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 格式:ppt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1
892023年12月上 第23期 总第419期工艺设计改造及检测检修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1雷达无损检测1.1检测仪器采用美国(GSSI)制造的SIR-4000型地质雷达,及400MHz、900MHz 屏蔽天线;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生产的LTD 2000型地质雷达,及400MHz、900MHz 屏蔽天线,检测隧道衬砌质量。
1.2检测原理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图1.3检测内容地质雷达法主要针对衬砌背后空洞、脱空、不密实、欠厚及钢筋和钢拱架分布不均等缺陷进行扫描检测[1]。
1.4注意事项(1)现场踏勘。
在检测前,应进一步对隧道现场进行确认,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待检隧道进行现场踏勘,主要包括查验收集到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检测里程是否满足检测条件、记录待检段落内对检测工作有影响的环境干扰因素,为数据分析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现场的踏勘资料分析,针对各种不利因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现场对接,确定待检隧道具体里程位置,若发现待检隧道内有妨碍检测车通行的情况,督促现场进行清除障碍工作,确定待检隧道电磁波波速标定位置[2]。
(2)介电常数(r ε)的确定。
通过对已知厚度的部位(隧洞口)标定,确定适合隧道二衬混凝土的相对介电常数r ε值,r ε值在8.0~9.0范围。
1.5检测成果1.5.1混凝土厚度的检测混凝土与围岩间会存在明显的反射层,可以利用反射层探明二衬混凝土的厚度。
1.5.2二衬缺陷及衬砌背后缺陷在混凝土内存在不密实以及背后存在空洞(脱空)时,根据地质雷达剖面图上反映的信息进行判断。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中涉及“不密实”的内容,“衬砌混凝土背后存在不密实时地质雷达剖面图上的波形杂乱,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检测人员在实际检测中发现,不密实分不同的类型,经打孔、取芯验证,将“不密实”细分为“衬砌内部不密实”和“衬砌背后不密实”两类[3]。
铁路隧道课程设计的致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铁路隧道课程设计的致谢”,使学生掌握铁路隧道的基本构造、设计原则及其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学生将了解隧道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隧道选址、断面设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同时熟悉相关工程术语和规范。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隧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技能。
学生将学会运用CAD软件进行隧道平面图和断面图的设计,以及利用模拟软件进行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隧道工程及铁路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学习隧道工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将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描述铁路隧道的基本构造、设计原则及施工技术。
2. 学生能运用CAD软件完成隧道平面图和断面图的设计。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隧道工程案例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4. 学生能树立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意识,增强对铁路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铁路隧道概述:介绍铁路隧道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及其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2. 隧道工程地质与选址:讲解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选址原则及影响隧道位置的因素。
3. 隧道构造与设计:分析隧道主体结构、支护结构、防水系统及通风系统设计。
4. 隧道施工技术:阐述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及施工安全。
5. 隧道工程案例:分析典型隧道工程案例,总结设计、施工经验及教训。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铁路隧道概述,使学生了解隧道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周:隧道工程地质与选址,学习选址原则及地质条件分析。
第三周:隧道构造与设计,深入研究隧道主体结构、支护结构等设计方法。
第四周:隧道施工技术,掌握隧道施工方法、工艺及安全措施。
100km隧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0km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隧道设计的主要参数和施工技术。
2. 学生能够了解隧道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隧道建设中涉及的岩土工程知识。
3. 学生掌握隧道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了解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100km隧道工程的设计方案,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分析等方法,评估隧道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隧道施工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隧道工程产生兴趣,增强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隧道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3.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以实际隧道工程为背景,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隧道工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隧道工程基本概念:介绍隧道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隧道工程的基本知识。
2. 隧道设计参数:学习隧道的设计原理,掌握隧道的主要设计参数,如隧道断面、长度、曲率等。
3. 隧道施工技术:学习隧道施工方法,包括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等,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 岩土工程知识:介绍隧道工程中涉及的岩土工程知识,如地质勘探、围岩分类、支护结构等。
5. 隧道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隧道工程对周边地形、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隧道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学习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防护知识,包括通风、排水、供电、通信等。
7. 隧道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塌方、涌水、岩爆等,并探讨解决方法。
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隧道由主体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两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对2.按照埋深隧道可分为深埋和浅埋。
()参考答案:对3.铁路隧道的特长隧道指的是长度大于5000m的隧道。
()参考答案:错4.铁路隧道比公路隧道运营压力大。
()参考答案:错5.铁路隧道按长度分为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围岩是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的岩体。
()参考答案:对2.隧道围岩分级分三步。
()参考答案:错3.BQ指的是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参考答案:错4.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的完整性是两个定性划分因素。
()参考答案:对5.岩石按坚硬程度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岩。
()参考答案:对6.冲击压力是围岩压力的一种类型。
()参考答案:对7.冲击压力是围岩压力的一种类型。
()参考答案:对8.时间、坑道尺寸是影响围岩压力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对9.隧道埋置深度是影响围岩压力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对10.支护、爆破是影响围岩压力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公路隧道的建筑限界包括()。
参考答案:车道、人行道所占宽度;车道、人行道的净高;路肩、路缘带所占宽度2.隧道限界尺寸是隧道行车安全的最小尺寸。
()参考答案:对3.隧道工程的主体建筑物为()。
参考答案:管道、照明、防灾等设备所占空间4.明洞主要分为()和棚式。
参考答案:拱式5.隧道洞口受塌方、落石、泥石流等危害时,通常应设置()。
参考答案:明洞6.隧道照明的亮度曲线在进洞端和出洞端总是对称的。
()参考答案:错7.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均是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错8.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
参考答案:爆破开挖第三章测试1.全断面法全称为“全断面一次开挖法”,即按隧道设计断面轮廓一次开挖成型的方法。
()参考答案:对2.在选择支护类型时,应优先考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挂网、拱架等支护型式。
第1章隧道工程勘测设计1.隧道选址与线路选线有什么关系?2.确定洞口位置的原则是什么?请解释其工程含义。
3.在按地质条件选择隧道位置时,所需要的地质资料有哪些?如何考虑地形条件对隧道位置的影响?第2章隧道主体建筑结构1.某新建铁路非电化曲线隧道,已知圆曲线半径R=1200m,缓和曲线长l=50m,远期行车速度V=160km/h,隧道里程为:进口DK150+310;出口DK150+810;ZH点DK150+320;YH点DK151+000。
试求:各段加宽值与隧道中线偏移值。
要求按教材P32图2-7所示,表示清楚,并注明不同加宽的分段里程。
( 注:超高值以0.5cm取整,最大采用15cm;加宽值取为10cm的整数倍;偏移值取至小数点后2位)2. 为什么说台阶式洞门能降低边仰坡开挖高度?第3章隧道附属建筑1.什么是避车洞?避车洞的设置间距是多少?在布置避车洞时应该避开哪些地方?2.营运隧道的通风方式有哪些?什么是风流中性点?它与通风方式的关系怎样?3.为什么公路隧道要设置不同的照明亮度段?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4章隧道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1.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围岩分级主要考虑什么因素?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是哪几种?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已知某隧道所处围岩节理发育,Rb=26MPa,试问这是属于哪一级围岩?2. 某隧道内空净宽6.4m,净高8m,Ⅳ级围岩。
已知:围岩容重γ=20KN/m3,围岩似摩擦角φ=530,摩擦角θ=300,试求埋深为3m、7m,15m处的围岩压力。
第5章隧道衬砌结构计算1.已知作用在衬砌基底面上的轴力N=870KN,弯矩M=43.5KN.m,墙底厚度h=0.6m,围岩抗力系数为150MPa/m。
试求墙底中心的下沉量及墙底发生的转角。
2. 什么情况下将围岩抗力弹簧径向设置?试推导径向设置的围岩抗力单元刚度矩阵。
(注:抗力方向以挤压围岩为正)3.一对称等厚平拱,衬砌厚度为50 cm,已知内力如图示,墙底抗力系数Kd=350 MPa/m,请求出墙底中心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墙底截面转角(注:图中1、2、3为截面编号)。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建设方案一、现有基础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是培养土建类专业学生测量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任课教师17人(含兼职教师5人)。
课程建设团队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6人,讲师(含工程师)9人,教学团队成员全部获得硕士学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
2009年7月“测绘教研室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认定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建有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土木工程实训场、控制测量实训场、测量数据处理与软件应用中心等6个专业实训场),可供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包括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等200余台套。
线桥隧施工测量课程自开设以来,在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建设成效(见下表1)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表1 现有资源清单部分标志性成果:1.2015年3月“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五大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
2013年3月“高职铁道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7年12月“铁路工程类专业群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4.2010年4月“线桥隧施工测量"精品课程被认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5。
2008年12月“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被认定为陕西省高职实训基地。
6.2014年9月“线桥隧测量”课程获陕西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网络课程一等奖.7。
2013年7月“线桥隧施工测量”被认定为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8.2014年2月《线桥隧施工测量》教材在2009年《线桥隧测量》教材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进一步完善,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9.2011年12月“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基本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被确定为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
10。
2010年5月“高职铁道工程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被确定为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专业介绍“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独具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国家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该学科包含桥梁工程和隧道与地下工程两部分。
桥梁工程一、学科概况本学科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建有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铁道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具有大型工业风洞、电液伺服结构试验系统、千吨级压力机和结构静、动力分析试验系统,并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在毕业生中有茅以升、林同炎等一批(2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及建筑勘测设计大师。
本学科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既有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大跨新型桥梁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桥梁结构风工程、车桥耦合动力学、空间结构受力行为、大型桥梁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学科在虎门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大桥、万县长江大桥、南京第二、第三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西堠门大桥等大跨度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中均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项,年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获奖成果主要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万县长江大桥特大跨(420 m)钢筋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计算理论”、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跨度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铁路连续梁的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跨72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跨72米铁路预应力混凝土平弯连续刚构桥建造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度全焊钢箱梁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研究”、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斜拉索锚头与钢箱梁的联结和安全可靠性研究”等。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作者:黄艺丹赵菊梅杨长卫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第51期[摘要]新工科的产生与发展势必对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深刻的意义,面向未来,在新工科指引下,防灾减灾专业研究生培养,为实现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在高校一线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基于该中心特有的大国重器,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提出以国家平台支撑,重大项目引领,推进多学科融合,探索一种新型的交通防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创新型人才储备。
[关键词]新工科;防灾减灾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项目] 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国家平台支撑,重大项目引领,多维多学科融合的交通防灾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YJG5-2022-Z002);2020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类”教育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夯实‘管培’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YJG4-2020-Z002);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虚实结合的工程伦理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YJG5-2022-Y002);2020年度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类”教育改革项目“‘双一流’背景下,夯实‘管培’结合模式,全面提升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YJG4-2020-Z002);2022年度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虚实结合的工程伦理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YJG5-2022-Y002)[作者简介]黄艺丹(1982—),女,四川富顺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铁路公路灾害防治及安全技术研究;赵菊梅(1975—),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杨长卫(1987—),男,河南洛阳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铁路公路灾害防治及安全技术研究。
地铁隧道施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地铁隧道施工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地铁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及其作用;3. 了解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工程质量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地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简单的模拟和分析;3.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铁隧道施工项目的规划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铁隧道施工相关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增进学生对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国家自豪感和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地铁隧道施工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对地铁建设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地铁隧道施工基本概念:隧道工程概述、地铁隧道施工特点及分类;2. 地铁隧道施工原理:地质条件分析、隧道施工力学原理;3. 地铁隧道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隧道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衬砌施工;4. 地铁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盾构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等施工方法及其适用条件;5. 施工安全管理: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防控措施;6. 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地铁隧道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质量控制要点;7.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模拟地铁隧道施工过程、分析实际案例。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如下:1. 基本概念和原理(1课时);2. 施工工艺流程(2课时);3. 关键技术(2课时);4. 施工安全管理(1课时);5. 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1课时);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2课时)。
铁路隧道知识点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铁路隧道成为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铁路隧道不仅承载着巨大的运输量,还扮演着保障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逐步介绍铁路隧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铁路隧道的定义和分类铁路隧道是指为铁路列车穿越山脉、河流和市区等地形地貌障碍而建造的人工通道。
根据隧道的位置和用途,铁路隧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山区隧道:这类隧道主要用于列车穿越山脉。
由于山脉地质复杂、高度不同、地形险峻,山区隧道的建造相对较为困难。
工程师需要根据山脉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隧道建造方法。
2.水下隧道:这类隧道主要建设在水体之下,用于连接两个水域之间的铁路线路。
水下隧道的建造需要考虑水压、水流等因素,以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3.城市隧道:这类隧道主要建设在城市地区,用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城市隧道还可以分为地下和高架两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流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二、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铁路隧道的施工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准备:施工前,工程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层情况和地质构造,以确定隧道的设计方案。
同时,还需要做好隧道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土地征收工作。
2.隧道开挖:隧道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工程师会根据设计方案选择最适合的开挖方法,如爆破法、掘进法或盾构法等。
隧道开挖时需要注意地层的稳定性和防水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
3.隧道支护:隧道开挖完成后,需要对隧道进行支护,以防止地层塌方和坍塌。
常用的支护方法包括锚杆注浆、喷射混凝土和预制隧道衬砌等。
4.隧道装修:隧道支护完成后,需要进行隧道的装修工作,包括路面铺设、照明设备安装等。
同时,还需要配备消防设备和紧急疏散通道,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
三、铁路隧道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铁路隧道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1.火灾防护:铁路隧道常常存在火灾风险,因此需要在隧道内设置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和排烟设备等,以及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隧道》试讲稿隧道试讲稿引言亲爱的听众,今天我将向您介绍有关隧道的一些基本信息。
隧道作为人类在建造和交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扮演着连接地面和地下的关键角色。
在本文档中,我将讨论隧道的定义、类型、建设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隧道的定义隧道是一种人工挖掘或建造的地下通道,用于连接两个地点并提供交通或通信便利。
隧道可以位于地下、水下或通过山脉、河流等自然障碍物穿越地面。
隧道的类型隧道可以根据其用途、位置和结构类型进行分类。
一些常见的隧道类型包括:1. 公路隧道:用于道路交通的隧道,使车辆能够在山区或水下穿行。
2. 铁路隧道:专为火车和轨道交通设计的隧道,确保火车能够顺利通过山脉或水域。
3. 地铁隧道:用于城市地铁系统的隧道,确保地铁列车能够在城市地下穿行。
4. 水下隧道:通常建在海底或河底的隧道,为车辆或列车提供通行便利。
5. 管道隧道:用于输送液体或气体的管道系统,将管道放置在地下以确保安全性和便捷性。
隧道建设过程隧道的建设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前期调研:包括选择最佳的隧道路径和确定设计要求。
2. 勘察和设计: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设计,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
3. 施工准备:准备工地并购买合适的设备和材料。
4. 开凿和挖掘:使用爆破、钻机等工具进行地质开凿和挖掘。
5. 结构建设:进行隧道的支护和防水工程,以确保隧道的结构稳定。
6. 安装设备:安装通风、照明和通信设备,为隧道提供必要的功能。
7. 完工验收:对隧道的质量进行验收和检查,确保符合规范和标准。
隧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隧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交通便利:隧道为人们提供了从一地到另一地的便捷交通方式,缩短了旅行时间。
2. 土地节约:隧道可以穿越山脉、河流等自然障碍,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3. 环境保护:隧道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避免了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4. 经济发展:隧道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