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1)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本次检测旨在评估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毒有害气体:1. 一氧化碳(CO):由于燃烧、燃料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容易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2. 氧气(O2):大量氧气的缺乏会导致窒息,高浓度氧气可能加速火灾的发生。
3. 二氧化碳(CO2):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4. 氮气(N2):高浓度氮气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5. 硫化氢(H2S):天然气等有机物腐烂或工业过程中产生,有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及环境有严重危害。
三、检测设备和方法1. 本次检测使用的设备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和甲烷检测仪等。
所有检测设备均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2. 检测员将检测仪器放置在目标区域,并保证其周围没有明显的干扰物,如电器设备、风扇等。
3. 根据检测需要,采取点测和线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检测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情况。
4. 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将记录每个点位的测量数值和检测时间,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1. 检测区域:工厂车间2. 检测目标: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3. 检测结果:- 工厂车间一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国家标准要求以下,未超过安全范围。
- 氧气浓度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 二氧化碳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未超过国家标准。
- 氮气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 工厂车间未检测到有害气体硫化氢。
五、安全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工厂车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为了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 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
2010年北研修井队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为20%LEL (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
区块、新。
人工挖孔桩安全检查记录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_____施工地点:_____施工单位:_____本次检查的人工挖孔桩数量为_____根,桩径分别为_____,桩深为_____。
二、检查人员安全检查小组由项目经理_____、技术负责人_____、安全员_____、施工员_____等组成。
三、检查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四、检查内容及结果1、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是否经过审批,内容是否完整、可行,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术交底是否落实到每一位作业人员,交底内容是否清晰、准确。
检查结果:施工方案经过审批,内容完整、可行。
技术交底已落实到每位作业人员,交底内容清晰、准确。
2、孔口防护孔口周边是否设置高于地面 30cm 的围护,是否牢固可靠。
孔口是否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检查结果:孔口周边围护高度符合要求,牢固可靠。
警示标志清晰、醒目。
3、孔内通风孔内是否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通风时间是否满足要求。
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故障。
检查结果:孔内通风设备配备齐全,通风时间满足要求。
通风设备运行正常,无故障。
4、孔内照明孔内照明是否采用安全电压,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照明线路是否架空或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检查结果:孔内照明采用安全电压,灯具符合防爆要求。
照明线路架空,防护措施到位。
5、孔内护壁护壁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护壁厚度是否满足规定。
护壁是否及时跟进,有无裂缝、脱落等现象。
检查结果:护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护壁厚度满足规定。
护壁及时跟进,无裂缝、脱落现象。
6、起吊设备起吊设备是否经过检测、验收,性能是否良好。
吊钩、吊绳等是否完好,有无磨损、断裂等情况。
检查结果:起吊设备经过检测、验收,性能良好。
吊钩、吊绳完好,无磨损、断裂情况。
7、作业人员个人防护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正确使用。
检查结果:作业人员均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且符合标准,使用正确。
人工挖孔灌注桩一桩一表在建筑工程领域,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基础形式。
为了确保每根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实行“一桩一表”的管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人工挖孔灌注桩,顾名思义,是通过人工挖掘成孔,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桩基础。
这种桩型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施工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单桩承载力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
但同时,它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可能发生孔壁坍塌、孔内缺氧、触电等安全事故。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一桩一表”则是对每根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的一种管理手段。
这张表涵盖了从桩位定位、挖孔施工、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
首先,在桩位定位阶段,需要准确测量出桩的中心位置,并在表中记录下坐标数据。
这是确保桩位准确无误的关键一步,如果桩位偏差过大,将会影响整个基础的受力分布,甚至导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接下来是挖孔施工。
在挖孔过程中,要记录每天的挖掘深度、孔壁的稳定性、地下水的情况等。
对于孔壁不稳定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护壁措施,如现浇混凝土护壁、钢护壁等,并在表中注明护壁的类型和厚度。
同时,还要记录下孔内的通风情况和气体检测结果,以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也是灌注桩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一桩一表”中,要详细记录钢筋笼的主筋规格、箍筋间距、焊接质量等信息。
钢筋笼的安装位置和垂直度也需要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保证其在桩孔内的正确位置。
混凝土浇筑是灌注桩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环节,需要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浇筑时间、浇筑量等数据。
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进行记录,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通过“一桩一表”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每根灌注桩施工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追溯。
一旦在后续的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这张表,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某根灌注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沉降过大的情况,通过查阅“一桩一表”,可以了解到该桩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挖孔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钢筋笼的安装是否准确、混凝土的强度是否合格等。
人工挖孔桩有毒气体检测标准
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凡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业厂房,应按以下标准进行检测:
1、甲烷:5.5%~15%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2、67号气体:10%~20%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3、67号气体的二氧化碳:300ppm~500ppm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4、氨气:50ppm~200ppm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5、硫化氢:0.5ppm~2ppm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6、二氧化氮:100ppm~200ppm的安全范围,超过此范围就属于有毒有害气体。
对于这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应该通过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各种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检测。
人工挖孔桩气体检测标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由于其无法人体察觉,容易造成中毒甚至是生命危险。
在施工现场中,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尾气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
为了保障人员安全和健康,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的气体进行检测,特别是一氧化碳的检测至关重要。
1.检测仪器要求:(1)检测仪器应具备对一氧化碳进行快速、准确、可靠检测的功能;(2)仪器应具备可设置报警阈值的功能,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设值时,应及时发出报警信号;(3)仪器应具备易于携带和操作的特点;(4)仪器应定期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一氧化碳浓度标准:(1)根据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一氧化碳的安全浓度应低于35ppm;(2)当一氧化碳浓度超过35ppm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一氧化碳的生成和排放,同时通风换气,确保人员健康和安全。
3.检测频率和方法:(1)人工挖孔桩施工工程应根据施工周期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一氧化碳检测计划,并在施工前制定。
(2)根据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源头,设置检测点位和检测频率。
(3)施工现场应定期对一氧化碳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检测应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的监测,以确保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
4.检测记录和报告:(1)每次检测应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检测时间、地点、一氧化碳浓度、测量仪器、检测人员等信息。
(2)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源头和原因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改进,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3)定期制作检测报告,包括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信息,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善措施。
人工挖孔桩施工现场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对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测标准,合理使用检测仪器,并定期进行检测和记录,可以有效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人工挖孔桩气体检测标准
人工挖孔桩气体检测标准是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效
率而制定的。
在进行挖孔作业之前,需对挖孔现场进行气体检测,以确保不会存在危险气体。
以下是人工挖孔桩气体检测标准的相关内容: 1. 检测范围:对挖孔现场及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等进行检测。
2. 检测时间:检测应在挖孔作业开始前进行,同时还需定期检测,以确保挖孔现场始终处于安全状态。
3. 检测方法:可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也可通过实
验室分析报告进行检测。
4. 检测标准:氧气浓度不低于19.5%,可燃气体浓度不超过
10%LEL(下爆限),有毒气体浓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5. 检测记录:对气体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除了以上内容,人工挖孔桩气体检测标准还应包括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
最终目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在挖孔作业中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