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浓醪发酵的计算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4.16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了解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该过程主要分为糖化阶段和发酵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酵母菌- 葡萄糖- 水浴锅- pH计- 滴定管- 漏斗- 玻璃棒- 实验试管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烧杯- 烧瓶- 酒精灯-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用于酵母菌的活化。
2.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到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酒精发酵实验。
3.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pH值、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葡萄糖消耗曲线、乙醇生成曲线和pH变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变化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
2. 葡萄糖消耗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了葡萄糖。
3. 乙醇生成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逐渐升高。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
4. 酒精发酵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酒精发酵效率如下:酒精发酵效率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 发酵后葡萄糖浓度)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100%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发酵效率为 85%。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了解了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七、讨论1.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酒精发酵效率。
2. 本次实验中,酒精发酵效率为 85%,说明仍有部分葡萄糖未被利用。
酒精浓醪发酵过程检验方法1.围:本标准适用于对酒精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目的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2.要求:2.1给样工序粉碎粒度≥85%(过20目筛)二期粉碎粒度≥80%(过20目筛)一期2.2液化工序2.2.1糖浆PH值:回配5.3~5.8, 不回配6.0以上2.2.2糊化率≥80~88%2.3糖化工序2.3.1糖化醪糖度一期17~19ºBX (清液不回配)18~22ºBX (清液回配)二期21~24ºBX(清液不回配)22~26ºBX(清液回配)2.3.2糖化率:20~50%(二期) 30~40%(一期)2.3.3PH值:4.0~4.52.4酒母工序2.4.1外观糖:一期≤20ºBX, 二期12~20ºBX2.4.2PH值3.4~3.82.4.3酵母液: 一期≥1.5亿/ml 二期≥2.0亿/ml2.4.4出芽率: 8~20%(一期) ,≥15%(二期)2.4.5死亡率: ≤10%(一期) ,≤12%(二期)2.5发酵工序2.5.1发酵1#罐(二期)酒份9.0%以上, 挥发酸:0.2以下,酵母数1.0亿/ml以上2.5.2发酵2#缺罐(二期) 酒份9.0%以上, 挥发酸:0.25以下2.5.3发酵成熟醪指标:外观糖≤1.0ºBX酒份:一期10.0%(V/V)以上,二期≥11.5%(V/V)挥发酸:0.3以下(二期),0.25以下(一期)残还原糖: ≤0.3g/100ml残总糖:一期≤1.5 g/100ml二期≤2.5g/100ml 2.6蒸馏工序2.6.1粗馏塔:废液含酒≤0.05(V/V)2.6.2精塔:废水含酒≤0.05%(V/V)2.6.3净化塔: 废水含酒≤0.05%(V/V)3.测定方法3.1糖浆的检验3.1.1糖浆pH值测定3.1.1.1测定仪器:PHS-25型酸度计3.1.1.2先用PH值为4.00和6.86缓冲校正液校正酸度计然后参照说明书测定即可.3.2 蒸煮糊液的检验3.2.1取样方法:每四小时从液化罐取样点取样.3.2.2糊化率的测定3.2. 2.1检验仪器: 20目标准筛, 托盘天平3.2.2.2测定方法: 取液化液100g放入20目标准筛中用80度热水冲洗过筛筛上颗粒应透明, 用天平称取筛上颗粒,质量设为A1, 则糊化率为(100—A1)/100*100%3.3液化醪检验3.3.1还原糖:测定同糖化还原糖3.3.2干物质: 用阿贝折光仪读数3.3.3DE值:还原糖与干物质的比值.3.4糖化醪的检验3.4.1取样方法:取糖化后冷却完毕的糖化醪在经双层纱布过滤后作为样品.3.4.2糖度的测定取糖化醪滤液于量筒中,用糖度计测定,同时测定湿度,查糖度温度更正表校正为20度时的糖度.3.4.3酸度的测定酸度的定义: 以10ml试样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ml为一个酸度单位.吸取滤液1ml于50~1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在30秒不退色为终点,滴定ml数乘以10为酸度.3.4.4还原糖的测定3.4.4.1裴林氏液甲液硫酸铜溶液, 乙液(氢氧化钠与酒石酸钾钠溶液)组成.测定时, 甲乙液等体积混合,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以生成的氢氧化铜又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酒酸钾钠铜络合物,使氢氧化铜溶解其络合物中,二价铜是氧化剂,能使还原糖中的羰基氧化成糖酸,而二价铜被还原生成一价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该反应用次甲基蓝指示剂来指示终点.因为次甲基蓝氧化能力较二价铜弱,所以二价铜全部还原糖还原后,过量一滴还原糖即使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的蓝色消失,以示终点3.4.4.2仪器:250ml三角瓶, 5ml与10ml大肚吸管,25ml酸式滴定管, 50ml量筒,100ml容量瓶3.4.4.3试剂a.0.25%葡萄糖溶液精称在105摄氏度烘干的无水葡萄糖(二级品)以上2.500g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b.裴林氏溶液①制备甲液:精称结晶硫酸铜(AR)69.278克,以蒸馏水溶解煮沸,冷却定容至1000ml放置一周后, 用G2,G3砂芯漏斗过滤后标定.乙液:称取酒石酸钾钠346克及氢氧化100克,分别用搅拌后混合一起定容1000豪升.②试验第一步:预备试验:取裴林式甲乙液各5ML放入250的三角烧瓶中加水20ml,均匀后置于电炉上加热在2-3分钟沸腾,待沸腾后用滴定管逐滴滴入0.25%葡萄糖标准溶液(注意保持沸腾).待试液兰色消失时滴入2滴次甲基蓝蓝指示剂,试液复呈兰色时为终点,以上滴定过程应在4分钟完成。
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6卷第3期2020年3月试验研究文章编号:1671-8909(2020)3-0029-002浅谈生物燃料乙醇浓醪发酵工艺技术苗春雨(国投生物能源(鸡东)有限公司,黑龙江鸡西158200)摘要:浓醪发酵技术被认是发展发酵工业有效途径之一,成熟醪中高乙醇含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体现发酵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浓醪发酵具有高细胞密度、高产物浓度和高生产速率等特点,是发酵工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浓醪发酵具有提高乙醇含量、降低能耗、节约用水及提高设备使用率等优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浓醪分酵的工艺技术从发酵工艺不同分为先糖化后发酵工艺和同步糖化浓醪发酵工艺发酵工艺,从发酵醪注入发酵罐的方式不同,分为连续发酵、间歇发酵和半连续发酵。
关键词:浓醸发酵;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Q223.122:TQ920.6文献标识码:A0引言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优良的燃料,它的主要特性有四个方面:第一,生物燃料乙醇是燃油氧化处理的增氧剂,可使汽油增加内氧燃烧充分,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第二,生物燃料乙醇具有极好的抗爆性能,调合辛烷值一般在120左右,作为汽油的高辛烷值组份,可以有效提高汽油的抗爆性。
第三,在新标准汽油中,生物燃料乙醇还可以经济有效地降低烯炷、芳桂含量,降低炼油厂的改造费用。
第四,生物燃料乙醇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其生产和消费过程可形成无污染和洁净的闭路循环过程,为可循环再生能源。
近年来,生物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同时,经过不断的消化、优化及研发,国内生物燃料乙醇的工艺生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是我国生物燃料乙醇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应对国内外市场冲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生物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发酵强度是考核发酵产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浓醪发酵技术被认为是发展发酵工业有效途径之一,成熟醪中高乙醇含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也是体现发酵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1.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了解酒精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产物。
3.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酵母菌作为发酵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酵母菌:活化酵母菌- 葡萄糖:分析纯- 酒精:分析纯- 二氧化碳:分析纯- 澄清石灰水:分析纯- 重铬酸钾溶液:分析纯2. 实验仪器:- 50ml锥形瓶:4个- 玻璃棒:4根- 温度计:1支- 移液管:1支- pH计:1台- 恒温水浴锅:1台- 烧杯:1个- 滤纸:1张1. 准备实验材料:将活化酵母菌、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溶液分别准备好。
2. 配制培养基:取50ml锥形瓶4个,分别加入5g葡萄糖,然后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
3. 接种:将活化酵母菌用移液管取适量接种到锥形瓶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4. 发酵: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维持温度在30℃左右,进行发酵。
5. 检测酒精浓度: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锥形瓶,用pH计测定发酵液的pH值,同时取少量发酵液,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浓度。
6.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将发酵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判断二氧化碳的产生。
7.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pH值的变化。
8. 实验结束:发酵结束后,将锥形瓶中的发酵液过滤,收集滤液,用于后续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酒精浓度:通过pH计和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中酒精浓度逐渐增加,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酒精。
2. 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澄清石灰水检测,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3. pH值: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降低,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了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产生了酸性物质。
第九章厌氧发酵设备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主讲教师:敬科举•发酵设备是发酵工厂中主要的设备,它提供了一个适应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生物代谢的场所。
•由于微生物分厌氧和通风两大类,故供微生物生存和代谢的生产设备也就各不相同。
•不论厌氧或通风发酵设备,除了满足微生物培养所必要的工艺要求外,还得考虑材质的要求以及加工制造难易程度等因素。
本章主要讲述的内容第一节酒精发酵设备及计算•满足酒精发酵的工艺要求–满足酒精酵母生长和代谢的必要工艺条件–将发酵产生的热量及时移走•有利于发酵液的排出,设备的清洗、维修以及设备制造安装方便等问题。
一、酒精发酵罐的结构1,基本结构•酒精发酵罐筒体为圆柱形•底盖和顶盖均为碟形或锥形的立式金属容器•罐顶装有废汽回收管,进料管,按种管,压力表、各种测量仪表接口管及供观察清洗和检修罐体内部的人孔等•罐底装有排料口和排污口对于大型发酵罐,为了便于维修和清洗,往往在近罐底也装有人孔2,发酵罐的冷却装置–中小型发酵罐:多采用罐顶喷水淋于罐外壁表面进行膜状冷却;–大型发酵罐:由于罐外壁冷却面积不能满足冷却要求,所以,罐内装有冷却蛇管或罐内蛇管和罐外壁喷洒联合冷却装置。
–此外,也有采用罐外列管式喷琳冷却的方法,此法具有冷却发酵液均匀、冷却效率3,发酵罐的洗涤装置二、酒精发酵罐的计算1,发酵罐结构尺寸的确定发酵罐全容积的计算:式中:V-发酵罐的全容积(米3)V 0-发酵罐中的装液量(米3)φ-装液系数(一般取0.85~0.90)•带有锥形底、盖的圆柱形发酵罐全容积为:式中D :罐的直径(米)H :罐的圆柱部分高度(米)h 1:罐底高度(米)h 2:盖高度(米)通常:H=1.1~1.5D, h 1=0.1~0.4D,2,发酵罐罐数的确定对于间歇发酵,发酵罐罐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N :发酵罐个数(个)n :每24小时内进行加料的发酵罐数t :发酵周期(小时)3,发酵罐冷却面积的计算 发酵罐冷却面积的计算可按传热基本方 程式来确定,即:F =Q K∆tm式中F:冷却面积(米2) Q:总的发酵热(焦耳/小时) K:传热总系数(焦耳/米2.小时.˚C) Δtm:对数平均温度差(˚C)(1)总发酵热的估算 微生物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总的发酵 热,一般由生物合成热Q1,蒸发热损 失Q2, 罐壁向周围散失的热损失Q3 等三部分热量所组成。
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技术研究酒精浓醪发酵技术是一项发展前景较强的技术,这种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地,且综合效益较高,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的发酵水平,提高生产量,本文根据相应的生产理论,重点研究了以玉米为原料时,进行发酵时需要采取的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标签:酒精活性干酵母;酶制剂;糖化工艺酒精浓醪发酵技术需要的能耗较低,实行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节省能耗从根本上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酒精浓醪发酵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会对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有限制作用,也会对酒精发酵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对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具体的技术工艺、技术的研究,改进完善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技工艺,推动酒精浓醪发酵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全面的应用。
1 玉米原料酒精浓醪发酵技术实验1.1 材料和方法本文试验采用的材料有三种,分别为:酵母菌、酶制剂和玉米粉,其中酵母菌为酒精活性干酵母,酶制剂选择了以下三种:耐高温α-淀粉、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玉米粉作为原料使用,其中的淀粉含量为的67.7%。
试验一共分为七个步骤,第一步,让酒精活性干酵母活化;第二步,进行具体的发酵试验;第三步,测定酒精浓度;第四步,测定残糖;第五步,测定酸性蛋白酶;第六步,测定α-氨基氮;第七步,测定酵母菌细胞数和存活率。
在实际的测定环节中,分别采用了茚三酮比色法、次甲基蓝染色法、斐林法等,以此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1.2 结果和分析经过相关数据的检查后发现,添加酸性蛋白酶会对发酵速率以及酵母菌生长造成影响,此外酸性蛋白酶添加量也会对发酵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醪液浓度和糖化时间也会对发酵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酸性蛋白酶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玉米原料中的蛋白质可以快速水解,以此增加酵母菌的可吸收性氮的作用,也可以促进酒精浓醪发酵的速度[1]。
让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保持在一些旺盛的状态下,但是酸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也需要进行控制,否则不仅不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对发酵造成阻碍。
酒精发酵大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酒精发酵的实验,了解酒精生产的工艺过程;2加深温度、溶氧、pH 等发酵因素对酒精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明白发酵参数对发酵的重要影响;3 发酵工艺的控制的参数来自于多次实验后的优化。
实验内容:通过四组不同工艺参数的设计,发酵所得酒精的收率的差异以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总结出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总结讨论。
第一部分酒精生产的基本流程一糖化醪的制备(一)原料的选择凡是淀粉原料均可以用来生产酒精,考虑原料成本,生产上多用薯类为原料,其中以木薯淀粉含量高,产量也很高。
其次是谷类原料,以用玉米原料居多。
本实验采用玉米为实验材料。
(二)原料的蒸煮目的:1在原料吸水后借助于高温高压的作用,使原料的淀粉细胞膜和植物组织破裂,亦即破坏原料中淀粉颗粒的外皮,使其内容物流出,呈溶解状态变成可溶性淀粉,这一过程叫糊化,原料经糊化后,再通过糖化剂作用即可变成可发酵性糖,为酒精发酵所利用。
2 借助于高温高压的作用,把存在于原料中的大量微生物进行灭菌,以保证发酵过程不受原料中的杂菌污染,正常进行酒精发酵。
步骤一淀粉原料的膨化与预煮淀粉是亲水性胶体,吸水后能发生膨化现象,工艺上称为淀粉的膨化。
产生膨化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分子渗入到淀粉颗粒的内部,使淀粉的巨大分子链扩张,因而体积增大,粘度增加。
步骤二淀粉的糊化(蒸煮)已经预煮好的淀粉料浆进入蒸煮锅后,在高温高压下,植物组织和细胞壁破裂,使淀粉完全释放出来,称之为糊化。
糊化后的料浆称为糊化醪,又叫蒸煮醪。
(三)蒸煮醪的冷却冷却的目的是为糖化酶提供酶解的合适温度。
蒸煮醪冷却到60℃后很粘稠,低于55℃时,则变成凝胶体,不能与糖化剂混合。
如果长时间缓慢冷却,则重新形成结晶体,此现象称之为“蒸煮醪老化”以至在糖化过程中,不再受糖化酶作用。
为此,应急速冷却至62℃左右,并立即与糖化剂作用,以保证糖化醪的质量。
(四)淀粉的糖化淀粉原料经过高温高压蒸煮后,淀粉糊化成溶解状态,必须在冷却后的蒸煮醪中加入一定量的糖化剂,利用糖化剂中的淀粉酶使溶解状态的淀粉转化成能被酵母菌利用的可发酵性糖,这一由淀粉转化为可发酵性糖的过程,叫做“糖化”。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优化发酵条件。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干酵母粉2. 葡萄糖3. 硫酸铜溶液4. 澄清石灰水5.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6. 温度计7. 锥形瓶8. 橡胶塞9. 小气球10. Y形管11. 大烧杯12. 试管13. 比色板14. 小烧杯15.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 将少量干酵母粉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使其活化。
- 将活化后的酵母液倒入锥形瓶中。
2. 葡萄糖溶液的制备:- 将葡萄糖溶解于温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 将葡萄糖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3. 发酵过程:- 将锥形瓶置于水浴中,保持温度在30-40℃。
- 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气泡。
- 在发酵过程中,塞上橡胶塞,避免气体散失。
4. 二氧化碳检测:-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试管中。
- 将Y形管的一端插入锥形瓶中,另一端插入试管中。
-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5. 酒精检测:-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
- 将产生的气体导入试管中。
-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灰绿色,以检测酒精的产生。
6. 发酵结束:- 当不再产生气泡,石灰水不再变浑浊,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表示发酵结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氧化碳检测:在发酵过程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 酒精检测:在发酵结束后,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六、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1. 温度: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最佳,通常为30-40℃。
2. 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越高,酒精产量越高,但过高浓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
3. pH值:酵母菌在pH值约为4.5-5.5的条件下发酵效果最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学习使用相关仪器和试剂。
4.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酵母菌:酿酒酵母2. 葡萄糖:分析纯3. 水浴锅4. 锥形瓶(250ml)5. 移液管6. pH计7. 滴定管8. 酒精计9. 澄清石灰水10. 重铬酸钾溶液仪器:1. 烧杯2. 玻璃棒3. 滤纸4. 烘箱5. 电子天平6. 移液器7.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将酵母菌接种于葡萄糖溶液中,置于37℃水浴锅中培养1小时。
2. 葡萄糖溶液配制:称取5g葡萄糖,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3. 发酵液制备: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于葡萄糖溶液中,置于37℃水浴锅中发酵24小时。
4. pH值测定:使用pH计测定发酵液的pH值。
5. 酒精含量测定:使用酒精计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含量。
6. 二氧化碳生成量测定:将发酵液过滤,收集滤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量。
7. 重铬酸钾法测定酒精含量:取少量发酵液,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计算酒精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测定:发酵液的pH值为4.5,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酸性物质。
2. 酒精含量测定:发酵液的酒精含量为6%,说明酵母菌成功地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3. 二氧化碳生成量测定:发酵液过滤后,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4. 重铬酸钾法测定酒精含量:根据颜色变化,计算出发酵液的酒精含量为6%,与酒精计测定结果一致。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验证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步骤,学习了使用相关仪器和试剂,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酒精发酵罐数的确定:某酒精工厂,每发酵罐的进料量为24t/h ,每4h 装满一罐,发酵周期为72h ,冷却水的初、终温分别为20℃和25℃,若罐内采用蛇管冷却,试确定发酵罐的罐数、结构尺寸、冷却水耗量、冷却面积和冷却装置的主要结构尺寸。
(糖化醪密度为1076kg/m3) 解: (1) 确定发酵罐个数n 为每24h 内进行加料的发酵罐数目(2) 确定发酵罐体积及结构尺寸: 发酵罐体积 发酵罐几何尺寸选取结构尺寸比例:H = ,h1= h2=发酵罐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A1和罐底、罐顶表面积A2、 A3)(3) 冷却面积和冷却装置主要结构尺寸① 总的发酵热Q2464n ==67211192424nt N ⨯∴=+=+=30V 2441000V 100(m )10760.9φ⨯⨯===⨯2122π11V ()4330.21000.785(1.2)3D H h h D D D =++∴=+21223 3.14 4.7 5.6823.14 2.3518A πDH m A A πm ==⨯⨯====⨯=mQ A K T =∆()123Q Q Q Q =-+② 冷却水耗量 ③ 对数平均温度差△Tm④传热总系数K 值⑤ 冷却面积 124.71.2 5.60.10.47D m H D m h h D m =⎧⎪==⎨⎪===⎩51421324410001%418.64105%210C W B Q msq Q Q Q AK T T ==⨯⨯⨯⨯=⨯=⨯=⨯=-()4443510010033.511833.5(3532) 1.2103.6810(/)W B C W BT T c K k k T T Q Q kJ h ⎡⎤⎛⎫⎛⎫-⎢⎥ ⎪ ⎪⎝⎭⎝⎭⎢⎥⎣⎦=++=-∴=⨯⨯-=⨯∴=⨯对辐=()521 3.681017600kg /h () 4.1862520B p Q W C T T ⨯===-⨯-()()()()()()()121230203025()()7.2(ln ln 30203025F F m F F T T T T T T T T T ------∆===----⎡⎤⎡⎤⎣⎦⎣⎦℃)()0.8420.74.1861 1.77 1.4510D K A D R ρν⎛⎫∴=+=⨯ ⎪⎝⎭217600 1.12(m/s)236000.785(0.053)1000w ==⨯⨯⨯⨯11932110.0035114500270018816750K ∴==+++523.681026.5(m )19327.2m Q A K T ⨯===∆⨯。
6 水平衡计算6.1 醛塔分凝器冷却用水工厂所处的地理位置或气候条件不同或在不同的季节,冷却水温可能有较大差异。
现假定所用冷却水的初温T H1=25℃,且冷却水的逆流串联方式通过各分凝器,离开时终温T H1=70℃.则醛塔分凝器冷却水耗量可且通过以下计算求解: 根据前面的物料衡算结果,醛酒量A=289KG /H.。
据设计经验,醛塔回流比R 1=195,且查表得95%酒精蒸汽的焓i=1166KJ /KG ,则冷却水耗量为: W 1=289×195×1166÷[4.18×(70-25)]=349335(Kg /h ) 6.2 醛酒冷却用水把醛酒从t 2=78.3℃冷却水到t 2=25℃冷却水使用T H2=℃的深井水,为T H2=40℃,逆流操作,则每小时耗水量为:W 2=289×2.89×(78.3-25)÷[4.18×(40-20)]=532.50(Kg /h ) 6.3 精馏塔分凝器用水从精馏塔顶出来的酒气先经醪液预热器与冷成熟醪进行热交换,酒汽冷凝成饱和液体。
据热量衡算有(R 2+1)(P+P Z )i 3=F 1C F (T F1-T F2)+W 3C 10(T H3-T H4) 式中;R 2-精馏塔回流比,R -酸为3-4现取R=30P Z -回流排醛塔的次等酒量,可取合格成品酒精P 的20%,故 P Z =283.4Kg /hI 3-塔顶上升酒气的焓,为1166KJ /Kg F 1-蒸馏发酵醪流量,为180380Kg /h C F -蒸馏发酵醪比热容,取3.96KJ /(Kg·K) T F1、T F2-蒸馏发酵醪加热前后温度,为32℃和50℃ T H3、T H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取30℃和70℃ 则可得精馏塔分凝器冷却用量为:W 3=[(3+1)×(14170+289)×1166-3.96×(50-32)]÷[4.18×(70-30)] =403137.4(Kg /h )6.4 精馏塔成品酒精冷却水用量成品酒精冷却使用20℃的深井水,根据热量衡算,耗水量为: W 4=P ×C P ×(T P -T p ,)÷C 10(t H4,-t H4)式中:C P -成品酒精比热容没,为2.89Kg /(Kg·K) t P 、t P´-成品酒精冷却前后温度,分别为78.3℃和30℃ t H4、t H4´-冷却水初温和终温,分别为20℃和40℃ 把上述各量代回上式得:W 4=14170×2.89×(78.3-30)÷[4.18×(40-20)]=23659.7(Kg /h ) 6.5 杂醇油分离稀释用水量采用气相提油工艺,既在精馏塔料板2到6块塔扳抽出酒汽,经冷凝冷却,再用20℃冷却,再用20℃冷却稀释至含酒精10(体积分数)经分离盐析精致而成。
制酒发酵力计算公式在酿酒过程中,发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酒的口感和品质。
而要控制发酵过程,就需要对发酵力进行准确的计算和控制。
发酵力是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酵母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它直接影响着酒的酒精度和风味。
而计算发酵力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酿酒师们准确地控制发酵过程,确保酒的品质。
发酵力的计算公式通常是基于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酒的初始糖度来进行的。
一般来说,发酵力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发酵力 = 初始糖度×酵母菌生长速率。
其中,初始糖度是指发酵前酒液中的糖含量,通常以度数来表示;酵母菌生长速率是指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通常以每小时增加的细胞数量来表示。
在实际的酿酒过程中,发酵力的计算可以帮助酿酒师们预测酒的发酵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发酵条件,确保酒的品质。
而要准确地计算发酵力,就需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酒的初始糖度。
酵母菌的生长速率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一般来说,酵母菌的生长速率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酵母菌的死亡。
此外,酵母菌的生长速率也受到酒液中营养物质的影响,如氮源、磷酸盐等。
因此,在计算发酵力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酒的初始糖度则是通过测定酒液中的糖含量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初始糖度越高,酒液中的可发酵糖就越多,酵母菌的生长速率也会越高。
因此,在计算发酵力时,需要准确地测定酒液中的糖含量,并据此进行计算。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发酵力。
例如,可以通过测定酒液中的酒精含量和残糖含量来计算发酵力;或者通过测定酵母菌的活性和数量来计算发酵力。
不过,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总的来说,发酵力的计算是酿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酿酒师们准确地控制发酵过程,确保酒的品质。
而要准确地计算发酵力,就需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酒的初始糖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酒精浓醪发酵过程检验方法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对酒精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目的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2.要求:2.1给样工序粉碎粒度≥85%(过20目筛)二期粉碎粒度≥80%(过20目筛)一期2.2液化工序2.2.1糖浆PH值:回配5.3~5.8, 不回配6.0以上2.2.2糊化率≥80~88%2.3糖化工序2.3.1糖化醪糖度一期17~19ºBX (清液不回配)18~22ºBX (清液回配)二期21~24ºBX(清液不回配)22~26ºBX(清液回配)2.3.2糖化率:20~50%(二期) 30~40%(一期)2.3.3PH值:4.0~4.52.4酒母工序2.4.1外观糖:一期≤20ºBX, 二期12~20ºBX2.4.2PH值3.4~3.82.4.3酵母液: 一期≥1.5亿/ml 二期≥2.0亿/ml2.4.4出芽率: 8~20%(一期) ,≥15%(二期)2.4.5死亡率: ≤10%(一期) ,≤12%(二期)2.5发酵工序2.5.1发酵1#罐(二期)酒份9.0%以上, 挥发酸:0.2以下,酵母数1.0亿/ml以上2.5.2发酵2#缺罐(二期) 酒份9.0%以上, 挥发酸:0.25以下2.5.3发酵成熟醪指标:外观糖≤1.0ºBX酒份:一期10.0%(V/V)以上,二期≥11.5%(V/V)挥发酸:0.3以下(二期),0.25以下(一期)残还原糖: ≤0.3g/100ml残总糖:一期≤1.5 g/100ml二期≤2.5g/100ml 2.6蒸馏工序2.6.1粗馏塔:废液含酒≤0.05(V/V)2.6.2精塔:废水含酒≤0.05%(V/V)2.6.3净化塔: 废水含酒≤0.05%(V/V)3.测定方法3.1糖浆的检验3.1.1糖浆pH值测定3.1.1.1测定仪器:PHS-25型酸度计3.1.1.2先用PH值为4.00和6.86缓冲校正液校正酸度计然后参照说明书测定即可.3.2 蒸煮糊液的检验3.2.1取样方法:每四小时从液化罐取样点取样.3.2.2糊化率的测定3.2. 2.1检验仪器: 20目标准筛, 托盘天平3.2.2.2测定方法: 取液化液100g放入20目标准筛中用80度热水冲洗过筛筛上颗粒应透明, 用天平称取筛上颗粒,质量设为A1, 则糊化率为(100—A1)/100*100%3.3液化醪检验3.3.1还原糖:测定同糖化还原糖3.3.2干物质: 用阿贝折光仪读数3.3.3DE值:还原糖与干物质的比值.3.4糖化醪的检验3.4.1取样方法:取糖化后冷却完毕的糖化醪在经双层纱布过滤后作为样品.3.4.2糖度的测定取糖化醪滤液于量筒中,用糖度计测定,同时测定湿度,查糖度温度更正表校正为20度时的糖度.3.4.3酸度的测定酸度的定义: 以10ml试样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ml为一个酸度单位.吸取滤液1ml于50~1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在30秒内不退色为终点,滴定ml数乘以10为酸度.3.4.4还原糖的测定3.4.4.1裴林氏液甲液硫酸铜溶液, 乙液(氢氧化钠与酒石酸钾钠溶液)组成.测定时, 甲乙液等体积混合,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以生成的氢氧化铜又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酒酸钾钠铜络合物,使氢氧化铜溶解其络合物中,二价铜是氧化剂,能使还原糖中的羰基氧化成糖酸,而二价铜被还原生成一价氧化亚铜红色沉淀,该反应用次甲基蓝指示剂来指示终点.因为次甲基蓝氧化能力较二价铜弱,所以二价铜全部还原糖还原后,过量一滴还原糖即使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的蓝色消失,以示终点3.4.4.2仪器:250ml三角瓶, 5ml与10ml大肚吸管,25ml酸式滴定管, 50ml量筒,100ml容量瓶3.4.4.3试剂a.0.25%葡萄糖溶液精称在105摄氏度烘干的无水葡萄糖(二级品)以上2.500g以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b.裴林氏溶液①制备甲液:精称结晶硫酸铜(AR)69.278克,以蒸馏水溶解煮沸,冷却定容至1000ml放置一周后, 用G2,G3砂芯漏斗过滤后标定.乙液:称取酒石酸钾钠346克及氢氧化100克,分别用搅拌后混合一起定容1000豪升.②试验第一步:预备试验:取裴林式甲乙液各5ML放入250的三角烧瓶中加水20ml,均匀后置于电炉上加热在2-3分钟内沸腾,待沸腾后用滴定管逐滴滴入0.25%葡萄糖标准溶液(注意保持沸腾).待试液兰色消失时滴入2滴次甲基蓝蓝指示剂,试液复呈兰色时为终点,以上滴定过程应在4分钟内完成。
篇一: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报告实验方案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研究学院(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生姓名:鑫学号:11018150 班级:生物工程二班指导教师:肖一、实验目的1、学会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2、找到酵母菌发酵时的最优条件二、培养基和实验方法及材料的确定 1、玉米粉的糖化方法玉米粉的糖化采用双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粉→加水→液化→糖化→发酵→蒸馏→成品酒精试验中,发酵培养按照三角瓶100ml培养。
本次工做20组是要,共需发酵液20*100=2000ml。
培养液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
所以共需玉米粉700g。
液化:取100g玉米粉,加入300ml的水,液化温度为90℃,ph值为5.5,液化时间为3.5h,液化酶的添加量为0.035g/100g玉米粉糖化:糖化时的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为58℃,ph值为4.5,糖化时间为3.5h,糖化酶的添加量为0.3g/100g玉米粉。
2、活化培养基本实验在进行实验时采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配方如下表一:表一3、扩大培养基扩大培养仍然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由于要用液体的,所以将其中的琼脂配料去掉。
4、发酵培养基糖化液稀释至l0%浓度,添加辅料(硫酸铵0.4%),ph5.5灭菌三、培养基的制备及酵母的活化1、准备酵母母菌一支常温下存放一天,增加菌种的活力。
在母菌存放期间制作各时期培养基2、准备固体培养基(察氏培养基)50ml,做成8支试管斜面,扩大培养基800ml(做扩大培养时使用)。
做成8个三角瓶,每瓶200ml。
120℃灭菌30min。
3、发酵液的制备(1)玉米粉的筛选实验前准备粉碎后的玉米粉700g。
(2)玉米粉的液化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的配比对玉米粉进行液化,液化方案上文已经交代。
在1000ml 烧杯里,或者500ml烧杯分两次,水浴液化。
器材:烧杯500ml两个,玻璃棒一个,水浴锅一个,糖化酶0.225g 步骤:1、将糖化酶,玉米粉,水按照比例配置好在烧杯里。
再谈酒精浓醪发酵提高酒精发酵浓度是发酵工业技术革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和简单有效的手段。
多年以来酒精工业已经成功地将发酵浓度从5%提高到10%,再到目前的12%~13%。
提高发酵浓度可以在基本不改动现有设备的情况下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人工和能耗,减少工艺用水量,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发酵罐清洁费用,减少DDGS蒸发量,从而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酒精浓醪发酵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
狭义的酒精浓醪发酵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酵母菌体浓度高--1x109~3x109个/ml(2)底物(淀粉糖)浓度--30~40%(3)产物(酒精)浓度--14-18%(V/V)实现酒精浓醪发酵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1、提高发酵速度和设备利用率在酒精浓醪发酵中,随着底物浓度(糖)的提高和细胞浓度的提高,促进了发酵速率增大,单位体积和时间内的酒精浓度提高(即发酵强度提高)。
随着发酵强度的提升,相应的设备利用率自然提高。
2、分离费用低,节省能源除原料消耗以外,能耗是酒精厂主要的支出之一,具体表现在煤和电的消耗上(如图1所示)。
实行酒精浓醪发酵后,酒份提高,工艺用水减少,可以降低酒精蒸馏以及DDGS生产蒸气的用量,从而降低了煤或电的消耗!有经验证明,当发酵酒份从9%(V/V)提高到10%(V/V)时,可节约蒸汽消耗300kg/吨酒精,可降低生产成本约50元/吨酒精。
图1 一吨酒精的成本分摊3、节水、减少废液排放和处理费用目前,一般酒精厂的料水比为1:2.5~3.0左右,而采用浓醪工艺的料水比将为1:1.8~1:2.0,吨酒精用水节约1吨以上;同时可减少蒸馏损失,由于乙醇与水互溶,通过蒸馏方法提取,乙醇在糟液中必然有一定的残留,乙醇浓度越高,最终相对损失就越少。
生产经验证明,在酒精生产中,发酵醪酒份提高1%(V/V)(比如从11%提高到12%),每吨酒精可节约工艺用水1.2~1.5吨、减少废液体积1.5~2吨、减少废液浓缩蒸汽消耗0.6~0.8吨,节约DDGS生产成本约80元/吨,提高废液厌氧处理时COD负荷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