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颜元教育思想(2015.5.18)
- 格式:ppt
- 大小:371.00 KB
- 文档页数:1
论颜元”习行”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在极力反对与批判传统教育,特别是程朱理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积淀出了以“实学”为核心, 以“习行”为根本方法的教学论思想。
他所说的”习行”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坚持练习与躬行实践。
但是,他并不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
本文从颜元”习行”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展开阐述,通过对颜元”习行”教育思想与今天应试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颜元”习行”教育思想对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基础教育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颜元; “习行”教育思想; 应试教育Yan Yuan"Practice"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China's basic educationAbstractYan Yuan is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famous pragmatic educator,he fought against and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Neo-Confucianism teaching idea, accumulated to "real learning" as the core idea, basic method to"practi- ce" to the teaching theory. He sai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to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practise and practise personally what one praec- hes. However, he does not exclude by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book knowledge.Yan Yuan's proposition, reflects the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nd innovation spirit, explo- r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th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and to basic education should set up correct talent view,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society to we shoul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Key WordsYan Yuan; "Practice" education thought; exam-oriented education;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王昆绳在《居业堂》中的一段话评价颜元:“以言夫近三百年学术思想之大师,习斋要为巨擘矣。
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教师技能培养的启迪颜元实学是今天中国教育界最受瞩目的教育思想之一,它理论上根据孩子的智力和心理特点,强调探究式教学和主体性教育。
此外,它的教育理念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它强调学生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在这一背景下,颜元实学教育思想对小学教师的技能培养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育价值观,同时主动思考智力和心理特点给学生带来的优势和局限。
基于此,小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以探究式思维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探究。
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小学教师也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客观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拥有的才能和潜力,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另外,小学教师需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和社会能力。
颜元实学的教育理念正是要求学生参与、探讨社会问题,而不是受到社会的局限性规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小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创新比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这些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能力。
最后,小学教师还需要注重实施信息化教学。
近些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普及,小学教师应抓住机遇,利用各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可以用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探究自身的潜力。
综上所述,颜元实学的教育理念对小学教师的技能培养影响不容忽视。
小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智力和心理特点出发,采取探究式教学和主体性教育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潜能,利用资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信息化教学也可以提供有效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能力。
颜元教育思想对继续教育的启示摘要: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提出关注人的价值,破旧立新,培养人的灵活变通精神,实学、实习、实用,正确对待知识与创新的关系等富有创新的教育思想,这对继续教育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颜元;创新教育;继续教育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颜元的创新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梁启超所言,颜元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
①侯外庐也曾评价说:颜元“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
②重温颜元的著述,对于他大力提倡尊重人的价值,经世致用,敢破敢立,敢冲敢闯,勇于创新的精神,仍然能够借鉴于继续教育创新,古为今用。
一、人为万物之灵在宋明理学中,天理与人欲的冲突,天理总是占据着不可怀疑、不可逆转的霸权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这种淫威下根本就没有对话的权利,仅能成为天理的附属物而不被社会重视。
而颜元公然与程朱理学叫板,把人们的关注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充分地肯定人的价值,“耳目、口鼻、手足、五脏、六腑、筋骨、血肉、毛发俱秀且备者,人之质也。
虽蠢,犹异于物也。
呼吸充周荣润,运用乎五官百骇粹且灵者,人之气也,虽蠢,犹异于物也。
故曰:‘人为万物之灵。
’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 ③“人为万物之灵”回答了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的问题。
颜元认为欲望与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人人都可以通过创造而成为圣人的观点。
他也认为形与性是统一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是统一的。
“形,性之形也。
性,形之性也。
舍形,则无性也;舍性,则无形也。
失性者,据形求之。
尽性者,于形尽之。
贼其形,则贼其性矣。
” ④创新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不断创新的基石。
颜元倡导人的价值,包括每个人,每个渴望知识的人,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者须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过可改,有善可迁,即成汤‘日新’之学也。
颜元的教育思想(最终定稿)第一篇: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
河北博野县杨村人。
明末清初杰出的实学思想家、教育家。
一生研习儒家经典,从事教育活动,提出了系统的经世致用、重实学、重习行的教育理论。
他的与教育有关的主要著作有《存学编》、《存性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等。
一、对理学教育的批判颜元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战斗性。
他从其唯物主义世界观出发,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评。
他认为几百年以至两千年来,教育就已走入“文墨世界”,汉儒讲章句训诂之学,晋人竟尚清谈,隋唐又流为佛老,到宋儒变本加厉,讲的是主静主敬之学。
总之都只是在文字书本上下工夫,为害甚大。
他说:“训估、清谈、禅宗、乡愿,有一足以惑世诬民,而宋人兼而有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
”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概括起来说,认为有三大祸害,即毁坏人才、灭绝圣学和败坏社会风气。
所谓“毁坏人才”,足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多不学无术,宋儒成天讲学,教人读书、静坐,这样得来的闻见议论,“如望梅画饼,靠之饥食渴饮不得”。
受了这种教育的人,自以为知识很丰富,其实是“读书愈多愈愚,审事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
他直接批评朱熹说:“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人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
”所谓“灭绝圣学”,是指训说禅宗教育日盛,则孔门实事实理的学问便日见衰竭。
他哀叹说:“嗟呼!学校之废久矣!……逮于魏晋学政不修,唐宋诗文是尚,其流毒至今日,国家之取士者,文字而已;贤宰师之劝课者,文字而已;父兄之提示,朋友之切磋,亦文字而已。
……求天下之治,乌可得哉?”正由于教育只是流于文字工夫,静坐语录上,学校也就没有学术可言。
尤其倡行八股取士,为害更大。
他说:“八段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他还指出:“后人为汉儒所诬,从章句上用功,为释氏所惑,从念头上课性。
颜元教育思想对继续教育的启示摘要: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提出关注人的价值,破旧立新,培养人的灵活变通精神,实学、实习、实用,正确对待知识与创新的关系等富有创新的教育思想,这对继续教育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颜元;创新教育;继续教育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河北博野人,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教育家。
颜元的创新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梁启超所言,颜元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
①侯外庐也曾评价说:颜元“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
②重温颜元的著述,对于他大力提倡尊重人的价值,经世致用,敢破敢立,敢冲敢闯,勇于创新的精神,仍然能够借鉴于继续教育创新,古为今用。
一、人为万物之灵在宋明理学中,天理与人欲的冲突,天理总是占据着不可怀疑、不可逆转的霸权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这种淫威下根本就没有对话的权利,仅能成为天理的附属物而不被社会重视。
而颜元公然与程朱理学叫板,把人们的关注目光从天上拉回人间,充分地肯定人的价值,“耳目、口鼻、手足、五脏、六腑、筋骨、血肉、毛发俱秀且备者,人之质也。
虽蠢,犹异于物也。
呼吸充周荣润,运用乎五官百骇粹且灵者,人之气也,虽蠢,犹异于物也。
故曰:‘人为万物之灵。
’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 ③“人为万物之灵”回答了人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的问题。
颜元认为欲望与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了人人都可以通过创造而成为圣人的观点。
他也认为形与性是统一的,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是统一的。
“形,性之形也。
性,形之性也。
舍形,则无性也;舍性,则无形也。
失性者,据形求之。
尽性者,于形尽之。
贼其形,则贼其性矣。
” ④创新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不断创新的基石。
颜元倡导人的价值,包括每个人,每个渴望知识的人,顺应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学者须振萎惰,破因循,每日有过可改,有善可迁,即成汤‘日新’之学也。
颜元劳动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作者:韩彦来源:《理论观察》2023年第11期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鉴于对特殊历史现实的反思,他反对理学坐而论道的空疏无用,而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劳动教育思想,将以劳动为核心的“习行”教育思想践行于对社会风气的挽救中。
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以“理在事中”为基础,以“经世济民”为目的,以“三事三物”为内容,反映了儒家思想对社会关注的特点。
关键词:颜元;劳动教育;见理于事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3)11 —0149 —04学者丁钢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归真于善”,将实践真理归属于伦理范畴的“善”,也就忽视了实践。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1635-1704),鉴于特定的历史现实,从经世济民立场出发,提出了“习行”教育思想,主张以“活学”代替“死学”,以“实学”代替“虚学”,要求“学问固不当求诸瞑想,亦不当求诸书册,惟当于日常行事中求之”[1],这对宋明以来理学家坐而论道的思想观念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一、劳动教育的基础:见理于事中国哲学一贯重视对“人是什么”的问题的探讨。
人性论是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宋明以来,儒家关于人性问题的探讨逐渐转向宇宙论,即世界的生成问题,也是理与气的关系问题。
理学家围绕理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辩论。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家关于究竟是“理在先”或是“气在先”的坐而论道论述进行了深入批驳,认为以理统气的宇宙论是空疏无用之论,因而提出了以气统理、气在理先的哲学思想。
颜元认为气在理先,由此而得出“未有理,安有气”的结论。
何谓气?何谓理?“为寒热风雨,生成万物者气也”“其往来代谢、流行不已者,数也;而所以然者,理也”[2]。
气是生成寒热风雨等万物的根本,理是隐含于其中的内在之“道”。
“万物之性,此理之赋也。
万物之气质,此气之凝也。
正者,此理此气也,间者也此理此气也”[3]。
颜元显然没有将理单独予以规定,而是将理与气一同看作万物生成的原因,理不能离开气单独存在。
作者: 邱椿
出版物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55页
主题词: 颜元;教育法;明明德;教育思想;六德;亲民;存性;六府;天地;经世致用
摘要: <正>颜元(1635——1704)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社会有急剧的变化。
起初,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有工商业者反对封建剥削的激烈斗争。
接著,由於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封建剥削的残酷,而爆发了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其后,这些斗争,由於清朝统治者的入关侵略,转变而为以农民为主的,有市民和士大夫参加的反对清朝侵略与奴役的民族斗争。
当时中。
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启示颜元针对当时虚浮空疏的理学教育,提出了“实学”、“真学”的主张;针对呆读死记的教学,而提出了“习行”、“习动”的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实际,坚持躬行和练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进而提出了劳动教育思想。
其劳动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标签:颜元;劳动教育思想;基础教育;启示一.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颜元(1635-1704年),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人,他是我国17世纪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农民出身的教育家,他继承了颜之推的讲求实用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论,融会了胡瑗的实学、陈亮的事功之学、荆公新学中的事功思想以及张载的政治伦理思想,建立了自己的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体系。
其劳动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劳动在育人中的作用,是其教育思想的又一特点。
其劳动教育思想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在他的教育活动中,始终把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置于重要地位。
他曾说:“以礼、乐、兵、农,心意身世,一致加功,是为正学”。
在亲自制定的“习斋教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粮、水利等知识,“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工、虞”。
他不仅注重传授这些知识,更注重劳动对于育人的作用,他认为劳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强盛,而且对人也有益于身体、思想、智力的发展。
(二)注重劳动的价值1.劳动具有的德育意义他认为,劳动能“治心”、“修身”,因为参加劳动,生活充实,可以去除各种邪念。
他说:“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
此外,劳动还使人勤劳,克服怠惰、疲沓。
他曾经说过:“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
一个人如果无所事事,有可能内心空虚,一些邪恶的想法很有可能产生,这说法有一定道理。
2.劳动具有体育意义他认为劳动可以增强体魄,是重要的养身之道。
作者: 曙梅
出版物刊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8-23页
主题词: 教育思想;《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反理学;思想家;教育家;船山;公元;识解;战士
摘要: <正>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今属河北)人。
清初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以“驾一叶之舟而欲挽其流”的大无畏精神对统治中国达数百年之久的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成为当时最坚决、最勇敢的反理学战士。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赞扬“其对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近代学者钱穆先生也指出:“其气魄之深沉,识解之毅决盖非有南方学者如梨洲、船山、亭林诸人所及。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