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17.82 MB
- 文档页数:59
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哪些内容呢?1、用地性质2、用地地块划分3、适建性、兼容性确定4、各级道路红线位置、控制点、标高5、市政设施配套情况,定位6、与图则配套的地方规定。
7、每个地块内的建筑控制,包含一般经济指标、出入口位置、建筑限高(城市天际线)、建筑色彩规定等。
估计还有更多,随着逐步深入学习,将持续更新。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内容、分区规划的内容、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针对各自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包含的内容,确保编制的控规能适用于规划局日常的规划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必须研究的就是控规的编制单元确定,如何能在能在管理中进行弹性调整。
因为我国没有类似美国的开发权转让制度,而国土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土地节约原则及鼓励向空中要地的做法加剧了对控规的侵害,因此如何科学地公平公正的做好弹性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对编制单元内的建筑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公建设施配套等做好平衡,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
控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规划说明、基础资料和研究报告收入附件。
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将控规纳入法定规划,城市和镇都必须编制控规,经依法批准的控规具有法定效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和出让均应该符合控规要求;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法批准的控规既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也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依据。
控规既能控制市场开发行为,避免市场失效,也能控制行政行为,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但是,控规理论自身还不够完善,编制水平各地差距较大,编制方式也不尽相同。
1、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确定方法:1)城市整体强度分区原则法:根据微观经济学区位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强度(即核心指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立城市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强度分配,为确定地块容积率,制定地块密度细分提供原则性知道。
此方法优点是在区位理论基础上,将分区管理控制向系统化、数据化、精细化大方向大大推进,使城市规划控制管理中各项指标的确定更具严密性,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标制定的科学性。
2)人口指标推算法3)典型实验法4)经济测算法5)类比法3、城市规划管理对建设项目的控制通过六个方面进行:土地使用、环境容量、建筑建造、城市设计引导、配套设施、行为活动。
4、规定性指标(指令性指标):指该指标是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更改。
5、指导性指标(引导性指标):是指该指标是参照执行的,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
6、代征用地:指由城市规划行政部门确定范围,由建设单位代替城市政府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或班里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手续,并负责拆迁现状地上建构筑物、安置现状居民和单位后,交由市政、交通部门、绿化行政部门等单位进行管理的规划市政、道路、绿化以及其他用地,通常有代征道路用地面积、代征绿化用地面积、代征其他用地面积等。
7、五线控制:红线:道路用地和地块用地边界。
绿线: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
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黄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边界线。
8、容积率: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第四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1995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中包含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指标,其中指导性指标包括对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的要求及其他环境要求。
现在,城市设计引导已经成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设计引导内容为:先确定规划区域的空间结构骨架、各地块的用地功能风貌、道路绿化系统,再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空间序列的关系形成城市设计总体概念与结构,以‘’城市设计概念图‘’加以表达,同时将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的要求以指标的形式确定下来,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单体设计。
对建筑单体环境的控制引导包括建筑体量、风格形式、建筑色彩等内容,此外还包括绿化布置要求及对广告标牌、夜景照明及建筑小品的规定和建议。
第一节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同时还可以针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的状况,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弊端。
宏观城市设计控制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组织、街道空间的连续性、城市节点系统的构思等。
微观城市设计控制内容: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形态、环境设计、轮廓线组织、重要节点等。
对建筑单体环境的控制引导包括建筑体量、风格形式、建筑色彩等内容,此外还包括绿化布置要求及对广告标牌、夜景照明及建筑小品的规定和建议。
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应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枝末节上进行过多的雕琢。
第二节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形式与建筑色彩控制一、建筑高度控制“争创最高”和“高度失控”是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建设中最突出、最急迫的问题之一。
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1、目的为了加强对全省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的指导,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2006年颁布的《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进行修订,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城市(含县城,下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其中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制定,需符合本导则四、六、七的规定,并根据镇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九、十、十二、十三等有关内容的要求。
3、基本原则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依据城市、镇总体规划,落实并协调相关专项规划要求;(2)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3)合理、综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统筹规划;(4)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贯彻落实交通引导、低碳生态等要求;(5)处理好规划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并体现规划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6)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公共利益,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4、其他规定(1)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不得违反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规定,规划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须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
(2)各市可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在本导则的指导下制定相关技术细则或规定,其内容应当与本导则相衔接。
1、划分目的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意图,形成系统有序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体系,应将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划分为若干编制单元,以此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
2、划分原则(1)地域完整划分编制单元应覆盖规划期内城市、镇规划建设用地的全部地域范围。
相邻编制单元范围不重叠并无缝衔接,同时应综合考虑相邻编制单元之间各相关要素的协调。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1、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和作用。
答:特征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开发导向。
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3、简述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答:产生背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它产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出现重大变革,由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向了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大背景下。
发展历程(20余年)三个阶段----从形体设计走向形体示意,即通过“摆房子”的形式制定规划管理依据,以约束不合实际的高密度开发及见缝插针式的盲目发展;从形体示意到指标抽象;从指标抽象逐步走向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类似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类型的规划的介绍,试比较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它们的异同。
第2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核心指标?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有哪些?答:城市整体强度分区原则法;人口指标推算法;典型实验法;④经济测算法;⑤类比法(经验归纳统计法)3、什么是土地兼容性?简述土地兼容性适用条件和确定方法。
答: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共处的可能性,即表现为同一块城市土地上多种性质综合使用的允许与否,反映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
第六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一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与任务一、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任务第二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一、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方法(1)全面检讨总体规划及上一轮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
(2)立足现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3)重点研究近期城市发展策略,对原有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4)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5)确定重点发展地区,策划和安排重大建设项目。
(6)研究规划实施的条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7)建立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体系。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将规划成果转化为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政府文件;②建立城市建设的项目库并完善规划跟踪机制;③建立建设项目审批的协调机制;④建立规划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⑤组织编制城市建设的年度计划或规划年度报告。
三、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详细规划从其作用和内容表达形式上可以大致分成两类:1991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首次将详细规划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概述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理论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与要求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与要求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方式四、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与要素 1、土地使用2、 建筑建造3、 设施配套4、 行为活动5、其他控制要求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1、规划成果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
2、深度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表达深度应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深化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将规划意图与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街坊地块的控制性引导之中,保证城市规划系统控制的要求。
(2)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进行项目开发建设行为的控制引导时,将控制条件、控制指标以及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开发地块上,作为土地出让条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及主要控制要素【摘要】本文作者围绕着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问题,结合临汾市尧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控制要素,对尧庙片区总体规划和布局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控制要素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1.1 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在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意图,对城市每块土地使用及其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引导城市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均难以满足规划管理既要宏观又要微观,既要整体又要局部的工作需求。
而控制性详细规划能满足这些要求.并且将要控制的内容明确表达出来,作为控制土地出让的依据,实现规划目标。
1.2 量化城市环境容量,体现了城市远景构想控制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都包含了诸如城市产业结构、用地结构、人口分布、环境保护、开发建设秩序等各方面广泛的城市政策内容,引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将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宏观的城市构架,以微观,具体的控制要求量化进行体现,从建筑单体环境和建筑群体环境对建筑设计、建筑空间环境、建筑建造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从而进一步实现城市规划的远景构想。
1.3 是落实总体规划的意图和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中间环节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可以分为战略层面规划和操作层面规划。
总体规划是战略层面上的规划,详细规划是操作层面上的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两个层面规划的中间环节,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它以量化指标将总体规划的原则、意图、宏观的控制转化为对城市土地乃至三维空间定量、微观控制。
所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既有整体控制,又有局都要求;既能继承深化、落实总体规划意图,又可对城市分区及地块建设提出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控制性详细规划概述1、什么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答: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简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和作用。
答:特征控制引导性和操作灵活性;法律效应;图则标定;开发导向。
作用承上启下,强调规划的延续性;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体现城市设计构想;城市政策的载体。
3、简述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答:产生背景控制性详细规划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它产生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出现重大变革,由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向了有偿有限期使用,土地进入市场,土地的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大背景下。
发展历程(20余年)三个阶段----从形体设计走向形体示意,即通过“摆房子”的形式制定规划管理依据,以约束不合实际的高密度开发及见缝插针式的盲目发展;从形体示意到指标抽象;从指标抽象逐步走向完整、系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4、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类似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类型的规划的介绍,试比较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它们的异同。
第2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核心指标?答: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控制指标和引导性控制指标。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有哪些?答:城市整体强度分区原则法;人口指标推算法;典型实验法;④经济测算法;⑤类比法(经验归纳统计法)3、什么是土地兼容性?简述土地兼容性适用条件和确定方法。
答: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指不同土地使用性质在同一土地共处的可能性,即表现为同一块城市土地上多种性质综合使用的允许与否,反映不同土地使用性质之间亲和与矛盾的程度。
控制性详细规划
1、概念解释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乡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
2、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做了城市规划原理第14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整理
binggo!
自绘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