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 格式:docx
- 大小:23.47 KB
- 文档页数:16
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意图,顺利实施《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规划分图图则规定的控制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二条:文本适用于本次规划的金山湖西片区(详见规划图),面积约 7.1 平方公里范围内各地块和各类用地的土地使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文本与镇江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图图则同时使用,两者不可分割。
第四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结合金山湖西片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末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苏省和镇江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经镇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镇江市规划局。
第二章土地使用控制第六条:控制框架:金山湖西片区土地利用控制采用分区、街坊、地块三级控制:分区:为确保金山湖西片区的总体功能目标实现而设置的控制功能分区。
整个金山湖西片区分为A、B、C、D分区,各分区对主体功能规模、建设总量、城市或地区公共设施配套、城市或地区公共功能形成与城市景观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街坊:在分区层次下,以城市道路为基础的下一级控制区。
街坊设置以提高规划控制的合理弹性,对街坊内的功能、建筑总量、公共设施、交通组织与景观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地块: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规划建设、土地批租的依据。
地块通过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强度指标与规划控制措施,对规划区内建设项目进行控制,以形成合理的城市公共系统与环境;控制方式:地块控制为基础,街坊控制为弹性,分区控制为规划技术保障。
1、地块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控制单元,地块中的规划建设项目不得违反地块规划控制要求;2、土地出让以街坊为单位时,规划建设方应按各地块的规划控制要求进行规划建设。
若规划建设方在满足街坊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新的街坊详细规划方案,并且能够表明方案对城市功能与环境品质更为有益,通过专家论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按规划方案实施;3、规划实施项目突破街坊控制要求时,城市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在满足分区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对分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通过专家论证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后,各街坊与地块可按新的规划控制要求控制;4、规划实施项目突破分区控制要求时,需要重新进行金山湖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08•【字号】镇政办发[2008]179号•【施行日期】2008.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镇政办发〔2008〕179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近期,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意见,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我市各省级开发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评审,现将评审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对开发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要高度重视,亲自加强指导和检查,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详规编制任务。
二、镇江经济开发区、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江苏镇江京口工业园区、江苏镇江润州工业园区要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在2008年十月底前抓紧修改完善控制性详规,十一月上旬市政府将专题听取汇报。
三、丹阳经济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控制性详规的深化编制工作,争取早日达到评审报批要求。
四、各开发园区要与控制性详规编制单位紧密配合,认真做好开发区现状调查分析,力求规划的编制成果内容形式规范,图文准确清晰。
市外经贸局、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经贸委、水利局、口港局等部门要及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高水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市开发园区详规修编工作。
二○○八年十月八日《镇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意见2008年9月25日,镇江市规划局、镇江市外经贸局主持召开了《镇江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评审会。
会议邀请江苏省规划院、南京市规划院、常州市规划院和镇江市规划局有关人员组成了专家组,镇江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口港局和经贸委等业务部门参加(名单附后)。
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6•【字号】镇政办发[2010]155号•【施行日期】2010.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镇江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10〕15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七月六日第一章总则一、编制背景与目的苏南运河镇江段全长42.74公里,扼苏南运河北上之咽喉,是沟通长江南北两段苏南运河最便捷、最安全的国家水运主通道,也是沟通太湖水系与长江直达水运的大动脉,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有着良好的港口发展条件。
随着1997年苏南运河镇江段整治工程及2001年谏壁二线船闸工程的相继竣工,大大提高了苏南运河通过能力,有力推动了运河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沿河经济带的形成和崛起,也为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苏南运河镇江段已建有码头38座,码头岸线长度3167米。
由于长期以来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建设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管理,导致沿线建设的港口码头数量较多、占用岸线较长,但码头规模小、泊位吨级低,且装卸工艺、货场、道路不相配套,港口通过能力低下,岸线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随着运河腹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及我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苏南运河镇江段沿线港口码头的建设需求日益旺盛,有许多码头正在兴建或将要兴建。
因此,加强苏南运河镇江段港口岸线规划管理,提高港口现代化水平,使港口建设纳入健康、有序、协调发展的轨道是十分紧迫的。
《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交通部批准实施,规划2010年前,基本建成以苏南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高等级航道体系。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
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
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
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原有线型,同时以十里长山、西麓水库、张寺水库、西湾水库和长山水库为新区的生态绿化景观核心,将新区布局结构纳入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最终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布局结构形式。
镇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22年)正文:---------------------------------------------------------------------------------------------------------------------------------------------------- 镇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16年10月29日镇江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发布根据2022年2月10日《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镇江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本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贯彻执行有关城市绿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参与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开展城市绿化行业管理;组织或者指导城市绿化建设;查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明确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并接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文化广电和旅游、财政、交通运输、水行政、生态环境、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绿化管理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把城市绿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所需经费。
鼓励和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将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贯穿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保护、管理全过程,实现绿地功能、生态效应和景观要求的统一融合。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8.21•【字号】镇政发[2008]60号•【施行日期】2008.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的通知(镇政发〔2008〕60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修编)自2004年《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为进一步加快镇江生态市创建步伐,镇江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国家最新修订的生态市建设指标,对镇江生态市建设规划进行适时修编。
本规划属于战略性、指导性的概念规划和目标建设规划,通过行政和法定程序审批后作为镇江市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全面指导镇江生态市建设。
一、生态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一)镇江生态市建设的优势1.丰富的自然资源镇江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丘陵山区占51%、圩区占19.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地表径流丰富,地下水蕴藏量充沛,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6.3亿立方米;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镇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长江镇江段自然岸线较长,是江苏省深水岸线资源最丰富的市。
良好的深水岸线为镇江依江建港,依港兴市,提供优越条件。
2.独特的景观资源镇江北临长江,处于宁镇低山丘陵与长江三角洲平原两大地貌单元交界处,地形西高东低。
境内近东西走向、弧形分布的宁镇山脉和近南北走向的茅山山脉构成“丁字型构造”。
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导则2013年1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规划编制管理.............................. - 3 - 第三章用地规划管理............................. - 10 - 第四章建筑规划管理............................. - 32 - 第五章地下空间规划管理......................... - 43 - 第六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管理..................... - 55 -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 72 - 第八章山体保护与滨水空间管理................... - 75 - 第九章公园绿地与城市景观....................... - 82 - 第十章城市色彩、广告与夜景灯光管理............. - 90 - 第十一章村镇规划管理.......................... - 108 - 第十二章附则................................ - 117 -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导则第一章总则1.1 为进一步规范城乡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中的引导和统筹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导则。
1.2 在镇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导则。
1.2.1 在规划管理中,如有涉及环保、水利、交通、消防、人防等多种专业的,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当服从其相关专业的规范和标准。
1.2.2 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区等特殊区域范围内的建设和管理,应按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
【镇深度】今年镇江将修编城市总规2035!市区1088平方公里全覆盖!近日,镇江市规划局发布2018年工作要点,今年镇江市规划工作将突出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镇江”上做文章,并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各个都和镇江人有密切关系!快往下看ー、完善法定规划体系(一)实施《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
以“统筹规划、规划统筹”为原原则,落实“多规合一”,完成总规修编专项课题硏究及规划纲要编制。
(二)完成中心城区(含周边相邻地区共380平方公里)范国的控规编制。
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发展时序区域位置等因素分批次组织64个控规单元的编制,制定《镇江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暂行规定》。
(三)完成市区(1088平方公里)范围的规划全覆盖。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指导市区9个镇人民政府修编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完成规划报批工作。
(四)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
修编《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8-2035)》并完成规划成果论证稿。
提请《镇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划定规划》报市规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查。
实施第一、二批历史建筑挂牌工作,编制《镇江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划定规划》。
指导镇江新区管委会编制《镇江新区丁岗镇葛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镇江新区姚桥镇儒里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并完成规划报批工作。
启动《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制定,提交市人大启动立法程序。
(五)形成“多规合一”框架体系。
搭建和完善统筹发改、国土和规划等多部门的“多规合一”管理综合平台。
完善“多规合一”一张图,制定《关于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实施意见》。
ニ、服务市域市区交通建设修编《镇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统筹规划轨道交通、快速路网、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并完成规划成果论证稿。
开展镇宣铁路、扬马城际、宁镇城际(含镇瑞铁路)镇江扬州过江第二通道等重大工程前期规划研究。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镇江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5•【字号】镇政发〔2014〕38号•【施行日期】2014.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镇江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的通告镇政发〔2014〕3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我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已由市国土资源局和江苏苏信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完成,并通过了省国土资源厅的验收。
根据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公布。
一、基准地价的基准日和内涵本次公布的基准地价的基准日为2014年1月1日,为各级别土地在宗地外达到通路、供水、排水、供电、通气和通讯等“六通”,宗地内达到场地平整的“六通一平”条件下,或者是在宗地外达到通路、供水、排水、供电和通讯等“五通”,宗地内达到场地平整的“五通一平”条件下,用途分别为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使用年期为各用途土地法定最高出让年期的单位面积平均价格,是现时土地条件的综合价值反映,地价构成包括了土地取得费、宗地外土地开发费和宗地内土地平整费及其利息、利润和土地增值收益。
二、基准地价的应用1. 基准地价属于政府确定的土地平均价格,在应用基准地价进行宗地地价评估时,要结合基准地价的构成,区别不同交易对象、土地用途、交易时间、交易情况、市场状况等科学评定。
2. 在执行基准地价的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出让金等土地收益的统一征收,价格部门负责对基准地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府统一管理土地一级市场,调控经济运行,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
3. 本次公布的土地定级估价范围以外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参照最末一级土地的价格执行。
三、基准地价结果及对应范围本次公布的基准地价的结果及对应范围说明见附件。
附件:1.镇江市市区土地级别基准地价表2.镇江市市区土地定级各级土地分布范围表3.镇江市市区商业用地地价区段分布范围表镇江市人民政府2014年11月25日附件1镇江市市区土地级别基准地价表附件2-1附件2-2附件2-3附件3。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5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5号镇江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镇府发〔2023〕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镇江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港口、旅游和宜居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镇江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8.35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2.733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8.810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19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积极融入扬子江城市群,协同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共筑沿大运河文化魅力带。
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长江和大运河生态廊道保护,构建宁镇山脉和茅山山脉生态涵养带,持续推进重要水体、山体、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市区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4.14•【字号】镇政规发[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市区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镇政规发〔2010〕1号)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市区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已经3月31日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镇江市市区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规范住宅区参建各方行为,改善居住环境,根据《城乡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居住区配套设施是指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设施,包括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
市政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讯、绿化、路灯、停车场等设施;公建配套设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商业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邮政、有线电视网络、环卫等设施。
第三条本市市区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住建、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政府建立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住建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负责协调会商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的重大问题,会审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方案等。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工作制度由市住建局会同市相关部门共同制定。
第六条市规划局会同市住建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市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的具体配置标准,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51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Works of Design镇江西津渡东北侧地块城市设计■ 柴洋波 董 卫 王 鹤 ■ Chai Yangbo Dong Wei Wang He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 100093)收稿日期:2010-12-212009年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Exploring the Method of Sustainable Urban Renewal in Zhenjiang一、规划背景西津渡是镇江市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段之一,从西晋至清一直是长江南北航运的重要码头。
唐代诗人张祜《金陵渡①》诗云:“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首诗说明了西津渡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里不仅是长江下游主要的渡口之一,也与对岸的瓜洲一同构成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它是中国古代东西与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叉点所在。
清末,西津渡周边地区被英国人占为租界,并修筑了铁路与码头连接,使西津渡成为镇江近代的商业中心和交通集散地。
1929年租界被正式废除以后,城市的发展中心重新回到老城,西津渡地区逐渐衰落下去。
之后在长江主泓改道的影响下,西津渡码头被彻底淤塞,铁路也被逐渐废弃。
到本世纪初,整个西津渡地区已经从昔日的繁华之地沦落为“被遗忘的角落”。
转机出现在2005年润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后。
这座大桥横跨大江南北,连接了沪宁高速、京沪高速以及沪蓉高速路三条交通动脉,彻底改变了镇江和扬州的交通区位,也使西津渡获得了重新发展的契机。
实际上,润扬大桥镇江端的引桥远离市区,西津渡是从市区通往大桥的必经之路。
因此,西津渡地块重新成为惹人注目的焦点区域。
2006年4月,受镇江市西津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东北侧地块的城市设计工作。
二、现状评估与问题分析项目用地北临长江路,南依英国领事馆及救生会,东接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群落,西至迎江路,共3.39hm 2。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6•【字号】镇政办发[2007]114号•【施行日期】2007.04.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镇政办发〔2007〕114号)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2007年)1992年以来市政府分别出台了《批转市环保局关于镇江市市区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报告的通知》(镇政发〔1992〕106号)、《镇江市主城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镇政发〔1995〕193号)、《关于颁布实施<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镇政发〔1997〕161号)等文件,为提升我市城市环境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环境功能区划已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环境管理的需要。
本次环境功能区划修订,根据镇江市向生态型城市发展的目标,在原有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我市当前创建生态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环境需求,对城市环境功能区的范围、使用功能、目标进行调整,分期实施。
1 镇江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依据与原则1.1目的环境功能区划是环境规划的基础,也是城市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城市环境分区分类管理;●便于环境目标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城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纳入《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1.2依据1.2.1 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03)●《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纲要》●《镇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2003年)》●《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2003)●《镇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镇江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4)●《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总局)●《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03)●《批转市环保局关于镇江市市区地面水域功能类别划分报告的通知》(镇政发〔1992〕106号)●《关于颁布实施<镇江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镇政发〔1997〕161号)●《镇江市主城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镇政发〔1995〕193号)1.2.2 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引用的标准环境标准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为实现环境目标服务的,因此所有标准都存在被修订的可能,使用本环境功能区划的各方都应执行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镇江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2007-11-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江苏省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和本规定。
第三条镇江市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㈠、贯彻实施国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㈡、具体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并实施管理;㈢、参与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国土、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㈣、负责审核建设项目的选址,参与其可行性研究;㈤、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工作;㈥、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㈦、负责查处城市规划违法案件。
县(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县(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业务工作上接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城市规划由县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或分割规划管理权。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派驻区的规划管理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居民私人建房等建设工程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权限内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
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和本规定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五条镇江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县(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制镇,不再另行划定城市规划区。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通知(镇政规发〔2013〕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三山”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已经8月1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镇江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3日镇江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确保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规范有序地实施城乡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镇江市城乡规划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村庄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居民点)建设规划。
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镇江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
各辖市规划区由各辖市城市总体规划划定。
第四条市、辖市及镇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实行首席规划师和镇村规划师制度,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镇江市规划委员会是本市城乡规划决策机构,负责研究、审议重要的城乡规划和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方针政策。
建立专家咨询会议制度,规划委员会设专家委员,对提交规划委员会审议的重要和重大事项进行技术咨询,提供评估意见。
镇江市综合交通规划概要项目承担单位:东南大学运输规划研究所、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主持人:王炜项目参加人:王炜、过秀成、杨涛、陈学武、方开鸿、单锦华、耿金文、宇文家胜等一、镇江市系江苏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与文化古城扬州隔江相望,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镇江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顺江通海、以港兴城、跳出老城、组团布局、滚动推进、重塑镇江”,并以此为基调构架出镇江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蓝图。
规划的镇江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分为3镇江市系江苏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与文化古城扬州隔江相望,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交通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港镇江市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顺江通海、以港兴城、跳出老城、组团布局、滚动推进、重塑镇江”,并以此为基调构架出镇江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总体蓝图。
规划的镇江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分为3第1层次:以中心主城为重点,以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具有中心第2层次:以中心城区外的重点镇为外围生长点的圈层空间构架,并以交通干线为发展第3层次:为依托中心城,城市发展轴线和若干城镇核心组团,形成以镇江中心城为核心,以中心城外围城镇圈为纽带,以各县(市)域城镇为基础的市域城镇群体网络。
镇江市中心城由主城和大港、高资两区组成,形成一城两区的总体布局形态。
主城是全市政治、经济、商贸、金融信息和科技文化中心,大港是镇江市主要的外贸港口和基础工业基地,高资是以建材、冶金工业为主的工业港口新区。
主城布局结构形态如图1所示,采取组团式布置,共分五个组团,分别为老城组团、丁卯组团、谏壁组团、官塘组团、蒋乔组团,总用地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67平方公里,各组团间利用自然山体作为生态绿地分隔,以便捷的交通干道相连,构成独特的空间布局结构,强化“城市山图11(1) 通过本次交通规划,确立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构架,使其能满足2010年甚至更长时(2)(3) 通过本次交通规划及所提出的近期交通治理方案的实施,能在较短时期内缓解镇江2工作思路镇江市交通规划工作分2个阶段进行。
镇江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讨论稿)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年07月目录一、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主要内容 (1)1.3范围 (1)1.4编制依据 (1)1.5规范引用文件 (2)二、术语 (4)2.1基础名词 (4)2.2技术名词 (4)2.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指南 (6)三、低影响开发规划篇 (8)3.1基本规定 (8)3.2规划指标 (11)3.3规划指引 (12)四、低影响开发设计篇 (17)4.1工程设计指引 (17)4.2工程分类指引 (19)五、其他规定 (22)5.1设计论证 (22)5.2其他 (22)附录A 透水铺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B 植草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下凹式绿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D 生态滞留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E 湿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一、自然地理区位概况1、区位概况⑴城市概况镇江位于东径119度21分至119度35分,北纬32度7分至32度17分,系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
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沪宁铁路贯穿市区,同时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镇扬大桥与京沪高速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所有这些形成了江苏省中部重要的铁、公、水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和重要,为镇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镇江市市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
1998年底主城总人口59.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万人,农业人口12.27万人。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重要性质之一是“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
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镇江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九九四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⑵区位概况本规划位于镇江主城北部城市滨江地带,规划用地运粮河,东至解放路北端及北固山景区,北至长江,南到沿长江路南侧100米左右幅深的范围。
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规划长江路连接三山风景区,是一条重要的景观园林道路;同时细节润扬大桥接线,向东延伸连接镇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性干道。
2、自然地理概况⑴地形、地貌镇江位于宁镇山脉东段,属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低山区标高100-350米,中部为丘陵谷地标高10-72米,北部沿江为一带状冲积平原标高3-8米。
古运河由市区东南向西北蜿蜒注入长江。
市区位于长江以南,坐落在古运河两岸,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在4-10米,沿江一带标高在3-5米之间。
运粮河位于市中心西部,基本与长江平行,两端均与长江相通,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方来水,西侧地面高程为4.0-5.0米。
⑵城市气象镇江气候润湿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受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4℃,一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12℃,七月最热,最高气温40.9℃,高湿季节为7-8月,月平均气温28.1℃,低温季节为1-2月,月平均气温2.0℃。
年最大降雨量1601.1毫米,日最大降雨量262.5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074.1毫米,雨季为7、8、9三个月,年最大蒸发量1755.9毫米,最小蒸发量84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2 76.7毫米,年最大积雪深度14厘米,最大冻结深度9厘米。
年最大风速16米/秒,主要风向夏天为东、东南风,冬天为东北风,年平均湿度76%,平均雾日10.5日,最多雷暴日数37日。
⑶城市水文市区主要水体有长江、古运河和运粮河等。
长江镇扬段全长57公里,属感潮河段,每日涨落两次,最大潮差不足2米,最小潮差不足0.1米,平均潮差1米左右。
历史最高洪水位6.70米,最低枯水位-0.66米,平均洪水位5.2米,平均枯水位0.08米,长江水量丰富,最大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02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930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2米/秒,最小流速0.5米/秒,水质基本达到国家Ⅱ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古运河至京杭大运河,北至京口闸,贯穿主城区,全长16.38公里,现有河底宽度6.0米,河底高程2.2-3.0米,两岸地面高程6.0-9.0米。
运粮河位于城区西部,全长9.95公里,现有河底宽度4.0米左右,河底高程0.0-2.5米,两岸地面高程4.0-5.0米。
⑷城市工程地质镇江位于扬、铜、茅山地震折裂带内,地震裂度七度。
镇江市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其特征是地貌单元多,地形起伏大,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下层基岩,上层为黄褐色可塑-硬塑状下蜀组粘土,厚度5-60米,滑坡、江岸坍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北部大部分地区为长江漫滩区,包括长江沿岸和运河两侧。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江苏省镇江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镇江市人民政府)三、规划设计原则城市设计的主旨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发展的影响与干预,提高空间环境的品质和质量,引导城市空间形态获得内在秩序与和谐,从而获得整体有机、协调的发展。
E. D.培根指出,“空间环境质量是以人的需求为基础的,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用到城市就取决于使人愉悦的自然联系、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比;综观今昔,质量着文化遗产、持续存在的事物的价值;对于城市居民,它意味着好的生活和理所当然地采取一定措施确保安全、健康、舒适、娱乐和方针,空间环境质量还必须包括提供生活的私密性、兴趣活动和获得成就的机会。
”上述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设计师对城市现有空间形态格局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城市空间发展、演化趋势的正确把握,并掌握城市中同时运动诸系统在这种格局和发展中所具有的三维特征,通过对这些三维特征的提炼和概括,在城市空间整体层面上建立一个清晰的空是主导框架,从而为城市空格局建立内在的秩序与逻辑,以此引导、促发并规范空间形态的发展。
这个空间主导框架就是城市设计的中心设计结构,反映在设计师的头脑中,则表现为一种设计的主导观念,只有这个观念或结构以三维型式实现于城市空间中,并与城市中同时运动诸系统发生直接作用时,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才会纳入正轨,城市设计的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
培根指出,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空间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对赋予城市极其地区以性格突出特征的尊重。
而这种空间形态的逻辑和内聚力,正是源于设计结构的确立和发展。
概括地说,设计结构就是在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层面上,建构或完善一个控制空间发展的三维主导框架,它是城市空间格局与形态特征的内在逻辑,是城市空间发展的组织机制与规范机制,具有中心和统帅地位,具体的空间形式则从设计结构中衍生出来。
这个中心设计结构在于对空间秩序、内涵及其发展的实质性要素的把握,而不拘泥于细节,这一性质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控制空间形态的整体结构,同时又给局部的创作以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它也为城市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使其自身能够历经岁月而不断推演、丰富和完善。
这个中心设计结构一旦实现于城市空间中,并为大多数居民所感受和理解,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组织力量,从而使城市空间特征发生喜人的变化,古今中外很多优秀城市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
城市空间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就是说是建立在人的感受和运动基础之上,与古典城市设计不同,现代城市设计的主体,已经由单一主体(统治者或宗教集团)转变为全体居民,这种主体的多样化导致了感受与运动的多样化,设计结构得以确立的根本依据和基础,就是与人的感受及同时运动诸系统的适应性,以三维形式来实现这些多样化的感受和运动格局的需求,对于特定的城市和地区,在考虑这一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与城市的具体实际与空间特征结构起来,突出和尊重其固有的特色并正确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因素,发掘其空间形态与型制本质要素,从而确立空间设计主导结构。
通过对本地区固有空间形态格局与特征的分析,以及对整体空间意象目标的把握,我们确立了“节点、轴线与区域相交织组成空间主体框架”的设计结构,具体表现为各景观区块以道路网作为空间骨架,以空间轴线为依托,相互关联,形成整体城市意象。
空间实·主要存在问题规划区域内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混杂,影响了居住环境质量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与港口用地占用了整个滨江地带,土地价值不能充分发挥,造成土地空间资源浪费,影响了城市绿地的形成。
·开发潜力随着长江路拓宽改造建设的进行,该区域连接“三山”景区、北临长江、古运河风光带、古商市街、古城风貌区、西津渡历史博览区的独特区位,使之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具有不可多得的“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形成了很强的开发潜力,同时改造旧城区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综合成片开发可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土地利用规划⑴公共建筑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位于核心功能区长江路沿街段。
——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沿古商市街、京口闸农贸市场小码头街这几条特色商业街设置。
——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在滨江风光带内。
——文物古迹用地位于历史博览区内。
——医疗卫生用地主要为市第二人民医院。
⑵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多层住宅组团式布局为特征,体现顶级物业的现代居住,位于核心功能区内;二是以旧城改造为核心,体现传统民居为特色的居住用地,位于古城风貌区与历史博览区内。
——二类居住用地主要为与古城风貌区内。
⑶绿地系统①规划原则·在规划中综合利用各种绿化手段,既突出传统城区与现代风貌相结合的地域特征,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古商市街与小码头街入口处的商业广场八、规划控制为合理利用土地,立与土地开发与建设管理,本规划对每一地块作出地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的控制。
1、用地控制用地控制是指针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
本次规划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用地性质:城市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性质的用途类型,如居住、公建、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
·用地边界:是指用以区分相邻地块使用的界线,通常由道路红线、地块界线、及山体、江海、湖泊等自然界线组成。
·用地面积:指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合而成的水平投影面积,是规划地块细分后用地性质明确的地块面积。
·土地使用兼容性:考虑到土地使用的适用性与土地市场的需求,允许按兼容用途的原则,通过规划管理过程进行调控。
2、环境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按照建设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对土地开发作出合理的控制和引导。
其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容积率:是指某一地块上的制定性质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它直观地反映了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
容积率=规划区内各地块的规划容积率依照分图图则中容积率的规定。
开发者对该地块的开发强度不得超过该地块的容积率指标要求。
容积率有关特别规定:容积率转让:容积率可以转让,转让只能在相邻地块之间进行,转让值不得大于两地块中容积率较小地块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