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10.00 KB
- 文档页数:28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目录:一、引言二、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1.资本性模式2.资源性模式3.市场性模式4.技术性模式5.国际化经营模式五、案例分析1.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直接投资2.阿里巴巴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布局3.中石化公司在海外资源投资4.海尔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市场性投资5.中兴通讯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六、结论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增加,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是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了经济合作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传递中国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研究案例分析,以期帮助之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投资模式。
二、国际直接投资概述直接投资通常指在境外投资者通过购买或新建企业直接在海外开展商业和生产经营活动。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直接投资是一种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现象。
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直接投资能促进资本舒适、资源配置及技术转移和创新,可以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和技术应用;同时它也有助于企业降低企业分布风险和对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八十年代,此时由于灵活的国家政策和外商投资的大门开放,外资企业蜂拥而入。
2001年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进了众多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金融、消费服务和房地产。
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1.资本性模式在国际市场的投资中,一些企业以资本为核心而不是以产品为核心,因此资本性模式也称为资本性战略。
以华龙地产集团投资纽约万豪酒店为例,华龙地产集团于2017年开出1.1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纽约万豪酒店。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4Vol.2 No.29家电企业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提升竞争力分析——以海尔为例崔忠权(澳门城市大学商学院,澳门 999078)摘要:我国家电企业从加工代生产向自主研发型转型。
海尔公司不断利用国内外资源,积极研发形成优秀的品牌体系,并不断向海外市场布局。
海尔公司作为我国家电企业的代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进入东道国市场、吸引了优质资源、加强了科研力量,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海尔公司的案例给了国内家电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经验参考,在应对好政治、法律风险的同时,积极利用好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家电企业;国际直接投资;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9-0004-021 问题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国内市场因为人口基数大因此在家电领域一直十分兴盛。
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家电企业从事贴牌加工类生产。
后来逐渐诞生了一批本土家电企业如“海尔、美的、格力”等等,在家电企业尝试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了与国外品牌相互抢夺市场份额的困难境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家电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提升竞争力,依靠对外直接投资的手段有其现实意义,但具体如何进行,可以研究成熟的家电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以此带动国内家电行业共同发展。
2 以海尔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展开讨论本章使用案例分析的模式,进一步探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家电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数据来自工商管理案例库。
2.1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从海尔的战略选择可以看出。
海尔比较偏好在较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因为可以较好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先行占据市场。
制造行业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降低原材料、人工成本,同时作为家电企业,控制运输成本也十分重要。
在东道国直接设厂进行制造,可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或者是丰富的原材料。
外商直接投资决策分析:以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市场为案例作者:刘莎来源:《财讯》2019年第06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FDI被定义为一个企业在国外的投资。
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作为著名的跨国汽车制造商,是国际运营的成功典范,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中国。
本文将重点从进入动机、进入模式来分析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的FDI决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OLI范式;大众汽车一、基于OLI范式大众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研究(1)OLI概念根据邓宁理论(1979),OLI范式包含了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这些优势促使企业进行FDI,因此可以用来分析大众汽车在中国进行FDI的动机。
本文将运用OL工具体分析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
(2)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1.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企业在国外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
与本土企业相比,外国企业在进入本土市场时,由于文化、语言、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存在许多劣势,这就产生了额外成本,但企业可以通过竞争优势(如成本优势)来抵消FDI所产生的额外成本。
就大众的所有权优势而言,大众公司遍布于世界各地,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找到最经济的生产零部件的地方以降低购买成本。
此外,大众在酬:发方面也表现出了竞争优势。
大众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备受信赖,大众集团不仅注重低成本,而且在质量、设计、创新等方面力求生产更优质的汽车。
因此,这些所有權优势使得大众能够克服在国外运营的成本。
2.地点的优势地点的优势是指特定于某一国家但所有公司都可获得的优势,它涉及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文化、政治和法律环境。
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制造商。
中国市场有很多优势,包括巨大的市场潜力、廉价的劳动力和材料对共应商。
本文将通过PEST分析来解释大众选择中国市场的原因。
首先,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大众对中国市场投资。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投资的成功案例分析一、跨国公司定义:跨国公司服务方案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二、上汽集团出巨资收购通用大宇10%的股份通用汽车通过剥离大宇原有的许多不良资产,保留了韩国境内的3个汽车厂的优质资产,汉城的设计中心、在海外的部分分销公司,即汽车设计,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精髓,并且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大宇汽车公司的债权人合作成立的一家绝对控股的新公司——大宇汽车科技公司接管大宇汽车轿车生产业务。
2002年4月通用汽车及其合作公司的亚洲合作伙伴——上汽集团和日本钤木汽车公司,联合投资收购持股67%,其分配比例为:通用汽车占41.1%,日本铃木占14.9%(出资8 900万美元),上汽集团占10% (出资5 970万美元),其余33%由大宇债权人持股。
新合资公司通用大宇于2002年10月底正式成立并运营。
成功之处:1.促进上汽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上汽参与通用大宇公司,股份虽然不多,但使中国汽车工业在走向世界方面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同时,上汽集团也能够帮助通用大宇更快地进入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
对于上汽和大宇来讲这是—项双赢的投资战略。
一向奉行“引进来”的中国汽车上业,终于迈出了走出去”的第—步,参与到全球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中去。
它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国际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对于通用汽车来说,这次收购并转让股权的行既照顾了亚洲合作伙伴的关系,又降低了收购大宇汽车公司的风险。
而铃木公司和上汽集团在其中也得到了实惠,分享到了由通用公司针对韩国方面近似严酷的谈判压价成果。
这不仅能促进上汽集团在资本、产品、管理、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融入国际市场,积累国际经营管理经而且能通过优化组合集成其在亚洲的合作伙伴的全球资源,提高自主开发能力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致命缺陷,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其在亚洲的市场份额。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中国对A国FDI的历史变化中国是A国的地缘临近国,也是资源进口的大国。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每年中国需要大量进口油气资源。
A国丰富的资源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下图显示了中国对A 国投资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09年以前,中国对A国的投资处于较为稳定增长的趋势。
而2009年以后,中国对A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迅速的增长,这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密切相关的。
中国出于经济发展和建立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需要,对中亚地区的国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A国作为附近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就吸收了较多的中国资本。
2.中国对A国FDI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对A国投资前五名的国家内,说明中国一直在关注着对A国投资。
除了对外直接投资外,中国还是A国最大的经贸伙伴。
2011年后,两国关系不断升温,国家领导人的互访活动较为频繁,这不仅带动了经济与企业的交流,也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定,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保证了A国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以及从政策上保证了外资进入的可能。
从企业的层面来看,根据A国国家投资委员会公布的报表,目前中国在A国注册的企业有一千多家,但仍处于营业状态的企业仅有89家,其中国有企业37家,民营企业52家。
这一数据说明虽然两国签署了投资协定,投资额也有上升,但这还大多属于政府层面的交流,即中国对A国投资目前大多以国有企业的形式进行,企业规模较大,投资单笔金额较高。
这一现象一方面是A国投资结构造成的,由于中国对A国的直接投资大多是为了获取资源,因此进入的行业也都是采矿业和制造业,这些行业往往需要企业有丰厚的资本实力才能顺利的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在A国投资的重大项目有中A国石油管道项目,中石油收购B石油公司项目,中石化收购FIOC和中亚发展项目,中A国金矿开采及相关制造加工业项目等。
这些项目都不是民营企业可以单独承担的,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虽然在前文中分析了FDI会促进A国经济增长,但FDI的母国公司也必须有一定的利益诉求才会进行跨国经营或并购的活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例和启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历成功与失败并存,某些失败的并购甚至会引发国内母公司的财务危机,造成严重的亏损娄振芳/文根据中国商务部对外发布的消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
境外并购类投资占我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以上,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汽车、能源、电讯/电子等行业,并且并购金额以每年70%的速度增长。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总经理、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并购活动,尤其在国际舞台上搞大手笔的收购,体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政府希望企业走向海外,缓解外汇储备剧增的势头。
但并购更是折射出中国企业的成熟和壮大,视野和战略已经开始由全国移向全球。
但目前由于中国企业缺乏并购经验,战略规划和管理水平也较低,使得他们在并购过程中面临信息缺失、法律风险和文化冲突等不利因素,往往导致并购失败或结果不理想。
本文通过对一些跨国并购实例的分析,寻找最典型的并购失败原因以及它们带来的启示。
案例一: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2004年9月,TCL通讯以5500万欧元现金的代价并购阿尔卡特集团手机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A,TCL通讯与阿尔卡特分别控股55%与45%。
成立后的T& A将为TCL移动提供一个迅速发展国际业务的平台,这将有助于TCL移动快速实现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移动终端制造商的目标。
然而牵手仅仅7个月之后,T CL通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TCL将以换股的形式,收购阿尔卡特持有的合资公司TCL阿尔卡特45%的股份,至此,阿尔卡特正式退出T&A的经营与管理。
是什么导致了这桩联姻在短短7个月之后就以失败告终?T&A北京分公司员工的话也许能说明问题“阿尔卡特退出后,我们(T&A)终于不用背负阿尔卡特员工的巨额工资,运作成本也可以降下来,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
”其实,早在合资公司成立之前,TCL就已经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
从2004年4月26日TCL集团宣布并购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之后,该公司股价一直呈跌落之势。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综述与案例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奇瑞汽车公司以及北京同仁堂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成功案例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国各企业由于其在行业种类、企业规模、经营管理模式等各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具体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动因与成功优势表现也各有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甚至是所属行业的更好发展,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
关键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跨国并购;国际化;奇瑞汽车;同仁堂集团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13-03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现状(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所谓“走出去”发展战略,是相对于企业生产与市场仅仅面向国内而言的。
“走出去”发展战略,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2001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被正式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走出去”的范畴包括三个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
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往往被看做“走出去”的代表形式。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
2002~2005年的四年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年均增长速度为65.6%,2005年的流量比上年增加1.2倍,首次突破了百亿,达到122.6亿美元。
截止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733.3亿美元。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了快速发展的进程。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并未能阻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五位,截止到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457.5亿美元;而在2010年更延续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