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法选择(全文)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主动脉弓降部与动脉导管或导管韧带附着点连接处远端之间主动脉的先天性狭窄,发病率在20-60个/10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左右,解剖学上分为婴幼儿型和成人型,95%以上缩窄位于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部分发生在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无治疗患者平均生存年龄为35岁,75%患者于46岁前死亡。
主要临床表现:心脏疾患,脉压差。
合并症:二瓣型主动脉瓣(80%)。
动脉导管未闭(66%),主动脉瓣下狭窄,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室间隔缺损(35%),房间隔缺损,重度二尖瓣畸形(10%),右位心等。
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主动脉夹层等。
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炎、颅内出血、心肌梗死与死亡相关联。
CoA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脑卒中、心肌供血不足、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仍不少见,有报道可达5%~10%,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在30%左右。
随着技术进步,目前手术相关死亡率已明显降低。
自1982年Singer等首先试行球囊扩张以来,CoA逐步成为介入治疗对象。
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是早期介入方法的首选,短期效果非常明显,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症状显著改善;但约25%的患者出现再缩窄,其中再缩窄发生率在新生儿高于婴幼儿,婴幼儿高于儿童;而在大于14岁患者中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因此,球囊扩张不再作为婴幼儿型CoA的首选;但仍可作为成人患者局限隔膜型CoA 的选择之一。
球囊扩张可对主动脉壁造成损伤,无论在婴幼儿或成人型患者中均可导致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形成,本组一例采用球囊扩张的患者,术前即考虑到球囊对动脉壁损伤的可能风险,我们在术中预先采用小球囊扩张后,再使用大直径球囊扩张,但扩张后仍发现有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幸运的是无假腔形成,后自行愈合。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主动脉缩窄处的主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小于正常的50%或压力阶差∙⅛50mmHg o2.由于出生2个月内主动脉缩窄有继续纤维化和发展的趋势,对于无症状的病儿,一般不选择在此阶段手术。
3.建议5岁以内手术。
超过5~10岁未行手术治疗,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术前准备】1.对于主动脉缩窄的重症患儿,其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主动脉弓中断相同.首先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静脉泵入前列腺素K1,约80%的患者情况会立即得到改善,股动脉搏动再次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消失。
4.保持合理的体肺循环阻力。
5.吸入的气体氧浓度保持在21%,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0术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6.应用多巴胺,保持酸碱平衡,血肌好水平正常。
患者病情稳定后6-12h后再行手术。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常温麻醉卜阻断主动脉进行切除缩窄段及对端吻合术,为不致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导管前型或缩窄范围长以及需长时间阻断主动脉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手术应在低温(30°C)麻醉下进行或采取特殊措施。
应用体外循环者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特别强调在开始休外循环及降温前,要插好左心房引流管,以避免心脏过分膨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切开主动脉,直接由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心脏停跳液。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患者左侧向上卧位选择后外切口,经左侧第4肋间剖胸。
或患者仰卧位,按常规做胸正中切口剖胸及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做准备。
2.介入治疗主要为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
一般认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期的主动脉缩窄,缩窄的复发率很高。
球囊扩张术用于婴儿及儿童期主动脉缩窄的治疗其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等。
由于未能将动脉导管组织除去,晚期动脉瘤的发生率较高。
另一个重要的后遗症是一旦动脉瘤出现,由于没有缺血的刺激,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次手术治疗的截瘫发生率较高、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复发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术。
主动脉缩窄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主动脉缩窄概述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是一种较多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局限性管腔狭窄,常见部位在主动脉弓降部、动脉导管附近。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
症状轻重、出现早晚与缩窄程度、是否合并心血管畸形有关;缩窄较轻者多无明显症状,缩窄较重者可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气促、心悸、面部潮红等高血压症状。
本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若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
英文名称:coarctation of aort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气促、心悸、面部潮红、喂养困难、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与胎儿发育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CT成像检查、主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本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建议一经发现及早手术治疗,避免进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临床分类:基于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的关系分类1、导管前型(复杂型、婴儿型)此型比较少见。
缩窄位于动脉导管开口的近心端,动脉导管呈未闭状态,并供应降主动脉血液;缩窄范围较广泛,多累及弓部;常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和二尖瓣狭窄等。
2、导管后型或近导管型(单纯型、成人型)此型比较常见。
缩窄位于动脉导管远心端或邻近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多已闭合,较少合并心脏畸形。
缩窄段以下第3~7对肋间动脉常与锁骨下动脉分支建立广泛侧支循环。
多数患者可活至成年。
二、主动脉缩窄的发病特点三、主动脉缩窄的病因病因总述:主动脉缩窄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由于98%病例的缩窄段位于主动脉峡部,因此推论可能与胚胎时期血液循环的特殊形式有关。
主动脉弓略窄的治疗方法主动脉弓略窄,这可真不是个小问题呀!就好像是身体里的一条重要通道变得有点拥挤了。
那面对这种情况该咋办呢?咱先得搞清楚状况呀,得通过各种检查,比如超声心动图、CT 之类的,来确切地知道主动脉弓到底窄到啥程度啦。
这就好比是给这条通道做个详细的“体检”,只有了解清楚了,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嘛。
如果情况不是特别严重,那可能医生会建议先观察观察。
这就像有时候我们发现家里有点小毛病,不着急马上去修,先看看它会不会自己变好或者变得更糟糕。
在观察期间呢,要特别注意身体的各种反应哦,比如有没有呼吸困难啦、头晕啦等等。
要是症状有点明显了,那可能就需要一些治疗手段啦。
药物治疗就是其中一种,就像是给通道来点“润滑剂”,让血液能更顺畅地通过。
但这可不是万能的哦,有时候药物可能只是起到缓解的作用。
当药物效果不那么理想的时候,就得考虑其他办法啦,比如手术。
这可真是个大工程呢!就像是要给这条通道来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拓宽。
手术有不同的方式,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
这可不能马虎,就像你不能随便找个不专业的工人来装修房子一样,得找个经验丰富、技术高超的医生才行。
术后的护理也特别重要呀!这就好比房子装修好了,你得好好爱护,不能乱折腾。
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好好休息,注意饮食,别做太剧烈的运动。
还有啊,要保持心情舒畅呢。
别整天因为这个事儿愁眉苦脸的,要相信医生,相信自己能慢慢好起来。
这就跟我们遇到困难一样,愁也没用呀,得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嘛。
另外,定期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哦。
就像车子要定期去保养一样,得看看这条通道修复得怎么样啦,有没有啥新问题出现。
总之呢,主动脉弓略窄虽然让人有点头疼,但只要我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自己也多注意保养,就一定能战胜它呀!别害怕,别退缩,勇敢地面对,我们的身体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哦!。
【病例讨论总结】动脉狭窄的麻醉处理引言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手术过程中,麻醉的选择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一个病例,讨论动脉狭窄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病例背景患者为一名62岁的男性,主诉胸闷、胸痛,经过检查确诊为左冠状动脉狭窄。
决定进行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
麻醉处理麻醉方式选择对于动脉狭窄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麻和局麻。
全麻通过全身性药物作用使患者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知,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刺激性较强的手术。
而局麻则是通过麻醉局部神经使患者失去感觉,适用于手术时间较短、刺激性较小的手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全麻作为麻醉方式,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麻醉药物选择在全麻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麻醉药物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快速起效,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 作用时间适中,使手术完成后患者能够迅速醒来;-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
在该病例中,我们选用了吗啡和咪达唑仑作为诱导药物,丙泊酚和芬太尼作为维持麻醉药物。
吗啡和咪达唑仑可以迅速诱导麻醉,丙泊酚作为维持麻醉药物具备持续时间适中的特点,芬太尼则具备良好的镇痛作用。
注意事项在进行动脉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保障患者的安全。
2. 麻醉深度的控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以维持患者的稳定状态。
3. 准备应急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酚等,以备急需。
4. 术后监护,手术结束后,需要将患者送到恢复区进行近期的监护,直至观察到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总结动脉狭窄的麻醉处理对手术的成功非常重要。
我们选择了全麻作为麻醉方式,并选用了吗啡、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等麻醉药物。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注重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合理调整麻醉深度,并准备好应急药物。
术后监护同样重要,需要确保患者稳定后才能安全转移。
通过本次病例讨论,我们对动脉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主动脉狭窄手术麻醉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主动脉狭窄手术的麻醉流程与注意事项主动脉狭窄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发表时间:2018-05-09T11:46:06.8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陈昭光董行[导读] 对心内畸形联合解剖外旁路主动脉转流术一期同时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可行性、安全性较高。
(第四军医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目的:研究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12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其中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胸降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4例患者行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人造血管术。
同期手术包括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
术后观察治疗结果及并发症,随访观察。
结果:12例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2例患者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后恢复正常。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存活,且血压平稳,人造血管畅通,无显著不适。
结论:在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当中,对心内畸形联合解剖外旁路主动脉转流术一期同时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可行性、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心内畸形;外科治疗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在外科治疗当中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对于最佳的手术方案,仍存在不同意见,因此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法[1]。
但如果此类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有较高几率死亡。
对此,研究采用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转流术与心内畸形矫治外科治疗术联合应用,以期在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外科治疗中取得理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成人复杂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者12例,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31-56岁,平均年龄为(49.3±5.1)岁。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
【关键词】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方式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治3例成人主动脉缩窄。
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
例1 女,16岁。
因“夜间阵发性胸闷15年”入院。
查体:上肢Bp145/83 mm Hg,下肢Bp 86/53 mm Hg,身高147.5 cm,体重33.5 k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稍隆起,心尖部搏动明显,心前区可扪及轻度震颤,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干下),二尖瓣返流(少量),三尖瓣返流(少量),肺动脉瓣返流(少量),肺动脉高压(重度)。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右室肥厚伴劳损,ST-T改变,不正常心电图。
胸片示:先心:左向右分流伴肺动脉高压。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探查发现有动脉导管未闭并行结扎术,术程顺利,术后送ICU监测生命征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上予抗炎、强心、利尿、降压等处理。
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请专科会诊后予多巴胺、硝普钠泵入后加口服降压药后,血压相对平稳,血气大致正常。
术后三天患者反复进食后呕吐,止吐效果不佳,收缩压高,脉压差大,尿量偏少,查体: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弱,肩胛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怀疑合并主动脉缩窄,在介入室急诊行主动脉造影见:主动脉弓降段缩窄。
急诊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主动脉缩窄行缩窄段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植换术,术程顺利,术后送ICU监测生命征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上予强心、利尿、降压、抗炎、止血、输血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尿量恢复正常。
例2:女,24岁,因“反复头晕、心悸3年余”入院。
曾于3年剖腹产出一健康男婴。
查体:上肢Bp190/110 mm Hg,下肢Bp118/72 mm Hg,身高152.3 cm,体重40 kg。
胸骨右缘2、3肋间明显听到3/6级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离断,离断部位在双侧内乳动脉,侧枝供应远端。
术式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在全麻下行缩窄段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植换术。
例3:女,28岁,因“反复头晕、头痛不适半年”入院。
曾于5年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婴。
查体:BP:左上肢102/77 mm Hg,右上肢176/82 mm Hg,左下肢97/72 mm Hg,右下肢90/63 mm Hg,右桡动脉搏动正常,左桡动脉及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左眼缺如。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左侧肩胛区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四个分支,左右前斜位升主动脉及弓降部造影见主动脉及弓降部扭曲阶段性狭窄呈冰糖葫芦状,且第一段狭窄(直径7.8 mm)位于右颈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约6 mm;第二段狭窄(直径4.05 mm)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降主动脉处。
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返流(少量)。
腹部B超示:右肾结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面高电压。
X线、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PT四项等均大致正常。
临床诊断:主动脉弓缩窄。
患者有两处狭窄段,术式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在全麻下行两处缩窄段切开,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
2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用血管扩张药控制血压。
由于术前长期高血压,术后虽然病变解除,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减压反射会产生短期高血压,用药物控制一段时间后高血压自行消失。
术后三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截瘫、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监测上下肢血压,压差明显较前减小,恢复良好。
3 讨论
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7%~14%,Rudolph[1]认为,主动脉缩窄的形成很可能与胚胎期的血流动力学有关。
病变部位多位于降主动脉上端邻近动脉导管处,即主动脉峡部,但可累及主动脉弓中部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任何部位。
主动脉缩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狭窄近端血压升高,狭窄远端血压低于近心端,缩窄周围出现侧枝循环以及狭窄远端主动脉显著扩张,甚至呈瘤样扩张。
根据缩窄位置可将该畸形分为2型:①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缩窄位于动脉导管近侧与左锁骨下动脉远侧之间;②导管后型,又称成人型,缩窄位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缩窄严重的程度、位置及心内畸形,成年患者可以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上半身高血压及下半身低血压症状,如头晕、头痛、下肢乏力及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的主要发现为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导管前型患者可出现差异性紫绀,合并心内畸形的可以闻及心前区杂音。
目前针对主动脉缩窄的无创辅助检查,应首选多排CT或电子束CT,其三维血管成像可以直观显示主动脉缩窄程度、位置、侧枝血管情况[2],如有必要可行心导管检查,有助于测定缩窄处压力阶差,判定缩窄程度。
尽管在成人型主动脉缩窄中,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左心室肥大适应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长时间上肢高血压可造成颅内出血、胸主动脉夹层或瘤样膨出破裂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手术治疗是改善自然预后的最佳方法[3,4]。
成人主动脉缩窄往往有丰富的侧枝循环,所以阻断主动脉,股动脉血压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本组3例阻断主动脉后,股动脉收缩压都在60 mm Hg以上,下肢和肾脏能保证有效供血,所以都没有采用体外循环。
主动脉缩窄的术式很多,为避免术后发生再狭窄,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术式:①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多应用于缩窄段较短,切除缩窄段后主动脉两端的口径相似者,一定要充分游离主动脉,扩大切除缩窄段后进行对端吻合。
此方法可以切除影响生长发育的导管组织或遮挡物,利用自身组织,避免使用人工材料,减少动脉瘤的产生,避免上肢缺血和生长发育障碍,纠正主动脉弓部的发育不良问题,是婴幼儿病例的主要手术方式;②主动脉补片加宽成形术:此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一般认为,补片加宽至少占原血管的1/2以上,主动脉切口尽可能超越缩窄段
1 cm以上,可避免广泛游离、吻合口无张力,从而扩大发育不良的峡部及弓部,还具有阻断时间短的特点。
补片材料主要选择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片和自体心包片;
③缩窄段切除、人造血管植换术。
适用于狭窄段较长的患者,缩窄矫治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王玉林,刘廷亮.主动脉缩窄的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609-612.
[2] 刘愚勇,张宏家,王晓龙,等.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199-200.
[3] Elkerdany A,Hassouna A,Elsayegh T,et al.Left subclavian-aortic bypass grafting in primary isolated adult coarctation.Cardiovasc Surg,1999,7(3):351-354.
[4] Izhar U,Schaff HV,Mullany CJ,et al.Posterior pericardial approach for ascending aorta-to-descending aorta bypass through a median sternotomy.Ann Thorac Surg,2000,70: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