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油路-微教学设计稿
- 格式:docx
- 大小:20.14 KB
- 文档页数:4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2.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二、教学内容1.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a.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减少摩擦,冷却发动机内部零件,清洗排出杂物,减少噪音b.润滑系统的构成:润滑油泵、滤清器、散热器、润滑油冷却器、油封等2.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a.干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分离,发动机运行稳定,缺点是油温升高b.湿式润滑系统:特点是油气混合,油温稳定,缺点是油耗较高3.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a.定期更换润滑油和滤清器b.保持润滑油的正常油位c.注意发动机冷却器的清洁和通风d.及时检修和更换发动机油封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兴趣2.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构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润滑系统以及润滑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3.讲解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和优缺点,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的润滑系统的适用情况4.讲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维护不当可能导致的故障和损坏5.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性和维护保养方法,并形成小结6.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方法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7.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图片和视频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2.阅读学生的小论文,评估学生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和保养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汽车修理店或汽车生产厂家,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案例分析。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发动机起动系统教案11 发动机起动系统一、复习提问1、电子点火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工作原理?二、导入新课上一章我们学习发动机点火系统,这一章继续学习发动机五大系统之一发动机起动系统。
三、讲授新课11.1 概述(一)基本概念1、发动机的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自动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过程。
2、起动系统的作用:就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通过起动机将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转变为机械能带动发动机以足够高的转速运转,以顺利起动发动机。
3、发动机起动时,必须克服气缸内被压缩气体的阻力和发动机1/ 12本身及其附件内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克服这些阻力所需的力矩称为起动转矩。
4、能使发动机顺利起动所必需的曲轴转速,称为起动转速。
(二)起动方式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辅助汽油机起动和电力起动机起动等多种形式。
1、人力起动即手摇起动或绳拉起动。
其结构十分简单,主要用于大功率柴油机的辅助汽油机的起动,或在有些装用中、小功率汽油发动机的车辆上作为后备起动装置。
2、辅助汽油机起动起动装置的体积大、结构复杂,只用于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起动。
3、电力起动机起动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当电动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周缘上的环齿啮合时,电动机旋转所产生的电磁转矩,通过飞轮传递给发动机的曲轴,使发动机起动。
(三)起动预热1、进气预热装置为了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一些化油器式发动机的进气道上装有进气预热装置。
2、电热塞采用涡流室式或预燃室式燃烧室的柴油发动机,由于燃烧室2/ 12表面积大,在压缩行程中的热量损失较直接喷射式大,更难以起动。
3、起动预热锅炉有些重型汽车使用起动预热锅炉作为起动预热装置,将冷却液和机油加以预热。
4、起动液喷射装置它主要用于某些柴油发动机的起动预热。
5、起动减压装置它采用降低起动转矩、提高起动转速的方法来改善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掌握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润滑系统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润滑系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1. 润滑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润滑系统吗?它在机械设备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润滑系统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减少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新课讲授1. 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 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等。
- 润滑泵:将润滑剂送至润滑点。
- 滑油冷却器:降低润滑剂温度。
- 滑油过滤器:过滤润滑剂中的杂质。
- 润滑点:润滑剂注入的位置。
- 排油装置:将废弃的润滑剂排出系统。
2. 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润滑剂在润滑泵的作用下,被送至润滑点,降低机械部件间的摩擦。
- 润滑剂在润滑点形成油膜,起到润滑、冷却、清洗、密封等作用。
- 废弃的润滑剂通过排油装置排出系统。
3.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润滑泵:保证润滑剂的正常供应。
- 滑油冷却器:降低润滑剂温度,防止过热。
- 滑油过滤器:过滤润滑剂中的杂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润滑点:确保润滑剂均匀分布在机械部件表面。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润滑系统示意图。
2. 学生分析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设计,如提高润滑效率、降低能耗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润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作用。
2. 强调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分析润滑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
本节课主要是讲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动画,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4、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的讲解,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由抽象到形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接受了油路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油路的结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2、教学难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旧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两大机构、五大系统)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润滑方式举例,如:自行车长期行驶后,需要对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润滑…等引入课题一、观看润滑系统相关视频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1、发动机如果没有润滑会出现什么情况?2、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冷却、密封、清洗、防锈、减震缓冲、液压作用【教师提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引导学生回答:润滑: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
润滑系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汽车构造》中第七章第一节《润滑系—概述》。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及依据、说学法及依据、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由发动机的总体构造我们知道,发动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润滑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与其他的四个系统一样,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作为润滑系的概述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才可以对润滑系统的油路、主要零部件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教学目标根据近年来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时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本节课我确定目标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润滑系在发动机工作中承担的任务, 准确掌握组成润滑系的各零件的名称并了解润滑系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初步检测润滑系的工作情况以及初步的观察与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精神3、教学重点与难点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
但是油路部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在。
只有在掌握了油液的流通路线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油路中各部件的作用及维修方法。
所以针对这部分内容,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说学情现在的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高,而对内容枯燥的理论则学习效率低。
另处,中职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
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有效运用因材施教,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润滑系统的教学设计3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学3 分钟师生致礼、点名、检查学生学习准备情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
(组织教学贯彻于上课的始终)组织学生上课复习2 分钟冷却系统相关知识,大小循环,节温器让学生自由回顾导入3 分钟小游戏,摩擦手掌,引导学生往润滑系统方向思考设疑导入讲授50分钟一、润滑系功用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作用:润滑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柱。
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二、润滑方式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
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摇臂等处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
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润滑脂润滑:对于负荷较小的发动机辅助装置则只需定期、定量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
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它不属于润滑系的工作范畴。
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三、润滑系的组成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泵,限压阀及旁通阀,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传感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机油泵功用:将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不断送到机件的摩擦表面,保证其循环流动。
分类:(1)齿轮式(2)转子式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齿轮式机油泵工作原理:进油腔两轮齿逐渐脱离,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吸油.出油腔两轮齿逐渐啮合,容积减小,压力增大——泵油.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工作原理:内转子旋转时,就带动外转子旋转;进油腔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吸油; 出油腔容积逐渐减小,压力增大——泵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