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8上生物课本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749.50 KB
- 文档页数:28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共需4课时,课内共需3课时,课后需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是在“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安排的,并和它们构成了完整的体系,也是后面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的基础。
本章内容包括“婴儿的诞生”“青春期发育”和“计划生育”三节,中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婴儿是如何诞生的;而是青春期发育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
学生学习有关人类生殖和发育的知识,特别是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对于他们健康地成长、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3.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4、知道我国目前人口状况及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外调查、分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与交流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2、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真正让学生理解种族的延续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欣赏新生命的诞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2、体会父母养育的辛苦,认识生命的宝贵,建立爱惜生命的态度;3、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课标要求:1、描述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3、知道我国目前人口状况及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4、根据青春期心理特点,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5、认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男、女性生殖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及其主要功能?2、受精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来自于哪里?3、进入青春期后,你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4、人口剧增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专题划分专题一:婴儿的诞生(2课时)专题二:青春期发育(1 课时)专题三:计划生育(1 课时)其中,专题一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婴儿的诞生所需课时本节课共需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知识目标:1.能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鱼一、教学目标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主要特征;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学案)第四节鱼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的分类。
2、描述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概括鱼类主要特征。
4、了解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
关注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描述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鱼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及课本P22--23页相关文字,完成下列观察提纲:1、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是: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的结构特点:⑴、身体分布及体型:鱼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通常________偏扁,大多呈________型,这样的体型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体表:鱼的体表常常有______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______,起____________作用。
⑶、运动系统:鱼的_______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________,对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鱼在水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摆动以及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⑷、呼吸:鱼用_______呼吸,其主要部分是_______,鳃丝中密布____________。
当鱼的_______和_______交替张合时,水从口流进,从鳃盖后缘排除,在此过程中,水里的_______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的_______从毛细血管伸出,完成气体交换。
学习任务二: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还深深融入_____________;然而,由于长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11课时,每周3课时;课外共用2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绿色开花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类群,而且是农、林、牧业栽培的主要对象,在生活中也最为常见,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因此本主题单元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还是下一步学习动物生殖发育、人的生殖发育、遗传学等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阐释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繁殖过程和“种子→幼苗→根茎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无性繁殖三部分核心内容,并按照知识线索设置了七节。
因而,我根据知识线索,打乱课本的知识顺序,把繁多的知识划分为植物的生长(种子的萌发、芽的发育、根的生长)、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开花、结果〉、无性生殖〈完善了课程标准对植物生殖的要求,介绍了嫁接、扦插、压条等营养繁殖的方式和组织培养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联系〉】两大专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种子萌发过程、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传粉和受精过程,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是传粉、受精和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根的生长和芽的发育过程;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明确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3、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及传粉和受精的过程4、概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5、举例植物的无性生殖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图片展示、启发引导、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利用,帮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一生的发展规律及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指导观察,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
3、通过小组整体评价、适时评价、自评、互评等,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愉快,培养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品质。
2、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学习传粉受精过程之不易,联系人生命的诞生,学会珍爱生命。
通过合理施肥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
我国五种版本初中生物学新教材的比较张一丹张迎春*(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摘要对现行不同版本的五种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作了比较和分析,认为不同版本新课程教材的编写方式较为相似,但编写内容各有特点、各种版本教材中的活动安排和栏目设置也各有不同。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材教材内容教材比较和分析教材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介。
实施新课程之前,国内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且版本较少。
这虽然有利于全国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统一,但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却难以顾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针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差异,教材的使用也逐渐趋向多样化。
从2002年以来,国内主要使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简称北师大版)[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人教版)[2]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苏教版)[3]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简称苏科版)[4]及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简称河北少儿版)[5]的五种版本初中生物学教材。
面对教材多样化的新局面,教师如何把握新课程及用好新教材,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笔者从几个方面对现行五个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以便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提高教学水平。
1五种版本教材的相同点五种版本教材都以5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6[6]为依据进行编写,在传承以往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优秀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人们关注而且必须了解的知识。
尤其是对青少年应该了解的一些青春期知识做了必要补充,同时还增加了有关学生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其共同之处有五个方面。
1.1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教材重视探究性学习,设置大量内容面广、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
如北师大版教材在七年级上册第11页的/演示0活动中,要求学生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实验材料是取自学校附近池塘中的水样。
以七年级为例,类似的活动在北师大版中有13个,人教版中有15个,苏教版中有18个,苏科版中有13个,河北少儿版有10个。
细菌一、概述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在第四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并为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这样编写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察方法,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
在前一节课已看见了细菌的菌落,对于生活中只闻其名,不谋其面的细菌迫切想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若向学生提出“想不想亲自看看细菌的形态”,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片来完成。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识图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师寄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通过探究试验学习关于各种鳍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知道其它水生生物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150多万种动物分为哪两大类?分类依据是什么?2、根据生活环境你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3、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4、列举你知道的水中生活的动物。
二、导入新课你还记得“生物圈Ⅱ号“试验吗?为什么这个实验会失败,而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三、合作探究自学指导一:鱼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先观察它的外形,并结合“观察与思考”(课本P3)回答下列问题: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3、探究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㈠提出问题㈡作出假设㈢讨论探究思路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㈣制定并实施计划(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由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使鱼受伤。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过程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㈤表达和交流①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
②总结出鱼的各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传粉与受精【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实际,描述传粉的概念和传粉的方式。
2、概述受精的过程,描述有性生殖的概念,为阐述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打下基础。
3、说出传粉与受精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活动。
4、模拟人工辅助授粉,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护花的自觉习惯。
【学法指导】传粉和受精比较抽象,先让学生观察视频传粉和受精,用形象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让学生观看视频,使学生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生命现象,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1、快速复习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完成“知识回顾”练习2、自学本节的主要知识点,完成“问题探析”的各个问题。
3、通过讨论和教师精讲明确各问题答案,并强化记忆。
4、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本,构建本节的“知识结构”。
5、根据“知识结构”自我矫正。
6、完成“自我测评”练习。
【情景导入】放盛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的录像并伴用优美的语言,创设问题情景:春天百花盛开,蜜蜂辛勤采蜜,蜜蜂采蜜的同时,为开放的花朵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在表述交流过程中,尝试说出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及时给于鼓励性的评价,导入课题。
【学习探究】一、知识回顾:雄蕊和雌蕊的结构是怎样的?二、问题探析:1、阅读课本第8-9察课本插图4.1-5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1)什么是传粉,传粉有哪几种方式。
(2)观察鼠尾草花的特点,尝试描述鼠尾草的传粉过程。
(3)观察玉米花雌、雄花序的结构和着生位置,尝试分析玉米花有哪些特点与传粉相适应。
(4)讨论:鼠尾草和玉米分别有哪些特点与传粉所依靠的外力相适应?花冠鼠尾草花蜜虫媒花花香根据讨论完成下表花粉 __玉米花柱风媒花2、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表演两种传粉过程加深对传粉的了解,在活动中比较鼠尾草和玉米的传粉过程的异同点,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共同总结得出传粉的概念。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序言本课程包括传染病的预防和营养科学的知识,学习本课程的知识有助于熟悉一般疾病的预防方法,了解营养科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疾病预防和营养科学相关的生物技术知识,学会对传染病的观察、分析、预防,对食品中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营养成分的配比、与营养失调有关疾病的成因。
进一步熟悉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艰苦历程,重新审阅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形成准确的人生观。
目录第一章《熟悉传染病,让我们从熟悉甲型H1N1流感开始》第一节甲型H1N1流感及其传播第二节平衡膳食预防“甲流”第二章《校园流感》第一节流感及其预防…………第一章《熟悉传染病,让我们从熟悉甲型H1N1流感开始》第一节甲型H1N1流感及其传播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这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症状和其它流感类似,一般是高热、咳嗽,浑身没力气。
1、最早发现甲流的国家是哪一国?2009年3月18日开始,墨西哥陆续发现人类感染、死亡病例。
2、我国是什么时候发现第一例甲流?我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于今年五月十一日在四川确诊。
3、 ? 4、 ?甲型H1N1流感如何传播的?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 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
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
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
预防甲型H1N1流感,你准备好了吗?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2、家庭房间多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可以及时吹散病毒,降低它的浓度,减弱它的毒性,从而减少受感染的可能性。
3、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最好每天服用,还可以把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