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业余学习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整理与归纳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计算器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介绍计算机的由来和发展。
1.2 计算机的分类:按用途和大小对计算机进行分类,分别介绍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
1.3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
1.4 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介绍。
2. 网络与通信技术2.1 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部分。
2.2 互联网的发展:从ARPANET到今天的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介绍互联网的作用和特点。
2.3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病毒、黑客等,并探讨网络隐私保护的方法。
3. 程序设计与开发3.1 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如Python、Java、面向对象编程等。
3.2 程序流程控制:介绍程序的顺序执行、条件分支和循环控制等基本流程控制结构。
3.3 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常见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如排序算法、栈、队列等。
3.4 网页设计与开发:介绍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网页开发语言和工具,如HTML、CSS、JavaScript等。
4. 数据处理与数据库4.1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介绍数据的不同表示形式,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并介绍数据存储的基本原理。
4.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数据排序、查找、统计等。
4.3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部分,如表、字段、记录等。
4.4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查询语言,如MySQL、SQL等。
初中信息技术业务笔记一、信息技术基础。
1. 信息及其特征。
-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 特征:-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如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信息等。
-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如文字依附于纸张,声音依附于声波等。
- 共享性:同一信息可以被多个主体共享,例如网络上的开源知识。
- 价值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如商业情报可带来经济价值。
- 时效性: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新闻资讯过期后价值降低。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古代信息技术:如甲骨文记录信息,烽火台传递军情等。
- 近代信息技术: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的出现等。
-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数据的运算和控制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 存储器:- 内存储器(内存):直接与CPU交换数据,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断电后数据丢失;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 外存储器:如硬盘、光盘、U盘等,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
-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用于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
- 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
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Windows操作系统。
- 桌面:包括图标(如“我的电脑”“回收站”等)、任务栏(包含开始菜单、快速启动栏、任务显示区等)。
-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文件命名规则:不能包含\ / : *? " < > 等特殊字符,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
- 文件夹是用于存放文件和子文件夹的容器。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梳理信息技术知识点梳理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设备的知识和技能,处理、管理和传输数据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点。
本文将梳理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内存、硬盘等。
1.2 计算机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
1.3 计算机存储单位: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千兆字节等。
1.4 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
1.5 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
2. 计算机软件应用2.1 文字处理软件:掌握常用的文字处理功能,如输入、保存、复制、粘贴、字体样式和大小等。
2.2 电子表格软件:掌握基本的电子表格操作,如编辑、设置公式、制作图表等。
2.3 幻灯片软件:掌握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如插入文字、图片、音频等。
2.4 数据库软件: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数据库操作。
3. 网络知识3.1 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中的安全风险,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密码安全。
3.2 网络搜索技巧:掌握关键词搜索的基本方法,筛选有效的搜索结果。
3.3 网页浏览与管理: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书签管理等。
3.4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了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4. 算法与程序设计4.1 算法基础:了解算法的概念和常用算法的应用场景。
4.2 程序设计入门: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和逻辑。
4.3 问题解决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和调试程序。
5. 信息素养与道德观念5.1 信息获取和评估:学习如何从网络中获取有效和可靠的信息。
5.2 信息发布和分享:了解信息发布和分享的规范和礼仪。
5.3 知识产权与版权保护: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
6. 媒体素养6.1 图像处理和编辑: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了解基本的图像编辑技术。
信息技术初中知识点汇总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成为了应试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为您汇总初中阶段常见的信息技术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计算机基本知识-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 熟悉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
-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
2. 基本的操作系统知识- 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文件管理、程序运行和用户界面等。
- 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 理解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以及常见的错误提示和解决方法。
3. 常见的办公软件应用-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保存和打印等。
- 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输入、公式计算和图表制作等。
- 了解演示软件的使用技巧,如幻灯片制作、文字动画和图像处理等。
4.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熟悉常见的浏览器,如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和Internet Explorer等。
- 掌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如百度、谷歌和必应等。
- 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和发送接收邮件的过程。
5.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理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 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特点,如Java、Python和C++等。
- 掌握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如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等。
6. 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知识- 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如密码学、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等。
- 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病毒、木马和钓鱼等。
7. 多媒体制作基础-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为他们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四个方面对初中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主机箱与主板:主机箱是计算机的外壳,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它们负责连接和支持其他硬件设备的运行。
2. CPU和内存: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器,内存是存储和临时保存数据的地方。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3. 硬盘和光驱:硬盘是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光驱可以从光盘读取信息。
学生需要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4. 显示器和键盘: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让用户可以看到计算机处理的结果;键盘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让用户可以输入指令和数据。
5. 鼠标:鼠标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通过鼠标可以控制光标在屏幕上移动和进行简单的操作。
二、软件知识点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和Mac OS等。
2. 文字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主要用于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技巧。
3. 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主要用于数据的输入、计算和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表格创建和数据处理技巧。
4. 图形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主要用于图像的编辑、调整和设计。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图像处理技巧。
5. 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如Microsoft Access)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和查询。
三、网络知识点1. IP地址和域名:IP地址是网络中设备的唯一标识符,域名是IP地址的人类可读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重点与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也是初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和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之一是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基本构成和功能。
其中,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演进过程并体会到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而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则是为了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其次,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还包括操作系统的学习。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的核心,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例如: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文件管理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等,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文件的创建、复制、粘贴等。
除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系统,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还涉及到互联网和网络安全的学习。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渠道,学生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在网络上的个人信息安全,避免上当受骗等问题。
另外,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还包括办公软件的学习。
办公软件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常见的工具之一,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演示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和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了解并掌握这些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效率。
此外,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点还涉及到编程语言的学习。
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主题: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听课笔记一、概述信息技术课程1.1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学习、娱乐等各个方面。
1.2 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内容2.1 课程结构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内容。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信息创作和处理。
2.2 课程特点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教学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信息技术教学模式3.1 互动式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倡导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项目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和项目,来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听课笔记4.1 课程内容在课程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然后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最后教授了如何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信息创作和处理。
4.2 教学方式老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示范、实例演练等,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既能了解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际操作。
4.3 学习收获通过这堂信息技术课,我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会了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信息创作和处理,这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思考与展望在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课堂笔记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 信息技术(IT)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所有技术和方法。
-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手工处理、机械处理、电子处理和计算机处理。
- 计算机处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的组成
-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物理组成部分,软件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
计算机的分类
- 根据用途,计算机可以分为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等。
- 根据规模,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第三章: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 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常见的操作系统
- Windows: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
- macOS:苹果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用于苹果电脑。
- Linux:开源的操作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等。
初中知识点汇总之信息技术学习笔记信息技术学习笔记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知识点进行汇总,分为硬件、软件和网络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硬件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计算机外部设备。
计算机硬件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和主板等主要部件。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内存是计算机用来存储运行程序和数据的地方;硬盘是计算机中用来永久保存数据的设备;主板是计算机各种硬件设备的连接中心。
除了这些核心部件,计算机还可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初中生应该对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相关外部设备有所了解,能够正确操作并维护这些设备。
软件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等。
初中生应该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另外,初中生也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这些软件在学习和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网络方面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互联网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各种信息资源。
初中生应该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在线聊天等。
同时,初中生也应该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网络攻击。
网络安全包括密码管理、网络欺诈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初中生还应该了解一些其他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如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和编程等。
初中信息技术课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学科,它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应用软件操作技巧以及培养信息素养等。
下面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些知识点整理:1. 计算机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硬件与软件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办公软件是信息技术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
他们应该学会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公式、以及制作演示文稿等。
3. 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也会接触到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内容。
他们需要了解网页的基本结构和语言,如HTML和CSS。
学生可以学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如创建导航菜单、插入图片和链接等。
4. 数据库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他们应该学会创建和管理基本的数据库表格,并掌握增删改查等常见的数据库操作。
5.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和网络安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如隐私保护、密码学和网络攻击等。
他们还需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6. 资源利用和信息检索信息技术课程还强调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有效地搜索和检索信息。
他们应该学会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
7. 编程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学习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如Scratch或Python。
通过编程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制作一些简单的程序。
8. 数字媒体处理和编辑信息技术课程还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处理和编辑。
信息技术读书笔记和心得(精选8篇)信息技术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革命的主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与各学科的整合变化来看,我作为一名实践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信息技术的普及。
以我校为例,这几年变化很大,最初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网络化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再到现在远程教育的有效利用。
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排斥到主动应用的过程。
例如:我是一名英语老师,在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我参加了市里的新课改培训,当时那位老师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课件,而我却感到很陌生,同时又有一种很新颖的感觉,脑子里边反应的是“英语课居然能上的这样轻松和有创新。
”从那时起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上这样一节课。
回来后,我就开始慢慢接触电脑,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声音的加入;从资源的下载到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
我用了3年的时间,使自己从一个对电脑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熟练操作与应用,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让学生也喜欢上了英语课,让过去死的知识不再那么单调。
第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不可替代性。
1、它可以让教学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将声音、文字、图画、视频融为一体。
例如:我在讲授时,就将教学内容和资料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很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信息的超文本形式,主要说的是超级链接的有效应用,这样可以增加教学容量。
3、教学信息的交互性。
4、教学信息的再现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实施方式。
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
从学生入手变化更大,以前学生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现在每天都可以上网1个小时,因为我校开放了计算机房,开设了绿色网吧等,提倡学生健康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可以给校领导、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留言、提问题等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去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点归纳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信息技术,并逐渐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硬件和软件知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例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和显卡等。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对于软件知识,学生可以学习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多媒体软件等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初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存储和传输信息。
例如,在使用电子邮件时,学生需要了解如何编写邮件、添加附件并发送邮件。
另外,学生还应该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并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网络安全和使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安全和使用也成为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遵守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网络诈骗和网络欺凌等问题,并学会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
4. 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初中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个网页展示个人兴趣爱好等。
5. 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核心概念。
数字素养指的是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理解、处理和应用。
信息素养则强调学生对信息的评估、创造和分享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利用和传播意识。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初中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水平。
6. 多媒体和创作能力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笔记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它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技术和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下面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点笔记,帮助初中生对信息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计算机内部的主要组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操作系统的作用: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等2. 文件和文件管理- 文件的基本属性:名称、大小、类型等- 常见的文件格式:文本文件(txt)、图像文件(jpg、png)、音频文件(mp3)、视频文件(mp4)等- 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文件夹、目录等- 文件的复制、粘贴和移动:拷贝文件、剪切和粘贴文件等- 文件的重命名和删除:更改文件名称、删除文件等3. 网络基础知识- 互联网的概念:连接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通信方式:有线、无线- 网址的含义:统一资源定位符,用于在互联网上标识和定位资源- 常见的网络协议:HTTP、FTP、SMTP等- 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注意不要泄露个人隐私等4. 常见的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WPS等- 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幻灯片演示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WPS演示等- 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GIMP等- 数据库管理软件:Microsoft Access、MySQL等5. 多媒体技术- 图像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裁剪、旋转和加滤镜等- 视频编辑和剪辑:剪切视频、添加字幕和特效等- 音频编辑和剪辑:音频剪辑、音频混合和音频效果处理等- 动画制作:制作简单的二维动画或幻灯片过渡效果等- 网页设计和制作:使用HTML和CSS创建简单的静态网页等以上是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点笔记,不同的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文件管理、网络基础、办公软件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归纳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方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一个知识点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机、关机、重启、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和使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第二个知识点是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如Windows、Mac、Linux等。
同时,还要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以及常用的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第三个知识点是网络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此外,还要掌握网络的分类和连接方式,如以太网、无线网络和宽带网络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知识,如密码使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
第四个知识点是数据处理。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他们需要了解数据的输入、编辑、排序和筛选等基本操作,以及常见的函数和公式的使用。
此外,还需要学习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图像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第五个知识点是互联网应用和安全。
学生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如WWW、HTTP和URL等。
同时,还要学会使用常见的互联网工具和应用,如电子邮件、网上搜索和在线购物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信息泄露、网络钓鱼和计算机病毒等,以保护个人信息和计算机安全。
第六个知识点是多媒体和图形处理。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图片和图形的编辑和设计。
他们需要了解常用的图形格式和图像处理技术,如改变图片的尺寸、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此外,还要学会使用音频和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和制作,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点整理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接触信息技术的起点,通过学习,他们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是一种用于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可以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等。
2.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按照程序的规定,通过执行一系列指令,实现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完成各种任务。
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二、信息和媒体的处理1.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数据是指事物的特性的表示,信息是指对事物进行研究判断后的数据。
信息是有用的数据。
2. 图像的处理: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包括像素、分辨率等。
学会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调整大小、添加滤镜等。
3. 音频的处理:了解音频的基本概念,包括采样率、位深度等。
学会使用音频编辑软件对音频进行剪辑、合成等。
4. 视频的处理:了解视频的基本概念,包括帧率、分辨率等。
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剪辑、加特效等。
5. 信息检索与利用: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和筛选。
三、编程基础知识1. 算法和流程图:了解算法的概念和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学会用流程图描述简单问题的解决步骤。
2. Scratch编程:学会使用Scratch编程语言进行图形化编程,实现简单的动画、游戏等。
3. Python编程:了解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数据结构。
学会使用Python编写简单的程序、函数等。
4. 网页设计:学会使用HTML和CSS语言制作简单网页,了解基本的网页布局和样式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知识点总结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中,初中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掌握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步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学习信息技术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协调各种软硬件的工作。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Mac OS,并学会使用它们进行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基本操作。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办公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网络和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互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
学生还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常见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网上购物等,并学会使用这些应用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评估网站的可信度,以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
4. 数据库和编程基础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学生还需要学会使用编程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通过学习编程,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
5. 信息安全和道德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和道德问题越来越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会使用安全软件和采取安全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网络伦理和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学会遵守网络道德规范,避免参与非法或不良的网络活动。
初中信息技术科知识点总结信息技术科作为一门在初中阶段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初中信息技术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系统进行工作,根据输入的指令进行运算和处理,最后输出结果。
二、计算机网络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2.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
3.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包括信息安全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到数据加密、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技术手段。
三、多媒体和计算机应用1. 多媒体的概念: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种媒体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集成。
2. 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包括图像的获取、处理和输出等过程,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等。
3. 计算机中的音频处理:音频处理包括音频的录制、编辑和合成等操作,常见的音频处理软件有Audacity、Cool Edit Pro等。
4. 计算机中的视频处理:视频处理包括视频的录制、编辑和剪辑等操作,常见的视频处理软件有Adobe Premiere、Final Cut Pro等。
5. 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常见的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套件(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
四、信息安全与伦理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与信息处理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整理,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由多个硬件设备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算数运算。
内存是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它的速度比硬盘快得多。
硬盘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它的容量比内存大得多。
显示器则负责将计算机处理的数据显示出来。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理程序,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Windows是最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之一,它提供了用户界面和各种常用的应用程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操作系统,例如,Linux和Mac OS。
初中生可以学习并熟练使用其中的一个操作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的系统。
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是互联网,它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初中生应该了解一些关于互联网的知识,例如,如何使用浏览器进行上网搜索和浏览网页,如何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以及如何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初中生还应该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软件是一种指令的集合,它可以控制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
常见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图像编辑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等。
初中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像处理以及音视频播放等。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
初中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例如,设置强密码、定期备份数据、不轻易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了。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鉴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1、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
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任务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
这种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注意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
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当中,常规的方法是教师手把手地灌输知识内容,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当然是要被淘汰了。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鉴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
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具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
这种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1、首先要确定好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发展性的教学,因而我们的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
由此决定的任务的提出,应是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任务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要。
这种教学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任务设计是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也能丰富自身的知识。
2、注意要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
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
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这个应用程序时,教师先由学生来决定画什么内容;若学生决定画一幅田园风光图,那再进一步让学生来设计这幅图画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学生设计画中有农庄、夕阳、彩霞、树、小河、青草、牛等等。
这样,让学生来设计、分析好这幅田园风光图,因为这是自己设计的,因而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3、接着就是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选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索。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样以画田园风光图为例,对于农庄这一图案,就涉及了如何画圆角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如何倒颜色,画瓦砖;对于太阳、树、牛这些图案,就涉及如何导入图片,并如何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对彩云这个图案,又涉及到如何将在WORD 中编辑好的图片剪切过来。
除了这些操作知识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操作,都是需要学生去处理,去解决的。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先去查有关的资料、书籍,当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反正,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4、要注重及时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
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完成了田园风光图后,教师选出三、四幅作品,由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画这幅的意图及本人的操作重点。
另外,其他学生对这幅的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画图本人来答疑。
最后,由教师指出这幅图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
经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学生"茅塞顿开"。
现在,再以“虚拟购机"为任务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的实现。
(一)前期准备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收集资料,制作成有关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内容的"硬件DIY"、"评测与导购"等内容的网站,同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提供几个相关的参考网站,供学生查阅。
但不提供所要的全部资料。
(二)活动过程1、布置任务(1)教师向学生布置虚拟购机的任务,并提醒买计算机前后要考虑的问题。
(2)说明"虚拟购机"任务的要求:以组为单位,7天完成,将机器配置及选择理由制作成演示文稿。
2、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以自愿结合的方式分成若干组,每个组推荐一名同学为组长。
根据计算机用途和有限的奖金,讨论买一种什么配置的机器,然后进行分工并制定小组的购机活动计划。
3、搜集信息,调研市场(1)学生通过网络访问网站,从"硬件DIY"、"评测与导购"中了解硬件的性能指标、结构和如何选购等方面的常识。
(2)通过网络及期刊等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市场行情。
4、分析信息,确定配置学生在了解市场行情的过程中,搜索到大量信息,一种配置有不同的品牌、性能和价格。
学生面对大量信息,根据需要对它们的性能、价格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比较满意的2-3种产品,然后拿到小组里讨论,最后确定本组机器的配置。
5、制作演示文稿"虚拟购机"要求每个小组将本组所选择机器配置及其理由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样要求学生掌握PowerPoint制作文稿知识,于是产生了新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6、交流(1)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演示文稿,讲解机器配置,其他小组同学针对这个组的机器配置提出不同建议,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同学们畅谈完成"虚拟购机"任务的各种收获和体会。
(3)教师总结并提出希望。
首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对某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并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进行正确引导,而后提出期望,建议将演示文稿存成超文本格式,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其他同学借鉴。
这样,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
对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思考---课程整合的技术环境的层次性(一)课程整合必须依托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狭义的信息技术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数字技术”。
广义的信息技术指传播信息的有关技术,除网络技术以外,还包括视音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主要分三种媒体类别:1.常规的视听技术媒体:如电视机、VCD、DVD、MP3、录音机、投影仪、电影等;2.计算机媒体:主要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载体和标志的多媒体技术;3.技术媒体:包括校园网、校际网和互联网等。
当前,学术界比较强调用狭义的概念,认为课程整合只有依托“数字化环境和资源”才能开展。
对此,在基层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尤其在计算机及网络条件不是很完善的农村中小学和西部地区,甚至具备一定数字化条件的学校都觉得,整合的历程城乡有别、国内国外有别、大学和中小学有别,如果把整合的“门槛”筑得这样高,搞课程整合就变成了“贵族项目”,是可望而不可即地“画饼”。
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某些具体技术还不成熟,资源不配套,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加之当前教育“一费制”的改革,直接制约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广度和速度。
因此,对于数字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整合,零零星星搞点试验可以,真正要普及和推广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课程整合应该在不同的技术层面推进出发,在起步阶段用广义的信息技术来定位课程整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一是符合课改精神。
“信息技术不是精英技术,而是大众技术”,课程整合也不是只在少数学校、少数学生中才能开展的“精英教育”。
新课程改革以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理念,应该让广大学生受惠于信息技术,让广大学校践行课程整合;其次,把课程整合概念的外延扩大一点,既有利于承袭历史,又有利于中小学解放思想,拓展思维,大胆实践,不至于在“是不是在搞整合”等一些概念问题上争论不休,左右为难。
整合的形式和手段可以是很多的,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中的“上盘”(建光盘播放点)、“上星”(建KU波段地面卫星接受站)、“上网”(建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也好,“非典”时期北京曾兴起的“空中课堂”“课堂在线”也好,都是整合教学,其实,常规媒体技术在广大中小学教学中用得是较为普遍的(先进国家用得也很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生命力;第三,强调用广义的信息技术来定位课程整合并不是抱残守缺。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应用的难点,我们必须关注“以数字技术为新动力”的信息技术。
(三)课程整合有物化环境,也有人文环境实施课程整合还有个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匹配的问题。
计算机是机器,它的功能很强,但能发挥到多大程度,却决定于用计算机的人的水平。
技术环境只是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认为不用技术也能整合,这是误解,认为一用技术就能整合成功,这同样是误解。
其次,课程整合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改革行为,改革是要付出代价和努力的,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
应允许尝试和失败,先求鼓励大家“好用”,再求“用好”;先求量变,再求质变;先是“凑合”,再是“结合”,最后达到“整合”“融合”。
提高整合的水平和质量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渐进的,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也是渐进的。
着眼点要高,着力点要实,问题要研究,积极性要保护。
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行动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收获命运。
习惯,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
道德行为经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
这些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三方密切配合,积极努力才能达成。
而最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教育。
怎样才能更好地养成习惯呢?作为老师和家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探讨:一、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叶老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
“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良好的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