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气的手术配合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25
腹腔镜下疝修补的手术配合可与腹壁组织融合成一张张力极强的联合体,置入的补片可同时覆盖疝易发生的薄弱和缺损区,复发率低。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38例,均男性,年龄50-75岁,均为腹股沟疝,手术顺利完成。
24例有高血压病史,13例有便秘病史。
30例TEP,8例TAPP。
1.2 手术方法:均按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3]准备,根据患者术中情况选用其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式,若患者有下腹部手术史,或经TEP失败则改为经腹腔镜腹膜前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4];若患者身体状况需要快速完成手术,或TEP TAPP均失败则选择中转腹腔镜腹腔内网片法(IPOM)[5]。
2 手术配合2.1 巡回护士配合:2.1.1 术前心理护理,术前一天访视病人,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优点、手术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缓解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使其顺利接受并度过手术关。
2.1.2 准备好特殊器械物品(摄像系统、气腹系统、CO2瓶、吸引器、LC常规包、LC特殊器械包、疝补片),调节手术间的温湿度,检查腹腔镜仪器、吸引器及电刀的功能是否完好。
安置腹腔镜显示屏于患侧,电刀及吸引器于健侧。
2.1.3 严格实行查对巡回护士按要求实行六查十二对接病人至手术间。
建立静脉通路于患侧上肢,健侧上肢用中单固定于身体侧。
2.1.4 配合麻醉: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并妥善固定。
2.1.5 手术配合:选择清洁干燥无体毛无疤痕无破损,肌肉丰富的地方妥善黏贴电极片,调节电刀功率(电凝55,电切50),置电刀踏脚于主刀医生脚下。
常规消毒铺巾后,配合医生连接各种仪器,打开各仪器的开关,按要求调节气腹压力,当Trocar穿刺成功后打开气腹机。
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严密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增添物品,根据术中需要随时调节体位、CO2流速、电刀功率大小(手术开始时先取仰卧位,待腹腔镜镜子进入充气后,再取头低脚高位,向健侧倾斜15°)。
手术分享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治疗(附讲解)
病史资料
患儿,男,10月,系“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不能还纳伴呕吐1天余”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差,轻度脱水貌。
腹稍膨,软。
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3cm,质硬,可坠入阴囊,触之患儿哭吵,表面皮肤无红肿,双侧阴囊可及睾丸。
入院诊断“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手术禁忌,予以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视频
手术操作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
2、经脐部行横行小切口,置5mm戳卡,并于脐旁切口放置3mm戳卡;
3、观察嵌顿肠管位置并手法复位嵌顿肠管;确认嵌顿肠管有无坏死;
4、疝针带线完成内半环绕,并注意避让输精管及精索血管;
5、疝针再次带线完成外半环绕;
6、线结结扎于皮下;
7、确认左侧内环口有无缺损;
8、拔除戳卡逐层缝合各切口,组织胶水粘和切口,手术结束。
腹股沟疝修补术
适应证
(一)腹股沟斜疝。
(二)腹股沟直疝。
姿位平卧
手术步骤
(一)患者平卧,暴露腹部及会阴部。
(二)手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敷料,治疗巾做成的布球赛在会阴下,覆盖治疗巾4块,腹单1
条。
(三)切口髂前上棘到耻骨联合线上方2cm处作一平行斜切口。
(四)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浅筋膜。
(五)铺皮肤垫,拉钩牵拉暴露。
(六)用刀或剪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拉钩牵拉。
(七)用拉钩或弯血管钳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及髂腹下神经。
(八)用刀或弯血管钳分离提睾肌,可见白色疝囊。
(九)用镊子(主刀者)将疝囊轻轻提起,仔细将疝囊用刀切开,注意勿伤及疝内农容物。
(十)探摸腹壁下动脉,若是斜疝,囊颈在动脉之
外侧,直疝囊颈在动脉之内侧
(十一)在囊颈处作一荷包口形缝合,收紧时小心勿把肠、网膜等结扎在内,不要剪断缝线,先剪去多余的疝囊,然后在结扎线上穿上缝针,将疝囊的残端移植于腹内斜肌的后面,缝合提睾肌。
(十二)生建腹股沟管。
(十三)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十四)依层缝合切口。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技巧
一、手术准备
1. 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 麻醉选择: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
3.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膝,手术台倾斜 30°-45°,
使腹股沟区域处于最高点。
二、手术步骤
1. 切口:在腹股沟区域作一弧形切口,长约 5-10 厘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筋膜。
2. 显露疝囊:钝性分离腹外斜肌筋膜和腹内斜肌,显露疝囊。
3. 处理疝囊:将疝囊内的脏器还纳腹腔,如果疝囊较大或内容物较多,可以使用疝囊牵引器进行还纳。
4. 修复腹股沟管前壁: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以修复腹股沟管前壁缺陷。
5. 修复腹股沟管后壁:将腹横筋膜和腹内斜肌筋膜缝合至耻骨梳韧带上,以修复腹股沟管后壁缺陷。
6. 关闭切口: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关闭切口。
三、手术注意事项
1. 术中应仔细辨认解剖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2. 疝囊内的脏器还纳腹腔时,应注意避免暴力还纳,以免造成
脏器损伤。
3. 缝合腹股沟管前壁和后壁时,应避免缝合过紧或过松,以保证修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