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砂密度标定 (1)
- 格式:xls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4
个碾压层中。
现场密度试验检测方法(一)灌砂法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去置换试洞的体积,它是当前最通用的方法,很多工程都把灌砂法列为现场测定密度的主要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测试各种土或路面材料的密度,它的缺点是:需要携带较多量的砂,而且称量次数较多,因此它的测试速度较慢。
采用此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2oomm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1.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开口,直径与储砂筒的圆孔相同,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储砂筒筒底与漏斗之间没有开关。
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m~6oomm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铝盒存放,大筒挖出的试样可用3oomm x 5oomm x 40mm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称:称量10 ~15kg,感量不大于1g。
用于含水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0.1g、1.0g。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0.60mm 及0.25~0.50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约2040kg,使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10)其他:凿子、改锥、铁锤、长把勺、小簸箕、毛刷等。
2.试验方法与步骤(1)标定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①在灌砂筒筒口高度上,向灌砂筒内装砂至距筒顶15mm左右为止。
称取装人筒内砂的质量m1 ,准确至1g。
砂的表观密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二、仪器设备:1、天平称量1kg,感量1g;
2、容器瓶 500ml
3、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烧杯 500ml
三、试样制备:参照《砂取样及试样准备方法》,将缩分后不少于650g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四、试验步骤:1、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m。
)装入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1);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
净,再向瓶内注入与第一次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
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m 2)。
五、试验结果计算:表现密度p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 /m 3
)
ρ=( -a t )×1000 kg /m 3
式中:m 0――试样的烘干重量(g )
m 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重(g )
m 2――水及容器瓶总量(g )
a t ――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m 0 m 0+ m 2- m 1
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A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土工筛粗细筛的分界粒径是?a 、0.5mmb 、0.074mmc 、2mmd 、0.075mm2、作液塑限试验时土应过 筛a 、 2mmb 、0.5mmc 、0.25mmd 、5mm3、液限是100g 锥,入土时间5秒,锥入深度 时土的含水量a 、 10mmb 、20mmc 、17mmd 、25mm4、粗粒组含量多于总质量 的土为粗粒土a 、 50%b 、30%c 、40%d 、60%5、重型击实试验击实锤重量a 、4.5kgb 、2.5kgc 、5kgd 、5.5kg6、直剪试验可得到土的什么指标?a 、抗剪强度b 、抗压强度c 、抗拉强度d 、抗弯强度7、快剪试验速度为a 、1mm/minb 、0.8mm/minc 、2mm/mind 、1.2mm/min8、塑性指数表达式为a 、p l p I ωω-=b 、l p p I ωω-=c 、pl p p I ωωωω--= 9、砂处于最疏松状态时,孔隙比为a 、 e minb 、e maxc 、Dr10、含粗粒越多的土, 其最大干密度越a、大b、小c、不变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三轴试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固结排水剪b、固结不排水剪c、不固结不排水剪d、固结慢剪2、土的密度测试可用以下方法:a、环刀法b、蜡封法c、水中重法d、灌水法3、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物理性质指标)中可直接测试的指标为:a、天然密度b、含水量c、压缩系数d、比重4、土的粒组包括以下几种:a、巨粒组b、粗粒组c、中粒组d、细粒组5、级配良好的土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C u≥5b、Cc=1~3c、Cu≥10d、Cc=2~36、测含水量的试验方法有:a、烘干法b、酒精燃烧法c、比重法d、碳酸钙气压法7、土中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烘箱温度应控制在a、65~70℃b、75~80℃c、85~90℃d、105~110℃8、测土的比重时,土的质量与比重瓶的容积满足下列条件:a、15g,100mlb、12g,50mlc、15g,50mld、12g,100ml9、计算土的比重时应已知的质量为:a、瓶、水、土总质量b、瓶、水总质量c、干土质量d、瓶质量10、下列孔径属粗筛的为:a、40mmb、20mmc、10mmd、5mm11、 CBR 试验制件时,需制三组不同干密度试件,这三组试件每层击数分别为a 、30次b 、59次c 、50次d 、98次12、 固结试验荷载等级为:a 、 50kpab 、100kpac 、200kpad 、300kpae 、400kpa13、 关于土的抗剪强度,哪些说法正确?a 、 土样受不同正压力,抗剪强度即不同b 、同种土,抗剪强度相同c 、土的抗剪强度服从库仑定律14、 击实试验的种类包括:a 、 轻型b 、重型c 、超重型15、 下列试验属于测试土的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包括:a 、 击实试验b 、直剪试验c 、液塑限试验d 、压缩试验16、 误差包括下列哪几种?a 、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过失误差17、 关于压实度评定,说法正确的是:a 、 代表压实度大于要求的压实度b 、代表压实度s n t k k ⋅-=α c 、平均压实度大于要求的压实度18、 标准差表达式为: a 、()112--=∑=n x x s n i i b 、1122--=∑=n x n x s n i i c 、11122--=∑∑==n x x s n i ni i19、 粘质土的物理状态有:a 、 坚硬状态b 、可塑状态c 、流塑状态d 、紧密状态20、 关于土的塑性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 l p I ωω-=b 、反映粘粒含量多少的指标c 、反映土可塑性大小的指标d 、反映土稠度状态的指标21、 建设项目划分为:a 、 单位工程b 、分部工程c 、单项工程d 、分项工程22、 塑性图中a 、 位于B 线以左的为低液限土b 、位于B 线以右的为高液限土c 、位于B线以左的为高液限土 d 、位于B 以右为为低液限土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不均匀系数越大土越不均匀b 、曲率系数越大土越不均匀c 、不均匀系数大于5的土为级配良好的土 d 、曲率系数大于5的土为级配良好的土24、 关于土的抗剪强度:a 、 粘土以粘聚力为主b 、砂土以摩阻力为主c 、洁净的干砂,c=025、 土的压缩特性:a 、 压缩模量大,压缩性大b 、压缩系数大,压缩性大c 、压缩指数大,压缩性大26、 压缩试验可整理出的曲线:a 、e ~p 曲线b 、p ~s 曲线c 、e ~lgp 曲线d 、p ~τf 曲线27、 载荷试验p ~s 曲线包括下列阶段:a 、 压密阶段b 、剪切阶段c 、破坏阶段d 、塑性阶段28、 下列方法属于沉降分析法的是:a 、 水筛法b 、比重计法c 、灌水法d 、移液管法29、 土的级配曲线坐标组成是:a 、 横坐标为粒径对数b 、纵坐标为通过百分率c 、双对数坐标d 、半对数坐标30、工程质量评定分为:a、优良b、合格c、不合格d、良好31、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a、基本要求b、实测项目c、质量保证资料d、外观鉴定32、下列哪些方法属于软土地基处治方法?a、砂垫层b、袋装砂井c、砂桩d、设反滤层33、灌砂法所用标准砂为:a、中砂b、0.25~0.5mm砂c、0.5~1mm砂d、细砂34、土中水包括:a、自由水b、结合水c、强结合水d、弱结合水35、下列指标属于物理性质指标的有:a、密度b、液限c、压缩系数d、孔隙比36、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测定地基土的承载力?a、标准贯入试验b、现场载荷试验c、压缩试验d、固结试验37、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对土进行简易鉴别?a、目测估计b、手捻c、搓条d、摇震38、快剪的特征是:a、法向力作用下土样不排水固结b、剪切力作用下土样排水固结c、法向力作用下土样排水固结d、剪切力作用下土样不排水固结39、水泥稳定土做击实试验时a、水泥与土一起浸润b、击实前1小时将水泥加入c、加水泥后1小时应完成击实d、击实前2小时将水泥加入40、土的三相体系是指:a、土颗粒b、土孔隙c、土中水d、土中气体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细粒土分类可用塑性图分类。
灌砂法1目的与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2仪器标定:2.1确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2.1.1在储砂筒内装满砂,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称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该质量不变。
2.1.2 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5,准确至1g。
2.1.3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小心地取走灌砂筒。
2.1.4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的砂。
2.1.5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最后取平均值m2,准确至1g。
2.2确定量砂的密度2.2.1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
(1)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
(2)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罐的外壁;将一支持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近直尺;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8。
(3)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
(4)标定罐的体积按下式计算:V=(m8-m7)/ρW2.2.2 在储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1的砂,并将罐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灌砂筒,称筒内剩余的砂质量,准确至1g。
2.2.3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m3,准确至1g。
2.2.4 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a;ma =m1-m2-m3m1——罐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m2——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m3——罐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2.2.5 按下式计算量砂的密度ρs:ρs =ma/V3试验步骤:3.1在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并将其打扫干净;将基板放在此平坦表面上;如此表面的粗糙度较大,则将盛有量砂m5的灌砂筒放在基板中间的圆孔上;打开罐砂筒开关,让砂流入基板的中孔内,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罐砂筒,并称筒内砂的质量m6,准确至1g。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
一、仪器设备
1、秤——称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109mm,筒壁厚2mm,容积1L,
筒底厚度5mm
3、漏斗或铝制料勺
4、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5、直尺、浅盘等
二、试验步骤
1、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缩分后的样品不少于3L,装入浅盘,
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烘干后若有结块,应
在试验前先予捏碎,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勺,将它除除装入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
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
然后用直尺将
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相反方向刮平,称重(m2)
3、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
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
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
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
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
余的试样沿筒口中
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重(m2)
三、计算(堆积密度ρL及紧密密度ρC,精确至10kg/m3 ;空隙率精确至1%)
1、ρL (ρ C )=(m2 —m1 )/V*1000
m1 ——容量筒质量m2 ——容量筒和砂总质量V——容量筒体积
注: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2、νL。
确定量砂的密度(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1、①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标定罐的质量),准确至1g.②、向标定罐中灌水,注意不要将水弄到台秤上或罐的外壁;将一直尺放在罐顶,当罐中水面快要接近直尺时,用滴管往罐中加水,直到水面接触直尺;移去直尺,读记罐和水的总质量m8(标定罐和水的总质量)。
③、重复测量时,仅需用吸管从罐中取出少量水,并用滴管重新将水加满到接触直尺。
④、标定罐的体积V计算:V=(m8-m7)/ρw2、在储砂筒内装入质量为m1(罐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的砂,并将罐砂筒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砂不再下流时关闭开关;取下罐砂筒,称筒内剩余砂的质量,准确至1g。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三次,后取平均值m3(罐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3、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 a(砂质量)=m1-m2-m34、砂密度:ρs(砂密度g/cm3)=m a/v灌砂法测定路基压实度:首先在试验室标定好灌砂筒的的锥体,或者在现场进行标定。
(其中量砂也要进行标定其密度)。
1、在碾压合格的路基上,选择一块平整的平面并清扫干净,固定好基板。
2、然后利用基板中心的圆孔,用锤子和洛阳铲,沿圆边进行凿挖,凿挖15cm。
在过程中,应保证圆柱型,不可以上大下小,也不可以上小下大,保证垂直。
与基板的圆孔同样,用毛刷清理好试坑。
3、把所有从孔中取出的试样,用袋子装好,防止水分流失,立即称重。
(拿回试验室测其含水率;细粒土≥100g、粗粒土≥500g)4、把标准砂倒入灌砂筒内称其灌砂筒与量砂的质量,进行记录。
5、在试坑上进行灌砂,放在正好圆孔的上方,打开灌砂开关,在此期间不的有晃动和振动,观察筒内的砂不下流动时,立即关闭开关。
6、称其筒+剩余砂,进行称重,记录。
得出试坑的湿密度和试样的含水率。
已知标准击实,计算其压实度。
计算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罐砂时试洞放基板的情况:m b=m1-m4-(m5-m6)罐砂时试洞不放基板的情况:m b=m1-m'4-m2m b—砂的质量m1—罐砂入试洞前筒内砂的质量m2—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m 4、m4—罐砂入试洞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5-m6)—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及基板和粗糙表面间砂的总质量湿密度:ρ=m t/m b*ρsm t—试洞中取出的全部土样的质量m b—填满试洞所需砂的质量ρs—量砂的密度干密度=湿密度/1+含水率。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确定量砂密度
二、试验主要步骤
1.仪器标定
确定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m
1。
2.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
3.在罐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
2
的砂后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罐砂筒内的砂不再流为止,关闭开关。
取下罐砂筒,称筒内剩余砂质量,精确至1g。
4.重复上述步骤3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记为m
3
,精确至1g。
三、计算
填满标定罐所需砂质量m:
m=m
2-m
3
-m
1
式中:m
2
——罐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
m
3
——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
m
1
——罐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量砂的密度ρ
s
(g/cm3)
ρs=m/V
式中:V——标定罐的容积,cm3。
浅谈避免路基压实度超百的有效措施1、造成压实度超百的原因分析(1)灌砂法检测压实度中产生的误差1、灌砂法操作時,灌砂筒中的量砂密度标定问题。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对量砂的密度标定有严格的要求,标定罐的试洞高度一致,现场测量时储砂筒中的砂面高度应与标定砂密度时储砂筒中的砂面高度一致,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做,量砂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可能会造成压实度的超百。
2、在灌砂法检测时当砂向基坑中流入时,过早的关闭灌砂筒开关,有可能导致压实度超过100%。
3、含水量是灌砂法检测中一项重要步骤。
如果做含水量的土不具有代表性,比如,取的只是试坑内上层的土或取回来的土未及时做含水量试验,使得水分蒸发。
这样都会是含水量偏低,可能会使干密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超百。
(2)室内击实试验产生误差1、击实锤下落不垂直下落高度不够,摩擦严重或打击到试筒边缘,从而使得击实功偏小达不到标准。
2、试筒内填土没有按规定进行,小筒按三层法每次约800~9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高度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按五层法时,每次约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土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
对于大试筒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按三层法时,每层需试样1700g左右,按五层法时,每层需试样约900g (细粒土)~1100g(粗粒土)。
小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筒顶面5mm,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应高出顶面6mm。
如果不按规定一次加土太多,则锤不密实,击实功不够,导致标准最大干密度偏小。
(3)路基填料不均土质的变化是施工中应随时注意的问题,也是可能引起路基压实度超百现象的因素。
不同的土质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是不同的,不注意这一点,始终生搬硬套一个最大干密度标准,采用同一种机械,相同的碾压遍数和松铺厚度,就会出现压实度始终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压实度超百的现象。
施工现场管理中,针对不同土场不同的土质(甚至同一种土场不同层的土质)测试人员应经常注意进行土样的试验,注意调整土料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合理地调整施工机械之间的组合,确定相应的碾压遍数及松铺厚度,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压实效果。
灌砂法标准砂密度灌砂法是一种常用的土壤密实度测试方法,通过在一定容积内灌入标准砂,测定砂的质量和容积,从而计算土壤的密度。
而标准砂密度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标准砂的密度值。
本文将围绕灌砂法标准砂密度展开讨论。
首先,标准砂密度的测定对于土壤工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砂密度的准确测定可以为土壤的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标准砂密度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必须严格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其次,标准砂密度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的是灌砂法。
在进行灌砂法测定标准砂密度时,首先需要准备好标准砂和灌砂工具,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然后,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将标准砂逐步灌入容器中,并采用振实法进行密实,最终测定出标准砂的质量和容积,从而计算出标准砂密度。
在进行标准砂密度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标准砂,并对其进行筛分和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其次,在进行灌砂法测定时,要注意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误差。
最后,在计算标准砂密度时,要准确记录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标准砂密度的测定结果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标准砂密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从而评估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将测定结果与设计要求或规范数值进行对比,评估土壤的密实度是否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灌砂法标准砂密度的测定对于土壤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进行标准砂密度测定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砂表观密度试验步骤
8. 1.5.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砂的表观密度。
8. 1.5.2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李氏瓶:容量250mL。
(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4)其他仪器设备应符合8. 1.4. 2中的规定。
8. 1.5.3 试样制备
将样品缩分至不少于120g,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8. 1.5. 4试验步骤
(1)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记录水的体积(V1); (2)称取烘干试样50g (m0),徐徐加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试样全部倒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黏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允许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体积测定,但两次体积测定(指V1和V2)的温差不得大于2℃。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2h 起,直至记录完瓶中水面高度时止,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8. 1.5. 5结果计算
表观密度(简易法)应按式(8-1-4)计算,至10kg/m3:
式中ρ——表观密度,kg/m3;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V1——水的原有体积,mL;
V2——试样后的水和试样的体积,mL;
αt——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8-1-1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