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感觉器官1
- 格式:ppt
- 大小:7.93 MB
- 文档页数:76
解剖生理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绪论举例说明机体生理活动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何特点?2.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3.肌肉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和功能特点?4.神经组织由几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各有和特点第二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问答题:1.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何谓可兴奋性组织或细胞的不应期现象其生理意义是什么?3.简述神经信号引起肌肉收缩的主要生理事件?4.简述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5.简述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第三章运动系统问答题:1.简述人类骨骼的组成和特征?2.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问答题:2.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10.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11.试述脊髓主要传导束的位置、起始部位和主要功能。
12.试述脑神经的分布、主要功能及相应核团的位置?3.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13.肌紧张是如何产生和维持的14.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17.什么是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述其功能特点。
18.比较说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的功能特点。
19.试述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特点。
20.试述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21.试述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的功能特点。
22.试比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递质和受体。
23.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4.试述正常脑电图各波的频率范围和功能意义。
25.试述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及其特征。
26.什么是条件反射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几种不同的条件性抑制。
27.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布对称性。
28.人类大脑皮质有哪些语言中枢各位于何处并说明损伤后的症状第五章感觉器官问答题: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2.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3.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4.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5.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组成的功能。
(2)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掌握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教学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形成等知识。
(2)通过知识拓展环节掌握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
(3)通过模型演示掌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与人体有关的感知器官,形成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用耳卫生的意识。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的人群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眼球的模型和视频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各部分组成的功能。
2.凸透镜成像演示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及近视的原因。
3. 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教学方法】师生互问互答学习;模型展示形象直观教学;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教学;知识拓展学习;技能训练学习观察和测量的区别。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眼球和耳结构的模型;凸透镜成像装置;收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和护眼歌的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收集有关眼的保护、角膜移植、捐献和人造角膜、人工耳蜗的知识;收集有关耳聋的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样做出天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想一想,议一议】看图片,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吃饭情景。
假如是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同学的谈话。
第一章细胞和基本组织一、填空题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脂类蛋白质3、线粒体4、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5、肌纤维的周缘多6、肌原纤维肌肉7、长柱状闰盘节律性植物性8、胞体突起9、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二、选择题:1、A2、D3、E4、A5、E6、D7、A8、C9、C 10、E三、问答题:1、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细胞有明显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③上皮组织没有血管,其营养来自深层的结缔组组织;④再生能力强。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膜骨质骨髓3、骨密质骨松质红骨髓黄骨髓4、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二、选择题1、C2、C3、D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陈代谢2、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刺激强度3、兴奋抑制4、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主动转运5、胞饮作用6、钾离子7、乙酰胆碱8、钙离子10、神经调节、体液调节11、正反馈12、神经、肌肉、腺体二、选择题1、C2、C3、B4、D5、C 7、D 8、A 9、C10、C 11、B 12、B 13、C 14、D 15、D 16、B三、问答题1.答: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入胞。
K+、Na+是通过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中介)顺差通过细胞膜;通过主动转运逆着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
O2是通过单纯扩散出入细胞。
葡萄糖是通过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出入细胞的。
细菌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进出细胞的。
水是利用渗透梯度从低渗一侧到高渗侧。
2.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细胞膜对特异离子的相对通透性不同和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决定的。
A、Na+-K+泵的作用(…);B、Na+、K+、Cl-、有机负离子通透性;C、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存在K+浓度差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因而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增加膜外的正电荷,随着K+的外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增多,膜内负电荷也逐渐增多,限制K+外流,当扩散力=电场力时,K+停止外流,膜电位固定,所以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而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题绪论1、家畜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义?2、试述畜体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3、试举例说明家畜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第一章运动系统1、畜体骨骼怎样划分?各包括那些骨骼?2、试述椎骨的基本结构?3、什么是胸廓?简述其结构特点。
4、比较马、牛、猪、犬叙述各部椎骨的特点?5、头骨包括哪些骨?那些是单骨?6、什么是鼻旁窦?临床上较又要的有哪些,简述其结构特点。
7、什么是骨盆?简述其结构特点。
8、列出马、牛、猪前肢全部骨骼的名称,并比较各骨的特点。
9、列出马、牛、猪后肢全部骨骼的名称。
并比较各骨的特点。
10、什么是骨连结?包括哪些类型?11、试述关节的构造、分类及各类关节的特征?简述关节辅助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12、归纳家畜四肢各关节的名称,类型及其主要结构特征。
13、什么是项韧带?14、肌肉的辅助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5、以表归纳牛四肢主要肌的位置、起止点和作用?16、试述腹壁的层次特点?以及腹壁肌的结构特点。
17、颈腹侧肌群有哪几块肌肉?试述其并比较起各自特点。
18、试述膈肌的结构特点。
19、解释下列名词:椎管;横突管;寰椎翼;荐骨翼;荐骨岬;荐骨正中嵴;真肋;肋弓;弓肋;颧弓;肩胛冈;肩峰;冈结节;肩关节盂;髋臼;髂骨翼;髋结节;坐骨弓;头窝;大掌骨;飞节;横隔膜;腹黄膜;腹股沟管;跟腱。
第二章被皮系统1、试述皮肤的结构?2、举出皮肤的衍生物名称,并说明其分别是由皮肤哪一层形成的?3、什么是毛流?都有哪几种类型,试述其特点。
4、什么是换毛?有哪几种方式?5、试述皮肤腺的类型及其主要结构特点?6、试述牛乳房的解剖学构造?如何评价奶牛的产乳能力?7、试述马蹄的构造?钉马蹄铁时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第三章内脏学内脏总论1、什么是内脏?2、管状器官的构造及管壁各层的机能?3、腹腔怎样区分?腹腔和腹膜腔的概念?4、举例说明腹膜形成各种腹膜褶的结构及其特点?5、腹膜腔后段在骨盆腔形成了那些陷凹,试述其构成(位置)。
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视野:单眼固定不动,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
2、视力:视力是指分辨物体微细结构的能力。
3、暗适应与暗视觉:指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物体,以后视觉逐渐恢复的过程称为暗适应。
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的系统,对光的敏感度高,可在黑夜或弱光环境中发挥作用,但只能分辨物体的轮廓,不能分辨细节,没有彩色感,这种视觉称为暗视觉。
4、明适应与明视觉:从暗处进入亮处,视紫红质大量分解,改由视锥细胞细胞视物,视觉逐渐恢复的过程称为明适应。
由视锥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的系统,它们对光的敏感性较差,只有在强光条件下才能被激活,但视物时可以辨别颜色,且对物体细节有高分辨能力,这种视觉称为明视觉。
5、近点:晶状体做最大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6、近视:在无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屈光间质屈折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者称近视。
7、黄斑:在视神经乳头的外侧约3.5mm处,稍偏下方,有一黄色的小区域,叫黄斑,此处感光最灵敏。
9、行波学说: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方式从蜗底向蜗顶传播,同时振幅也逐渐加大,在基底膜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以后则很快衰减。
不同频率的声波,•其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高频声波传播近,最大振幅位于蜗底部;低频声波传播远,最大振幅位于蜗顶部。
二、选择题1、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率最大的是 AA、晶状体B、角膜C、玻璃体D、房水2、看近物时的视觉调节过程包括 BA、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散大B、晶状体变凸,眼轴会聚,瞳孔缩小C、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缩小D、晶状体扁平,眼轴会聚,瞳孔散大3、眼尽最大能力调节时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 DA、节点B、前主焦点C、远点D、近点4、下面哪种非正视眼矫正用凹透镜? AA、近视眼B、远视眼C、散光眼D、老视眼5、视网膜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其原因是 AA、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单线式联系B、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聚合式联系C、视锥细胞多而直径较大,聚合式联系D、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式联系6、视神经的轴突是由哪个部位离开眼球的? CA、中央凹B、黄斑区C、视神经乳头D、周边部7、关于视杆系统下面哪项是错的 CA、由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等组成B、对光敏感度较高C、能分辨颜色、司昼光觉D、分辨力较低、感受弱光刺激8、按色觉三原色学说,三种视锥细胞分别敏感的颜色是 DA、红、蓝、紫B、红、黄、黑C、绿、蓝、白D、红、绿、蓝9、视物精确性最高的部位在 BA、视神经乳头B、黄斑中央凹C、生理盲点D、视网膜周边10、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不会出现 DA、晶状体变凸B、瞳孔缩小C、双眼会聚D、眼轴变短11、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 DA、角膜曲度增大B、瞳孔缩小C、晶状体曲度减小D、晶状体曲度增大12、对暗光敏感的视杆细胞位于 CA、视神经乳头B、黄斑C、视网膜周边部D、视网膜中央凹1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BA.色素上皮细胞B.视锥和视杆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14、老视发生的原因主要是:BA.晶状体透明度改变B.晶状体弹性减弱C.角膜曲率改变D.角膜透明度改变E.房水循环障碍15、对视杆细胞而言,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A.分布在中央凹B.含有视紫红质C.对光的敏感度较高D.能辨别明暗16、关于对视锥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EA.愈近视网膜中心部,视锥细胞愈多B.中央凹处分布最密集C.视网膜周边部,视锥细胞少D.对光的敏感度较差E.与颜色的辨别无关17、在中央凹的中心,对光的感受分辨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CA.此处感光细胞兴奋性高B.感光细胞中感光色素含量高C.其信息传递系统成单线联系D.其信息传递系统成聚合联系E.此处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大量处于合成状态18、根据听觉的行波学说,声波频率越高,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部位就越靠近 AA、蜗底部B、蜗顶部C、耳蜗中段D、耳蜗全段19、中耳结构不包括 DA、鼓室B、听小骨C、咽鼓管D、基底膜20、声音传入内耳的主要途径是:BA、骨传导B、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C、外耳→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D、外耳→鼓膜→听骨链→圆窗→内耳21、耳蜗顶部的基底膜受到损害时,可能出现的感官障碍是 AA、低频声音B、中频声音C、高频声音D、各种频率的声音22、飞机上升或下降时,乘客做吞咽运动,其生理意义在于调节 DA、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圆窗膜两侧的压力平衡D、鼓室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平衡23、关于基底膜振动,正确的叙述是 BA、声音频率越高,最大振动越近顶部B、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顶部C、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底部D、声音频率越低,最大振动越近中部24、声波感受器是 AA、耳蜗基底膜毛细胞B、球囊斑毛细胞C、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D、椭圆囊斑毛细胞25、声音由外耳传向内耳的最佳通路是 CA、颅骨→骨迷路→内淋巴B、鼓膜→鼓室→圆窗的途径C、鼓膜→听骨链→卵圆窗D、咽鼓管→鼓室→卵圆窗26、听觉的感受器是 AA、耳蜗螺旋器B、内淋巴与蜗管C、外淋巴与卵圆窗D、鼓膜与听骨链27、耳廓和外耳道的主要作用在于 AA、传音作用和增压作用B、集音作用和共鸣作用C、感音换能作用D、对声音信息只有整合作用28、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 DA、鼓膜B、听小骨与卵圆窗C、内耳淋巴D、膜半规管29、听骨链的主要功能是 CA、集音作用B、共鸣作用C、增压效应D、减压效应30、连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是 BA、蜗管B、咽鼓管C、前庭阶D、鼓阶31、鼓阶与前庭阶两者间的压力平衡经过哪一结构? CA.咽鼓管B.蜗管C.蜗孔D.圆窗32、飞机上升和下降时,嘱乘客作吞咽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D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C.调节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33、柯蒂器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CA.前庭膜B.盖膜C.基底膜D.圆窗膜34、基底膜由底部到顶部:BA.逐渐变窄B.逐渐变宽C.逐渐变薄D.逐渐变厚E.宽度不变35、耳蜗底部受损时,出现的听力障碍主要是:AA.高频听力B.低频听力C.中频听力D.中、低频听力三、是非题(对)1、正常眼看6米以外物体时,不需任何调节就可产生清晰的视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第6章感觉一、概念题1.感觉答:感觉(sensation)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感觉使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在正常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纯粹的感觉的,感觉总是与个体的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
感觉是一种最初级的经验,但是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分辨事物的个别属性,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
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感觉阈限答: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感觉阈限是感受性衡量指标,感觉器官感知范围的临界点的刺激强度。
包括感官能感知的刺激强度和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异,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相应的感觉变化。
在感觉范围内,感官对差异的辨别能力也有一个极限,即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称差别阈限。
基本测定方法有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阈限值的大小,表明感觉器官感受性的高低。
3.绝对阈限答: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绝对阈限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其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它分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在控制无关刺激而单独测量某一刺激的变化引起被试反应的情形时,能有效引起被试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为下绝对阈限;能有效引起被试反应的最高刺激强度为上绝对阈限。
而绝对阈限通常指前者。
其操作定义是,有50%的次数被试能够感觉到,另有50%的次数被试感觉不到的刺激强度,其大小会因机体内外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绝对阈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刺激值,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
4.差别阈限答:差别阈限亦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是感受性特征指标。
《感觉器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教材第三章《感觉器官》,详细内容涵盖第58节,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的构造、功能及其工作机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掌握感觉器官的工作机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生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觉器官的构造、功能及其工作机制。
难点:感觉器官的微观工作原理,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的感光机制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嗅觉和味觉实验器材。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嗅觉和味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讲解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的构造、功能及其工作机制。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眼球结构为例,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视网膜切片,辨认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5.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嗅觉和味觉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2)解释嗅觉和味觉器官如何协同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2. 答案:(1)视觉器官主要由眼球、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
眼球负责接收光线,经过折射形成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2)嗅觉和味觉器官通过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嗅觉器官识别气味,味觉器官识别味道,两者结合,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丰富的食物体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感觉器官的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绪论1.运动解剖学——2.动作分析法——3.运动解剖学研究的内容——4.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5.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1. 细胞的结构——2. 组织及组织的分类——3. 皮组织的分类——4. 结缔组织及分类——5. 腺体——6. 软骨组织——7. 透明软骨——8. 软骨——9. 骨组织——10. 神经组织和神经元——11. 运动终板——12. 哈佛氏系统——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1.骨的分类——按部位分类按形态分类2.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面软骨——3.运动环节——4.肌肉的运动单位——5.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6.骨的构造——7.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8.骨的发生方式9.骨龄及其意义——10.体育运动对骨的形态结构的影响——11.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老年人的骨的影响——12.关节及其分类——13.关节的主要构造及其辅助结构——14.关节的分类——15.联合关节——16.关节的运动幅度——17.关节的运动幅度的影响因素——18.体育锻炼对关节形态结构的影响——19.上肢骨的组成——20.肩关节构造及其运动——21.肘关节构造及其运动——22.下肢骨的组成——23.髌骨及其意义——24.骨盆构造——25.耻骨联合——26.男女骨盆差异——27.骨盆的作用原理——28.髋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29.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30.踝关节的构造及其运动——31.足弓的构造及其作用原理——32.躯干骨的组成——33.椎间盘——34.脊柱的组成及其运动——35.颅骨的组成——36.听小骨——37.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38.发展肌肉力量的解剖学依据——39.举例说明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和意义——40.在活体上内触摸到的上肢骨和下肢骨以及躯干骨的一些骨性标志——41.骨盆的力学特点和功能——42.男女骨盆的比较——43.胸廓的组成;正常形态以及功能;并说明影响胸廓形态的因素——第二节1.肌肉的主要构造——2.肌肉的辅助结构——3.筋膜——4.腱鞘——5.滑膜囊——6.滑车——7.籽骨——8.肌肉的分类——9.肌肉的物理特性——10.原动肌定义和分类及其如何确定——11.对抗肌——12.固定肌于中和肌——13.肌肉的初长度——14.胸骨角——15.提携角——16.腹股沟韧带——17.腹直肌鞘——18.腹白线——19.脐环——20.固有呼吸肌——21.腹股沟三角——22.肌肉的工作性质——23.动力工作和静力工作——24.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25.支持工作固定工作和固定工作——26.影响肌肉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27.肌肉初长度——28.多关节肌的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及举例说明——29.体育运动对肌肉形态结构的影响——30.三角肌的起止点以及功能——31.冈上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2.冈下肌和小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3.肩胛下肌和大圆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4.肩袖——35.肱二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6.肱三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7.下肢肌的组成——38.髂腰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39.臀大肌的起止点及其组成——40.梨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1.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2.股四头肌的组成;起止点及其功能——43.缝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4.阔筋膜张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5.股二头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6.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47.股后肌群腘绳肌——48.大收肌起止点及其功能——49.长收肌和短收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0.小腿三头肌的组成;各自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1.背肌的组成——52.斜方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3.背阔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4.菱形肌起止点及其功能——55.胸大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6.胸小肌起止点及其功能——57.前锯肌起止点及其功能——58.腹直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59.腹外斜肌的起止点及其功能——60.腹内斜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1.腹横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2.腰方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3.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其功能——64.发展各块肌肉的相关力量练习——65.发展各块肌肉柔韧性的相关练习——66.环节受力分析法定义及其三种情况的分析——67.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_68.引体向上的解剖学打字分析——69.原地侧向推铅球的解剖学动作分析——70.立定跳远的解剖学动作分析——71.正脚背踢足球的解剖学分析——72.仰卧起坐的解剖学分析+——73.双杠直角支撑的解剖学分析——第三章内脏第一节1.内脏+——2.内脏的分类及其构造——3.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4.消化系统——5.消化管——6.口腔——7.咽峡——8.口腔腺大唾液腺——9.咽——10.咽淋巴环——11.味蕾——12.回盲瓣——13.嗅粘膜——14.声门裂——15.食管——16.胃——17.小肠——18.小肠绒毛——19.大肠——20.消化腺——21.肝的构造——22.肝小叶——23.肝内的血液循环——24.肝脏的功能——25.肝内胆汁的分泌途径——26.胰腺——27.呼吸系统——28.呼吸系统的构造——29.呼吸道——30.鼻——31.鼻旁窦副鼻窦——32.喉——33.气管——34.肺——35.肺小叶——36.肺门——37.气血屏障——38.肺内血液循环——39.憋气和屏气的比较——40.泌尿系统——41.肾——42.肾门——43.肾蒂——44.肾的位置和大体构造及其功能——45.肾窦——46.肾单位——47.肾小体——48.滤过屏障滤过膜——49.原尿——50.终尿——51.膀胱三角——52.肾内血液循环——53.肾小管——54.集合管——55.输尿管——56.膀胱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57.男性生殖系统的构造——58.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59.胸膜——60.纵隔——61.腹膜——62.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63.体育运动会呼吸系统的影响——64.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5.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一般构造的比较——66.胆汁和胰液的产生途径和功能——67.空气如何进入肺内为什么快而浅的呼吸不利于换气;为什么用鼻腔吸气好——68.泌尿系统的组成——69.尿液的产生和排除途径——70.比较肝、肺、肾内血液循环特点——71.比较肝肺肾内的血管分布特点——第四章脉管系统1.脉管系统——2.心血管系统——3.心脏——4.动脉——5.静脉——6.动脉血和静脉血——7.血液循环——8.血管吻合——9.侧支循环——10.微循环——11.体循环——12.肺循环——13.冠状循环——14.心脏的各腔的形态结构——15.三尖瓣及其作用原理——16.二尖瓣及其作用原理——17.卵圆窝——18.纤维环——19.肺动脉瓣及其作用原理——20.主动脉瓣及其作用原理——21.心壁构造——22.心传导系——23.窦房结——24.心包——25.弹性动脉和肌性动脉——26.静脉瓣——27.心脏内微循环——28.主动脉弓——29.颈总动脉——30.颈动脉小球——31.颈动脉窦——32.门静脉——33.静脉角——34.胸导管——35.全身主动脉干及其分支——36.全身主要静脉及其分支——37.体育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心脏和对血管——38.淋巴系统——39.淋巴管——40.淋巴干——41.淋巴导管——42.乳糜池——43.淋巴器官——44.淋巴结——45.脾脏——46.血管壁的一般构造以及动静脉血管壁构造的比较——47.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葡萄糖营养右手的途径——48.空气中的氧气运输到足部的途径——49.食物中的脂肪营养心肌的途径——50.右足肌肉代谢中产生的多余水分排除体外的途径——51.左手肌肉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52.喝进体内的多余水分排出体外的途径——53.淋巴产生的过程以及促进淋巴回流的因素——第五章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周围神经系统——4.躯体神经——5.内脏神经——6.灰质——7.白质——8.皮质和髓质——9.神经束——10.神经节——11.神经核——12.网状结构——13.神经——14.传导通路——15.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16.反射——17.反射弧及其组成——18.脊神经及其组成19.脑神经及其组成——21.自主神经——22.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23.前角和后角——24.锥体和锥体交叉——25.四叠体——26.边缘叶——27.交感神经——28.副交感神经——29.交感和副交感伸进的比较——30.中枢神经系统——31.脊髓——32.脊髓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33.脑的组成及其功能——34.脑干构成及其功能——35.小脑构成及其功能——36.间脑的组成及其功能——37.下丘脑——38.基底核——39.纹状体——40.联络纤维——41.连合纤维——43.皮质机能中枢——44.大脑皮纸分区及其功能——45.本体感觉的传导通路——46.躯干和四肢的皮肤感觉传导通路——47.视觉传导通路——48.听觉传导通路——49.运动传导通路——50.锥体系——51.椎体外系——52.脑室——53.脑脊液——54.脑脊液的循环途径和功能——55.脑屏障的组成及其功能——56.体育对运动中枢的影响——57.锥体系和椎体外系的比较——58.躯干的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比较——第六章感觉器官1. 感觉器官——2. 感受器——3. 感受器的分类——4. 本体感受器——5. 眼球的构造——6. 视网膜——7. 黄斑——8. 视神经盘——9. 盲点——10. 物象的形成和视觉传导通路——11. 耳的构造——12. 鼓室——13. 骨迷路——14. 膜迷路——15. 螺旋器——16. 椭圆囊斑——17. 球囊斑——18. 壶腹嵴——19. 膜半规管——20. 声波的传导途径——21. 本体感受器——22. 肌梭——23. 腱梭——24. 外感受器——25. 内感受器——26. 特殊感受器——第六章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组成及其功能——2.内分泌腺——3.甲状腺——4.甲状旁腺——5.垂体——6.肾上腺——7.胰岛——8.胸腺——9.松果体——10.激素——11.靶器官——12.内分泌组织——。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眼和视觉知识点1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称为 感觉器官 ,如 眼 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 视觉 。
2.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据图完成填空:眼球{ 眼球壁{外膜{⑧ 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①巩膜:白色,坚韧, 保护 眼球的内部结构中膜{ ⑩ 虹膜 :有色素,围成⑨瞳孔,可调节瞳孔大小,从而调节进 入眼内的光量⑥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②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内膜——③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⑦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⑤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过程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角膜 、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 晶状体 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 视觉神经 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知识点3近视及其预防4.(1)近视的成因: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2)近视的矫正: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5.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