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消化科临床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肝炎全项、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EA、AFP 、CA724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5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结肠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
5.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临床路径(23个专业346个病种)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七、内分泌
10个临床路径病种
九、神经外科18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骨科2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泌尿外科12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二、胸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三、心血管外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四、妇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五、产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七、小儿外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八、眼科13个临床路径病种
十九、耳鼻喉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口腔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卜一、皮肤性病科11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二、肿瘤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十三、精神科5个临床路径病种。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 :D12.6 ),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 : D12.8),直肠息肉(ICD-10 : K62.1 ), 结肠息肉(ICD-10 : 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 :45.42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2021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6),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8),直肠息肉(ICD-10:K62.1),结肠息肉(ICD-10: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49(3): 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49(3): 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肠息肉切除术后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K63.582/287.121/K63.501/K63.58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临床表现:肠镜下息肉切除后(可出现腹痛、排便性状改变、大便带血)2电子结肠镜:已进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三)进入路径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2015版)。
1.内科治疗结肠息肉切除后禁食水6小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必要时)2.内镜治疗:如有术后出血,内镜下电凝、喷洒止血药物或APC止血,或夹止血。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凝血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心电图、腹部彩超、胸片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肿瘤标记物筛查(CEA、AFP、CA199)息肉切除病理(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抗感染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必要时)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整肠生、双歧杆菌)(必要时)补液: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
(八)手术日。
无(十)出院标准。
可进食,无腹痛、腹胀、无发热便常规+潜血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患者继发感染,退出本路径息肉切除后出现穿孔,则退出本路径,联系外科必要时予以转科手术治疗。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切除术后(ICD-10:K63.582/287.121/K63.501/K63.58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3 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出院日)诊疗工作□完成病历书写□明确结肠息肉切除诊断□完善常规检查□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观察有无发热,腹痛,大便潜血情况□完成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是否可以出院□对患者进行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宣教□注意患者排便情况重点医嘱style="width:120.7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一级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快速血糖病房侧□□血、尿、便常规+潜血、凝血□心电图、腹部彩超、□□style="width:126.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一级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临时医嘱:□腹痛症状加重进一步完善立位腹平片□<td width="183" valign="top"style="width:137.3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根据病情变化及监测异常结果复查护理工作<td width="161" valign="top"style="width:120.7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进行入院宣教和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td width="168" valign="top"style="width:126.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记录液体出入量□静脉抽血<td width="183" valign="top"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1.25pt">□协助患者即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变异<td width="161" valign="top"style="width:120.7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7.0pt">□无□有,原因:<td width="168" valign="top"style="width:126.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7.0pt">□无□有,原因:<td width="183" valign="top"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7.0pt">□无□有,原因:护士签名<td width="161" valign="top"style="width:120.7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4.0pt"><td width="168" valign="top"style="width:126.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4.0pt"><td width="183" valign="top"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4.0pt">医师签名<td width="161" valign="top"style="width:120.7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td width="168" valign="top"style="width:126.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td width="183" valign="top"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的患者。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ICD-9-CM-3:),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大肠息肉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
诊断标准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常见临床证候:湿瘀阻滞证。
湿热瘀阻证。
脾虚湿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时间为: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约3个工作日晚。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约4个工作日晚。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息肉(ICD-10编码:)的患者。
2.患者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 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211-227)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211-227)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包括APC, 电切,圈套,EMR,ESD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 D12.8/ K62.1/ 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入院后第≤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24-2、CA724、CEA等);(4)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腹部CT等。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单个或多个赘生物。
以腹痛或腹部胀满不适,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或便血、便秘等为临床表现。
2.西医诊断: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腹痛、腹泻及粘液便或便秘、便血等症状或局部压痛体征。
也可无症状及体征。
(2)X线钡剂检查:根据病史、症状作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检出息肉,气钡双重造影更清晰。
(3)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结肠息肉诊断最佳方法。
根据病史、症状作结肠镜检查,可检出息肉。
同时进行黏膜活检,有助于与其他赘生物鉴别和了解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二)证候诊断1.湿瘀阻滞证:大便溏烂不爽或粘液便,或见便下鲜红或暗红血液,或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脘闷纳少。
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脉弦或涩。
2.肠道湿热证:腹胀腹痛,大便溏泻,或粘液便,泻下不爽而秽臭,或有便血,或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3.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疼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或大便溏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舌质偏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夹瘀证:见腹痛隐作,大便溏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脉虚或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湿瘀阻滞证治法: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平胃散合地榆散加减。
苍术、陈皮、地榆、槐花、茯苓、薏苡仁、莪术、丹参、赤芍、槟榔等。
2.肠道湿热证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
推荐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地榆、槐花、枳壳、槟榔、当归、赤芍、黄芩、茯苓、蒲公英、薏苡仁、防风等。
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薏苡仁、槐花、地榆、桔梗、甘草等。
K63.500结肠息肉行45.42007电子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一、K63.500结肠息肉行45.42007电子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K63.500结肠息肉行45.42007电子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211-227)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翅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3):211-227)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包括APC,电切,圈套,EMR,ESD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2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K63.500结肠息肉行45.42007电子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入院后第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4)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的患者。
一、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ICD-9-CM-3:45、42),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患者。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大肠息肉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
诊断标准参照《胃肠病学(第三版)》(郑芝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常见临床证候:
湿瘀阻滞证。
湿热瘀阻证。
脾虚湿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结肠息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时间为: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约3个工作日晚。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约4个工作日晚。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息肉(ICD-10编码:D1
2、6/D12、8/K62、1/ K6
3、5)的患者。
2、患者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5)其它,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
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瘀阻滞证:行气化湿,活血止痛。
(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3)脾虚湿瘀证:健脾祛湿,活血化瘀。
2、外治:根据病情需要与临床单位的实际情况可选用穴位注射、灸疗、贴敷、等治疗方法。
3、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消失。
2、息肉消除。
3、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她脏器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发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合并有其她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或治疗期间出现其她新发的严重疾病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大肠息肉西医:结肠息肉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门诊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时间: 年月日
(梅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