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位不良改善对策书
- 格式:xls
- 大小:4.07 MB
- 文档页数:7
压铸件铸造缺陷不良改善对策缺陷名称特征产生原因防止方法拉伤沿开模方向铸件表面呈现条状的拉伤痕迹,有一定深度,严重时为一面状伤痕。
另一种是金属液与模具产生焊合、粘附而拉伤,以致铸件表面多肉或缺肉。
1、型腔表面有损伤、出模方向斜度太小或倒斜 23、顶出时偏斜4、浇注温度过高或过低,模温过高导致合金液产生粘附5、脱模剂使用效果不好6、铝合金成分含铁量低于0.6%7、冷却时间过长或过短1、修理模具表面损伤处,修正斜度,600细油石顺磨提高光洁度2、调整或更换顶杆,使顶出力平衡3、更换离型剂4、调整合金含铁量5、控制合适的浇注温度,控制模具温度6、修改内浇口,避免直冲型芯型壁或对型芯表面进行特殊处理气泡铸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 1、合金液在压室充满度过低,易产生卷气,压射速度过高2、模具排气不良3、溶液未除气,熔炼温度过高4、模温过高,金属凝固时间不够,强度不够,而过早开模顶出铸件,受压气体膨胀起来5、脱模剂太多6、内浇口开设不良,充填方向不顺 1、提高金属液充满度 2、降低第一阶段压射速度,改变低速与高速压射切换点3、降低模温4、增设排气槽、溢流槽、充分排气5、调整熔炼工艺,进行除气处理6、留模时间延长7、减少脱模剂用量裂纹 1. 铸件表面有呈直线状或波浪形的纹路,狭小而长,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2. 冷裂,开裂处金属没有被氧化3. 热裂,开裂处金属已经被氧化 1. 合金中含铁量过高或硅含量过低 2. 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可塑性3. 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含锌或含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4. 模具:特别是型芯温度太低5. 铸件壁存有剧烈变之处,收缩受阻,尖角位形成应力6. 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7. 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1. 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种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降低合金中含镁量;或在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含量 2. 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加大出模斜度,减少壁厚差3. 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4. 缩短开模及抽芯时间5. 提高模温,保持模温稳定变形 1. 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2. 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 1. 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不均匀收缩 2. 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3. 顶杆设置不当,顶出时受力不均匀4. 切除浇口方法不当5. 由于模具表面粗糙造成举报阻力大而引起顶出时变形 1. 改进铸件结构 2. 调整开模时间3. 合理设置顶杆位置及数量4. 选择合适的切除浇口方法5. 加强模具型腔表面抛光,减少托模阻力流痕、花纹 1. 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体颜色不一样的无方向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 1. 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极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的金属液所弥补而留下的痕迹 2. 模温过低,模温不均匀3. 内浇道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生喷溅4. 作用于金属液的压力不足5. 花纹:涂料用量过多 1. 提高金属液温度2. 提高模温3. 调整内浇道截面积或位置4. 调整充填速度及压力5. 选用合适的涂料及调整用量冷隔 1. 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线性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的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可能 1. 两股金属流相互对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无夹杂存在其间,两股金属流结合力很薄弱 2. 浇注温度或压铸模温度偏低3. 选择合金不当,流动性差4. 浇道位置不对或流路过长5. 充填速度低6. 压射比压低 1.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2. 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充填时间3. 提高压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积4. 改善排气、充填条件5. 正确选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动性变色、斑点 1. 铸件表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及斑点 1. 不合适的脱模剂2. 脱模剂用量过多,局部堆积3. 含有石墨的润滑剂中的石墨落入铸件表层4. 模温过低,金属液温度过低导致不规则的凝固引起 1. 更换优质脱模剂 2. 严格喷涂量及喷涂操作3. 控制模温4. 控制金属液温度网状毛翅 1. 压铸件表面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随压铸次数增加而不断扩大和延伸 1. 压铸模型腔表面龟裂2. 压铸模材质不当或热处理工艺不正确3. 压铸模冷热温差变化大4. 浇注温度过高5. 压铸模预热不足6. 型腔表面粗糙 1. 正确选用压铸模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2. 浇注温度不易过高,尤其是高熔点合金3. 模具预热要充分4. 压铸模要定期或压铸一定次数后退火,消除内应力5. 打磨成型部分表面,减少表面粗糙度6. 合理选择模具冷却方法凹陷 1、铸件平滑表面上出现凹陷部位 1. 铸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产生在厚壁处2. 模具局部过热,过热部分凝固慢3. 压射比压低4. 由憋气引起型腔气体排不出,被压缩在型腔表面与金属液界面之间 2. 铸件壁厚设计尽量3. 模具局部领却调整4. 提高压射比压5. 改善型腔排气条件欠铸(缺料) 1、铸件表面有浇不足部位 1、流动性差原因: 1) 合金液吸气、氧化夹杂物,含铁量高,使其质量差而降低流动性 2) 浇注温度低或模温低2、充填条件不良:1) 比压过低2) 卷入气体过多,型腔的背压变高,充型受阻3、操作不良,喷涂料过度,涂料堆积,气体挥发不掉 1、提高合金液质量2、提高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3、提高比压、充填速度4、改善浇注系统金属液的导流方式,在欠铸部位加开溢流槽、排气槽5、检查压铸机能力是否足够毛刺飞边 1. 压铸件在分型面边缘上出现金属薄片 1. 锁模力不够 2. 压射速度过高,形成压力冲击峰过高3. 分型面上杂物未清理干净4. 模具强度不够造成变形5. 镶块、滑块磨损与分型面不平齐 1. 检查合模力和增压情况,调整压铸工艺参数2. 清洁型腔及分型面3. 修理模具4. 最好是采用闭合压射结束时间控制系统,可实现无飞边压铸气孔(内部缺陷) 1. 解剖后外观检测或探伤检查,气孔具有光滑的表面、形状为圆形 1. 合金液导入方向不合理或金属液流动速度太高,产生喷射;过早堵住排气道或正面冲击壁而形成漩涡包住空气,这种气孔多产生排气不良或深腔处2. 由于炉料不干净或熔炼温度过高,使金属液中较多的气体没除净,在凝固时析出没能充分排出。
印刷不良及其成因与改善对策一、印刷附着度不良A、PP、PE等表面张力小的料质,在印前的处理效果不好。
a 改善前处理效果。
B、产品表面有刮伤,破坏了印刷前处理的效果或破坏了印刷后油墨之墨层。
b改善产品在印前或印后的传输,避免产品表面之刮伤。
C、UV印刷膜太厚,以至UV光不能达,到油墨底层,造成干燥欠佳。
C可降低印刷油墨之膜厚,或增强UV光之能量。
D、产品内添加的助剂(或抗静电剂)的比例太大,将影响油墨的附着。
d可降低助剂比例。
E、产品表面被污染(或表面有水、油等)e印刷前先清洁表面。
F、所选择油墨与被印刷产品之材质不符. f可根据油墨厂商提供的信息资料,更换适合的油墨。
G、使用UV油墨在叠印时,有加以火焰处理。
g避光在有叠印处,加以火焰处理。
H、印刷环境湿度太高。
h控制印刷环境湿度在正常范围。
二、印刷双影A、印刷刮刀位置与印刷产品中心位置未对正。
a调整刮刀左右位置。
B、印刷时产品与刮刀接触太多。
b调整刮刀印刷时的深度。
C、印刷网版与产品印刷面间隙不当. c调整网版与印刷面的间隙到适当。
D、油墨添加到网版内太多. d减少油墨添加到网版内的份量。
E、印刷刮刀长度太短. e更换长度适合的刮刀。
F、印刷时产品充气太大。
f 减少充气。
G、印刷产品,印刷面壁厚相差太大。
f可调整印刷充气压力与刮刀左右位置进行调整。
三、印刷毛边、锯齿A、刮刀位置与产品中心位置未对正。
a调整刮刀左右位置到产品中心位置。
B、网版与产品印刷面间隙不当。
b调整两者间隙到适当。
C、印刷时产品充气太大。
c减少充气压力。
D、油墨粘度太大。
d可添加助剂或添加原墨减少其粘度。
E、网版网纱目数选择太低。
e重新更换高目数之网纱制版。
F、张网角度不对避免采用900、450等危险角度。
f应采用如22.50等角度。
四、印刷不全A、刮刀与产品接触的深度不够。
a调整刮刀印刷的深度。
B、网版与产品印刷面之间间隙过大。
b调整其间隙到适当。
C、刮刀长度太短。
c更换长度合适的刮刀。
不良行为的矫正学习障碍矫正从 1896 年开始,矫正学习障碍的研究可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把学习困难学生单独编班、编校进行专门矫治;第二阶段在专门矫治为主的同时,让这些学生定期回到正常学校中去;第三阶段让学生回归到主流学校,定期到专门矫治机构进行矫治。
当前,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问题仍较突出。
除智力因素影响外,学习障碍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习障碍主要有认知障碍、情绪障碍、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
一、认知障碍认识障碍是指认识过程中,由于感知、记忆、理解等心理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的对学习不适应。
常见的有:已有的基础知识较差;智力活动过程缺陷;学习技能缺失等。
(一)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一定的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进而理解,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媒介、基础是不行的,因此知识掌握的好坏、多寡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又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的学生,难免学习成绩不良。
(二)智力活动过程中存在缺陷。
智力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
所谓智力活动过程缺陷常见的是:(1)智力活动定向不明确。
有些学生接触新课题后,没有在头脑中提出事先应考虑的问题,即定向不明确;又不仔细审题,分析已知和未知条件,这样在活动定向阶段没有构成关于课题的初步表象,因此在智力活动的执行阶段就会发生困难。
(2)从一种智力活动向另一种智力活动转换的困难。
如让学生证明定理之后,再要求证明逆向定理,由于前一种活动的抑制性影响,会导致后一种转换活动发生困难。
(3)定势的负迁移影响。
定势是表现一定时间内智力活动的趋向性。
如地理课,两城市距离50公里,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地图比例尺。
结果学生计算为5:50=1:10,(应是5:5000000=1:1000000)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三)阅读、运算等基本技能的缺失。
阅读技能缺失,主要指阅读困难或阅读理解能力差,不仅语文学不好,还会影响其它课程学习。
运算技能缺失,大体是(1)概念混淆;(2)进率混淆;(3)计算方法上的错误。
序号问题点原因分析改善对策责任人实施时间发生原因:防止发生对策:1.产品装夹前未将治具上的残留 1.对相关作业员再次培训,产品屑末清理干净,残留屑末将卡钩装夹前用风枪将治具表面清理干部位局部垫高,导致铣位置偏下净后再进行装夹。
1了,所以铣切面到PL面的尺寸就偏大了。
流出原因:防止流出对策:1.该尺寸在机加段的检查频1.修订机加段《检查指导书》,率为:次/2H,2pcs/次,出货检将自检频率由(次/2H,2pcs/次)查时只进行装配检查数量为5PCS 变更为全数检查,检查工具为专检查频率太低、数量太少未能发用检具。
尺寸不良现此不良。
发生原因:防止发生对策:1.涂装车间空气清洁度不足,空 1.定期对车间环境卫生进行打气中的粉尘掉落在涂层上形成异每天一次。
物。
2流出原因:防止流出对策:杂质0.1m㎡2个 1.个别检查员对产品同一表面出 1.依据不良品图片对相关检查员缺陷点间距50mm以下现多个缺陷的判定标准掌度不足再次进行培训。
发生误判。
2.将不良图片悬挂相关检查站以作警示。
发生原因:防止发生对策:1.对不良标签管理不当,从产品上将不良标签撕下来之后 1.对相关作业员和检查员进行培上将不良标签撕下来之后贴在手训,禁止将从产品上撕下的不良套上,戴手套抓取产品时,不良标签贴在手套上,只能贴在专用标签粘到了产品上。
的回收胶板上。
3不良标签残留流出原因:防止流出对策:1.不良标签是在检查完成后,包 1.对相关作业员和检查员再培训装前才粘附在产品上的,所以避要求产品装袋后再观察一下产品开了检查导致流出。
表面是否有不良标签残留。
2.将不良图片悬挂相关检查站以作警示。
客诉不良原因分析与对策1/1。
教育训练资料电镀不良对策镀层品质不良的发生多半为电镀条件、电镀设备、电镀药水异常及人为疏忽所造成。
通常在现场发生不良时比较容易找出原因予以克服,但电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生不良的就比较棘手,与环境中的酸气、氧气、水分接触加速氧化腐蚀也是需要注意的。
下面对电镀不良发生原因以及改善对策进行探讨。
一、表面粗糙:指不平整、不光亮之表面,通常呈粗白状。
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改善对策1、素材表面严重粗糙,镀层无法覆盖平整若为素材不良,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客户2、电流密度偏高,部分表面不亮、粗糙(尚未烧焦)降低电流3、浴温过低,一般镀镍才发生待温度回升正常范围后再开机4、PH值过高(镀镍、镀金)调整PH值至标准范围5、前处理药水腐蚀底材检查前处理药水浓度或停机后前处理段产品全检二、沾附异物:指端子表面附着有脏污。
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改善对策1、水洗不干净清洗水洗槽2、沾到收料区机械油污将有油污的地方做遮蔽3、素材表面沾有胶状物,前处理无法去除用有机溶剂浸泡处理4、收料时落在地上沾到泥土污物避免落地,数量多时需重新清洗5、导轮上结晶锡渣沾附到端子上浸泡导轮去除结晶物6、羊毛刷布或阳极布纤维检查刷布接触或阳极布有否挂到端子上三、密着不良:指镀层脱皮、起泡、断裂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改善对策1、前处理不良加强前处理2、导轮打火或长镍、长锡检查导轮与端子接触是否良好,调整,有长镍长锡的导轮更换,定期保养3、产速太慢,表层钝化镀前再次活化4、化学置换反应避免停机5、电压太高(烧焦或发热氧化)降低电压或检查导线接触状况6、素材严重氧化先做除锈处理(如化学抛光)7、镀液严重污染更换药水或做药水处理四、刮伤:指镀层表面有刮划痕迹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改善对策1、素材冲压造成的刮伤停止生产,通知品管2、被电镀设备刮伤检查流程,调整治具3、脱脂槽电极打火导致凹洞调整电极五、变形(歪针):指端子形状已经偏离原有尺寸或位置可能导致发生的原因改善对策1、素材在冲压运输中造成变形停止生产,通知品管2、被电镀设备,治具刮歪检查流程,调整治具3、盘子过小或卷绕不良导致出入料时刮歪停止生产,调整盘子4、挤压轮压歪(或打滑)调整挤压方式六、白雾:指镀层表面云雾状,不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