段所受的外来影响。
在此基础上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的社团流派,它们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创造社的文学思想;鲁迅的文学思想。
(二)三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瞿秋白的文学思想;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思想;京派作家的文学思想。
日本近代文学史_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大冈升平以在菲律宾战场被美军俘虏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写作的小说是哪部?答案:《俘虏记》2.安部公房以哪部作品获得了芥川文学奖?答案:《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3.以下不属于远藤周作文学主题的是哪一项?答案:“美”的追求4.大冈升平对俄罗斯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答案:错误5.小说《俘虏记》的发表奠定了大冈在战后文坛的地位。
答案:正确6.安部公房对故乡抱有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
答案:正确7.第三批新人作家的写作风格在50年代初获得了日本文坛的认可,包揽了1953年至1955年的芥川文学奖。
答案:正确8.“萨德侯爵”式人物的发现,令远藤周作开始了对人性中“恶”的思考。
答案:正确9.吉本芭娜娜登上文坛之处,曾因口语文体、漫画风格等反传统创作手法受到评论家们的批评。
答案:正确10.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新协定遭到日本民众的强烈抗议而被废除。
答案:错误11.石原慎太郎富于人文情怀,一贯坚持反战、反强权思想。
答案:错误12.村上春树的作品大多呈现()答案:个人主义13.以下哪部作品是石原慎太郎的芥川奖获奖作品?答案:《太阳的季节》14.宫本百合子曾担任过日本文学报国会的事务局长。
答案:错误15.小岛信夫曾在镰仓文库担任过《20世纪外国文学词典》的编辑。
答案:错误16.宫本百合子描写阿依努民族日益没落并走向衰亡命运的是哪部作品?答案:《乘风而来的倭人神》17.下列作品哪部不是永井荷风在战后发表的作品?答案:《灰色的月亮》18.大江健三郎及哪位作家的作品与战后派文学有一脉相承之处?答案:开高健19.纪念太宰治诞辰的那天被称为()。
答案:樱桃忌20.因为小林多喜二被杀害,叶山嘉树也不得不从无产阶级文学转向。
答案:正确21.以下哪位作家不属于艺术的抵抗。
答案:石川达三22.伊藤整对《雪国》评价很高,认为它是将日本文学传统发扬到顶点的近代抒情小说。
答案:正确23.战争体验给战后派作家带来了深刻影响,是促使他们开展创作的直接动机。
《现当代文学思潮》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时数:24大纲执笔人:刘梦琴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现当代文学思潮”是一门研究“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进程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在函授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系统学习“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进程,阐明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内在的兴衰规律和影响。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按照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史分为六章:第一章二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二章三十年代文学思潮;第三章四十年代文学思潮;第四章建国后政治化文学思潮;第五章新时期文学思潮;第六章世纪交替时期的文学思潮。
本课程以文学思潮的发展线索安排教学,讲授各个时期形成的重要和主要的文学思潮、文学思想,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基本理论主张和实践主张,文学史贡献和局限以及借鉴意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二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文学社团的涌现。
教学难点:各种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以及文学思潮的变动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主张和实践3、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4、创造社的文学思想5、鲁迅的文学思想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是介绍从1917——1927年间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学生应全盘了解在这一阶段出现哪些文学思潮,对现代文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了解在现代文学阶段所受的外来影响。
在此基础上理解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重点掌握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出现的主要的社团流派,它们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文学研究会的文学思想;创造社的文学思想;鲁迅的文学思想。
(二)三十年代文学思潮(4学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瞿秋白的文学思想;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思想;京派作家的文学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一、客观性试题1、简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2、什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3、什么是文学革命?4、简述胡适关于中国文学革命的“八事”主张和十字宗旨。
5、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是什么?6、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7、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有那些?8、概述文学革命的历史进程。
9、简述新文学社团产生的历史背景。
10、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是什么?11、简述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贡献。
12、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什么?13、创造社的文学贡献有那些?14、简述新月社的主要倾向及其影响。
15、什么是“语丝文体”?16、简述湖畔诗社的艺术倾向及代表诗人。
17、试列举“四大社团”之外的其他社团及其主要特色。
18、社团产生和流派形成的意义是什么?19、国粹派及其文学主张是什么?20、简述学衡派及其文学主张。
21、概述新文学阵营与甲寅派的斗争。
22、鸳鸯蝴蝶派及其文学主张是什么?23、简评二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及其表现。
24、简评二十年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25、简评二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26、简析初期革命文学思潮。
27、概述二十年代的小说创作。
28、概述二十年代的新诗创作。
29、概述二十年代的散文创作。
30、概述二十年代的戏剧创作。
31、鲁迅思想转变的原因有那些?32、简述鲁迅创作的三次高峰。
33、简析《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
34、简析《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35、简析《呐喊》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36、简析《呐喊》对农民形象的塑造和对农民问题的思考。
37、简析《彷徨》对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38、简析《彷徨》对妇女形象的刻画及妇女问题的思考。
39、简析《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0、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41、《故事新编》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有那些?42、简析《野草》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43、《朝花夕拾》的思想及艺术特点是什么?44、概述鲁迅杂文创作的分期及其成就。
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一)【内容提要】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时期,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是新的学术人才的涌现,其中不乏像钱钟书这样大师级的人物;第二是权威性的学术机构真正开始运作,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等;第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学科形态基本确立;第四是代表20世纪学术研究水平的学术论着最集中地产生在30、40年代。
【关键词】人员构成/学术机构/学科形态/学术经典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深化时期。
其特征至少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是研究格局的变化,学者队伍基本上由五四时期及3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学人构成,这样的人员结构给30、40年代的中国文学研究带来了全面的影响。
二是现代学术机构真正运作起来。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影响巨大的学术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都是在30年代开始全面、系统地实施研究计划。
三是20世纪的中国学术的学科形态在这时基本确定。
就文学研究而言,小说史、戏曲史、词学、文学批评史、晚清小说史、新文学史等研究专题,从30年代开始在中国各大学的国文系或中文系被逐步列为专业课程,由专职人员系统讲授,形成了20世纪特有的文学研究专题,对20世纪后来的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是代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论着最集中地产生在30、40年代。
像吴梅的《曲学通论》、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阿英的《晚清小说史》、闻一多的《唐诗杂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辨》、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夏承焘的《唐宋词人年谱》、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钱钟书的《谈艺录》等一大批优秀的学术论着在这一时期完成或出版。
正是有了这些出色的研究成果作基础,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才得以确立。
因此,在概括和总结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学术成果时,我们应该注意到30、40年代在整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即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新文化确立的现代学术规范和样式,另一方面,30、40年代的研究者在各个研究的具体领域又体现出自己的研究风格和个性。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文坛上出现并对文学创作和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系列文学思潮。
通常被归纳为“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它们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大重要思潮。
1.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场对传统文化体制和封建思想进行彻底改革的激进运动。
它提倡科学、民主和个人自由,主张用现代化的思想和方式来改造中国社会与文化。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颠覆和挑战,推动了白话文的兴起,提倡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
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2. 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中国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思潮,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
这一思潮主张突破传统文学形式和语言,探索个人内心、意识流和非线性叙事等新的艺术手法。
它对真实性问题提出了质疑,并倾向于表现痛苦、迷茫和异化的现代人。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徐志摩等。
3. 现代派文学:现代派文学发展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对前两者进行反思和超越的文学思潮。
现代派文学强调个体和内心体验的独特性,注重语言和形式的实验,并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它既追求现实表达,又注重文学的内在美和独立价值。
代表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分类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和研究,并不能完全涵盖多元的中国现代文学。
此外,每个思潮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和个别作家的个性化表达。
因此,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认知还可以从更深入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讨论。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文化运动、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还涌现出其他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潮。
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新论:1. 抗战文学:抗战文学是指中国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1937年-1945年)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表达了抗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抵抗。
代表作家有巴金、老舍等。
2. 格局派文学:格局派文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涌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
《中国现代文学》(下)作业答案第十一章四十年代的文学运动及文学思潮一、填空题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2、《抗战文艺》,《文艺阵地》3、“文章下乡,文章入伍”4、《放下你的鞭子》5、高兰,锡金6、茶馆剧7、田间,柯仲平,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8、戏剧活动,杂文创作,文艺出版9、《战国策》,“战国策派”10、政治标准、艺术标准11、“主观战斗精神”二、名词解释1、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8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学家和艺术家,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十个分会。
文协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作家走上前线,深入农村,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推动了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10月解散。
2、孤岛文学:是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活动,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历时4年零一个月,其间四面皆日军侵占之沦陷区,仅租界内为英法等国控制,所以成为"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开展抗日文学活动,故称之为"孤岛文学"。
3、“鲁迅风”:活跃于孤岛时期的一个进步的杂文流派;代表作家有王任叔、周木斋、唐弢、柯灵等7人,以《鲁迅风》杂志而得名;学习鲁迅杂文战斗传统,作品有《边鼓集》等。
4、战国策派: 1940年前后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带有法西斯思想色彩的反动文化派别,因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周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聚集昆明的大学教授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
他们认为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从而抹杀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区别;公开宣扬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法西斯理论;在文艺思想上,他们鼓吹"力的文化",主张描写"强力",提倡反理性主义,提出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为文艺创作的"三道母题",其代表作品是陈铨的剧本《野玫瑰》、《蓝蝴蝶》等。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总结30年代文学类:名词解释: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现代文艺团体。
简称“左联”。
时间:1930年主要成员:鲁迅、茅盾、周扬、胡风、夏衍、张天翼。
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宗旨:提倡和发展普罗文学成为他们的共同要求,资产阶级文艺家对于革命文学的攻击,从另一个方面促使革命作家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有力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
活动:办刊、出版与论争、推进大众语、与国际联系。
刊物:《北斗》《萌芽》《十字街头》《文艺群众》影响: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名称:东北作家群名词解释:抗战文坛上活跃的一支文艺劲旅,组织社团,编辑刊物,研究理论,从事创作,参加抗日文艺运动,人们把这个松散的文学群落称为东北作家群。
时间:1931主要成员:萧军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舒群李辉英主张:倾向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强烈浓厚忧患意识和悲剧性风格:艺术审美上表现出一种雄健、粗犷、悲壮美学风格。
贡献: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主题第一次集中醒目标示在制作上刊物:《光明》《战地》影响:东北作家群出现,标志中国新闻学全面的自觉的抗战文学色彩历史阶段转折开始。
30年代小说类:名称:新感觉派名词解释: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海派时间:主要成员: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主张:新感觉主义特征: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在人物刻画上,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人的非理性、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刊物:《现代》《新文艺》《无轨列车》影响:是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它不但促进了现代主义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
名称:京派1第 1 页共8 页名词解释: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时间:1930年前后代表人:沈从文主要成员: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主张: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丑陋;在文化思想上继承了五四文学改造国民性的传统和“人”的观念,以人性的价值尺度,严肃的表现着“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的主题,并试图以此去探索“中国应当如何从新另造”,从而表现出了与社会剖析派不同的文化诉求;在审美趣味上崇尚和谐,鼓吹情感的节制与艺术技巧的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