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对流传热系数
- 格式:ppt
- 大小:988.00 KB
- 文档页数:19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
【关键词】对流换热 类型 公式 适用范围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牛顿冷却公式:)(f w t t h q -= )/(2m W或2Am 上热流量 )(f w t t h -=Φ )(W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h 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1所示。
表1典型换热类型1. 受迫对流换热 1.1 内部流动1.1.1 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1)层流换热公式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14.03/13/13/1)()(PrRe86.1wf fff l d Nu μμ= 或写成 14.03/1)()(86.1w f f f l d Pe Nu μμ=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ld,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
适用范围:16700Pr 48.0<<,75.9)(0044.0<<wfμμ。
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d 。
如果管子较长,以致2])()Pr [(Re 14.03/1≤⋅wf l dμμ则f Nu 可作为常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Nu 是)(66.3)(36.4const t Nu const q Nu w f f ====(2)过渡流换热公式对于气体,5.1Pr 6.0<<f ,5.15.0<<wf T T ,410Re 2300<<f 。
45.03/24.08.0)]()(1[Pr )100(Re 0214.0wf f f f T T l dNu +-=对于液体,500Pr 5.1<<f ,20Pr Pr 05.0<<wf ,410Re 2300<<f 。
实验4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测定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⒉ 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Nu=ARe m Pr 0.4形式,确定关联式中常数A 、m 的值。
⒊ 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采取的方式。
二、实验原理实验2-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im ii S t Q ⨯∆=α (4-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差,℃。
()()221i i w m t t T t +-=∆ (4-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 L d S π= (4-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i i V W ρ=(4-5)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2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 i mii A Nu Pr Re =. (4-6)其中: i ii i d Nu λα=, i i i i i d u μρ=Re , ii pi i c λμ=Pr 物性数据λi 、c p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