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砂密度标定报告
- 格式:xls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灌砂筒及量砂密度标定试验记录实验目的:通过灌砂筒及量砂密度标定试验,验证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备和材料:1.灌砂筒2.砂土样品3.液体密度计4.测量容器5.称量器具6.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灌砂筒和砂土样品是否清洁干燥。
b.校准液体密度计。
2.标定灌砂筒:a.将灌砂筒固定在水平台上。
b.使用称量器具将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放入灌砂筒中。
c.稳定灌砂筒,确保砂土样品均匀分布,没有空隙。
d.使用液体密度计测量灌砂筒的内部容积。
e.记录砂土样品质量和灌砂筒的内部容积。
3.砂密度标定试验:a.将灌砂筒中的砂土样品倾倒在干燥平坦的工作台上。
b.使用称量器具将砂土样品的质量测量并记录。
c.使用测量容器和液体密度计测量砂土样品的体积。
d.使用体积除以质量的公式计算砂土样品的密度。
e.重复试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砂互试验结果。
4.实验记录:a.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并填入实验记录表格。
b.分析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实验一次:砂土质量:500g灌砂筒内部容积:1000cm³砂土密度:0.5g/cm³实验二次:砂土质量:450g灌砂筒内部容积:990cm³砂土密度:0.45g/cm³实验三次:砂土质量:480g灌砂筒内部容积:995cm³砂土密度:0.48g/cm³平均砂土密度:(0.5+0.45+0.48)/3 = 0.4767g/cm³实验结论:通过灌砂筒及量砂密度标定试验,我们得到了砂土的平均密度为0.4767g/cm³。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验证实验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较为稳定,说明实验装置未受到显著影响,并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近。
因此,我们可以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使用这个装置来进行砂土密度的测量。
砂子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
本次检测旨在对所采集的砂子样本进行全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分析,以确定其适用性和质量水平,为相关工程和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检测方法。
1.物理性质检测,包括颗粒度分析、密度测定、含水率测定等。
2.化学性质检测,包括主要元素含量、有机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三、检测结果。
1.物理性质检测结果:(1)颗粒度分析,经过筛分,砂子颗粒主要分布在0.1mm-2mm范围内,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密度测定,砂子的实际密度为2.65g/cm³,松装密度为1.45g/cm³,紧实密度为1.85g/cm³。
(3)含水率测定,砂子的含水率为2.5%,符合使用要求。
2.化学性质检测结果:(1)主要元素含量,SiO2含量为98.5%,Al2O3含量为0.5%,Fe2O3含量为0.3%,CaO含量为0.2%,MgO含量为0.1%。
(2)有机物质含量,未检出有机物质。
(3)重金属含量,未检出重金属成分。
四、检测结论。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所采集的砂子样本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适合用于建筑、道路、水泥制品等领域。
同时,砂子的含水率适中,有利于混凝土的施工和性能稳定。
因此,可作为相关工程和产品的原材料使用。
五、检测建议。
1.建议在使用砂子前,对其进行干燥处理,以确保施工质量。
2.建议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避免砂子受到污染和潮湿,影响其质量。
六、附录。
1.检测样本照片。
2.检测仪器使用证明。
3.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以上就是本次砂子检测的报告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联系我们。
1 前言\n\n 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路基现场压实度检测主要检测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水袋法等检测方法。
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和业主要求,在十漫高速公路上主要运用灌砂法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路基压实度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简要地分析和探讨。
\n\n2 灌砂法基本原理\n\n 灌砂法(标准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径0.30~0.60mm或 0.25~0.50mm清洁干净的均匀砂,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试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即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并根据集料的含水量来推算出试样的实测干密度。
\n\n3 灌砂筒的选用及室内标定\n\n3.1 根据集料的最大粒径选用灌砂筒\n\n(1)当试样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φ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n(2)当试样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5mm,但不大于40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但不超过200mm 时,应用φ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n(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达到40mm~60mm或超过60mm 时,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以200mm为宜。
\n 工地上普遍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
但是现场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而且一般压实度在压实表层都比较高,往下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山区现场含碎石较多的集料应采用φ200mm的大灌砂筒检测为宜。
\n\n3.2 室内量砂标定的准确与否对压实度的影响\n\n(1)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n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1) 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3) 实验步骤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
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G0——烘干试样的质量,g;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G2——容量筒质量,g;V——容量筒的容积,L。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校验规范1 目的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灌砂筒、标定罐、量砂。
1.2灌砂筒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1.3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和200mm两种,上端周围有一罐线。
1.4量砂:粒径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1.5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JTG E40-2007的相关要求5 技术要求5.1灌砂筒外观质量要求: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的开关(薄铁板)可使砂通过圆孔自由落下。
开关将筒底堵塞时,砂立即停止下落。
5.2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内壁无残缺破损及变形等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
3 校验用参考器具天平:称量50kg,感量1g。
4 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灌砂筒的外观质量、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量砂的密度等项目的校验。
校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5 校验方法5.1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用台秤称量法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用水确定罐的的容积计算量砂的密度。
5.2 目力观测灌砂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5要求。
5.3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校验5.4 在储砂筒内装满砂。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
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
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s,准确至1g。
5.5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积的砂。
5.6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
最后取其平均值m2,准确至1g .5.7 确定量砂的密度ρs(g/cm3)5.8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3)①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
50123-2019标准砂密度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砂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表示。
砂密度在建筑工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用来评估砂的质量、稠度和工程性能。
为了规范砂密度的测试和评价方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许多相关标准。
其中,50123-2019是一项有关砂密度测试的标准,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介绍。
一、引言50123-2019标准是对砂密度测试方法的规范化,旨在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砂的密度测试,可用于控制土壤工程建设质量、评估砂质量以及其他相关需求。
二、测试设备砂密度测试需要使用以下设备:1. 砂密度筒:用于测量砂的体积,一般采用容积为2升的圆柱形密闭筒;2. 归一化漏斗:用于精确控制砂的流动速度;3. 塑料棒:用于振实砂,并消除孔隙;4. 刻度尺:用于测量砂密度筒的高度。
三、测试方法1. 前期准备将砂密度筒清洗干净,并确保表面干燥。
然后将筒倒置于不含砂的容器中,加入一块过滤纸,使其紧贴筒底。
然后用砂充填筒,并用塑料棒振实,消除孔隙。
2. 操作流程(1)将筒竖直放置在光滑平坦的水平台上,且筒底不接触任何物体。
利用刻度尺,测量砂密度筒外侧标定线的高度(H1)。
(2)在筒上方的漏斗中加入砂,并用归一化漏斗控制砂的流动速度。
砂的高度应超过筒的标定线,使砂不会溢出。
(3)在砂全部落入筒内后,拆卸漏斗并清除筒口上的多余砂。
然后测量筒外侧标定线的高度(H2)。
(4)移除筒内的砂,并将筒放置在有足够宽度的水平平台上。
测量筒外侧标定线的高度(H3)。
四、计算砂密度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计算砂密度(ρ)的数值。
计算公式如下:ρ = (m2 - m1) / (V * (H3 - H1))其中,m1为筒的质量(千克),m2为筒和砂的总质量(千克),V为筒的容积(立方米),H3为初始高度(米),H1为最终高度(米)。
五、实验注意事项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实验环境应保持平稳,避免干扰如风等。
标准砂的密度怎么标定
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密度的标定对于建筑工程和材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砂的密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通常以克/立方厘米为单位。
下面将介绍标准砂的密度如何标定。
首先,准备工作。
在进行标定之前,需要准备好一定量的标准砂样本、天平、容器、水和干燥设备。
确保天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容器的清洁度和干燥度,以及标准砂样本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其次,标定过程。
将干燥的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
然后,将一定量的标准砂样本倒入容器中,再次记录容器和砂样本的总质量。
接着,将容器中的砂样本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然后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
待砂样本完全干燥后,再次称量容器和砂样本的总质量。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标准砂的密度。
最后,数据处理。
根据称量的数据和标定过程中的记录,可以计算出标准砂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砂样本的质量 / 容器的体积。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标定标准砂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标定过程进行操作,并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计算。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标准砂密度数据,为建筑工程和材料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标准砂的密度如何标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报告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无粘性土的最大与最小孔隙比用于计算相对密度。
最大孔隙比试验宜采用漏斗法和量筒法;最小孔隙比试验采用振动锤击法。
实验材料砂试验方法与原理最大孔隙比取代表性的烘干或充分风干试样约用手搓揉或用圆木棍在橡皮板上碾散并拌和均匀。
将锥形塞杆自漏斗下口穿入并向上提起。
使锥体堵住漏斗管口一并放入体积1000ml的量筒中使其下端与筒底接触。
称取试样700g,准确至g,均匀倒入漏斗中将漏斗与塞杆同时提高然后下放塞杆使锥体略离开管口管口应经常保持高出砂面约1-2cm,使试样缓缓且均匀分布地落入量筒中.试样全部落入量筒后取出漏斗与锥形塞,用砂面拂平器将砂面拂平,勿使量筒振动,然后测读砂样体积,估读至5ml。
用手掌或橡皮板堵住量筒口,将量筒倒转,后缓慢地转回原来位置,如此重复几次,记下体积的最大值,估读至5ml。
取上述两种方法测得的较大体积值,计算最大孔隙比。
最小孔隙比取代表性的试样约4kg,分3次倒入容器进行振击。
先取上述试样600-80g,(其数量应使振击后的体积略大于容器容积的1/3),倒入容器内,用振动叉以每分钟各150-200次的速度敲打容器两侧,并在同一时间内用击锤于试样表面每分钟锤击30-60次,直至砂样体积不变为止。
(一般击5-10min)。
敲打时要用足够的力量使试样处于振动状态,锤击时,粗砂可用较少击数,细砂应用较多击数。
进行后2次的装样、振动和锤击,第3次装样时应先在容器口上安装套环。
最后1次振毕,取下套环,用修土刀齐容器顶面削去多余试样,称容器内试样质量,准确至g,并记录试样体积.计算其最小孔隙比.计算公式最大孔隙比1min max -⋅=d s w G e ρρ 最小孔隙比 1minmax -⋅=d s w G e ρρ 相对密度)()(min max maxmin d d d d d d rD ρρρρρρ--=试验结果与分析分析。
四、量砂松方密度的标定
(一)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
因此,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必须严格控制。
另外,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因为标定时,只要砂总重相同,即砂的自重一样,显然其下落速度也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
实践证明,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砂的密度随着标定罐深度的变化其数值有较明显的变化。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说明:标定罐深度减少2.5cm,砂的密度约降低1%.现在假定土样最大干密度为1.78g/cm3,灌砂筒和砂的总质量为7000g,锥体及基板和粗糙面间砂的总质量为850g,灌砂后筒和砂的质量为3100g,湿土重4000g,含水量10%,如果采用20cm标定罐标定的砂的密度1.433g/cm3,得出碾压层的压实度为96.0%,如果采用15cm标定罐来标定砂的密度,其数值应该是1.405g/cm3,那么,此时压实度为94.1%.由此看来,对于同一个试坑,采用不同标定罐标定的砂密度,对压实度数值产生了较大影响。
因此,现场试洞深度应与室内标定罐深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