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菌落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观察菌落形态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观察不同菌种的菌落特征,学会鉴别菌种。
二、实验原理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形态是指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边缘、表面等特征。
菌落形态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纯培养菌种。
2. 仪器: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培养皿、培养基、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菌落培养将纯培养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菌落观察(1)无菌操作:将接种环、接种针等工具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冷却后进行操作。
(2)挑取菌落: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挑取少量菌落,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
(3)制片: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将菌落涂抹均匀。
(4)观察: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特征描述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描述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边缘、表面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菌落特征(1)形态:细菌菌落多为圆形、不规则形或椭圆形。
(2)大小:细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细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等。
(4)质地:细菌菌落质地有粘稠、粘稠带皱褶、粘稠带颗粒、粘稠带膜状等。
(5)边缘:细菌菌落边缘有整齐、不规则、波状等。
2. 放线菌菌落特征(1)形态:放线菌菌落呈放射状、扇形、菊花形等。
(2)大小:放线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放线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
(4)质地:放线菌菌落质地有粘稠、粘稠带皱褶、粘稠带颗粒等。
(5)边缘:放线菌菌落边缘有整齐、不规则、波状等。
3. 酵母菌菌落特征(1)形态:酵母菌菌落呈圆形、不整齐、菌丝状等。
(2)大小:酵母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酵母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实验三霉菌与放线菌形态观察日期11月3号星期三90节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2 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1 霉菌的原理:•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2 放线菌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培养48-72h的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 培养72-120h的5406放线菌(细黄链霉菌).• 2 染色液和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生理盐水,石炭酸复红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3 器材:土豆培养基平板或查氏培养基平板,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 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一) 霉菌观察:• 1 直接观察: 将培养3—4天的霉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2 染色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镊子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外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二) 放线菌观察:•1.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将培养3—4天的放线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测定一、目的要求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代表种类的菌落形态特征。
2.学习细菌菌落制片的方法。
二、墓本原理菌落形态是指某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由单个菌体形成的群体形态。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每一类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形成的菌落各具有某些相对的特征,利用观察这些特征,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及初步识别、鉴定微生物,方法简便快速,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常被采用。
利用血液培养基富有营养及粘性等特性来培养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在固定时粘性很大,能够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或盖玻片上,便于制片和观察。
另外,血液培养基又是较好的保存菌种用培养基,故由此培养基所制的菌落制片能保存较长时间。
三、器材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酿酒酵母,青霉的单个菌落平板,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Bouin氏固定液,0.01%结晶紫溶液,羊血或兔血,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酒精等。
四、操作步骤1.观察圆褐固氮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色链霉菌、酿酒酵母、青霉的单个菌落特征,并按实验一菌落特征描述的方法记录结果。
2.血液琼脂培养基的制备:(1)成分pH7.6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无菌脱纤维羊血(或兔血)1ml。
(2)将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
(3)待冷至45℃时,以无菌操作加1ml无菌脱纤维羊血于培养基内,立即摇荡使血液和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匀。
(4)迅速以无菌操作倒入平板,使成血液琼脂平板,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
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5)置37℃过夜,如无菌生长即可使用。
(6)将无菌的平板取出进行划线接种分离单个菌落,因要保持琼脂表面完整,接种改用圆头光滑玻棒,注意不要把琼脂划破。
注意: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
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1 目的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2 基本原理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
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3.4 仪器与其他用品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4.1 斜面接种法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
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
操作应在无菌室、接种柜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4.1.1准备工作将菌种斜面培养基(简称菌种管)与待接种的新鲜斜面培养基(简称接种管)持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之间,菌种管在外侧,接种管在内侧,斜面向上管口对齐,并能清楚地看到两个试管的斜面,注意不要持成水平,以免管底凝集水浸湿培养基表面。
4.1.2接种环灭菌右手持接种环柄,将接种环垂直放在火焰上灼烧。
镍铬丝部分(环和丝)必须烧红,以达到灭菌目的,然后将除手柄部分的金属杆全用火焰灼烧一遍。
4.1.3拔管塞和烧烤试管口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间及无名指和小指之间拨出试管棉塞,将试管口在火焰上通过,以杀灭可能沾污的微生物。
4.1.4接种环冷却和取菌将灼烧灭菌的接种环插入菌种管内,先接触无菌苔生长的培养基上,待冷却后再从斜面上刮取少许菌苔取出。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油镜的使用技巧。
2. 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形态和结构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纯培养物。
2.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无菌棉签、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涂片(1)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待其冷却后,蘸取适量纯培养物。
(2)将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成薄层。
(3)在涂片上滴加适量无菌水,用无菌棉签轻轻涂抹,使菌体均匀分布。
2. 干燥将涂片放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 染色(1)将干燥后的涂片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染色5-10分钟。
(2)用蒸馏水冲洗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4. 观察(1)将涂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菌体后,用高倍镜观察。
(2)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记录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基本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为杆状,大小约为0.5-1.0μm。
2. 放线菌放线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的菌丝呈细长状,直径约为2-5μm,菌丝间有横隔。
3. 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圆柱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菌的个体大小约为5-10μm,细胞壁较薄,细胞质透明。
4. 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由菌丝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霉菌的菌丝呈粗细不一的丝状,直径约为5-20μm,菌丝间有横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细胞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实验报告马子午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4101班 02号1.引言1.1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一般接种方法;了解放线菌、蓝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习并掌握如何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掌握常用霉菌制片方法。
1.2实验原理放线菌的菌落会产生大量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和孢子,表面呈粉状、颗粒状或絮状;部分蓝细菌可以形成孢子,由成串细胞连成丝状的蓝细菌,在细胞断裂时形成片段,这个片段由异形胞、营养细胞以及极节组成;酵母菌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有性繁殖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当酵母菌繁殖旺盛时,母细胞出芽产生的子细胞没有脱离母细胞的时候,子细胞又开始繁殖,这样许多细胞连在一起,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霉菌有青霉和曲霉,青霉的菌落形态特征呈扫帚状,曲霉的形态特征为菊花状的头和足细胞。
霉菌的有些结构在制片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影响观察,采用载玻片培养法。
简单易行,并且还可以在同一标本上观察到微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形态。
[1]2.材料与方法2.1材料与试剂曲霉(Aspergillus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放线菌,蓝细菌,啤酒酵母菌(Sac.cerevisiae),复红染液,美蓝染液,棉蓝染液,酸性酒精。
2.2仪器与设备显微镜,酒精灯,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
2.3方法与步骤2.3.1放线菌的形态观察(插片法)准备玻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烘干,放于桌面。
接种与观察:用镊子从含放线菌菌种的培养基中取一块盖玻片,再用镊子在盖玻片上取菌种置于载玻片中央位置,直接镜检。
2.3.2蓝细菌形态观察准备玻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烘干,放于桌面。
接种: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无菌水,取少量含有蓝细菌寄生的藻类于无菌水中,用镊子的头端慢慢敲碎至无菌水开始呈至绿色,盖上盖玻片。
镜检:直接镜检。
2.3.3啤酒酵母子囊孢子形态观察准备玻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烘干,放于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