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四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15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第一节碰触作用与喷出岩一、岩浆的概念地下高温熔融物质—岩浆岩浆的粘性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称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1.气体喷发物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通常达60%以上。
此外还有CO2、硫化物、硫,以及少量CO、H2、HCl、NH3、NH4Cl、HF等。
2.固体喷发物3.液体喷发物三、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2.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3.中性与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凡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成为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一、侵入作用概述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称为侵入作用。
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
它是被周围岩石封闭起来的三度空间的实体,又可称为侵入体。
包围侵入体的所有岩石称围岩。
1.同化作用与浑然作用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是相伴而生的。
2.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二、侵入岩的产出状态侵入岩的产出状态即产状,指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围岩的关系。
1.岩墙2.岩床3.岩盆与岩盖4.岩株5.岩基第三节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一、火成岩的结构火成岩中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火成岩的结构。
二、火成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2.流动构造3.气孔构造4.层状构造第四节火成岩的主要类型根据火成岩的SiO2含量,可以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火成岩与岩浆运动的形成与成因地球的深处隐藏着许多神秘的力量和能量,它们在地壳之下不停地运动、演变,在极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中改变着整个地球的面貌。
其中,火成岩的形成与岩浆运动的成因就是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究这些现象,了解它们的形成和成因。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地球核心与地壳之间的一种中间产物,它是从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密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
火成岩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火成岩的形成需要源岩。
源岩是指地球内部原始物质,通常是地幔中的低硅酸盐岩石。
在地球内部,源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这使得其中的矿物质和化学元素互相作用,产生了许多新的物质。
其次,火成岩的形成需要有地幔柱的上升。
地幔柱是从地幔深处向地表垂直上升的热柱,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岩石和物质。
当地幔柱向地表运动的时候,地表的温度升高,造成了局部环境的变化。
这些环境变化可以导致岩浆的形成。
最后,岩浆的形成是火成岩形成的关键。
岩浆是地幔柱经过一定的化学或物理作用后,在地表上形成的一种流体体系。
当地幔柱经过地壳时,地壳上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将引起地幔柱内部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各种反应,生成岩浆。
岩浆通过地壳上升并冷却,形成了火成岩。
岩浆运动的成因岩浆运动是指在地球内部,由于热与压力的作用,岩石与岩浆在地壳和地球内部中移动向上的过程。
首先,岩浆运动的成因之一是地球内部热量的分布和环流。
地球内部有一个热流环流系统,在此体系中,地球内部的热量和流体动力驱动了岩浆的形成和运动。
地球内部热量的分布和流动在地球表面上表现为火山和地震等许多自然现象。
其次,岩浆运动的成因之二是地壳的构造。
地壳的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结构和形态,包括地球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层的厚度、断裂带的分布和形态等。
地壳构造的不断变化会引起地壳的变形和运动,从而使得地壳上的岩浆发生运动。
最后,岩浆运动的成因之三是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是指地球内部物质的热对流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调节,这种循环是由地球内部高温和高压的环境造成的。
内动力地质作用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质作用。
它一般起源和发生于地球内部,但常常可以影响到地球的表层,如可以表现为: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
岩浆作用简介地壳深部(至上地幔顶部)高温熔融岩浆的发生、发展、演化直至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一种。
地壳深处的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和压力,当地壳因构造运动出现断裂时,可引起地壳局部压力降低,岩浆向压力降低的方向运移,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或喷出地表。
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发生重力分异作用、扩散作用,同围岩发生同化作用、混染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结晶作用。
在结晶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先析出的矿物与岩浆又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矿物;温度继续降低,反应继续进行,形成有规律的一系列矿物,称为鲍温反应系列。
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由于分异、同化混染等作用,不断地改变本身的物质成分。
岩浆在地壳内部活动、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喷出地表后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喷出作用。
岩浆作用的结果形成各种火成岩及其有关的矿产。
浆形成、运移、演化和固结的过程。
岩浆形成于地下深处,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开始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运\移。
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演化,改变其成分和物理化学状态。
当上升到地壳的中、上部或地表时凝固,形成火成岩。
岩浆作用包括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
侵入作用是岩浆由深处上升到浅\处的过程;喷出作用是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的过程。
在岩浆作用中,原来岩石成分常发生变化(演化),最重要、最普遍的演化机理是岩浆分异作用和岩浆同化(混染)作用。
岩浆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一的母岩浆,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及岩浆岩的作用。
岩浆分异作用的主要方式如下。
结晶分异作用指岩浆在冷却过程中不断结晶出矿物和矿物与残馀熔体分离的过程。
又称分离结晶作用。
分离的原因主岩浆作用要是:重力作用。
早结晶出的矿物下沉于熔体的底部,晚结晶出的矿物堆积于其上,形成有不同矿物组合的具垂直分带现象的层状侵入体,又称火成堆积岩,其下部为超镁铁岩(橄榄岩、辉石岩等),向上依次变为辉长岩、长岩、闪长岩,甚至花斑岩等,具层理构造及堆积结构,剖面上常见成斜分重复出现的韵律层理,偶尔见交错层理。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
火成岩(igneous rock)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是通过火成作用形成的。
火成作用指的是岩浆从地下深处升至地表或近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的过程。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岩浆生成:岩浆是由地壳或地幔中的岩石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
岩浆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地壳的熔点降低或者岩石中的挥发性成分增加。
岩浆主要由氧化物、硅酸盐、氧化硅等组成。
2. 岩浆升华:岩浆在地下的上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脉冲状上升,也可能是通过岩浆管道或岩浆堆积等方式升华到地表或近地表。
岩浆升华的速度可能会很快,也可能会很慢。
3. 岩浆冷却:一旦岩浆升华到地表或近地表,由于环境温度的较低,岩浆开始冷却凝固。
冷却速度的快慢会影响到岩浆中矿物颗粒的尺寸和结构。
4. 结晶作用:当岩浆冷却至一定温度时,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
不同种类的岩浆中存在不同的矿物,因此岩浆的结晶作用会形成不同的矿物组成。
有些矿物会在岩浆中先结晶,而有些矿物则会在晚期结晶。
5. 粒子堆积:随着岩浆中矿物的结晶过程,矿物颗粒逐渐沉淀堆积,形成岩石的基质。
基质的性质受到矿物组成、结晶速度和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岩浆的生成、升华、冷却、结晶和粒子堆积等几个主要阶段。
火成岩的类型和特点会受到物质组成、冷却速度和结晶顺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第一篇岩浆过程前言所有涉及岩石的液态或熔融态的现象称为岩浆过程。
在地球深处的熔融或部分熔融态的岩石叫做岩浆;如果是通过火山爆发喷出表面的,被称为熔岩。
岩浆作用过程包括了:岩浆从先前固态源岩,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变为岩浆——岩浆运移——再到岩浆结晶形成火成岩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虽然这些步骤可能会重叠,但它能方便地将岩浆过程分为独立的三个过程进行讨论:1.熔融过程,如加热熔融、减压熔融、冲击熔融、以及加挥发分熔融;2.岩浆运移过程,如渗流,岩脉注入,岩体侵位,与火山喷发;3.岩浆分异过程,如分离结晶,岩浆的同化、混染。
变质过程与岩浆过程的区别在于:矿物不发生熔融反应而形成新的岩石,在水热作用过程中,液相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水或者其他高挥发性组分,而不是熔融的成岩矿物。
岩浆过程是岩石循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导致了我们观察到的火成岩的广泛多样性,并且构成了地球或类地行星地幔和地壳分异的基本过程。
地球的表面反映了来自深部的物源和深部的过程;岩浆过程通过将地球深部的物质带到地表,给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提供了约束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矿物学的以及热特性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在地球上,岩浆过程与板块构造密切相关。
岩浆作用的类型和由此形成的火成岩的类型是由特定的构造环境决定。
因此,它具有独特结构、变质沉积特征的古老的火成岩与现代的火成岩样品相比较,可以确定古构造环境。
岩浆作用与它们最终形成的火成岩密切相关。
玄武质岩浆作用是由地幔超美铁组分部分熔融形成;在地球上,玄武质岩浆作用可见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大火成岩省、大陆裂谷、热点以及俯冲带。
中酸性岩浆作用被限制在大陆地壳,在俯冲带也很常见。
许多经济意义重大的矿床都与硅酸岩浆活动有关,这些被称为岩浆矿床。
熔融过程当今对于理解岩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为地球内部是固态物质占主导地位的。
但这一直不被认可;早期地质学家认为火山喷发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一些永久熔融或玻璃状层位。
但是,地震波显示地壳和地幔发射剪切波,这就要求他们是刚性的。
[岩浆岩与火成岩]火成岩篇一: 火成岩1. 钻石:即俗称的金刚石,有许多种颜色,如淡黄、褐、白、蓝、绿、红等,其中以无色透明的价值最高。
2. 刚玉:刚玉也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如:红色的刚玉俗名红宝石,蓝色的刚玉叫做蓝宝石。
其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
3. 蛋白石:一般为无色或白色,有些具有特殊的晕彩。
4. 水晶:纯石英单晶称为水晶,水晶内因含不同杂质而呈现不同颜色,如:黄水晶、紫水晶等。
石英的纤维状显微晶聚合体称为玉髓;石英的粒状显微晶聚合体称为燧石,这两种矿物是台东县重要的玉石。
颜料有些矿物具有特别的颜色,可用来作成颜料,如蓝色的蓝铜矿,绿色的孔雀石,红色的辰砂。
其他用途1. 石英:石英是制造玻璃及半导体的主要原料,如:苗栗县汶水溪的上福基砂岩中的石英砂即为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
2. 方解石:方解石存在于大理岩及石灰岩中,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
3. 白云母:白云母因不导电、不导热且具有高熔点的特性,因此经常被用来作为电热器中绝缘体的材料。
4. 石墨:硬度低,且具有油脂光泽,条痕为黑色,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此外石墨还可以做成润滑剂、电极、坩埚等。
5. 硫磺:火山地区的温泉中即含有黄色的硫磺。
6. 石膏:石膏一般用于固定骨折受伤处,或做成塑像,也用于建筑工业。
7. 磷灰石:用于制造农业用磷肥。
8. 蛇纹石:含有镁的成分,可用于炼钢工业上。
9. 滑石:硬度低,有滑腻感;通常被研磨成粉末,以制造颜料、爽身粉、去污粉、化妆品等。
火成岩也称岩浆岩。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
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碱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