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4
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2、拟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码:53.0-53.9 54.21)。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病史:腹股沟或阴囊可复性肿物;2、体格检查: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突出,可回纳;3、B超检查结果:考虑腹股沟疝。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 2008年7月出版)1、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2、有反复嵌顿病史;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小儿腹股沟疝(ICD-10:K40)疾病编码;2、阴囊或腹股沟一肿物,可回纳;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 天,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住院生化、免疫4项、血型鉴定;2、胸部正侧位片;3、必要时B超检查七、抗菌素选择用药:1、原则上头孢一代,首选头孢唑啉半衰期1.5~2h,其次头孢选半衰期0.8~1h;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使用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头孢唑啉的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才追加),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3、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使用人工植入物,可再用1次或数次到24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要有分析记录;4、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针对G+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G-杆菌可用氨曲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第1-2 天麻醉方式:全麻。
九、术后住院恢复 2 天十、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伤口无红肿渗液,阴囊无红肿;2、无其他并发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并发症:此种疾病术后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2、节假日:由于患者住院后赶上节假日,而使手术拖延,从而也使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
七步详解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下)作者:七步君来源:南方疝论坛小编按:《精品|七步详解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上)》可在医学界外科频道7月20日推送消息中找到,往上翻一翻,头条就是~本回书,七步君接着写: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七步君问:陈双教授,上面的PPT讲的是什么?陈教授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的是关羽和刘备在下邳失散了,关羽陷身曹营之事。
当年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的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
曹将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最后,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但有三个条件∶1、只降汉朝,不降曹操;2、用刘备的俸禄来养他的二位嫂嫂;3、今后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张辽将关羽的条件告诉了曹操,曹操最后终于答应了。
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随曹操前往许都,途中,曹操故意让关羽与二位嫂子同住一室。
那晚只见关羽一手拿着烛火,一手拿刀,通宵站于户外。
曹操非常敬佩。
还是想留下他,设了五关分别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刘备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这是一个人的赤胆忠心与过硬的本领完美结合的产物。
这里“千里走单骑” ,是说做腔镜的疝手术也要像关二爷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若做腔镜疝关键时做的不好,伤了人家的命根子,也会有人找你算账的。
用“千里走单骑”来形容TAPP的斜疝疝囊分离,则是指手术者必须知道分离的途径与方法。
其中,左手如何提拉,如何引领,如何沿着“山脊”向前走,最终分离到疝囊的顶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
第五步精索去腹膜化和追平腹膜反折线不知何时,TAPP和TEP手术中出现了一个生硬的专业名词,叫做:精索腹壁化。
这是从英文单词parietalisation of spermatic cord 硬翻译过来的。
上次,陈教授与中山一院的谭敏教授讨论时,谭教授说,手术的过程(精索与腹膜分离开,使其贴在腹壁的肌层上)应该是精索的去腹膜化,而不是精索腹壁化,对于这点陈双教授非常赞同。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常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适用于I型、II型、III型和IV型的腹股沟直疝、斜疝和股疝(中华外科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8月修订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o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为1〜2%,等同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低于开放式有张力修补术。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相比,切口小、疼痛轻、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早。
前瞻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总并发症发生率等同于开放式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清肿。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费用高于开放式修补术手术方法综观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发展史,可归纳为6种方法:内环口关闭术:相当于开放式手术中疝囊的高位结扎,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仅适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
植入物填塞术(Plug and Patch):将植入物直接植入缺损处。
因植入物容易移位,且修补局限,故复发率和再发率高,目前已很少应用,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进行腹股沟疝修补。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 Peritoneal Onlay Mesh, IPOM):在腹腔内将补片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上。
IP0M是目前治疗切口疝的主要方法。
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如补片中央固定、补片四周缝合、打开腹膜将补片与耻骨结节或Cooper's韧带固定等。
为防止腹腔粘连,必须使用聚丙稀和聚四氟乙稀复合材料(如ComposixMesh)或膨体聚四氟乙稀(e-PTFE) 双面材料(如Dual Mesh),补片价格较贵。
IP0M+内环口成形术:在IP0M的基础上加行内环口成形术,即将腹横筋膜与骼耻束对合以缩小内环口,相当于开放式Marcy术。
该方法操作难度高,目前应用很少。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2012年6月29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共同合作,成立了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学院的目的是推广最新的腔镜疝修补理念,培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推动学术学科发展。
此后,学院根据各位专家的经验、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制定了《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经过反复的专题讨论,于2013年4月29日在济南召开的第一次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现公布如下。
一、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和体位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图1-1a,图1-1b)。
手术步骤一、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12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图1-2)。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二、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皱襞和3个陷窝:位于中央的是脐中皱襞,这是中线的标志。
脐中皱襞的两侧是脐内侧皱襞,脐内侧皱襞的外侧是脐外侧皱襞,其后方是腹壁下动静脉。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①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皱襞之间,后方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②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皱襞与脐外侧皱襞之间,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③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图1-3)。
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三、腹膜切开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嵴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所有的操作均在腹横筋膜后方进行,不切开腹横筋膜。
手术分享腹腔镜下腹股沟嵌顿疝的手术治疗(附讲解)
病史资料
患儿,男,10月,系“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不能还纳伴呕吐1天余”入院。
查体:神清,精神差,轻度脱水貌。
腹稍膨,软。
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3×3cm,质硬,可坠入阴囊,触之患儿哭吵,表面皮肤无红肿,双侧阴囊可及睾丸。
入院诊断“右侧嵌顿性腹股沟疝”,完善相关检查未见手术禁忌,予以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视频
手术操作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
2、经脐部行横行小切口,置5mm戳卡,并于脐旁切口放置3mm戳卡;
3、观察嵌顿肠管位置并手法复位嵌顿肠管;确认嵌顿肠管有无坏死;
4、疝针带线完成内半环绕,并注意避让输精管及精索血管;
5、疝针再次带线完成外半环绕;
6、线结结扎于皮下;
7、确认左侧内环口有无缺损;
8、拔除戳卡逐层缝合各切口,组织胶水粘和切口,手术结束。
开放疝与腔镜疝的手术操作规范一、腹股沟疝开放手术七步法手术护理保障流程开放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繁多,但基本手术步骤类似,笔者以腹股沟疝最经典的Lichtenstein手术为例介绍七步法手术护理保障流程。
(一)手术器械通常选择阑尾手术器械包,如考虑术中可能触及到腹腔内脏操作可改用剖腹器械包。
预备2块细纱布用于腹膜前间隙的钝性游离,备唐氏疝拉钩1把,便于组织暴露。
其他消毒铺巾及电刀、吸引装置的安装同其他普通外科手术,并无特殊。
术中注意病人的保温及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必要时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
(二)开放疝七步法手术流程1. 切开皮肤、皮下,显露外环:切开皮肤(斜切口)前,准备纱布放于切口左右处各1块,刀和电刀放置于主刀医师右手一侧。
用刀或电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同时传递血管钳给主刀医师、一助各1把,并将剪线剪刀和吸引器传递给二助。
如遇需要结扎的血管,给予可吸收线结扎血管。
用唐式疝拉钩牵开切口,显露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口。
2. 切开外环、腹外斜肌腱膜,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第一间隙):按医师手术习惯,传递组织剪或电刀,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给予剥离子,游离腹外斜肌腱膜下间隙,或用电刀游离,这期间视情况保护或切断髂腹下神经,提供血管钳和可吸收缝线切除神经。
协助主刀医师重新安放唐式疝拉钩,同时将阑尾拉钩传递给二助,辅助主刀医师充分暴露腹股沟区域。
3. 游离精索找出疝囊:将无损伤长镊传递到主刀医师左手,电刀或剥离子给到其右手,在外环开口内上,电热或钝性游离精索,完全游离精索后,传递长血管钳给主刀医师,同时将橡胶牵引管和艾丽斯钳传给一助,由二助牵引提起精索。
将无损伤长镊传递到主刀医师左手,电刀传递到右手,切开部分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并寻找疝囊,主刀医师继续使用无损伤镊和电刀高位游离疝囊,分离过程中团队给予密切配合。
如为直疝,当精索游离后即完成了疝囊游离,此时需要传递镊和血管钳协助探查是否存在斜疝疝囊,如同时存在斜疝疝囊,则同前描述步骤分离斜疝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