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品教案第2节 我国的植物资源参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我国的植物资源-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2.掌握植物资源的应用和保护知识;
3.意识到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我国植物资源的种类、特征和分布特点;
2.了解植物资源的应用,如农业、医药、工业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2.掌握植物资源的保护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植物资源的定义
教师介绍植物资源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初步认识。
2. 我国植物资源的多样性
教师介绍我国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等方式进行学习。
3. 植物资源的应用
教师介绍植物资源的应用,如农业、医药、工业等。
学生通过参观相关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4. 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
教师介绍人类活动对植物资源的影响,如生境破坏、乱伐滥砍等。
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学习。
5. 植物资源的保护
教师介绍植物资源的保护知识,如植物保护区建设、合理利用等。
学生通过参观植物保护区、实地考察、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上课表现、作业、现场考察等形式进行评价;
2.考察学生对植物资源的理解程度、应用和保护能力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1.需要准备多种情境下的素材及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2.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安徽淮南实验中学胡亚伟一、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通过“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植物在生物圈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珍稀植物种类以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也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喜欢联系,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积极的讨论,科学的引导,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时同学们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会是怎样的。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分析资料,通过讨论、交流,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核心素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多,难度也不大,但是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却是大有可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准备。
在“我国的植被类型”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关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命观念;通过设计学生活动“收集并交流我国植物资源分布情况、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以及我国珍稀的植物种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表达交流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的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一)教材处理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珍稀植物种类及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介绍我国的植被类型时,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旅游时拍摄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
课题第一章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讨论,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我国的植物资源-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2.掌握我国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3.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植物资源;4.能够理解并分析影响我国植物资源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2.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植物资源。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植物资源?植物资源是指能够满足人类各种需求的植物和植物制品。
包括食物、药物、建筑材料、工业原料、燃料、纤维、饲料等。
2. 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我国是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我国植物个数超过4万种,其中高等植物3.7万种。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植被类型。
3. 我国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经济用途分类: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植物、观赏植物等;•地理分布分类:华北植物区系、华南植物区系等;•生态环境分类:荒漠植物、水下植物等;•根据性质分类:硬木、软木、针叶木等。
4. 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桑树:桑蚕的食物来源,也是可以提取桑葚酱、桑葚酒等食品,同时桑叶也可以制作成为茶叶。
•苹果树: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其中河北、山东、陕西等省份的苹果产量居前。
•茶树: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主要茶叶生产区域有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
5. 影响我国植物资源的因素•生态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等因素对植物资源产生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伐木,过度开发等造成植物资源的浪费和减少。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视频展示。
五、教学评价•课堂参与;•演讲;•阅读文章。
六、课后作业1.请根据分类方法,简述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有哪些?2.请针对一种植物资源,介绍其种植、采摘、生产等情况,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3.请搜集资料,解析最近10年来我国植物资源的变化情况。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目标: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
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2.具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
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1.本课的成功之处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列举我国珍稀植物
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在课堂中分组进行合作,完成讨论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列举我国珍稀植物
(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教学难点: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的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
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第3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
在上节课结束时已经引导学生对我国的植物资源进行预习,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对这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一、我国有多种植被类型
二、我国植物种类繁多
三、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植被,再通过看书讨论等方法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2、课后反思: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
何媛媛
2017/5/26。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
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2.具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拔、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
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1.本课的成功之处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第7章第2节,在第1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具体阐述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植被的主要类型、植物资源及植被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生态方面的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一节“我国的绿色生态工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启发引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同学们已经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植物资源及我国的植物资源情况会是怎样的。
因此,学生对本节课有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中抓住这一点启发引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目标: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
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1.整体设计思路如下: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互补课后拓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2.具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评价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反馈信息,适时点拨、调节,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尤其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
此外,还设计了学生“学习活动能力发展性评价表”,通过自评、组评、师评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学反思〗1.本课的成功之处通过上述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课上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我国的植物资源》word学案年级:七科目:生物主备老师:严小勇课型:新授审批:学习目的说出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以及面临的要紧问题。
重点我国的植物资源。
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资料完整分析法。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我们的生活与绿色植物的关系?2、绿色植物关于坚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稳的作用?3、植物关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的意义?自主学习一、我国植被的要紧类型:讨论:1、我国植被的要紧类型有哪些?2、有哪些事实说明我国的植物资源极为丰富?3、你如何样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二、我国的植物种类和珍稀植物三、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要紧问题讨论:1、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要紧问题有哪些?2、什么缘故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3、导致我国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的要紧缘故是什么?小结:课堂自测: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吸取利用的气体分别是( )A.氧气、氧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氧气2.森林地区常常形成专门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要紧缘故是( )A.呼吸旺盛,产水多 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多C.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大 D.光合作用强,开释的水汽多3.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两个地区却形成了草原和森林不同的植被类型,其要紧缘故是( )A.降水量不同 B.日照时刻长短不同C.人们的态度不同 D.地质条件不同4.下列哪种条件不能促使蒸腾作用加快( )A.风速加大 B.气温升高 C.日照增强 D.空气湿度增大5.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草原 D.常绿阔叶林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地的降水有65%被林冠截留、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裸露的地面,约有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临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
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倍。
森林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使天空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第2节我国的植物资源》【教学目标】1、知识:(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2、能力:主动参与查阅、收集资料、讨论等学习活动、大胆表达交流、解读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保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环保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内容以一个课时完成,主要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课前,在上一节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发放思考题及学习目标,让学生查阅收集有关“我国的植物资源”的资料。
在课上,先在小组内交流、整理,然后在全班交流,其间有教师的引导补充。
(一)我国有多种植被类型植被:概念、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二)我国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界的大熊猫——银杉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和珙桐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木本蕨类植物桫椤(三)我国的植物资源保护面临挑战①分布不均匀②土地沙漠化③人为破坏【提高与发展】中国植物红皮书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致使许多有重要科学或经济价值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据估计,在我国近30000种高等植物中,至少3000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
为了加强植物保护工作,1982年7月,在原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主持下,组织召开全有关单位参加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编写会议,并正式成立编辑组。
1992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正式出版。
随后,该书的英文版也与读者见面。
全书共列388种植物,对每种植物的现状、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分布、数量和濒危原因进行了阐述,并且备有地理分布图和植物形态图。
我国的植物资源
教学目标:
(1)描述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际列举我国的丰富植物资源及珍稀植物;
(3)说出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我国的植物资源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知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那同学们想知道我国的植物资源状况?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植物资源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已知有43000多种植物,其中特有属和特有种占一定的比例,形成有特色的植物资源。
一、我国的植被类型
植被------覆盖地表而有规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植被。
我国的植被主要有那些?
1、热带雨林
2、常绿阔叶林
3、落叶阔叶林
4、针叶林
5、草原
6、荒漠
让我们一起走进
热带雨林
1、热带雨林的结构因植物种类繁多,生活型各异而非常复杂。
2、是生长在热带的乔本植物群落。
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3、那里全年高温多雨、光照强烈且无明显的季节差别。
群落外貌终年长绿。
4、热带雨林的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是地球表面最繁茂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
过去面积29.7亿平方千米。
5、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台湾南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常绿阔叶林
1、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之一。
2、植物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
3、我国的亚热带长绿适叶林分布很广,长江流域南部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大。
落叶阔叶林
1、是温带地区在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生长植被类型之一。
2、植物多为落叶阔叶树,夏季茂盛冬季凋落。
3、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
针叶林
1、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植物主要由桑、松等针叶树为主。
2、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领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
草原
1、草原分布区的雨量稀少,年平均温度常0度以下。
2、植物大多为适应干旱条件的草本植物。
3、是我国主要牧场分布区域。
中国草原广布于东北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以至西北荒漠山地和青藏高原中部,是温带半干旱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也是整个欧亚草原的组成部分。
它们是中国最重要的牧场。
荒漠
1、分布区雨水奇缺,空气干燥,冷热变化剧烈,风速大,沙暴多,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植物的耐旱性强。
2、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你知道我国还有一些什么植被类型呢?
1、草甸
2、沼泽
3、灌丛
我国的植被类型如此多样,那生长在那里的植物种类想必也很丰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二、我国的植物种类和珍稀植物
我国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种,在世界第三位。
我国珍稀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有不少是我国特有树种。
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了《珍稀频危植物保护名录》共354种。
一级保护植物8种,二级保护植物143种,三级保护植物 203种。
1987年增加为389种。
让我们共同观赏一下: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中国特产,并且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文化价值的频危种类。
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种类。
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的种类。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
1种蕨类植物:桫椤
3种裸子植物:银杉、水杉、秃杉
4种被子植物:珙桐、人参、望天树、金花茶
那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呢?
1、我国的人均森林蓄积量13.92%,世界为26.0%,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国家之一。
2、森林资源分布也很不均衡。
3、草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约为世界人均面积的2/1,出现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4、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破坏和压力是空前的,目前约有6000种植物的生存正受到威胁,占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思考: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呢?
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认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等。
由于违背自然规律的大面积毁林,造成生态失调、水土流失,使许多植物遭受生态威胁,以至有的种类仅剩几百株、几十株,甚至几株。
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在全国绝大多数草原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
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
据调查,全国各类草原的牧草产量普遍比50-60年代下降3050%。
如新疆乌鲁木齐县,1965年每亩草场平均产草量85千克,到1982年已降至53千克,平均每年减少1.5千克。
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二是牧草质量上的变化,可食性牧草减少,毒草和杂草增加,使牧场的使用价值下降。
例如,青海果洛地区,草原退化前,杂、毒草仅占全部草量的19-31%,退化后增加到30-50%,优质牧草则由33-51%下降到4-19%。
草原退化,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
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请你想想:
作为一个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一份力呢?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