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南京大学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贯彻实施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根据MBA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我校MBA承办单位商学院——内含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两大块的实际情况,及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培养基地的需要,制定了本培养方案。
一、教师1、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是MBA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担任MBA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应有高尚的人格,探索与开拓精神,认真与负责的态度,合理的知识、年龄和职称结构。
其中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或任现职五年以上的讲师的比例不少于90%。
2、MBA任课教师在授课学期的上一学期结束前一周,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交MBA教育中心,由教育MBA中心存档备案并在开学初一周内印发给授课班级。
3、MBA教育中心在MBA任课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前后,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考核与奖惩的参考。
中心同时把评估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表和评估结果由MBA中心负责保存,以备研究生院和上级主管部门抽查。
4、教师除担任教学任务外,其中具有硕士生及以上指导资格的教师还需要指导MBA学员的论文。
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指导学员论文。
指导论文工作的评估,根据学员按期完成论文答辩程序的情况,论文质量评比与抽查结果及答辩通过人数的比例。
5、所有MBA任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均为学校和商学院正式下达的教学任务,列入教师工作范围的考核内容二、教学MBA的课程共有四个类型:基础课、核心课、方向选修课与选修课。
1、基础课与核心课(必修课)基础课与核心课共有16门课,33个学分,除管理学为1个学分,商务英语为4个学分外,其余的均为2个学分。
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必修课,必修课的学习安排一般是:脱产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在职班在1年半内完成。
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问题能力的各类法学专门人才,能够胜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高级法学人才。
二、研究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史与法文化、司法传统与司法近代化、行政法基本理论、公法理、宪法学、部门行政法、经济刑法、中国刑法理论、刑事诉讼与司法制度、犯罪学、民法、中德比较法、物权法与房地产法、土地法、民法总论、民法分论、民事诉讼与司法制度、法律社会学、证据法、刑事诉讼与司法制度、经济法学、商标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经济法、涉外经济法、商法、国际商法、国际环境法、民商法理论、金融证券法、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部门法。
三、学习年限普通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硕博连读生进入博士阶段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四、课程设置(一)学校公共课英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二)专业基础课(法学各方向学生均必修)法学前沿(三)专业方向课经济法与商法理论经济法理学经济刑法研究经济法律文化刑事司法前沿房地产法前沿问题研究经济行政法问题与法理国际环境法问题研究民法专题研究民事诉讼与司法制度国际私法前沿问题公法原理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金融证券法研究民法典的体系思维民法前沿知识产权法原理刑事诉讼法前沿民法基础理论与法学方法国际经济法理论五、培养方式博士生在招生录取时明确导师,由导师全面负责培养工作。
公共课以讲授为主,考核方式根据研究生院要求确定,专业课以讨论为主,考核方式一般为提交课程论文、专题综述报告等。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遵照研究生院及法学院相关规定执行,中期考核通过后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一)论文选题。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6年7月修订)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保证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培养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依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发布的《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修改稿)》,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对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1、培养目标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获得者,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国家和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和设计师、或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与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等方向。
软件学院还可以根据政府机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软件工程相关领域或交叉领域的高级人才。
生态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一、学科介绍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起源于1952年植物学专业的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专门化,当年,仲崇信教授招收了该方向的研究生。
1981年,仲崇信教授在植物学专业内重新招收植物生态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1984年经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生态学专业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本科专业和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0年生态学专业发展成为包含动物、植物生态学在内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成为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部分,招聘博士后。
目前,植物生态学部分是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的重要支撑领域。
南京大学生态学专业长期致力于海涂湿地生态、生态工程、动物生态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教育部)、海洋局等科技奖励10余个。
1990年以来,先后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Luce Foundation、科技部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江苏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江苏重点农业攻关计划、国际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和地方合作等科研项目70余个,经费600多万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20个,经费320余万元。
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著作(教材)10部;其中,《生态工程学》在2001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研究生教材。
生态学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6名和工程师1名。
5位教师拥有博士学位,4位教师拥有硕士学位。
教授:钦佩、陈建秀、李建龙、安树青;副教授:陈建群、黄诚、孟文新、张立新、刘茂松、孙书存;钦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盐土农业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
陈建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生态学、动物(昆虫)系统分类学和土壤动物学。
企业管理专业(120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含市场营销)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运营管理: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5.投资管理: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项目管理、资产市场运作等方面研究。
6.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
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
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年。
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
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列原着选读(3学分)英语(4学分)B类:现代经济学(3学分)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C类:企业战略管理(2学分)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管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学分)D类:计量经济学(2学分)运营管理(2学分)国际经济学(2学分)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2学分)企业跨国经营研究(2学分)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2学分)高级营销管理(2学分)营销战略(2学分)企业资源计划(2学分)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2学分)供应链管理(2学分)复杂性管理(2学分)管理咨询(2学分)管理沟通(2学分)技术创新管理(2学分)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四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原理、企业理财学。
2012年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考研参考书企业管理(学术型)专业代码120202 专业名称企业管理招生人数37研究方向A组:0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02战略与组织03运营管理04投资管理05技术创新管理B组:06人力资源管理C组:07市场营销D组:08电子商务09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921管理学原理复试:01-06方向:企业管理综合(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复试中面试部分外语为英语);07方向:市场营销综合(包括营销学原理、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广告学等);08-09方向:(以下两门,任选一门)①软件基础(含程序设计C语言与数据库,各50%)②运筹学与程序设计C 语言(各50%)。
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陈传明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管理学》[美]罗宾斯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01-06方向:《管理学》[美]罗宾斯著(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司理财》Ross编著(中译本),机械工业出版社。
07方向:《市场营销》陶鹏德编,河海大学出版社;《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08-09方向:《数据库概论》(第四版),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运筹学》(其中1、3、4、5、8、10章)钱颂迪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程序设计(C语言)不指定教材。
备注不接受单独考试。
本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单独排名,招生7名;市场营销方向单独排名,招生8名;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单独排名,招生6名。
南京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时间:2012-05-02 20:39点击:139次专业代码:120202 本专业招生37人研究方向A组:0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02战略与组织03运营管理04投资管理05技术创新管理B组:06人力资源管理C组:07市场营销D组:08电子商务09管理信息系统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921管理学原理复试科目01-06方向:企业管理综合(包括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复试中面试部分外语为英语);07方向:市场营销综合(包括营销学原理、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广告学等);08-09方向:(以下两门,任选一门)①软件基础(含程序设计C语言与数据库,各50%)②运筹学与程序设计C语言(各50%)。
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08310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专门人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医学等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招生对象有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学制为3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
四、学科介绍本专业设有两个研究方向:1.生物医学电子学研究课题有:(1)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
(2)生命活动的非线性现象(混沌与分形等)及其非线性模型的研究。
(3)生物功能反馈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其中包括自主神经功能、脑功能和肛直肠肌功能等)。
(4)心外(内)膜mapping对心脏外科手术评价系统的研究。
(5)基于神经网络的生物医学信息的分析及其研究。
(6)调强放疗优化与手术导航的研究及脑功能核磁共振信息分析处理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7)生物识别研究(主要研究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核心技术)。
2.医学仪器及图像处理主要研究内容有:(1)医学图像如CT、B超及MRI图像的处理、图像的压缩和检索。
(2)远程医学诊断系统。
(3)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生物医学仪器的开发。
(4)放射物理。
五、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主要课程设置如下: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英语(4学分)B类:电子信息前沿(2学分)(以上必修)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学分)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学分)现代半导体物理器件(3学分)(以上4门选修2门)C类:电子学进展(3学分)生物医学电子学(4学分)医学成像原理与技术(3学分)近代电子学(4学分)D类:医学信号处理(3学分)医学物理(3学分)网络通信(3学分)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4学分)DSP与微控制器(4学分)模式识别(3学分)六、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得培养目标就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对各类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素质复合型得计算机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1)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方法(2)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及新型网络(3)系统软件及其信息安全(4)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5)多媒体技术(6)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7)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数据库技术(9)语言信息处理四、招生对象三、招生对象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得本科毕业生;2.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有实践经验得同等学历人员;四、学习年限ﻩ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实行3年学制。
最长年限为4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 16学分;选修课(D)≧(16)学分;总分≧32学分。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得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就是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须补修本科专业核心课与指定选修课(具体课程可咨询本科教务员),合计4学分。
六、教学方式ﻩ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实习、实习实践(不少于12个月)。
七、考核方式1.笔试、口试、读书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论文。
ﻩ2.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考核专业基础理论、对学科动态与前沿得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综合素养、外语水平等。
根据考核成绩向进入硕士毕业设计阶段或中止研究生学习等方向分流。
八、毕业设计ﻩ1.选择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得设计课题。
2.严格开题报告制度。
3.加强毕业设计得指导与监督。
4.进行毕业设计得规范性教育。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ﻩ根据学位委员会规定得程序与要求,审阅毕业设计,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建议就是否授予学位。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0813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教学要求(1)掌握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及城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安排《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城市设计研究》、《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四门课程。
学位论文阶段对研究生在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城市研论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培养。
(2)掌握《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规,了解《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安排课程《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人居环境科学》、《资源法》和通过课程设计、规划实践掌握和了解有关法律法规。
(3)了解现代建设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安排课程《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人居环境科学学》和课堂设计实现培养要求。
(4)掌握区域规划与城市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了解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
安排课程《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典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等课程和区域规划实践体现这一要求。
政治学一级学科(03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治学严谨,学风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治学理论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够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教学和其它实际工作。
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或实际应用价值。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观点与方法富有创新性,并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达到相应要求。
二、专业方向1、硕士生政治学理论(030201)中外政治制度(030202)国际政治(030206)中共党史(030204)2、博士生政治学(030200)(不含国际政治)国际政治(030206)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已获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合格,再经本专业复试合格者。
2、博士研究生:应届硕士毕业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在职人员,参加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2、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1、政治学理论专业(030201)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政治学研究方法(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比较政府与政治(2学分)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发展(2学分)D类: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心理学专题研究(2学分)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英文文献选读(2学分)2、中外政治制度专业(030202)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政治学研究方法(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比较政府与政治(2学分)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2学分)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发展(2学分)D类: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2学分)非政府组织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心理学专题研究(2学分)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2学分)政治学英文文献选读(2学分)3、国际政治专业(030206)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2学分)国际法专题研究(2学分)外交与外交政策研究(2学分)比较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行政学理论与发展(2学分)D类:当代国际关系研究(2学分)国际组织研究(2学分)美国政治与外交(2学分)国际政治英文文献选读(2学分)当代国际关系前沿问题(2学分)4、中共党史专业(030204)硕士研究生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英语(4学分)B类: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3学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2学分)公共政策专题研究(2学分)C类:政治学研究方法(2学分)中共党史史料学研究(2学分)政治社会学专题研究(2学分)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2学分)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2学分)比较政府与政治(2学分)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2学分)D类:台湾问题专题研究(2学分)政党制度专题研究(2学分)5、政治学专业(030200)(不含国际政治)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2、政治学研究方法论3、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专题研究4、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专题研究6、国际政治专业(030206)博士研究生A.公共学位课程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B.专业学位课程1、政治学研究方法论2、国际政治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3、政治学研究动态评论4、美国外交专题研究5、国际制度研究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DOI: 10.16750/j.adge.2018.09.004“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一一南京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仇鹏飞吴俊卞清邹冬云摘要:“双一流”建设需要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长期以来一直 处于弱化或边缘化的地位。
南京大学从2015年开始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以现 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满足需求,对课程体系加以提升和完善,形成了“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的改革氛围,初步构建了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关键词:双一流;学术学位;硕士课程作者简介:仇鹏飞,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南京210093;吴俊,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南京210093;卞清,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南京210093;邹冬云,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副科长,助理研究员,南京210093。
所究噠姑表及规夕拳柯劣成教f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 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本世纪中 叶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人世界 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017年9月,教育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 知》,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正式实施推 进。
“双一流”指的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如果研 究生教育不是一流,不管是学科还是学校,都不能 称之为一流[1]。
因此,高校要实现“双一流,,建设 目标,必须要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研究生教育往往是重“两头”(招生 与学位)而轻“过程”(培养),较为普遍的情况是:研究生课程尤其是硕士课程体系设置缺乏长远和系 统的规划,“重科研轻课程”现象较为严重。
基础心理学专业(040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况及培养要求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自2006年始招收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招收研究生的目的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坚实的基础心理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研究生拥护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眼界开阔、基础扎实、学有所长、技能熟练,富有团结友爱精神,今天致力于学业,明天服务于社会。
二、研究方向根据心理学的学科发展状况和本系研究生导师情况,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暂设如下研究方向:1、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学史2、认知心理学3、心理测量与辅导三、学制及具体安排基础心理学专业(040201)为心理学专业(0402)二级学科,学制两年半,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在两年半五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按照以下程序和安排完成全部学业:(1)在第1-第3学期,完成学校和社会学系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硕士学位的外语考试;(2)在第3学期,完成研究生的期中考核,完成硕士学位的选题任务,完成硕士学位的资料收集工作,阅读与论文相关的著作和文献,并在第3学期结束之前完成5,000字左右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与研究室主任相商组成三人小组通过开题报告;与开题报告有关的所有材料需交研究生秘书整理,并交系教务员存档,通过开题报告与正式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间时间间隔应在10个月以上;(3)在第4-第5学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在参加答辩的2个月前(一般为每年的10月31日前),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初稿,经导师审阅后在参加答辩的1个月前完成全部定稿。
四、课程类别及学分要求按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本专业准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需修满总学分34-36 学分,其中:1、A类课程即公共基础课7-8学分;2、B类课程即专业基础课6-7学分;3、C类课程即专业课程10-12学分;4、D类课程即选修课程10-12学分,其中4学分为本系本专业课程,4学分为本系开设的其他专业的B类和C类课程(如基础心理学专业选择应用心理学专业或社会学专业开设的B、C类课程),2-4学分为外系开设的研究生类课程。
企业管理专业(不含市场营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管理理论问题和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运营管理: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5.投资管理: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项目管理、资产市场运作等方面研究。
6.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
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
四、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3年。
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
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上)(2学分)马列原著选读(一下)(2学分)英语(一上)(4学分)B类:现代经济学(一上)(3学分)管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一上)(3学分)现代财务管理(一上)(2学分)C类:企业战略管理(一上)(2学分)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上)(2学分)运营管理(一上)(2学分)国际企业管理研究(一上)(2学分)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一上)(2学分)组织行为研究(一上)(2学分)D类:企业战略管理(一下)(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一下)(2学分)运营管理(一下)(2学分)国际企业管理(一下)(2学分)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一下)(2学分)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二上)(2学分)供应链管理(二上)(2学分)管理咨询(二上)(2学分)管理沟通(二上)(2学分)高级营销管理(2学分)营销战略(2学分)计量经济学(2学分)国际经济学(2学分)创业学(2学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2学分)企业跨国经营研究(2学分)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2学分)企业资源计划(2学分)复杂性管理(2学分)技术创新管理(2学分)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四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原理、企业理财学。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对各类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素质复合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二、研究方向(1)软件自动化与形式化方法(2)分布计算与并行处理及新型网络(3)系统软件及其信息安全(4)新型程序设计与软件方法学(5)多媒体技术(6)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7)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数据库技术(9)语言信息处理四、招生对象三、招生对象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2.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历人员;四、学习年限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实行3年学制。
最长年限为4年。
五、课程设置本专业学分构成为:学位课(A+B)= 16学分;选修课(D)≧(16)学分;总分≧32学分。
1.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通知,A类中“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是指“《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3门,我校要求硕士生须在其中任选1门。
2.非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学分,须补修本科专业核心课和指定选修课(具体课程可咨询本科教务员),合计4学分。
六、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课程实习、实习实践(不少于12个月)。
七、考核方式1.笔试、口试、读书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论文。
2.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考核专业基础理论、对学科动态和前沿的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养、外语水平等。
根据考核成绩向进入硕士毕业设计阶段或中止研究生学习等方向分流。
八、毕业设计1.选择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设计课题。
2.严格开题报告制度。
3.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监督。
4.进行毕业设计的规范性教育。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根据学位委员会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审阅毕业设计,组织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建议是否授予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〇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