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11
变质作用基本类型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包括:
1.区域变质作用:这是一种大规模、区域性的变质作用,通常与地史上强烈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有关。
它可导致岩石中的矿物发生重结晶和重组合,通常会使岩石的面目完全改变,并形成新的变质岩。
2.接触变质作用:当岩浆侵入时,由于温度和气成热液的影响,在与围岩接触带附近,使围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的一种变质作用。
根据作用的特性又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3.动力变质作用: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定向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变形、破碎及至产生动力变质矿物的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在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常出现混杂有花岗质成分的岩石,并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点。
这种现象是在区域变质作用基础上,由于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部热液和局部重熔熔浆的渗透、交代、贯入于变质岩中形成混合岩,这种作用叫混合岩化作用,又称超变质作用。
以上是变质作用的四种基本类型,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专业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第一节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目的要求岩浆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质上,岩浆作用就是液态的岩浆与固态的岩石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
在一定的条件下,液态的岩浆转化为固态的岩石,这就是矛盾的暂时统一。
我们之所以讨论岩浆作用,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目的是为了寻找和开发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产资源和热力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专门性理论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二、喷出作用o(一)火山喷发现象与喷发类型o(二)火山喷出作用的产物•三、侵入作用o(一)深成侵入体o(二)浅成侵入体•四、岩浆岩o(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o(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o(三)岩浆岩的颜色o(四)岩浆岩的分类和分类表的应用重点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讲授重点应放在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上,如什么是岩浆作用;岩浆的主要成分;岩浆在地下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岩浆为什么活动;它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会形成什么岩石。
2.人们如何着手对岩浆进行研究。
3.岩浆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的表现特征和产物。
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如何简要归述岩浆的演化和岩浆作用的时空规律。
教学方法本节课用多媒体以讲解为主,叙述为辅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岩浆作用的概念人们是如何着手对地下深处的岩浆作用进行研究的呢?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实地考察近代火山现象,研究历史资料。
二是从已经形成的岩浆岩着手去查明岩浆作用的规律。
o(一)岩浆的主要成分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
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 S、F、Cl等。
o(二)岩浆(magma)岩浆在地下的温度可能达1300℃左右,压力达数千个大气压。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关系
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质、化学沉淀物等在水或风力作用下沉积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中的岩屑可能来源于变质岩或岩浆岩的侵入或喷发物,也可能是海洋生物遗骸等有机物质沉积。
因此,沉积岩可以是变质岩或岩浆岩的前身,同时,沉积岩也是变质和岩浆作用的重要对象。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变质作用可以是由于地壳运动或岩浆侵入造成的压力和温度升高,也可以是地球内部热液流动所造成的化学作用。
变质岩的原岩种可以是沉积岩、火山岩或花岗岩等。
变质作用会改变原岩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因此,变质岩是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转化产物,同时,变质作用也能够影响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
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有很多类型,包括火山岩、深成岩等。
火山岩是由喷发物在表面冷却凝固形成的,而深成岩是在地下凝固形成的。
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与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密切相关。
岩浆岩的成因和演化也能够影响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
例如,岩浆侵入会引起地壳变形和变质作用,同时也会带来沉积物的堆积。
总之,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过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1 -。
普通地质学—变质作⽤与变质岩第五章变质作⽤与变质岩第⼀节变质作⽤概述⼀、变质作⽤概念指岩⽯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发⽣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的地质作⽤。
变质岩:由变质作⽤所形成的新岩⽯。
新形成的岩⽯⽆论是岩⽯的矿物成分,还是结构、构造,均可与原岩不同。
1、变质作⽤与岩浆作⽤的区别:岩浆作⽤是⾼温、⾼压,使原岩从固态转变成熔融的液态后再成岩。
⽽变质作⽤过程中,原岩基本处于固态,温度⽐岩浆作⽤要低。
2、变质作⽤与沉积作⽤的区别:沉积作⽤只发⽣在地球的表层,与⼤⽓、⽔、⽣物等外因有关。
⽽变质作⽤主要发⽣在地表以下⼀定深度,与温度、压⼒等因素有关,温度⽐沉积作⽤要⾼。
⼆、引起变质作⽤的因素引起变质作⽤的因素有温度、压⼒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
1、温度:温度是引起岩⽯变质的主要因素。
其作⽤是提供变质作⽤所需要的能量,促使⼀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结晶作⽤得以进⾏;同时温度增⾼还可使矿物的溶解度加⼤,增强了流体的渗透性、扩散性及化学活动性,促进了变质作⽤的过程。
变质作⽤的温度范围⼀般介于(150)180℃~800(900)℃之间。
低于此温度,就属于固结成岩作⽤(沉积岩)。
⼀旦温度⾼到使原岩熔融,那么就进⼊到岩浆作⽤的范畴。
因此,变质作⽤基本上在固态下进⾏。
变质温度的基本来源有三个⽅⾯:(1)地热:地下温度随着深度增加⽽增⾼。
如果地表岩⽯因某种原因沉陷到⼀定深处,就能获得相应的温度。
(2)岩浆热:岩浆是⾼温熔融体,当岩浆侵⼊时,岩浆热会传到围岩,使围岩增温。
(3)地壳岩⽯断裂:断裂块体相互错动和挤压,能产⽣剪切热,使岩⽯升温。
2、压⼒:压⼒可分为静压⼒、流体压⼒及定向压⼒。
(1)静压⼒与流体压⼒:静压⼒是由上覆岩⽯重量引起的,它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增⼤。
静压⼒对岩⽯的作⽤⼒各项均等。
流体压⼒:静压⼒在岩⽯中的传递不只是通过固体的岩⽯质点,也可以通过循环于岩⽯空隙中的流体传递,形成流体压⼒。
在地质学中,常常会涉及到变质岩和岩浆岩这两种岩石类型。
它们分别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性。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变质岩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进行全面评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岩石类型。
一、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在地球深部,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的变化,最终形成变质岩。
变质作用主要分为热液作用、压力作用和化学作用三种类型。
1. 热液作用热液作用是指岩浆活动使得地下水被加热并含有有益矿物质,进而对周围岩石进行溶解和沉淀的一种变质作用。
这种作用产生的岩石称为热液岩,比如石英岩、硫化岩等。
通过热液作用,变质岩中常常出现大量的矿物质,使得变质岩的结构更加坚硬。
2. 压力作用压力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受到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得岩石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形成变质岩。
例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压力作用使得岩石中的矿物质产生排列和排列的变化,从而使得岩石的结构更加坚硬和稳定。
3. 化学作用化学作用是指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受到外界化学条件的改变,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岩石。
例如大理岩、石英片岩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
通过化学作用,岩石中的矿物质会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矿物质和结构。
以上就是变质岩的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变质岩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高温高压环境和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形成的。
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与之有所不同。
二、岩浆岩的形成机制岩浆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侵入地表形成的岩石。
岩浆是地壳深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在地下运动,在地表流动或凝固后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岩浆的流动、冷却凝固和结晶三个阶段。
1. 岩浆的流动岩浆是由地下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熔融形成的物质,它具有高温、高粘度、高压等特点。
当地下岩浆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岩浆会向地表或地下某一地点运动,形成火山喷发或岩浆侵入地表,从而形成岩浆岩。
地质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态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这种新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它们在形成时与当时的物理、化学条件之间处于平衡或稳定状态,但是这种平衡和稳定状态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一旦它们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原有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原岩便被改造成为在新的环境中稳定的岩石。
例如,在地表浅海环境中形成的石灰岩,如果处于地下较高温的条件下,它将会转变成为大理岩。
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区别为:岩浆作用是高温、高压,使原岩从固态转变成熔融的液态后;风化作用是地表岩石在常温、常压下,主要由外动力引起的各种变化。
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变质作用的方式包括重结晶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生物质置换与交换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等。
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岩浆岩是地球最基本的岩石之一,它的形成过程与地球内部的熔融作用密切相关。
在地壳下部,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高于地表,这些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岩石发生熔融。
当地球内部的岩石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岩石中的矿物质开始熔化,形成熔岩。
熔岩由于具有较低的密度,往往会上升到地壳上层,形成火山喷发或者岩浆侵入。
火山喷发是最直观的一种岩浆岩形成方式,当地壳表面上出现了裂缝或者地下岩浆管道通道时,深部的岩浆会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固态岩浆岩。
这些岩浆岩形成的速度通常非常快,有时仅需几小时或几天时间。
另一种岩浆岩形成的方式是岩浆侵入。
岩浆会沿着地壳裂缝或者岩石层面的节理进入地壳内部,并通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这种形成方式通常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从几千年到几百万年不等。
常见的侵入岩浆岩有侵入岩和浅成岩浆岩。
岩浆岩一旦形成,便会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通过高温高压、岩浆流体的影响以及地壳构造运动,改变原始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新的岩石。
它是地球岩石圈中传递和变化的重要过程。
变质作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接触变质,另一种是区域变质。
接触变质是指当岩浆侵入其他岩石时,充满高温岩浆的侵入体与周围岩石发生热交换,从而改变岩石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接触变质通常发生在侵入岩浆与周围岩石接触的接触带附近,其中典型的岩石有大理岩和角闪石。
区域变质是指由于地壳厚度的增加和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大范围的岩石进一步加深到地下,经历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从而引起岩石的变质作用。
在区域变质中,原始岩石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变质岩石,例如麻粒岩和片麻岩。
值得一提的是,岩浆岩的形成与变质作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过程,而是与构造运动、地质事件等密切相关。
例如,当两个地块发生碰撞和挤压时,会形成强烈的高温高压环境,从而产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这种碰撞和挤压还可能导致岩浆侵入发生断裂和折叠等构造变形。
变质作用的四大类型
变质作用的四大类型包括接触变质、区域变质、动力变质和混合岩化。
1. 接触变质作用是由岩浆沿地壳的裂缝上升,停留在某个部位上,侵入到围岩之中,因为高温,发生热力变质作用,使围岩在化学成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现重结晶作用和化学交代作用。
例如中性岩浆入侵到石灰岩地层中,使原来石灰岩中的碳酸钙熔融,发生重结晶作用,晶体变粗,颜色变白(或因其他矿物成分出现斑条),而形成大理岩。
它的分布范围局部,附近一定有侵入体。
2. 动力变质作用是由地壳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使局部地带的岩石发生变质。
特别是在断层带上经常可见此种变质作用。
此类受变质的岩石主要是因为在强大的、定向的压力之下而造成的,所以产生的变质岩石也就破碎不堪,以破碎的程度而言,就有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等。
好在这些岩石的原岩容易识别,故在岩石命名时就按原岩名称而定,如称为花岗破裂岩、破碎斑岩等。
3. 区域变质作用是使大面积的岩石发生变质。
区域变质的岩石类型很多,包括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与片麻岩等。
4. 混合岩化作用是指从较深部地壳的区域变质岩石向浅部的较大规模的热液或交代流动,是岩石由变质向成矿的转化过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地质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