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小学组织史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一、学校概况
学校建于1953年10月, 为朝阳区直属小学,是一所处在朝阳区城乡结合部中的办学集团,校址为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55号。
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全面、均衡、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校园文化
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全面、均衡、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阳光、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奠基。
办学理念:多彩童年
理念体系:回归儿童视角——让孩子们喜欢环境;培养老师童心——让孩子们喜欢老师;改变竞争机制——让孩子们喜欢同学;搭建广阔平台——让孩子们喜欢活动;建立质量标准——让孩子们喜欢学习
实践体系;营造多彩的教育环境——文化育人;确立多彩的学校管理——规范育人;建设多彩的课程体系——学科育人;开展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育人;形成多彩的教育品牌——特色育人
发展愿景:提升朝阳区品牌小学内涵,向北京市品牌小学目标迈进。
育人目标:培养具有知耻之心、责任之心、大爱之心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多彩中国娃。
校训:修德、益智、健体、求美
校歌:教师之歌:《大爱家园》;学生之歌:《多彩童年》。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6年,为适应全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朝阳区教育局依据国家教委教基[1990]013号《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拟设一个专门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
1997年9月,经北京市朝阳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区中学教研室、第二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电化教育馆,成立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教研中心)。
主要职责是: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园)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业务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教材教法;参与培训教师和对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并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编写地方乡土教材和教辅资料;研究解决本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999年至2003年,教研中心与朝阳分院合并,分址办公,职能不变。
2002年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并入朝阳分院教研中心。
2003年,教研中心再次独立为区教委直属单位,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柳芳南里14号楼(下属教科所位于朝阳区胜古北里甲9号)。
教研中心设置党总支委员会。
2010年,教研中心党总支有7个支部,75名党员。
在职教职工13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1名,占83%,特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共87名,占52%,市区级骨干和学科带头人104名,占52%。
在广大党员带领下,形成了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在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研中心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建立健全了教研制度和教研网络,建设了一支梯次发展的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不断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有效地推进了全区课改实验和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009年9月,由教研中心集体申报的“创新教研工作模式,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朝阳区整体推进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朝阳》地方教材开发与实施(教材)”和“朝阳区中小学奥运教育课程的建设及实践研究”,分别获得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办和谐教育学校——朝阳小学“一校一品”建设规划一、学校办学品性定位(愿景)争创和谐教育学校——基于顺应和谐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好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最好的教育为自身衡量标准,科学的充分地挖掘人财物资源潜能,培养均衡、协调、和顺的“朝阳学生”。
二、工作目标(一)十年总体目标1.以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思想理念作为指导;2.形成科学、规范、人文、高效的管理系统;3.营造团结、严谨、活泼、奋进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4.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技艺精良、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5.造就身心健康、品德优良、乐学善学的朝阳学生;6.建成群众普遍认同的具有和谐教育品性的精品学校。
三、主要任务(一)培育爱学习求进步的精神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1.校训建设——品优学厚体健品优:其实就是品德优秀,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是全校师生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都是品优的解读。
全校师生通过在学校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学厚:深入致学,学识深厚。
寓示着朝阳的每位师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树立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人生的旅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体健: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保持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体魄。
归纳、提炼、创作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学校理念,学校精神。
在学校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弘扬朝阳精神,形成振奋全体师生的朝阳精神文化,在朝阳精神的引导下实现学校、师生和谐发展。
2.四风:校风、教风、学风、管风校风:勤奋——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勤奋的。
守纪——做人的标准是守法的、守纪的、守规的。
活泼——在校的心态是乐观的、活泼的、朝气的。
向上——追求的目标是向上的、正确的、进取的。
校风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群英荟萃助发展习作教育显特色发布时间:2021-08-06T09:10:50.9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1期作者:李福平[导读] 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的前身为楼梓庄小学,是一所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的偏远农村校。
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北京110105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的前身为楼梓庄小学,是一所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的偏远农村校。
学生80%以上为外地生源,多为打工子弟,教师则以中年居多,教学思想传统。
为进一步深化与区域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优势,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共同打造以“习作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市素质教育名校,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在朝阳区楼梓庄小学隆重举行了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小学”正式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
多年前我任职楼梓庄校长之时,面临随时合并、拆迁的学校,怎样才能让它生存下来,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但作为管理者,也是教育者,仅仅让一所学校生存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学校发展得更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始终坚信,用情聚人,用心做事,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就能把一所学校办好。
多年来,我坚持走科研引领学校发展的策略,使学校“习作教育”的特色越来越鲜明,令师生们越来越自信。
一、群英荟萃兴教源1.聚英才20年前,我有幸认识了北京市小语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康静涵老师。
她是小语界的智者,她的智慧源于她的性格——真实、善良而有原则。
她提出了“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应该首先追问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好文章不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赏出来的”“真实是习作的生命,习作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教育”等理念,她的理念与我的管理思想有机融合,才成就了学校的“习作教育”,才有学校的今天。
多年前,李嘉骏老师来到学校,像导师一样在专业成长及课题研究方面给予一线老师切实的引领。
他经常说自己是行走在教育中的“苦行僧”,我能感受李老师调侃自己背后为追求教育信仰所付出的艰辛与孤独,他对教育的理解和为人一直影响着我。
北京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案例集萃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无法提供实际的案例,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信息。
北京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指在中小学校内开展的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北京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完善党组织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
2. 党员教育: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 党员管理: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定期开展党员考核和评议工作,对不合格的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4. 党建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如主题党日、党员大会、党课讲座等,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 党建工作评估:定期对党建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
总之,北京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创建文明校园发布时间:2023-04-21T07:00:09.653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3月总第444期作者:邓跃茂[导读]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朝阳区教委联合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公立学校。
学校传承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也传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和血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北京100020摘要: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为优化教育供给,联合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组成的公立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育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通过细化创建内容、量化创建指标,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
关键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育人为本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铸造立德树人的灵魂和根基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一直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启迪学生心灵,以扎实学识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这是我校创建文明校园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也是与生俱来的历史基因所决定的。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是朝阳区教委联合人大附中合办的一所公立学校。
学校传承了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也传承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和血脉。
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也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和文化渗透到了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文化建设中。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话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朝阳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工作信息专刊第64期总第506期小学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编 2011年6月15日* 教委工作动态*◆区教工委书记吴金龙调研校园安全工作6月3日,朝阳区教工委书记吴金龙到双桥二小、瑞祥民族小学调研校园安全工作。
吴书记在调研后,肯定了两校的校园安全相关工作,并提出了要求:第一,周转期间,最重要的是安全工作,要保证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还要保证学生上下学、在校期间的秩序。
第二,加固期间,合班上课的情况很普遍,教师要辛苦些,不要因为加固使得教育教学质量滑坡。
◆区教委孙其军主任调研小学规范化建设工作6月13日,教委主任孙其军到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分校、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调研小学规范化建设工作。
教委办公室主任李艳梅、小教科科长尚金森陪同调研。
孙主任先后对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分校、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校园进行了实地考察,在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分别听取了两所学校小学规范化建设工作汇报。
孙主任充分肯定了两所学校规范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对两所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孙主任建议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要不断探索、丰富、完善对课程、德育和干部管理的系统谋划;要充分发挥地区品质的代表作用,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朝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现场会在垂杨柳学区召开6月3日,由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朝阳教委小教科、朝阳区教研中心主办,垂杨柳学区承办的“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观摩会——走进朝阳暨朝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现场会”在沙板庄小学召开。
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贾美华,北京市课程中心课程室主任程舟,教委副主任张朝晖,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冯新瑞老师,原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陶礼光,朝阳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新华,朝阳教委小教科科长尚金森,朝阳区教研中心小教研主任高萍参加会议。
现场会首先由两位市区级骨干教师做说课展示。
垂杨柳学区、沙板庄小学分别从区域、学校的视角介绍了课程管理的经验,小教科尚金森科长解读了《朝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方案》,朝阳区教研员介绍了《综合实践》三个手册的使用。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少先队活动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少先队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至八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必修的活动课。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教基二【2012】3号)和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少先队组织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性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通过课程化安排语思想性、体验性、趣味性、实践性相结合,通过少先队活动课与少先队仪式教育、组织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红领巾文化熏陶相结合,实现少先队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领导小组要想真正有效落实少先队活动课,就要取得领导的支持,为此学校特意成立了由德育副校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并监督活动课的落实情况,具体安排如下:组长:彭卉(德育副校长)副组长:田凤艳、赵海东、尹永宾(三个校区主管)组员:李响、高琳娜、李炜、吴世成、杜秀玲、齐红芳、宋海云、海兴俊(各校区大队辅导员及教学主任)三、实施方式为保证课程的实效性,我校采取统一安排和自主安排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即:在特定节日及纪念日进行统一的队课活动,除此以外各中队根据本中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队课时间,但每学期总课时不得少于9课时,每次活动前要报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至少一人参与活动课听课并给予相应指导。
四、实施内容1、参照《关于推动北京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分年级实施指导纲要》实施课程。
2、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计划。
3、结合本中队实际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设计。
五、具体活动安排。
开放灵动,全面育人——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环境文化建设成果发布时间:2023-06-21T03:25:48.16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9期作者:王海霞[导读]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的育人体系。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罗马嘉园分校100000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的育人体系。
学校的环境文化以体现办学理念的四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以健康安全,整洁美观为基础,以文化浸润,涵养美德为宗旨,以综合利用,传承发展为核心,呈现学校教育优质化、现代化的办学方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理念及文化特色以“点滴皆为育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理念,致力于挖掘校园环境的教育内涵,生成教育的资源,突出育人为先,精致优美,开放灵动,服务课改的环境文化特色,实施涵养美德“熏出来”,开放灵动“用起来”,师生的智慧“聚起来”的建设策略,让进入学校的每一个人,即刻融入温馨美好的氛围,投入沉静、踏实的状态,获得只争朝夕的力量,增添创造“幸福”勇气。
二、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及效果1.教育为本——突出环境文化的整体性,教育性,传承性。
由一桥(彩虹桥)一连廊(24节气连廊),三园(芽园、种植园、观赏园)连接三个校区的外部环境,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特点;由楼道文化,教室文化,特色专用教室环境文化构成整体育人的“资源场”。
注重环境文化的深入与学校育人特色的传承,从“移步换景”的表层,向文化积淀的内涵发展,操场围墙“为我所用”,改造为学生的“攀岩墙”,楼道中,展示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朝阳区实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60条的教育成果,讲述校园里温暖感人的故事;专室文化学科特色鲜明,陈设简洁通透为主,满是师生共同制作的学具和创意作品,每一个细节,都有值得品味美好和感动,让师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简介和招生简章一、学校简介学校以“敦品、励学、达才、成德”为校训。
“专家治校、科研强校”的双翼,把全体师生引向了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广阔天地。
欢乐、幸福是校园生活的主题。
学校建有一流的舞蹈形体、书法美术等专业教室,建有天文演示厅、游泳馆、绿茵足球场等活动场地。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立小学,成立于1956年,总校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地区,地处使馆区,紧邻CBD,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
学校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的育人体系。
以“幸福教育”为核心,以全面科学育人为目标,逐步构建开放多元、质量上乘、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育优质化、现代化与国际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学校的办学方略。
经过60余年的发展,学校成为拥有雄安、贵阳、密云等11校区,12址办学的教育集团,在岗教师近600人,在校学生6000多人。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从2015年启动“青蓝工程”,建立导师带教、师徒结对机制,着力打造建设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各级骨干教师梯队。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特级教师陈立华校长的带领下,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各个学科均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了骨干教师发展梯队,形成了具有“儒雅、恬淡、睿智、大气”的朝实气质的教师团队。
学校以数学教学为特色,传承与发扬“马芯兰教学思想”,将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打通,提炼了58节训练课,旨在抓住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用4年时间完成6年的学习内容。
数学教学的改革,也带动了语文、英语等各学科的发展,如语文推出了9个内容26门课程的选课走班模式,英语学科总结出中外合作教学和分层走班模式。
学生的能力得到再次提升,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历次学业水平测试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朝阳区所小学最好朝阳区小学排名2.芳草地国际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是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中学建制的兼收中外学生的完全小学。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10月10日正式揭牌,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学校领导以及多位专家共同研究、探讨下,今日芳草地国际学校已形成集团化分址办学的规模,设有日坛校区(包括国际部)、世纪小学、远洋小学、双花园校区、富力又一城校区、万和城校区和金泰丽湾校区(与丰台教委合办)、甘露园分校(含小学部、初中部)。
芳草地国际学校拥有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领导群体,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教师们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芳草地小学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生存线、开展线、辉煌线。
一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开展”的办学思想。
学校课程设置齐全,门类优化,尤以汉语、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手工见长。
3.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陈经纶中学帝景(北工大)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是陈经纶中学集团化办学的又一个标志。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位于朝阳区西大望路珠江帝景社区南部,占地13000平米,学校建筑具有欧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校园环境清雅宜人,硬件设施先进完备,教室宽敞明亮,全部配备崭新桌椅及现代化教学设备。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美术、书法实验室及舞蹈室、图书室、科技活动电教室、教师阅览室、音乐室等各类专业教室一应俱全;此外,两个室外标准篮球场、一个室内标准篮球场、标准排球场、室外异形塑胶风雨操场等设施为所有学生提供充足的体育运动场所。
学校于xx年9月1日开学,招收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学校建立规模为九个年级27个教学班。
学校的定位是把实验学校建成在高档社区中的现代化的、开放式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校,倡导追求民主、温馨、和谐、开放。
学校将秉承陈经纶中学86年的优良传统,借助北京工业大学、合生创展集团的社会力量,借助家长、社区、社会的综合力量,共同用爱谱写陈经纶中学帝景北工大实验学校新的篇章。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具近五十年历史的、不断焕发青春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学校前身为幸福村中心小学,更名为朝阳区实验小学后的第一任校长是全国特等劳动榜样、特级教师马芯兰,学校现任校长陈立华跟随马芯兰校长十余年,在教育教学治理上形成了专门的风格,是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学校以“敦品、励学、达才、成德”为校训。
“专家治校、科研强校”的双翼,把全体师生引向了成为制造型人才的宽敞天地。
欢乐、幸福是校园生活的主题。
学校建有一流的舞蹈形体、书法美术等专业教室,建有天文演示厅、游泳馆、绿茵足球场等活动场地。
网管中心500多个信息点使每间办公室、教室与国际互联网相连,为师生打开了瞭望世界、感受时代的窗口,联通了汲取最新最宽敞知识的高速公路,彰显着朝阳区实验小学充满时代特色的校园魅力。
享誉全国的“马芯兰教学法”促进和带动各学科教育教学取得了优异成绩,科学、规范、现代化的流程治理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促进大批业务能手强壮成长,有40%的中青年教师已成长为市、区骨干教师,组成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校独立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取得优秀成果,出版了《小学生制造性学习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观看阅读与小学生作文》等教育专著,教师撰写近千篇学科论文荣获市级及以上奖励。
“十一五”期间独立承担市、区科研立项课题3项,参加市哲办、市规划办重点科研项目2个,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建立对外交流友好关系,组织接待外国教育同行的参观、交流与互访活动,并与新疆库尔勒华山学校、内蒙扎赉特旗中心小学、张家口下东营小学等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项目,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提升了学校思想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以及各项工作治理的科技含量。
校园短信通打开了家校往来的通路,滚动的液晶显示屏时刻展现着校园日新月异的变化;键盘上舞动的指尖传递着师生理想的追求和学业的精进,传递着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的温馨……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朝阳劳动奖状、朝阳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荣誉称号,《小学生制造性学习教学法》荣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朝阳区基层组织史资料丛书教育卷》(审定稿)第四章北京市朝阳区小学学区、小学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
上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78.12)
简述
上辛堡小学为一所农村小学,是朝阳区最北端的一所学校,坐落于朝阳区孙河乡上辛堡村,学校原址原为上辛堡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13867平方米,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
成立之初,有6个教学班,教师18名,学生200余人。
学校党支部成立于1975年9月,有党员3名,为学校在后来的发展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领导人名录
党组织领导人
支部书记:李景慧(1975.9—1978.12)
行政机构领导人
负责人:李耀昌(1950.9—1957.9)
周少玉(1957.9—1966.9)
孙力更(1966.9—1972.9)
校长:张金敏(1972.9—1975.9)
李景慧(1975.9—1978.12)
下篇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2—2010.12)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
简述
自1978年改革开放,上辛堡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着中上水平,1984年,黄港小学、下辛堡小学并入我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1999年,学校正式通过北京市完小达标验收,具备完全小学六个年级标准,学校达到六个年级12个班级,学校学生总数达三百余人。
2002年,教委进行资源整合,我校与原沙子营小学合并,学校得到进一步发展,占地总面积11117平方米,操场面积近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拥有普通教室13间,专用教室3间。
2007年,在北京市中小学规范化验收工程的推动下,学校翻建、增建工作开始进行,到2009年9月建设完毕。
这期间,学校所有建筑全部翻建一新,并且增建专用教室2间,教师办公室3间,原焦渣操场改造为塑胶操场。
自此,学校共计教师31人,学生近四百人。
这期间,学校更加注重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同事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
领导人名录
党组织负责人
支部书记:李景慧(1978.12—1994.9)
熊志强(1994.9—2000.9)
金福生(2000.9—2010.9)
行政机构领导人
校长:李景慧(1978.12—1993.9)
王铁良(1993.9—1994.9)
熊志强(1994.9—2000.9)
金福生(2000.9—2010.12)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编写小组 2010年7月
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历史沿革图表(1950.9—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