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45
知识点4-5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学习指导】1.学习目的通过本知识点的学习,了解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掌握因次分析法,并能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
理解流体有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的原因。
2.本知识点的重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因次分析法。
3.本知识点的难点因次分析法。
4.应完成的习题4-11 在一逆流套管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进行热交换。
两流体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20℃、t2=85℃;T1=100℃、T2=70℃。
当冷流体流量增加一倍时,试求两流体的出口温度和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假设两种情况下总传热系数不变,换热器热损失可忽略。
4-12 试用因次分析法推导壁面和流体间自然对流传热系数α的准数方程式。
已知α为下列变量的函数:4-13 一定流量的空气在蒸汽加热器中从20℃加热到80℃。
空气在换热器的管内湍流流动。
压强为180kPa的饱和蒸汽在管外冷凝。
现因生产要求空气流量增加20%,而空气的进出口温度不变,试问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完成任务,并作出定量计算。
假设管壁和污垢热阻可忽略。
4-14 常压下温度为120℃的甲烷以10m/s的平均速度在列管换热器的管间沿轴向流动,离开换热器时甲烷温度为30℃,换热器外壳内径为190mm,管束由37根ф19×2的钢管组成,试求甲烷对管壁的对流传热系数。
4-15 温度为90℃的甲苯以1500kg/h的流量流过直径为ф57×3.5mm、弯曲半径为0.6m的蛇管换热器而被冷却至30℃,试求甲苯对蛇管的对流传热系数。
4-16 流量为720kg/h的常压饱和蒸汽在直立的列管换热器的列管外冷凝。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ф25×2.5mm,长为2m。
列管外壁面温度为94℃。
试按冷凝要求估算列管的根数(假设列管内侧可满足要求)。
换热器的热损失可以忽略。
4-17 实验测定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水在换热器的列管内作湍流流动,管外为饱和蒸汽冷凝。
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对流换热是指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
其中,对流换热系数是一个关键参数,用于描述热量传递的效率。
对流换热系数受许多因素影响,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因素。
1. 流体性质: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比热容等性质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流体的密度和比热容越大,对流换热系数越小,而粘度和热导率越大,对流换热系数越大。
2. 流动状态:流动状态对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雷诺数上。
当雷诺数较小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层流,对流换热系数较低;而当雷诺数较大时,流体的流动状态为湍流,对流换热系数较高。
3. 流动方向:流体流动方向对对流换热系数也有影响。
例如,在水平管道中,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比竖直管道中的大;另外,如果流体的流动方向与壁面的角度不同,对流换热系数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4. 壁面形状:壁面形状对换热系数也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壁面越粗糙,对流换热系数就越大;反之,壁面越光滑,对流换热系数就越小。
此外,壁面凸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对流换热系数。
5. 流体入口速度:流体入口速度对对流换热系数也有影响。
当流体入口速度增加时,对流换热系数会增加,主要是因为流体的对流和湍流增强。
以上就是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流体和换热器结构,以提高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提高热量传递效率。
同时,我们也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流换热机理和影响因素,以推动对流换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作者:————————————————————————————————日期:1-2-4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一、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1、流体的种类和相变化的情况2、流体的特性:1)流体的导热系数λ;2)粘度μ3)比热容ρc p 、密度ρ:ρc p 代表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热容量。
4)体积膨胀系数β:t V V V ∆-=112β 3、流体的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的传热机理有本质区别:层流时,传热只是依靠分子扩散作用的热传导,故h 就较湍流时为小;湍流时,湍流主体的传热为涡流作用的热对流,但壁面附近层流内层中为热传导,涡流使得层流内层的厚度减薄,温度梯度增大,故h就增大。
湍流时的对流系数较大。
4、流体流动的原因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流动原因不同。
强制对流:设ρ1和ρ2分别代表温度为t1和t2两点的密度,则流体因密度差而产生的升力为(ρ1-ρ2)g。
若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为β,单位为1/℃,并以Δt代表温度差(t2-t1),则可得ρ1=ρ2(1+βΔt)于是每单位体积的流体所产生的升力为:(ρ1-ρ2)g=[ρ2(1+βΔt)-ρ2]g= ρ2gβΔt 强制对流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如泵、搅拌器等迫使流体的流动。
强制对流的对流系数大得多。
5、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传热管、板、管束等不同的传热面的形状;管子的排列方式,水平或垂直放置;管径、管长或板的高度等,都影响h 值。
表示传热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的尺寸称为特征尺寸,用l 表示所以,h 可以用下式表示:h=f (μ,λ,c p ,ρ,u ,ρgβΔt ,l ) (1)二、因次分析对流体无相变化的对流传热进行因次分析,得到的准数关系式为:c b p a tl g c u l K l )()()(223μρβλμμρλα∆= (2)式(2)中各准数名称、符号和意义列于下表中。
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是描述流体内部传热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水在流动时,通过对流方式传递热量的效率。
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传热速率以及工程设备的热设计。
1. 对流换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来实现传热的现象,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在无外加力作用下,由密度差异引起的流动;而强制对流则是利用外加力的作用使流体强制流动。
对流换热系数则是描述流体流动状态下传热能力的量化指标。
2. 影响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因素水的对流换热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流动速度:流动速度是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对流换热系数也就越大。
因为高速流动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并且破坏热边界层,加强传热效果。
2.2 流体性质:水的物理性质对对流换热系数同样有显著影响。
水的导热系数较高,流体的热导率也就较高,对流换热系数也将较大。
2.3 流动状态:流动状态是指流体在管内的流动形式,如层流和湍流。
实验表明,当水在管内呈现湍流状态时,对流换热系数明显大于层流状态。
这是因为湍流能够增大流体的混合程度,提高传热效果。
2.4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指热量传递的表面积。
当传热面积增大时,给定流体流速下,对流换热系数也将增大。
3. 实际应用中对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估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估算,一般采用经验公式或者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
3.1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是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总结得到的经验关系。
对于水的对流换热系数,有很多的经验公式可供选择,如劳埃德公式、乌尔斯奥拉公式等。
这些公式通常基于实验数据,对于特定的流动状态、流速和传热面积大小,可以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估算值。
3.2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法是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对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更多细节,如流体粘性、湍流效应等。