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概论和翻译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Course Description•Purpose:basic ideas,basic skills,translation ability•Textbook and references (books to read):–《英汉翻译技巧》,蔡基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英汉翻译概要》,张培基,梅琳,南开大学出版社1980–《英汉互译实用教程》,郭著章,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英汉翻译教程》(自考),庄绎传,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翻译新概念》宋天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Course Description•Teaching Plan:One lecture one week•Demand:–Finish every task on time–Be active in discussion–Hand in your translation homework on time (I will choose some to check, at least 2times for each person)•Evaluation:–Class participation, 20%; Class discussion, 10%; Homework & research, 10%–Final examination, 60%第一章概论•1 翻译的性质•2 翻译的意义•3翻译的标准•3 翻译的要求第一章概论•1 翻译的性质•《辞海》: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第一章概论•翻译=技能craft(译者vs. 卖油翁?)譬如游泳,开车,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无它,唯手熟尔!”第一章概论•1 翻译的性质•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达: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第一章总论本章简略介绍翻译的几个一般性问题:翻译的定义,目的,方法,标准,译者的合格条件,自学翻译的方法等简单知识.一,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 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分口头与书面两种, 有时在不同国籍的不同语言之间进行, 有时在同一国籍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区域的语言之间进行, 但这种实践活动更多地应用于前者. 这一活动进行得好坏也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高低.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一篇译文在定稿之前, 一般都要经过许多次修改, 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 一部名著经常会有数种译本并存. 一个译本的反复修改, 同一原著的各有千秋的不同译本, 都体现了翻译的艺术性.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 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 而且还要跳得优美. 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 而翻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 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翻译并不比创作容易, 有时甚至更难. 难度越大, 其艺术性也就越高.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二, 翻译的目的我们这个世界有近三千种语言,其中使用相当广泛的语言也有十几种,这给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会遇到很多麻烦.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翻译. 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政治,外交,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体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要进行交流,正确无误地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圆满地完成这类信息的交流,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向着更高的文明发展,这就是翻译的目的.翻译(这里指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中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 因此,通过翻译,对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 并使这些能力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英语学习.这是翻译的一种特殊作用.三,翻译的标准1.早在汉朝和唐朝,就有“文” 与“质” 之争.主张“文” 的翻译家们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翻译的可读性.主张“质” 的翻译家们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这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 然而, “文” 与“质” 作为翻译标准都有其片面性.2.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提出的“信”, “达”, “雅”是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 他认为优秀的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笔译流畅,文字典雅.3.1951年,傅雷提出文学翻译“传神”论, 这是比“信”, “达”, “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翻译的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 这叫“意似”, 是翻译的最低标准. 译文与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和精神上也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 和“神似” ,这是翻译的高标准.4. 1964年, 钱钟书提出翻译的“化境”之说. 所谓“化境”, 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 文字形式虽然换了, 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 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 “化境” 是比“传神”更高的翻译标准,或者说是最高的翻译标准.是每一位翻译工作者和学习翻译的学生的努力方向.对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用“忠实与通顺”这一翻译的基本标准. “忠实”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 “通顺”就是译文文字流畅地道.四, 译者合格条件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合格的译者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已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归纳起来.不外这样六条:1.外文水平高;2.中文水平高;3.知识面广4. 政治觉悟较高5.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6.作风严谨为什么要做到这六条,其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Unit 1 汉英翻译概说以及汉英翻译的原则课时:2H教学目的要求:在学习英汉翻译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汉译英的概况,了解中国文化对汉译英的影响以及汉英翻译中三条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处理,如何在汉英翻译中注意基本的原则。
教学难点:如何使译文准确、地道。
教学内容:I. 汉英翻译与中西文化:(摘自《汉英误译经典例析1000》p75)文化误译1) 他红光满面。
His face is very red.2)这故事发生在唐朝宝历二年。
The story is set in Baoli second year in Tang Dynasty.3)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Zhou Yu beats Huang Gai---- the punishment is given by one and accepted by another.4) 老刘是个多面手。
Lao liu is a jack of all trades.5) 他是个醋劲十足的女人。
She is a woman full of vinegar.6)汤姆像猪一样笨。
Tom is as silly as a pig.7) 他瘦得像猴子。
He is as thin as a monkey.8) 虎门出豹子。
Out of tiger’s gate comes a leopard.9) 他这人总是指鹿为马。
He is a man who always calls a deer a horse.10) 我决心完成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
I resolved to fulfill the task given me by theorganization.II. 汉英翻译的原则1.汉语译成地道英语的难度,出现各种各样的缺失:“中国式”英语(解决办法,阅读大量原作,观察、揣摩、总结并模仿英语的特点、规律和表达方法)。
2.遵循三条原则:1) 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语法:三种轴心结构:a. 主-系-表结构(S+V+P)例:a) 人类在地球上已存在多久了?How long has man been on earth?b) 牛奶变酸了。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
第一章翻译概论与翻译标准译例与练习
班级:对外汉语13班姓名:陈惠娜学号:07101306
导入:
1.别忽悠我!我不会上当!
2.“有人说北京是首堵。
其实要我说,北京还是首都。
3.朱生豪译作分析:
Othello:…Oh, now forever
Farewell the tranquil mind! Farewell the plumed troop and the big wars
That makes ambition virtue! Oh, farewell.
Farewell the neighing steed and the shrill trump.
The spirit-stirring drum, the ear-piercing fife.
The royal banner and all quality.
Pride, pomp, and circumstance of glorious war!
…(OthelloⅢⅲ 347-354) 奥塞罗:啊!从今以后,永别了,宁静的心绪!永别了,平和的幸福!永别了,威武的大军,激发壮志的战争!啊!永别了!永别了,长嘶的
骏马,锐厉的号角,惊魂的鼙鼓、刺耳的横笛、庄严的大旗和一切
战阵上的威仪!
4. 钱钟书:“吃一堑,长一智。
”
5.翻译的标准: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等值论:His daughter is rather weak in the head.
8. 等效论:幽默一则
顾客:“这盘菜里有只苍蝇!”
服务员:“咦?怎么搞的?我端上来之前,已经把苍蝇都拣出来了。
”
9.科技文体
现今存在的昆虫的种类,比所有其他动物加起来的种类还要多。
10. 公务信件
I enclose here with relevant data concerning my work and experience, which
please forward to the secretariat if necessary.
(冯庆华,1997:357)
11.雨后春笋
12.He thinks by infection,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翻译练习:
1. (Just) Imagine (it).:试想象一下它。
2. I’ll buy it.我会买了它。
3. “Come, Come! Don't be so devilishly sulky: it’s boyish.”
“来吧,来吧!别那么过分的生闷气,这是孩子气的。
”
4.“Why, man, you’re genius, a master of masters, a god! At twenty-four, too!”
“为什么,伙计,你是天才,大师中的大师,是神!而且在二十四岁中!”
5. 陈先生乃中国学界泰斗。
Mr.chen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man of Chinese academic.
6. 那位研究生英年好学,矻矻三载,终始其论文得以付梓。
That graduate student was study hard at his young, worked untiringly for 3 years,and finally he had finished his 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