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五节 环境条件与园艺植物生长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21.45 MB
- 文档页数:32
普通园艺学》教学大纲学时:108学时学分:6 学分理论学时:72 学时实验或讨论学时:18 学时适用专业:园艺等专业大纲执笔人:李玲大纲审定人:高东升、说明部分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是一门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本课程主要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调控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技术措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概念、基本理论及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课程讲授中及时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术。
3.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种子学、遗传学等有着极密切的关系,是以上各课程的后续课程。
二、大纲内容第一部分果树篇(36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果树学的范畴、果树学的概念、果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节果树生产的意义一、生活必需二、高产高效三、保障加工四、食疗保健五、绿化美化六、果树文化第三节果树业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一、世界果树业的形成二、我国果树业的兴起与发展三、我国果树业对世界的贡献四、我国果树业发展现状第四节果树的种类与分布一、果树植物的分类二、果树植物的分布基本要求: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历史、现状与发展、特色;果树的特点、栽培学分类和分布;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难点:果树学的定义、果树生产的意义及果树业发展的现状思考题:果树的特点;简述我国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及对世界的贡献第二章果树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节果树根系一、果树根系发生、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二、果树根系的分布三、调节根系的基本措施第二节果树枝芽特性一、果树的芽二、果树的枝第三节果树花芽分化一、果树花芽分化的概念、果树花芽分化的类型三、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四、果树花芽分化的机理与学说五、果树花芽分化的必须条件六、果树花芽分化的特点第四节开花坐果特性一、花(序)的类型二、花的构造三、花的败育四、开花五、授粉受精六、落花落果的动态及原因七、提高坐果率的措施第五节果实生长与发育一、果实发育曲线二、果实生长过程三、果实品质的构成基本要求:花芽形成的条件;调控技术;引起花败育的原因;授粉树的条件;人工授粉的方法;疏花疏果的意义及方法;生理落果期及原因;影响果个增大因素;提高品质的措施重点难点:花芽分化机理及促花措施;提高果实品质的机理与措施思考题:简述根系最适分布层;果树根系的作用;根系的类型和功能;影响根系发生和生长的因素;授粉树;异花授粉;自花结实;异花结实;花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调控技术;各种果树的管理重点;引起花败育的原因;授粉树应具备哪些条件;简述人工授粉的方法;疏花疏果的意义及方法;生理落果期及原因;影响果个增大因素;提高品质的措施第三章果树育苗第一节果树种苗繁育概念一、意义二、我国种苗繁育的发展历程三、存在问题第二节苗圃地的规划、苗圃地的选择二、苗圃地的区划第三节实生苗的培育一、实生苗的定义及特点二、实生苗的利用三、实生繁殖技术第四节嫁接苗的培育一、嫁接苗的特点和利用二、嫁接繁育的生物学原理三、砧木与接穗间的相互影响四、砧木的选择五、接穗的采集和保存六、嫁接准备七、嫁接方法八、嫁接后的管理第五节自根苗的培育一、自根苗的特点二、影响扦插与压条成活的因素三、自根繁殖技术第六节组织培养和无病毒苗的培育一、组织培养繁殖二、无病毒苗的培育第七节苗木出圃一、出圃前的准备二、起苗三、苗木分级四、苗木检疫和消毒五、苗木包装运输六、苗木假植基本要求:掌握实生苗、嫁接苗、自根苗、组培苗及无毒苗的繁殖原理及方法重点难点:实生繁殖技术;嫁接成活的原理;自根繁殖技术;无病毒苗的培育思考题:简述嫁接苗培育程序;扦插苗的培育;无病毒苗的培育;优质苗的标准第四章果树建园第一节园地的选择和改良一、园地类型及特点三、土壤改良第二节园地规划与设计一、园地基本情况调查二、果园的土地规划第三节树种、品种选择与配置一、树种、品种的选择二、授粉品种的选择和配置第四节栽植技术一、栽植密度二、栽植方式三、栽植时期四、栽植技术第五节栽后管理一、栽后覆膜二、及时定干三、涂油保护四、捆绑支架五、防金龟子、浮尘子六、加强肥水管理基本要求:掌握果树建园园地选择、品种配置、果树栽植的原理与技术重点难点: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技术思考题:现代化果园常用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简述挖穴和施肥回填技术要点;的意义简述起垄栽培和操作第五章果树土肥水管理第一节果园土壤管理、优质丰产果园土壤的特征二、土壤管理的目的三、土壤改良及管理的原则四、土壤改良及管理的具体措施第二节果树营养与施肥一、果树需要的营养元素及作用三、施肥原则四、施肥时期五、施肥量六、施肥方法第三节果园水分管理一、水分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二、需水的关键时期三、果园灌水时间和灌溉量的确定四、节水栽培五、果园灌溉方式基本要求:掌握果树根系发生及生长与果树优质丰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的关系;果园土肥水管理的原理及方法重点难点:土壤管理方法思考题:如何培养健壮的根系;优质丰产果园的土壤特征有哪些;土壤改良及管理的原则是什么;适度深翻、熟化土壤(作用、时期、深度、注意事项);简述地膜覆盖技术(作用、时期、注意事项);穴贮肥水技术(作用、时期、操作、注意事项);简述果园覆草技术(作用、时期、厚度、注意事项);果树施肥原则;果树土壤追肥时期;根外施肥与土壤施肥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简述果树几次重要的灌水期第六章果树整形修剪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二、目的三、整形修剪的作用四、整形修剪的原则第二节树体结构及常用树形一、果树群体结构二、果树个体结构三、主要树形介绍第三节修剪方法及作用一、长放二、短截三、回缩四、疏剪五、拉枝六、刻芽七、抹芽、除萌八、摘心九、扭梢十、拿枝十一、环剥第四节修剪技术运用一、不同年龄时期的修剪二、调节生长强弱三、调节枝条角度四、调节枝条疏密五、调节花芽量六、保花保果七、枝组的培养与修剪八、老树更新基本要求:掌握果树枝芽特性;修剪原理与技术重点难点:掌握果树枝芽特性、影响因素;基本树形、修剪方法思考题:简述刻芽、抹芽、摘心、环剥(割)、开张角度技术的意义及操作;如何通过调控枝类调节树势;短截修剪的类型及操作。
《园艺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大纲说明《园艺学概论》是农科种植类园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园艺学内容包括广泛,有果树、蔬菜和园林等方面,这些内容之下又包括很多内容。
本课程将这些内容作了概述性介绍,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生物学基础、生长发育与环境、繁殖技术、品种改良,以及分别介绍栽培管理、品种、贮藏、加工、市场等。
使学生对园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基础,掌握园艺植物的繁殖、改良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几种主要园艺作物(包括果树、蔬菜、花卉)的栽培要点,了解园林改造要点,了解几种主要园产品的采后处理及贮藏,园产品市场概说等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园艺专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54,3学分。
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第一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5学时)第二章生长发育与环境(5学时)第三章园艺植物繁殖技术(4学时)第四章园艺植物改良(4学时)第五章果树栽培(7学时)第六章蔬菜栽培(7学时)第七章花卉栽培(6学时)第八章园林艺术(5学时)第九章园艺产品贮藏(6学时)第十章园艺产品市场学简介(4学时)大纲本文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一、园艺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园艺学的历史与生产发展趋势(一)世界性的园艺产品市场已经出现(二)综合经营与综合利用(三)园艺生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四)园艺生产社会化(五)生产技术改进三、园艺学的研究范围(一)果树学(二)蔬菜学(三)观赏园艺(四)园艺工程四、园艺植物的分类(一)果树作物分类(二)蔬菜作物分类(三)花卉分类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园艺植物的分类及世界园艺生产的发展趋势.第一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一、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一)种子的构造(二) 种子的萌发过程(三)幼苗的形成二、根的生长(一) 根的作用(二)根的类型(三) 根系的分布(四) 根瘤与菌根(五)根系的生长规律三、芽的特性(一)芽的类型(二)木本园艺植物芽的特性四、枝的生长(一)枝的类型(二)茎的生长(三)茎的变态(四) 顶端优势与层性五、叶(一)叶的形态与发育(二)叶片衰老与脱落第二节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一、花及花序二、花芽的形成(一)花芽分化的部位(二)花芽分化的标志和过程(三)花芽分化的时期(四)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五)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三、开花与座果(一)开花(二) 授粉(三)异花传粉植物(四)授粉与受精的作用(五)种子的形成(六) 果实的形成(七)果实的膨大和发育(八)单性结实四、生理落花落果(一)落花、落果的现象与规律(二)防止生理落果的方法五、生态条件与果实发育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一)两种生长的相关与竞争(二)果树的隔年结果第三节园艺植物的营养一、矿质营养(一)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二)矿质营养的吸收与运转二、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一)园艺作物的光合率(二)“源”与“漏”(三)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四)产量形成第四节园艺植物的休眠一、种子休眠二、芽的休眠(一)芽休眠的特点(二)休眠机制与休眠控制第五节园艺植物的生命周期一、植物生命周期的概念二、果树的生命周期(一) 幼树时期(二) 结果初期(三)盛果期(四)结果后期(五) 衰老期三、蔬菜和草木花卉的生命周期(一) 种子期(二)营养生长期(三)生殖生长期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定芽、不定芽、顶芽、侧芽、单芽、复芽、混合芽、芽的异质性、萌芽力、成枝力、新梢、顶端优势、主根、侧根、不定根、节、节间、层性、叶面积指数、叶果比、花芽分化、单性结实、生理落果、隔年结果等概念。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园艺植物育种学(理论)教材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学时学分:总学时 45 总学分 2.5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土壤肥料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是园艺专业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园艺学科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园艺专业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是园艺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实践工作,并能发挥创新能力,独立地进行品种选育的设计和分析等工作。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以及良种繁育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遗传育种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2)能力和技能方面: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及保存,选种、杂交育种及多倍体育种等实验、实习工作,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园艺植物品种选育的实际践工作,发挥创新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品种选育的设计和分析等研究工作。
3、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选用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沈阳农业大学景士西主编的《园艺育种学总论》。
该教材为国家教委教高字(1997)16号文件立项的“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已再版多次,使国内高校园艺专业使用较为普遍的育种学教材,因此将该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具有较大的权威性。
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园艺专业面拓宽后教学改革的需要;2、教材内容建立了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四条基本育种途径与常规杂交育种、优势杂交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三种杂交育种方式为主干的教学内容体系;3、教材内容按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的方向编写,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招生考试大纲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包括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和设施园艺学等三门课程,每门50分,共150分。
主要考察考生对从事园艺作物育种和栽培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涉及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物理学、气象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园艺作物育种与栽培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更有助于掌握本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要掌握栽培和培育园艺作物新品种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掌握栽培和培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一部分【园艺植物育种学】50分第一章品种概念和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第一节品种的概念和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第二节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和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内容及特点第二章种质资源第一节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特点第二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和利用第三章引种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原理与方法第二节引种的程序第四章选种第一节选择育种的概念、选择方法第二节株选的标准、时期和方法第三节遗传力和选择效果的评估第四节芽变选种的概念、原理与选择程序第五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园艺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性杂交育种第一节有性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第二节亲本选择和选配的原则第三节有性杂交的方式和技术第四节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第五节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第六节营养系杂交育种的特点第六章杂种优势的利用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简单度量方法第二节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及其配合力的测定第三节杂种种子的生产途径第四节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第五节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
第八章倍性育种第一节多倍体的诱导、鉴定及其选择和应用第二节单倍体育种技术在园艺作物育种上应用第九章诱变育种第一节诱变育种的特点和类别第二节空间诱变育种第三节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突变体的离体筛选和应用第十章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保护第一节新品种保护第二节新品种的审定与登记制度第二部分【园艺植物栽培学】50分第一章园艺植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二节园艺植物的分类第二章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第一节园艺植物的营养生长第二节园艺植物的生殖生长第三节园艺植物的果实、种子第四节园艺植物生长发育周期第五节园艺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六节园艺植物的品质第三章园艺植物园地规划与建设第一节园地选择第二节园地规划第三节种植制度第四节园艺植物的栽植规划第四章园艺植物繁殖与育苗第一节种子繁殖(实生繁殖)与育苗第二节嫁接繁殖技术第三节自根繁殖第四节工厂化育苗第五章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基础第一节园艺植物的栽植第二节种植园土壤管理技术第三节园艺植物施肥技术第四节园艺植物灌溉技术第五节园艺植物的整形与修剪第六节园艺植物的花果调控第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园艺植物生产中的应用第3部分【园艺植物育种学】50分第一章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第一节简易园艺设施第二节塑料薄膜拱棚第三节温室第二章园艺设施的覆盖材料第一节园艺设施对覆盖材料的要求第二节透明覆盖材料及其应用第三节半透明与不透明覆盖材料第三章园艺设施的环境特征及其调节控制第一节光照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二节温度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三节湿度环境及其调节控制第四节设施园艺的综合环境管理第四章园艺设施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第一节园艺设施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第二节园艺设施的结构设计第五章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特点与关键技术第一节设施园艺植物栽培特点第二节蔬菜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黄瓜和番茄为例说明)第三节果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葡萄为例)第四节花卉设施栽培关键技术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第三章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第一节园艺植物与温度的关系一、园艺植物生长对温度的要求温度是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每种园艺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同种作物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同一作物各个器官的发育对温度要求还不一样。
(一)园艺植物三基点温度不同园艺植物虽然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但都有各自温度要求的“三基点”,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是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将严重影响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园艺植物生长速度快,发育良好。
园艺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与其原产地关系密切,原产于温带的植物,生长基点温度较低,一般在10℃左右开始生长;起源于亚热带的植物在15~16℃开始生长,起源于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更高,一般在18℃以上开始生长。
由于园艺植物起源地不同,其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对栽培地域的适应范围也各不相同。
适地适栽是园艺植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不同园艺植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一些多年生的宿根木本与草本园艺植物耐寒性较强,例如木本的落叶果树冬季地上部枯黄脱落,进入休眠期,此时地下部可耐-12~-l0℃的低温;石刁柏、茭白、金针菜、玉簪、金光菊及一枝黄花等宿根草本园艺植物,当冬季严寒到来时,地上部全部干枯,到翌年春季又萌发新芽,其地下宿根能耐0℃以下甚至到-10℃的低温。
菠菜、大葱、大蒜、金鱼草、三色堇等一、二年生的园艺植物也较耐寒,其植株能耐-2~-1℃的低温,短期内可以忍耐-10~ -5℃的低温。
这些园艺植物在我国除高寒地区以外,可以露地越冬。
而萝卜、胡萝卜、芹菜、豌豆、蚕豆、甘蓝类等蔬菜作物,以及金盏花、紫罗兰等花卉作物属于半耐寒园艺植物,其不能忍耐长期-2~-1℃的低温。
这些植物在长江以南均能露地越冬,华南各地冬季可以露地生长,而在北方冬季需采用防寒保温措施才可安全越冬。
黄瓜、番茄、茄子、甜椒、菜豆、热带睡莲、筒凤梨、变叶木等则属于喜温园艺植物,其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