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岩浆和岩浆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25
岩浆与岩浆作用岩浆是岩石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内部的岩石在熔融的状态下得到的。
它由不同的组份组成,如碱性和酸性及其他组份。
岩浆的性质取决于它的成分,不同的岩浆具有不同的性质。
岩浆可以用来形成各种地质结构,如地下洞穴、山谷、岩溶、科泰特斯多拉和岩石层。
它还可以作为热源,形成火山、熔岩山、柱状火山等。
岩浆作用是指岩石在岩浆地质环境中的作用。
它能够改变岩石的形态,使岩石中的各种元素和物质得以迁移并混合。
岩浆作用分为岩浆熔融和岩浆软化作用。
岩浆熔融作用是指岩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部分熔融成液体状的岩浆,这种岩浆和岩石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岩石的结构和特性。
岩浆软化作用指的是岩石在熔融岩浆的作用下,其部分矿物结构被熔融而发生变化,使岩石的硬度降低,变得柔软,从而形成曲面或洞穴。
岩浆作用是地质变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不仅能够改变岩石的形态,使岩石成分的迁移,混合,还可以产生各种现象,如火山喷发,流体渗透,岩溶化学反应等。
岩浆作用是形成地质结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能够改变地质环境,使岩石发生形态变化,从而形成火山、洼地、洞穴等地质结构。
岩浆作用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古代古文献就提到过它。
在近代,不少学者把精力集中到研究岩浆作用上,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大量的理论,从而丰富了现代地质学,形成了地质学的新观点。
如果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岩浆作用,就能够为地质科学提供有用的信息,也能丰富我们对地质学的认识。
综上所述,岩浆是高温和压力下熔融的岩石,它的形态和性质受其成分的影响,能够形成多种地质结构,还能作为热源形成火山、熔岩等,岩浆作用也是地质变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使岩石发生形态变化,形成火山、洼地、洞穴等地质结构。
研究岩浆作用能够为地质科学提供有用的信息,是地质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岩浆与岩浆作用(一)岩浆岩浆是地壳深部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黏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人们根据近代火山喷出熔岩流的观察和研究,对岩浆的性质已有较多的了解,主要有:1.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主要为SiO2、Al2O3、FeO、Fe2O3、CaO、MgO、Na2O、K2O、H2O等。
其中以SiO2含量最多,可达40%~75%。
因此,可依据其含SiO2的多少,把岩浆分为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53%)、中性岩浆(SiO253%~66%)和酸性岩浆(SiO2>66%)四类。
挥发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SO2、N2、HCl等。
除此之外,岩浆中还含有成矿金属元素如W、Sn、Mo、Cu、Pb、Zr、Cr、Ni等。
2.岩浆的温度岩浆的温度,可通过对熔岩流温度的测定、造岩矿物或岩石的实验等办法求得。
目前认为,地下深处基性岩浆的温度通常低于1000℃;酸性岩浆的温度近于700℃~900℃;而中性岩浆的温度则介于上述两类岩浆之间。
岩浆在地表的温度往往高于在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温度,其温度范围多为700℃~1300℃。
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岩浆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压力相应加大,使岩浆中水的溶解度也增大,从而降低岩浆的温度;另一方面,当岩浆喷出地表以后,熔岩流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发生氧化、燃烧,使熔岩流的温度增高。
3.岩浆的黏度岩浆的黏度与SiO2、Al2O3、挥发分的含量、温度及压力等因素有关。
SiO2、Al2O3含量越高,黏度越大;含挥发分越多则黏度越小;温度越高,黏度越小;压力增大,不含水的干岩浆的黏度增大,压力减小,黏度减小;而含水多的岩浆则成反向变化。
如基性岩浆含SiO2低,温度高,黏度较小,流动性则较强;而酸性岩浆含SiO2高,温度较低,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差。
(二)岩浆作用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或下地壳深处,岩浆在地下处于高温高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岩浆是一种黏度极高的过热的潜在高柔性体,它在地壳中所处环境是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